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平 《法音》2002,(5):17-20
《出三藏记集》是现存最早的佛典目录,其作者为僧,故后人又简称为《僧录》、《录》。僧于齐、梁间,凭借定林寺丰富的经藏,在道安《综理众经目录》(又称《道安录》、《安录》)的基础上,“订正经译”,撰成《出三藏记集》。本书编纂的用意,重点在于对佛典翻译“沿波讨源”,所以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撰缘记,诠名录,总经序,述列传。正如僧自己所说:“缘记撰则原始之本克昭,名录诠则年代之目不坠,经序总则胜集之时足征,列传述则伊人之风可见。”犤1犦只有从四个方面来看佛典翻译,译经的源流才能一目了然。四个部分的内容,大致…  相似文献   

2.
元文广 《法音》2021,(10):13-22
佛教传入中国早期,中士僧侣从汉译佛经中集录出了许多部《譬喻经》.从现存佛教经录可知,其中抄撰年代较早、抄撰者可知的《譬喻经》,即东晋康法邃《譬喻经》十卷.梁僧祐《出三藏记集》曰:"《譬喻经》十卷,旧录云:《正譬喻经》十卷.右一部,凡十卷,晋成帝时,沙门康法邃抄集众经,撰此一部."[1]关于康法邃,目前仅知其为东晋成帝时人,撰有《譬喻经》一部,十卷,其它生平事迹不详.康法邃《譬喻经》不仅对研究中土僧侣抄撰《譬喻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现存几部名为《汉译譬喻经》的真伪问题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道教辞典     
《道藏》道教经笈的总集。东汉末道教初兴,经书不多,魏晋以后,随着道教的发展,道书日滋。东晋以后,陆续编纂经目,如南朝宋陆修静撰《三洞经书目录》,梁孟法师撰《玉纬七部经书目》,北周玄都观道士撰《玄都经目》、王延撰《三洞珠囊》,唐尹文操撰《玉纬经目》。唐玄宗即位,饬令史崇玄等修《一切道经音义》,开元中,删订道书,首编成藏,分三洞三十六部,即洞真、洞玄、洞神各十二部,名《开元道藏》,其目即《三洞琼纲》。经五代之乱,该藏毁于兵燹。宋代,徐铉、王禹偁、王钦若、张君房、刘道元等  相似文献   

4.
释昌如 《法音》2015,(2):4-9
<正>在汉语系佛教中,"缘集"一词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只有在世亲的《十地经论》中有使用"因缘集"一词。因为地论学派以弘扬与阐释《十地经论》为中心,所以"缘集"一词或许是这个"因缘集"的省略用语。在《十地经论》中,"因缘集"一词与"十二因缘"同义,但在地论学派的语系中,"缘集"并不是指向"十二因缘",而是指向其特有的  相似文献   

5.
心皓 《法音》2004,(1):24-30
中国佛教寺院制度的形成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至唐百丈怀海禅师立《百丈清规》而趋于成熟。佛教早期有东晋道安法师制定僧尼轨范,确立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以及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可惜其文今已不传。隋时智者大师为天台教团制订了各种定制立法,这是现存最早的佛教寺院的轨仪制度,其文载录于《国清百录》。《国清百录》共四卷,初由沙门智寂纂集,书未成而逝,灌顶继续增撰。此书载录了天台教制和一些忏仪行法,以及智者大师与陈、隋两朝上层统治者来往的文书信件,还有不少碑文,这些都是研究天台宗的形成过程,以及早期天…  相似文献   

6.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多元的,比如说在目录学方面,佛教的经录就是中国传统目录学的重要成果,对于这一点,本文从《出三藏记集》来讨论。《出三藏记集》,十五卷,南朝梁代僧人僧桔撰,学术界常简称为《姑录》,是中国佛教史上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经录,在此之前有一部道安编撰的经录,《综理众经目录》,简称《安录》,原书已佚,但《佑录》收录了此书。在目录学中,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图书分类和著录,本文就从这两点来谈《枯录》的目录学特色。一、《姑录》的佛经分类中国古代目录学中对图书分类十分重视,《治录》也是如此,它是一部…  相似文献   

7.
《二程集》易说虽不全是程颐之语,但仍是研究程氏易学的重要资料.其中不仅记录了《程氏易传》撰作与传习之情况,而且畅论读《易》之方,推重王弼、胡瑗、王安石三家易学,要求学《易》先识卦义卦体,并对《周易》经传之义理多作发明,堪与《程传》推阐相发.且《二程集》易亦颇有可以雠校《程传》者,亦颇有可增补《程传》对《易传》未加阐述之内容.  相似文献   

8.
《炼丹图》撰作者及其与明宫廷关系 明彩绘本《炼丹图》(一卷),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出版年不详,撰作者为净明派道士。书后跋语中,有“净明忠孝学仙童子许逊撰”,以净明道祖晋人许逊为作者,显然系托名。又有“忠孝净明学仙小吏张玄真沐手焚香拜注”,其中谓“右玄都勘合真仙符谶,自‘相人绍仙’之句起,至‘身净缘合’之语止,皆是也”,与题为(晋)许逊谶语前后呼应。  相似文献   

9.
《墉城集仙录》是道教典籍中第一部收录女仙传记的专辑,为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撰集。"纂彼众说,集为一家,女仙以金母为尊,金母以墉城为治,编记古今女仙得道事实,目为《墉城集仙录》"。  相似文献   

10.
两晋时期支敏度所作《经论都录》成书约在西晋竺法护经录之后,东晋道安录之前,实是东晋第一部经录。在《长房录》的基础上参考梁代释僧祐《出三藏记集》、敦煌残卷《众经别录》和其他相关经录,对支敏度所著经录作初步复原,共计19部经75卷。该经录的主要贡献,在于记录了部分汉代译经的确切时间,以及支敏度合《维摩诘经》和《首楞严经》两经的具体版本。但该经录终因内容、体例和战乱等原因亡佚,最晚约在梁天监十七年(518)宝唱撰经录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