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威廉·P.蒙塔古(William Pepperell Montague)与乔治·桑塔亚那(George Santayana)分别是美国新实在论和批判的实在论学派的两个主要人物.本文旨在通过考察他们对谬误的本质的讨论,厘清新实在论的理论旨趣,并探究实在论作为一种认识论的可行性.本文首先讨论了蒙塔古的“生存对象的领域”(realm of subsistence)和桑塔亚那的“本质的领域”(realm of essence)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是他们思考谬误的本质的重要理论工具.在此之后,本文又对两位哲学家关于谬误的起源以及如何避免谬误的思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三、美国的自然主义美国哲学中的“实在论”流派包括新实在论、批判实在论以及后来的“实在论哲学协会”(这个协会的创立者希望把实在论引入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托马斯主义的传统这条轨道之中),而这些流派的危机并没有使美国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倾向停止发展。这些倾向在自然主义中得到了复兴。自然主义这个极其含糊不清的名称往往被利用来代表当代美国哲学,好像它是一个“统一的”、以经验和科学知识为依据的思潮,在这个思潮中,各种根本的差别,首先是唯  相似文献   

3.
一、劳丹对趋同实在论的诘难1.劳丹并非笼统地反对实在论他将科学实在论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所谓本体论的实在论,即认为世界具有独立于作为认识者的我们的确定性.我坚定的相信本体论的实在论是正确的.……第二种实在论是所谓语义学的实在论.这种理论断定科学理论、科学定律和科学假说是关于世界所作出的或真或假的断言.……第三种实在论,可称之为认识的实在论.它主张:我们有权将得到最好确证的自然科学理论接受为真.”(《进步及其问题》,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劳丹承认前二种而反对第三种(认识的)实在论.所谓趋同实在论就是一种认识论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4.
作者(R.W.Sellars,1880年一)是批判实在论代表之一,美国密支根大学教授,《哲学与现象学研究》杂志的编委,著有《批判实在论》、《进化的自然主义》等书。本文原载《哲学与现象学研究》1965年3月号,译时作了删节。作者说他主张“进化的唯物主义”,“拥护渐进论”,“同萨特尔的存在主义有许多共同点”。作者认为,英美经验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存在主义是现代哲学斗争中的三个主要竞争者。他反对各派哲学之间的斗争,要人们放弃对自己哲学的信仰,彼此“相互滋养”,并且要减少“哲学上的文化隔阂”,创立和追求一种既不属于这三派哲学但又把它们的特点融合起来的哲学。在谈到辩证唯物主义时,他对现代修正主义者歪曲利用马克思早期著作颇感兴趣。他一方面诽谤和歪曲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唯物主义同黑格尔辩证法的混合”,是按照黑格尔的正一反一合思考问题,并且“难以适应自然科学的发展”;另方面企图模糊、取消辩证法同庸俗进化论的界线,辩证唯物主义同存在主义和新实在论的界线,寻求什么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甚至胡说什么“列宁寻求建立一种实在论”。作者说,存在主义在欧洲已成了流行品,它“作为第三哲学势力起作用”。他认为,存在主义的着重点就是人的状况问题。作者把萨特尔当作存在主义的代表,认为他对于研究这三派哲学“最有用”。他说萨特尔的观点是自然主义的和人道主义的。然而,他却无意中给萨特尔帮了倒忙,道破了萨特尔伪装赞成马克思主义的真面目,认为他既想避开唯物主义又想避开唯心主义,力求用妥协的办法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走中间道路。色勒士的观点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竭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文化渗透”时,一些资产阶级哲学家企图在哲学上使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反动哲学彼此调和、互相融合,并且同现代修正主义者“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呼应。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在整个思想界对实证主义科学观进行强烈批判的背景下,英国科学哲学家罗伊.巴斯卡(Roy Bhaskar)提出的“批判实在论”(Critical Realism)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思潮。巴斯卡希望通过批判实在论来继承启蒙运动,通过历史的自我意识和辩证法来消除反理性主义和还原论的理性主义。尽管他本人自诩“批判实在论”引发了20世纪末科学哲学界的“哥白尼式革命”有夸大之嫌,不过客观地讲,批评实在论确实为实证主义观念影响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出现的新挑战,提供了一些合理而有效的回应,尤其是有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反实在论”还是“实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实在论”与“实在论”之争是当前有关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争论的核心。批判者指责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是“反实在论”,社会建构主义者则竭力澄清自己的“实在论”立场。该文认为:社会建构主义是一个芜杂的思想体系,任何一种简单的结论都难免失之武断,妨碍对它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把握社会建构主义关键在于对“现实”的理解,社会建构主义的“现实”是统一了主客体的生活的现实,它对主客关系的超越对现代心理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实在论者,了解实在论特有的问题和局限性,有助于更加理性地认识和参与这场争论。  相似文献   

7.
后实在论的科学哲学庠夫自进入“分析的时代”以来,逻辑经验主义作为当代科学哲学的先锋,着手研究科学实践和理论中所碰到的一些难题。这些研究导致了科学哲学领域的争论迭起。60年代,出现了“后实证主义”哲学,要求用“历史”的拐杖引导科学哲学。之后,又出现科学实在论的“新的争论”。科学实在论是一种关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事物自身本质之间关系的学说。一方面,这个学说主张事物自身本质的存在;另一方面,它主张成熟的科学理论近似为真,新近的理论比以往的理论更接近真理。这就是说,理论描绘了自然界的实体和过程,真理就是理论与事物自身本质的符合。这种确立指称的方法和对应规则,引起了近10年来西方科学哲学家激烈的争论,以劳丹、范·弗拉森为代表的反实在论坚持以人为中心批判实在论的观点。劳丹认为,实在论的真理论是以科学的成功为基础的,然而,在历史上,成功的理论不一定真、真的理论也不一定成功。范·弗拉森则认为,观察、语言、实验、真理都是与理论休戚相关的,都是建构性的,所以,科学的目的不是求真,而是求得“经验的适当性”;两个等价的理论并不意味着具有共同的本体论承诺,真理、实体等往往只存在于理论内部。近年来,由于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不断交锋,  相似文献   

8.
不言而喻,围绕实在论-反实在论的对立问题,是一个范围非常广泛的问题;但本文只想联系科学这一主题研究以下问题,即:科学理论所要求的所谓“理论实体”(特别是不可观察的“理论实体”)是否实在?科学理论对这种实体的论述是不是真理?而且,在谈论这些问题时,采取了批判地考察有关科学对象的特定形态的反实在论的形式,并通过这一考察,也要谈谈支持科学实在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陈志伟 《哲学研究》2022,(2):119-127
查尔斯·泰勒持有一种强健而多元的实在论思想即“多元强健实在论”,并以此来批判罗蒂等人的“压缩实在论”。泰勒努力从根本上跳出笛卡尔以来的“中介认识论”传统,并发展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接触理论”来取代“中介理论”。泰勒的实在论思想可谓立意高远、愿景宏大,但在其内部又隐含着疑难:“框架塑造”与“本然描述”之间的张力。能否化解疑难,关系到其实在论思想的成败,而化解的关键在于从“框架”的高度恰当地理解“塑造”与“具身性”——框架的塑造本是具身的塑造。它可以同时容纳接受性与自发性、被动性与主动性,可以汇通因果性与可理解性。也正因如此,泰勒才坚持一种符合论的真理观,认为我们可以“如其所是”地描述独立的实在,从而与罗蒂的实用主义真理观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罗蒂洞见到“嵌入”与“符合”之间的张力,泰勒则借助于现象学的资源努力说明“嵌入”并不会导致“符合”的不可能。二者的思想交锋可谓精彩纷呈,却始终无法说服彼此,遑论达成一致,其根本原因是“框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在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和社会学的主要流派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在这个领域内,科学研究的水平提高了,它所发生的积极作用也增长了。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著的《现代客观唯心主义》一书,也是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在这本书中分析了新黑格尔主义、现象学、新实在论和批判了实在论、美国和法国的人格主义以及现代的托马斯主义。作者们还考察了胡塞尔、哈特曼、怀特海和桑塔亚那的哲学学说,揭露了他们与最新的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联系。这本论文集是以Г.А.库尔沙诺夫和Н.С.尤利娜的导论开始的。在这篇导论中分析了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的危机,揭露了现代客观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11.
从《逻辑哲学论》中可以看出,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有着柏拉图式实在论的特征,即设想出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理念,并把现实世界看作是对这种理念的分有。维特根斯坦的原子事实、命题图像以及基本函项等明显地具有理念的这种特征。所以,相当多的研究者都把维持根斯坦的前期思想看作是一种“实在论”。但这种看法近年来也受到了不少研究者的反对,并由此引起了对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的重新评价。说到实在论,首先有必要对这个概念做一个说明,因为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领域里,这个概念有着不同的含义。从本世纪初开始,“实在论”主要被用于描述反…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实在论中的“实在论”这一术语,通常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使用。一种是把“实在论”当作主语来运用的论证方式。这种论证是试图立足于某一既定的特殊领域,来阐述实在论的学说。例如数学实在论、语义实在论、物理实在论等。在这里,数学、物理等成为作者研究实在论问...  相似文献   

13.
对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的分析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认知实在论遭到一些后现代主义历史理论的反对。反对实在论的严重后果不仅与历史理论有关,也与政治伦理认识论有关,因为后者首先以一种历史实在论为基础。一般而言,后现代主义批评潮流当然可以有助于更细致地检验现代人文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条件,从而可纠正一种简单化的或机械主义的实在论。罗兰·巴尔特的文化与文学批评即为其例。但是,后巴尔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特别是在历史理论中,却走向了极端。我们要指出,西方早期反(简单化的)实在论和后来的唯实在论(反对瓦解实在本身)可能属于同样的思想方向,即为了更有效地和更…  相似文献   

14.
苏联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最近制定了1959年——1965年科学研究工作规划。在这段时期内,将在下列五个方面写出59部著作,其中专著57部,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9部,论文集13部。在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和修正主义方面,将写出11部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有:“现代修正主义批判”,“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批判”,“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修正主义的斗争”,“新实证主义认识  相似文献   

15.
《想尔注》批判和反对的“指形名道”并非泛指存思身神,而是把“道”或“一”具象化为身神的存想之法。《想尔注》对存思身神这种有选择的批判和认同的态度,有其深刻的历史和宗教神学背景。无论是《想尔注》所批判的“指五藏以名一”,还是《老子中经》所推崇的“指胆以名一”,两者皆是在汉代医学相关理论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宗教神学化发展而来的“指形名道”技法。六朝以来,“指三丹田以名一”成为道教守一思神术的主流。在此背景下,南朝天师道创造出本系的存思“三一诀”,相较于《想尔注》强烈批判和反对“指形名道”,这是汉魏六朝天师道教法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6.
罗祎楠 《学海》2024,(1):39-61+214
本文通过“认识实践”的视角分析历史社会科学的主要质性方法论流派,勾画出它们的内在学理联系、彼此的观点分歧与共同的思维局限。这些流派包括:“实证统计”“比较历史分析”“批判实在论”“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反身性分析”。“认识实践”的视域关注研究者如何理解自身的研究经历,揭示出他们在方法言说之外的实践历程。通过与方法论的标准维度展开比较,该视域映照出不同流派的优势与局限,新的方法谱系由此被建立起来。在新的谱系中,对实践者“主体性”的自觉分析乃是构建新的历史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可能方向。“认识实践”视域由此赋予“方法”以新的意涵。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欧陆哲学对20世纪流行的种种反实在论思潮进行了反思与批判,由此引发了实在论的思辨转向与思辨实在论的兴起。思辨实在论深刻批判了作为反实在论的哲学根源的关联主义,进而从思辨哲学的理论视角,系统发展出了思辨唯物主义、以客体为导向的本体论、新生机论与思辨的自然主义等反思客观实在的诸多理论进路。作为一个至今仍在发展壮大的哲学流派,思辨实在论将在21世纪的欧陆哲学舞台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关于指称问题的争论,可谓旷日持久。但究竟如何把指称与实在统一起来,科学认识的本质究竟如何?时至今日,除了用所谓“后现代”态度否定问题本身外,并有真正找到解决的方法。笔者认为,人的认识具有自组织性,我们可以通过认识的自组织性来理解指称问题与实在概念,并因此而解决一系列的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或分歧。一指称问题与科学实在论指称,是分析哲学在研究命题、语言的意义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弗雷格、罗素和维持根斯坦等人都主张,在讨论意义时,必须看其指称是什么。所调指称,也就是所指(refe…  相似文献   

19.
当代科学实在论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的科学哲学是在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战争硝烟”中走过来的。尤其是在逻辑经验主义崩溃之后 ,科学实在论于 50年代在科学的分析哲学中升起并不断地得到复兴 ;而反实在论的倾向则在 6 0年代通过历史相对主义的途径而重新流行 ,并在 70年代开始了“新实用主义的转向”。当A .法因轻率地宣称“实在论死了”之后 ,N .艾尔卡在世纪末不无骄傲地大声呼吁 :“我声称实在论‘仍然活着并且活得很好’”。 (Ilkka,p V)科学实在论的确“还活着” ,并以它前所未有的理智和成熟面对这一切复杂的挑战。一、科学实在论面临的现实问题长期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顾乃忠 《学海》2012,(4):161-166
维特根斯坦的文化观中存在深刻的内在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它对以统一性、本质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西方文化的既反对又坚持。而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在于:第一,维特根斯坦的情感和理性的对立导致他的理论和实际的脱节;第二,维特根斯坦所赋予的哲学功能与他所认定的哲学本性的背离使文化处于变与不变的两难境地;第三,维特根斯坦对共相、本质的实在论的和非实在论的双重理解,导致他对本质主义的既反对又坚持。维特根斯坦的文化观的内在矛盾实际上是他的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