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中日两国具有悠久的睦邻邦交关系史, 如何评价两国在历史上的关系,特别是历史上的中日佛教关系,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历史经验和宝贵启示?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从西汉开始就有了友好往来的记录。公元前一世纪,北九州一带的日本民众就通过朝鲜半岛与西汉朝廷有了交往,东汉初年光武帝授予遣使朝贡的倭奴国国王以印绶。南朝宋齐时代,日本朝廷遣史通好往来就有8次之多。6世纪中国佛教传入日本后,两国人民的交往更为频繁,以佛教为核心的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中国  相似文献   

2.
张琪 《法音》2006,(7):37-40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两国佛教关系更是源远流长。但在一千几百年的交往过程中,中日之间也出现了许多不幸。尤其是上个世纪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给两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两国佛教界一度断绝了往来。战后,中国和日本两国佛教界从五十年代初开始恢复友好交往,为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做了大量工作,起了重要作用。当前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中日两国关系面临重要关头,两国佛教界的交往也处在刚刚完成新老交替、有待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实现中日和平共处、世代友好的目标,既是两国人民和佛教徒的根本利益所…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具有悠久的睦邻邦交关系史。6世纪中国佛教传入日本以后,以佛教为核心的文化交流更是日益深入。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佛教对日本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圣德太子(574-622年)自幼受中国文化的熏陶,精通中国文化,在其推行的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9月12日,以大冢伸夫为团长的日本大正大学佛教学科研修团一行11人访问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一行首先在广济寺大雄宝殿和圆通殿礼佛、诵经。随后,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兼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在怀远堂亲切会见了大冢伸夫教授一行。演觉法师首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对大冢伸夫教授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他深情回顾了中日两国人民与两国佛教的友好交往历史,指出:中日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佛教界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佛教的交流一直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大正大学是著名大学,与我会的友好交流很  相似文献   

5.
佛教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两国的历史和思想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日本佛教是中国佛教的移植和发展,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与日本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习俗相适应,已形成为日本的民族宗教之一。研究中日佛教的同异,对于加深彼此国情的了解和促进两国佛教文化的研究,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法音》1992,(1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佛教徒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交流和友谊。即使在两国人民饱受战争创伤的年代,两国佛教徒也没有间断彼此间的友好往来,并都在积极致力于消除战争伤痕、促进中日和平的工作,为促成两国邦交正常化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近年来,两国人民、两国佛教徒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之际,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发表了题为《一衣带水心心相印》的讲话,对中日佛教交流历史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如果说,过去中日佛教交流的历史,是两国交流文化乃至共同创造文化为人类文明添光加彩的历史,我们诚恳希望这种交流和友谊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6,(10)
正本刊讯10月3日,以吉水裕光为团长、菅原侍为副团长的日本东京都浅草佛教会访华团一行18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演觉副会长的热情接待。演觉副会长在会见时指出,中日两国人民和两国佛教徒有着千余年的传统友谊和法脉传承,古德先贤、高僧大德为两国人民福祉、繁荣富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无尽宝藏,形成中日两国佛教坚不可破的"黄金纽带"关系,可以说佛教的交流一直是两国文化交流史上最重要的内  相似文献   

8.
宏度 《法音》2001,(1):44-44
本刊讯 应缅甸国家宗教部的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 行4人,于2000年12月6日至12日对缅甸进行了为期7 天的友好访问。 12月7日下午,代表团一行拜会了缅甸国家宗教部吴昂 钦部长。刀述仁团长回顾了中缅两国人民及两国佛教界的友 好交往历史,希望中缅两国佛教界携起手来,通过互派访问 团、组织学者进行文化学术交流等形式,加强合作,增进友 谊,开创中缅两国佛教的新局面,共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吴 昂钦部长对刀述仁团长的建议十分赞赏,并表示:为进一步 加深中缅两国人…  相似文献   

9.
佛教新闻     
《法音》2006,(9)
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日本本刊讯8月12至18日,以中国佛教协会觉醒副会长为团长、国家宗教事务局服务中心孙占芳主任为顾问、中国佛教协会陈文尧副秘书长为副团长兼秘书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8人,应邀赴日本出席阿含宗一年一度的“盂兰盆节”(又称“万灯节”)。8月15日晚,阿含宗桐山靖雄管长会见了代表团一行。觉醒团长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拥有两千多年友好交流的历史。特别是佛教自一千五百年前东传日本以来,一直是连接两国人民的纽带和相互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正如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居士所说的那样,是一条熠熠发光的…  相似文献   

10.
佛教学术交流的桥梁──中日佛教学术会议杨曾文自1980年以来,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迅速发展,佛教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促进中日两国佛教学术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中日两国佛教研究者的共同的愿望。1985年11月,日本《中外日报》社为纪念创刊90周年,...  相似文献   

11.
鉴真东渡     
今年是鉴真和尚圆寂1240年周年,中国和日本两方面的人民和佛教界都有隆重的文化纪念活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佛教僧人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文化往来和宗教文化事业所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本刊特选介一篇叙述这位高僧东渡日本弘法瀛洲的文章,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2.
中日佛教友好交流在两国民间友好交流中占有异乎寻常的地位和份量,特别是在近半个世纪里,赵朴初先生作为中国佛教界领导人为开拓和推动战后中日民间友好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赢得中日两国人民和佛教界的共同尊崇。近二十年来,日本佛教界各宗派前来朝拜祖庭的团队更络绎不绝,我国佛教界东渡访问也日益增多。因此,放眼看去,中日佛教交流这条大道往来如织,今胜于昔,热闹非凡。但是,我们──与佛教有关的中青年一代中国人,就真的因此而了解“日本佛教”,可以坐享前辈开辟之功了吗?最初使我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是这些年来在佛教界屡屡…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7,(4)
<正>本刊讯3月31日上午,演觉副会长在北京广济寺怀远堂会见缅甸仰光大金塔管理委员会主席吴纽温先生率领的缅甸宗教文化代表团一行10人,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演觉副会长首先对缅甸客人的到访表示欢迎和问候,并深情回顾了中缅两国人民及佛教的友好交往历史。他表示,中缅两国共同的佛教  相似文献   

14.
记者:大谷武先生,请问,您对中日佛教交流现状有什么基本看法? 大谷武:回顾近5年来中日佛教交流的历史,我相信,现在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美好的时代,两国佛教界乃至两国各方面的友好关系都会取得进一步发展。但这是就整体的发展前景而言,事实上,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日本战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对于历史很缺乏了解,对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不了解,不清楚日本侵略中国这个史实,更不知道对中国人民所蒙受的那场  相似文献   

15.
泰国僧王颂得帕耶纳桑文六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对北京进行了五天访问,然后转赴西安,继续他的中国之行。在京期间,僧王座下受到中国有关方面的热烈欢迎,不仅成为两国佛教界的一件盛事,更是中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史上的新起点。泰国是个佛教国  相似文献   

16.
唐风和样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这话现在已成为人们谈论两国历史所惯用的开场白、口头禅,中日佛教关系之密切,也广为人知,尤其几年来赵朴初会长所提出的“黄金组带”被三国佛教界广泛认同和加以运用之后,“黄金纽带”这个词也几成东亚佛教友好关系的一种代名词。这当然都是好事情。不过,要是再深问一句,中日之间的历史文化究竟是个怎么个渊源关系?比如说,具体到中国佛教文化到底对日本文化起了哪些作用?恐怕能说出个一二三的就不多了。近年来,随着两国推动友好邦交的老一辈逐渐谢世,年轻一代不了解过去历史、对两国友好重要性认识不足的…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应日本净土宗佛教大学的邀请,中国佛学院教师传印法师、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馆员姚长寿居士于2月17日到达日本,他们将在京都佛教大学进修,并考察日本佛教教育情况。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佛教界第一次派员出国进修考察。2月11日,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乔连升副局长接见了传印和姚长寿,勉励他们要虚心学习日本佛教界的好经验,为发展中日两国佛教徒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全面占领了韩国,两国佛教界的来往渐次减少,但是两国人民和佛教徒面对日本侵略者,共同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土解放的目的,于20世纪上半叶仍然不断地保持联系。本文根据现在所见民国出版的报刊,集中介绍了这方面的史料,并对这些史料做了初步的分析,指出可以分为学术性、消息报导性、政治论说性、观感、募捐五种情况。本文特别考察了沟通中韩两国佛教的重要人物如太虚、圆瑛、玉慧观等人的活动,并重点阐述了韩国佛教徒玉慧观在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及其在中韩佛教界的影响。玉慧观遇害以后,中国的佛教刊物从此再也没有韩国佛教的重要消息,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他在沟通韩中两国佛教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宗教》2022,(4):96-96
隐元禅师是我国明末清初高僧、日本佛教黄檗宗开山祖师、中日佛教和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习近平主席曾于2019年4月在给日本长崎县知事中村法道回信中指出:“隐元禅师,在中国是很受尊崇的高僧大德,他为两国人民文化交流互鉴作出了历史性贡献。”368年前,隐元禅师东渡日本,谱写出中日两国民间友好交流互鉴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20.
正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历史悠久。唐宋时大量日本僧人来华学习生活,这些僧人不但将中国佛教带回日本,还使许多中国的文化习俗扎根日本,演变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茶便是其中之一。一、来华日僧与茶在日本的流行茶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在唐朝时流入日本。茶的流入与来华日僧密切相关,这些僧人因仰慕中国佛教而来华,归国时除了佛法还把茶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