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2021年该文丛包括《经典与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唯真与求实—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之探》《宗教学史论》《宗教社会论》《宗教文明论》《宗教思想论》《世界宗教论》《中国宗教论》《基督教思想》《基督教文化》《中国基督教》和《反思与会通》,共12部,约450万字,是卓新平研究员对中国宗教学建设的长期思考和新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正"宗教学新论文丛"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由以下12部著作构成:(1)《经典与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2)《唯真与求实: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之探》;(3)《宗教学史论:宗教学的历史与体系》;(4)《宗教社会论》;(5)《宗教文明论》;(6)《宗教思想论》;(7)《世界宗教论》;(8)《中国宗教论》;(9)《基督教思想》;(10)《基督教文化》;(11)《中国基督教》;(12)《反思与会通》。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相似文献   

3.
单位唁电     
正1.国家宗教事务局四川大学:惊悉卿希泰先生不幸逝世,万分悲痛,谨致以深切哀思与悼念!向卿先生的家属致以诚挚的慰问!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道教研究学者、宗教学家,曾负责创建我国高校第一个宗教学专门研究机构——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历任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等职。卿先生编著的《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思想史纲》  相似文献   

4.
正《宗教社会学》是宗教学学者、武汉大学段德智教授的一部专著。在该著的"引言"部分,作者将实现宗教社会学的范式转换,即"把‘社会学的宗教社会学’转换成‘宗教学的宗教社会学’"设定为该书的创作目的。在这部《宗教社会学》中,作者进行了创新尝试,从而勾勒出了"宗教学的宗教社会学"这一崭新的宗教社会学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5.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宗教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1995年10月13日,由上海教育学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及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室联合举办的宗教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教育学院召开。上海宗教学、文化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科技史等领域的...  相似文献   

6.
一、《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宗教学卷》出版缘起宗教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宗教学,迄今不过短短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中国宗教学的发展,是东西方思想猛烈碰撞与交流的直接结果,也与中国革命和现代化的曲折进程紧密相连。纵观世界文明史,中国各宗教基本上和睦相处,罕见宗教迫害与宗教战争,而佛道儒三教关系也为当今世界宗教对话提供了足资借鉴的历史经验。然而在过去一百年中,从“五四”前后的非宗教运动,到“文革”时期对宗教的全面摧毁,而在1980年代以来宗教又呈现爆发式的复兴,中国宗教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动荡。这…  相似文献   

7.
<正>“宗教中国化”包含了文化、民族、社会、语言等多重维度。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对“宗教中国化”的讨论既继承了比较宗教学的研究传统,又是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现实选择。一、语言与宗教密不可分语言与宗教天然联系,这种联系是语言哲学、宗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例如,宗教学的重要创始人、宗教学家麦克斯·缪勒(Max Muller)在《比较神话学》中,  相似文献   

8.
包兆会 《天风》2014,(12):44-45
谢扶雅(1892-1991)浙江绍兴山阴县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文学家、翻译家。写作中国第一部宗教学专著《宗教哲学》。晚年从事基督教文库的编译工作。一生致力于比较中西宗教、哲学、文化的异与同,力主两者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9.
<正>牟钟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宗教学家,在宗教学领域建构了自己的学术理论体系,享誉学界。他的新作《当代中国特色宗教学十二论》(人民出版社出版,2018年12月)旨在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着眼于理论与现实的双重维度,结合中国国情和各宗教的实际情况,从宗教社会论、宗教五性论、宗教法治论、宗教适应论、宗教文化论、宗教和谐论、宗教促进论、宗教生态论、宗教传统论、宗教民族论、民间宗教论、温和无神论等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作者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当年第5期)上发表了《关于宗教本质问题的思考》一文。该文的核心内容“宗教四要素说”是作者二十多年来从事宗教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心得。从那以后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思考,虽仍然坚持“宗教四要素说”的基本思想,但也发现原文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宗教四要素作为宗教学基本范畴的内容及其逻辑结构,认识上尚有误区;又如宗教四要素说对各种具体宗教史有什么意义?宗教为什么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宗教如何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这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问题,也未得到应有的讨论。为此,作者在1987年文章的基础上作了重大的修改和发挥,写成此文,并首先发表在韩国汉城大学宗教学研究会主办的《宗教学研究》第13集上(译成韩文)。现应本刊主编之约,将此文在本刊全文发表,以期引起本国同行的关注,展开对这个重要学术问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于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分配在四川大学哲学系从事哲学原理方面的教学工作,1980年后转人宗教学研究所,从事宗教学原理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自1986年以来,共出版了12种著作(包括主编的、合著的和译著),最近又有一部新作将于1999年出版。这些著作的出版都贯穿着我个人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世界宗教文化》杂志要我谈谈有关这方面的切身体会,于是就奉命提笔作此拙文。当我由哲学转人宗教学理论研究后,面临教学工作的需要,迫切要求编写出宗教学理论和关于世界主要宗教的讲义。当时,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不多…  相似文献   

12.
宗教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而以宗教为研究对象的宗教学则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从1870年麦克斯·缪勒提出“宗教学”这一概念以来,西方宗教学才只有一百多年历史。实事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对宗教问题的关注早已开始。我国著名的宗教学家吕大吉先生撰的《西方宗教学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就以生动而明快的笔调勾勒了从古希腊哲学家到20世纪思想家和宗教学家的理性对信仰沉思的轨迹,特别揭示了具有理性启蒙性质的西方宗教学说是如何在古希腊的文化沃土中萌芽,如何在对上帝的怀疑中冲出基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学学科体系的新发展─—评介吕大吉新著《西方宗教学说史》黄燕生继《宗教学通论》之后,吕大吉先生新近又向学术界奉献一部巨著:《西方宗教学说史》。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方世界兴旺发达的宗教学研究曾被打成“资产阶级伪科学”。而我国自己的宗教研究在漫长的过...  相似文献   

14.
稿约     
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季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1 996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统计数据库”列为“核心刊物” ,2 0 0 1年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收入CSSCI。本刊是目前全国高校系统唯一的公开发行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刊物。二、本刊编辑方针 :力求立足宗教学学术前沿 ,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学科的发展。本刊内容 :以中国道教研究为主 ,兼及宗教学原理、佛教、基督教 (天主教 )、伊斯兰教、中国民族民间宗教及其它宗教的研究。在全国宗教学刊物…  相似文献   

15.
<正>面对作为交叉学科的宗教社会学过分执着于社会学立场的现状,著名学者段德智的最新专著《宗教社会学》力图从宗教学的立场出发,弥补当前因上述偏向而造成的缺失。自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学与宗教学产生之初,二者的交叉即已出现端倪,宗教与社会的关联成为社会学、宗教学以及宗教社会学均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这也造就了三者在兴起之初共享着不少重量级学者以及发展历程,例如埃米尔·涂尔干(émile Durkheim)、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等,这也是为什段德智需要在第一章从发生学角度对宗教社会学的产生加以概述的原因。但随着学科的分化,社会学与宗教学之间的交集逐渐减少,宗教社会学也慢慢“沦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不仅对宗教的本质避而不谈,还将注意力投注于宗教的社会功能或工具性价值之上;换句话说,正是由于宗教学贡献的缺失,使得当今宗教社会学缺乏对于宗教的立体认知,并且在实证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6.
正郭武,1966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研究系,哲学博士。曾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哈佛-燕京学者,芝加哥大学宗教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高级研究学者,现为云南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宗教学科委员、《宗教学研究》学术委员、香港《弘道》主编,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为了支持宗教学研究,反映宗教学学术研究成果,宗教文化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宗教学博士文库》。《宗教学博士文库》由黄心川、陈红星主编,首批推出的作品有:《大梵与自我──商羯罗研究》(龙达瑞著,导师:黄心川)、《神圣与世俗——南传佛教国家的宗教与政治》(宋立道著,导师:任继愈)、《明清之际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论》(唐大潮著,导师:卿希泰)和《融合的佛教——圭峰宗密的佛学思想研究》(董群著,导师:石峻)。19世纪下半叶,德籍英国人麦克思·谬勒首先提出了“宗教学”的概念,过了100多年后,“宗教学”已经…  相似文献   

18.
卿希泰先生是我国当代宗教学和道教学研究的著名专家。1928年生于四川省三台县,1980年创办了全国高等院校的第一个宗教学研究机构——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为该所第一任所长。他曾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国家宗教学学科规划组(学科评审组)副组长,全国首届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首届哲学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为中国宗教学会顾问,四川大学文科杰出(资深)教授,四川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宗教学研究》杂志主编。最…  相似文献   

19.
曹政 《中国宗教》2022,(10):65-67
2022年9月17至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中国宗教学会联合承办的“宗教学研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宗教学)以线上会议的方式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计有来自国内外学界约80余人参会,收到论文近60篇,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郑筱筠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20.
把宗教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宗教学学科,在中国始于20世纪初。在此之前,宗教典籍的翻译、注解,宗教文献的整理、评断,宗教历史的梳理、描述,宗教教义的探究、阐释等,基本上为各教教内学者的研究范围和职责,尚不具独立的人文学科之意义。随着1873年西方学者麦克斯·缪勒发表《宗教学导论》,正式使用“宗教学”这一表述,宗教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西方学界开始发展。西方宗教学的理论、体系、思路、方法于20世纪初始传中国,受到中国宗教界和学术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借鉴,从而亦开始了中国宗教研究作为宗教学体系的百年历程。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