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牟宗三关于英雄的见解内蕴着现代新儒家的独特视角。他对英雄的审视,在其美善"分别说"的致思格局之中可得到准确衡量。他对"美"作了富有东方智慧的阐说,并结合其人性论,将英雄的生命及其实践领域视作艺术性的,成立了一种英雄人格的审美。他视刘邦为英雄典型,对理想的英雄作了精彩的美学品鉴。此外,他还以"内圣"为衡定标准,在儒家传统与时代吁求"新外王"(民主和科学)之间判明了英雄的价值层级,从而在理论上实现了对英雄生命的恰当理解和积极转化。  相似文献   

2.
牢骚很危险     
牢骚出自于郁闷,发泄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牢骚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垃圾,没有人会喜欢听牢骚。如果不懂得掌控自己的情绪,按不住牢骚的闸门,那奔泻而出的滔滔洪水就很可能成为危险倒霉的源头。北朝大将贺若敦就是这么一个喜欢触霉头的人。他为北周政权立下赫赫战功,受到了周太祖的赏识,官至骠骑大将军,受封公  相似文献   

3.
沈光玮 《天风》2007,(6):18-19
大卫王手下的得力战将,赫人乌利亚之死是值得留给后人深思的。他的死很冤屈、很惨烈、也很复杂,但总体来说,他是为了捍卫国家的利益、上帝的荣耀和民族的安宁而献身的。并且他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他是大卫时代众多英雄、勇士之中常被忽略的一位,也是在众多读者的心目中最容易被遗忘的英雄。与其说他在历史上的出现留给大卫王室的是血的代价,信仰上污浊的一面,倒不如说这位英雄的出现,注定塑造了王国时期“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众多英雄之中最美好的典范之一。  相似文献   

4.
现在人们的生活比以前已经大大提高了,但为何还有牢骚呢?马斯洛认为,牢骚的水平,即一个人的需要、渴望、希望的水平,可以用来表示他的生活的动机层次。因为人们的生活和需要有层次之分,所以人们的牢骚也有层次之分。他将牢骚分为三个层次,(1)低级牢骚,在缺乏最低层次基本需要的满足这种最低的水平上,牢骚的内容是指寒冷、潮湿、疾劳、生活的危险、简陋的住房、以及所有的生活必需品。这种低级牢骚是产生于生理、安全层次、好交际的牢骚;(2)高级牢骚,他认为高级需要层次主要是指尊重以及自我尊重的层次,  相似文献   

5.
视觉定律:初看漂亮的不一定漂亮,初看不漂亮,看久了变成漂亮的才是真漂亮。忌妒定律:在无德的天下通行。牢骚定律:失意的伙伴。调侃定律:“自嘲 嘲他“,把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中最不可信的、危害最大的就是英雄形象的描写。他们不单是虚假,而且还承担着种种与人类精神健康背道而驰的精神毒素。《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他的“义”中、他的“刮骨疗毒”中都透出一种流氓气;这些“英雄”身上聚集了人性的丑恶,具有强烈的占有欲、破坏欲。这种“英雄”不值得歌唱,传统的“英雄观”应该得到清理和批判。  相似文献   

7.
西汉初年,刘邦为了巩固刘氏江山,杀白马盟誓:“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击之!”刘邦死后,吕后控制了朝政,她想让吕家的入世代掌权,于是向大臣们提出封吕家的人为王的建议。左丞相王陵依照刘邦在世的盟誓,否定吕后的建议,结果丢了官。右丞相陈平和大将军周勃则采取变通之策,同意吕氏可以封王,获得吕后的信任。王陵对陈平、周勃很不满意,认为二人没有立场,  相似文献   

8.
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玄学名士。阮籍本有济世之志,却生不逢时,生在了一个动乱的年代。相妥协于现实,他采取酗酒和故作旷达的方式来躲避政治迫害。于是,像阮籍这样胸怀大志却无处施展抱负的人,内心必定经受着巨大的痛苦折磨。在理想对现实的妥协方面,阮籍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的缩影,阮籍人格的矛盾性对他在政治和生活中所作出的种种决定有着莫大的关联。阮籍也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其人格与作品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阮籍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学者认为,阮籍从不议论他人是非或评论时政,他鄙弃名教标志着士人"自我意识的觉醒"。然而研究表明,阮籍不但用行为的方式"议论"别人,而且用文学的形式针砭时政;他表面上鄙弃礼教,但礼教思想在他内心深处根深蒂固;他"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为趋步老庄,而老庄思想具有一定程度的宗教因素。从魏晋士人思想演变的脉络看,阮籍思想是士人思想宗教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坐看云起时     
非常喜欢王维的那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没有水的地方,也就是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绝境。魏晋时的阮籍率意驾车,至无路处,恸哭而还。大概他想到的是人生的穷途末路吧,王勃对此有自己的看法:“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相似文献   

11.
对于阮籍在现实中的依违避就,大人先生的逍遥既构成隐曲的说明,又形成鲜明的对照。阮籍不是史上所说的曹魏忠臣,但并不反对曹魏政权,对曹魏政权的衰落以及魏主的废立深怀恻隐悯惜。阮籍托身司马氏又终非司马氏一党,司马氏契赏、青睐、笼络阮籍都是不能抹煞的史实,阮籍深知司马氏篡魏的企图,但不能说他支持司马昭的篡弑,为了避祸全身,他也没有公开反对司马昭。他与司马氏的盘桓可以看作类似"大人先生"的"不避物而处""不以物为累"。阮籍现实中的出处行藏实为大人先生之逍遥的一种映射。现实中的阮籍终究未如"大人先生"那样逍遥,其"穷途之恸"带有经典的悲剧意义,是对大人先生之逍遥终归幻灭的亲证。  相似文献   

12.
孙登是魏晋时代著名的一位隐士,他的留名青史,固在其个人的修养与品格,但他与期康、阮籍的相处,也应该是他声名益彰的原因之一。孙登,字公和,汲郡共人。无家,居住在共城北山(苏门山)土窟中。夏天编草为裳,冬天技发自覆。喜欢读《易》,弹一弦琴。性天喜怒,有人故意把他投入水中,看他是否会生气。他出水之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大笑。有时他也到红尘中走走,所经之家,给他备衣食的,全不推辞,但走的时候,却一无所取。因为他是这样的一位奇人,一时喧腾起来,首先就引起了际籍的注意。据《魏氏春秋》说:阮籍……尝游苏门山,有…  相似文献   

13.
读《阮籍评传》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魏晋思想文化史上,阮籍是历来学术界研究的重点。由于阮籍的特点并非创造了严密的哲学理论体系,而是以其诗歌散文震撼人心,尤其是他独特的人格扭力产生着深远影响,因此,学者们虽然分别对其历史活动、丈学成就、哲学思想、人格特质等都进行过卓有成效的研究,学术论文层出不穷,但却未见大部头的专著问世。可喜的是,高晨阳先生的新作《阮籍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填补了这一空白,它集前人研究之精华,在综合的基础上多有创新,是目前关于阮籍研究的最系统、最全面的著作。该书通过对际籍生平…  相似文献   

14.
一位友人曾向我抱怨:我没钱,坐车只能挤公车,我没有房子没有老婆,我一无所有……一句话抹煞了多少希望。我微笑地看着他,听他发完满腹的牢骚。朋友,为什么不看开一些呢?你  相似文献   

15.
时下,牢骚之多、怨气之大、怨声之广,可以说是空前的、绝无仅有的。那种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现象几乎随处可见。以前,牢骚、怨气似乎还仅限于“口头文学”,现在倒好,不少牢骚、怨气竟登大雅之堂——很多发泄牢骚、怨气的顺口溜、打油诗就刊登在报刊上,有的亦在党报党刊上流传,确实醒目。  相似文献   

16.
请你别说话太多,侃自己“英雄”很容易,可惜她们不一定相信。最好多听听她们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人名与平仄     
正汉语的声调,指语音高低、升降、长短的变化。现代汉语声调分为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又可归为两类: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平声的特点是"扬",读来语调平缓,可拉长但不变音;仄声的特点是"抑",发音较短,不能拉长,语调曲折。 历史人物并称的排序,平声者居前,仄声者列后的居多。例如:屈宋(屈原/宋玉)、刘项(刘邦/项羽)、嵇阮(嵇康/阮籍)、颜谢(颜延之/谢灵运)、韩柳(韩  相似文献   

18.
不做无用的事情前苏联物理学家朗道(1908-1968)从小学起,就养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性格,绝不愿花时间去做他以为无用的事情。有一次,有人问他:“莱蒙托夫在《当代英雄》的长诗里,要表达什么意思?”朗道回答说:“请你去问莱蒙托夫。”在读中学时,老师要学生们写一篇作文,评论普希金《叶甫根尼·奥涅金》一书中的主人公吉亚娜。朗道只写了一句话:“总的来说,她是一个讨厌的女人。”都有道理爱因斯坦没有成名时,生活很艰苦,在衣着上十分随便。有人提醒他,应该有一件像样的大衣,才能进入社交界。他说:“默默无闻,即使穿得再漂亮…  相似文献   

19.
人生定律     
△好事定律:每件事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说明还没到最后。△牢骚定律:牢骚不总是正确的,认真对待牢骚,却是正确的。△秘密定律:隐藏秘密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把它当成玩笑讲给全世界听。△犯错定律:不犯错的人不可爱,重复一种错的人不值得爱。△低调定律:不是人人都能活得低调的,低调的基础是随时  相似文献   

20.
白朴和马致远堪称元代曲坛的双璧,但他们却有着不同艺术气质和审美追求。虽然两个人都有牢骚和愤懑。但还是有区别的:白朴的牢骚、愤懑少而浅,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的诗酒优游,放情山水;而马致远的牢骚、愤懑多而盛。从白朴和马致远同样题材(都写秋景),同一曲牌(都是[越调·天净沙])这两首小令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