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越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别于一般心理概念的、狭义的精神概念有三个特征:终极关怀、内发自生以及自由意志。诸如精神信仰危机、生活目标迷茫等区别于传统心理问题的精神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顽疾。现代心理健康标准开始关注并尝试吸纳精神健康。精神健康是21世纪的健康主题,现代人不应仅仅满足于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还应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2.
区别于一般心理概念的、狭义的精神概念有三个特征:终极关怀、内发自生以及自由意志.诸如精神信仰危机、生活目标迷茫等区别于传统心理问题的精神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顽疾.现代心理健康标准开始关注并尝试吸纳精神健康.精神健康是21世纪的健康主题,现代人不应仅仅满足于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还应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3.
曾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马勒博士说过:“有了健康并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健康就等于没有了一切。”的确,健康是人生快乐、幸福、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而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心理健康的意义远远超过躯体健康。这不仅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水平、医疗条件的发展和改善,躯体疾病在逐渐减少,而且还因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每一个想获得成功的人,都必须关心和维持自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是近几年渐渐流行的新名词,与传统的健康观念比较,从对心理健康的漠视到重视,这是一个观念的飞跃,也是生活质量的飞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人的健康包含三个方面,健全的躯体、健康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是心理健康的精髓。 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严重的演变为精神病。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病没痛;人在世上走,心里也不会总是艳阳天。心理障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漠视这种疾病,任疾病自由发展,以至愈来愈严重。那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汪莹 《心理科学》2001,24(1):87-89
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小学教育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最近几年.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非常重视开展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的直接指导下。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室.选择了两个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课题组有关教师共同探讨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健康心理学作为新兴的心理学分支有它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诉求。郑莉君教授编著的《现代健康心理学》一书将健康心理学的关注对象——"人"及其心理健康纳入到了一个"经纬交织"的复杂网络之中。在该网络的"经线"方向上,将人的心理健康视为一个连续体,关注个体毕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特征、规律与表现形态。在"纬线"方向上,着力关照时代、社会的变迁与家庭发展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本书切实指出如何运用心理健康的方法实现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对于促进个体的幸福感、创建社会的和谐具有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在农村基层教会工作的年轻的女传道人,我有机会认识了很多信主的姊妹们。由于是同性的缘故,姊妹们乐于与我亲近,并常常将她们心里的困惑告诉我,希望我能给予解答。 记得刚回到教会不久,在一次礼拜聚会后,几位三、四十岁左右的姊妹,带着几分羞涩,走进我的卧室。她们坐下,却又沉默,那欲言又止的神色,我至今难忘。原来她们想问我一个问题“与丈夫同房是犯罪吗?”当时的我还是个姑娘,并不知道她们的难处。我本着经训告诉她们: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焦玉珍 《管子学刊》2006,(3):108-110
“健康是人类的肉体、精神和社会康乐的完美状态,而不是仅仅指无疾病或无体弱的状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身体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相对减少,而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使人遭受挫折所引起的心理疾病却日益增多。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儒家文化,对于提高现代人的心理素质和增进心理健康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精神系统的健康与和谐是人类生活水准的一大指标.精神学的建构正是为人们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开辟道路.刘文英先生在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精神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批判、吸收利用现代西方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成就,创造性地提出了精神系统的结构模型,创建了"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学",为精神学的研究,为现代人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妈妈们在一起津津乐道,永远也谈不厌的话题是她们的孩子。涛涛的妈妈就非常羡慕邻居家的孩子立立。立立似乎很少让妈妈操心,从小就好带,吃饭、睡觉、大小便都有规律,情绪也很稳定,不怕生,一逗就笑,在家里很少听到她的哭闹声。与立立相比,涛涛是个淘气的孩子,他机灵、活泼好动,全家人都喜欢他。就是从小特别爱哭闹,为此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差的人在人生道路上屡拼屡败,而有些人则因心理素质较好,在人生路上不断取得成功。前不久,中国心理学会的一份调查显示:96.5%的成功人士部属于心理健康者。这证明心理健康与人生的关系密切,一个人若想走向成功人生,则必须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一心理学公认的心理健康者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2.
谢建军 《天风》2012,(11):15-16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觉得有来自各方面的重担和压力,作为一名生活在这个现实社会中的传道人,自然也不例外。作为上帝的仆人,虽然有从上头而来的异象和呼召,但在面对世俗的挑战、生活上的重担以及弟兄姊妹们过高的期望时,传道人仍然常常有灵里枯干耗尽、身体疲惫不堪的感觉。这样的压力一旦过大,就会损坏我们的精神和情绪以至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观念对心理症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景怀斌 《心理科学》2003,26(5):932-933
1 前言  人的行为受观念影响 ,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如此。如基于2 0 0个相关研究的分析表明 ,有较高的精神信仰 (spirituali ty)水平的人表现为较少的精神问题。Levy等发现 ,有积极生活观念的人 ,比持消极、否定性生活观念的人多存活了 7.6年。有报告消极的竞争观念与与身心症状、抑郁有直接关系。不仅如此 ,对“心理健康”现象的看法也影响着心理健康行为。如美国人常常认为 ,“心理疾病的人是不稳定的和有危险的。”等等。这样的看法 ,导致了人们回避与心理疾病的交往 ,障碍了心理患者就医。Corrigan认为 ,心理疾病的耻辱化标签和偏见加…  相似文献   

14.
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的人们来说,心理健康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它已经走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和精神追求但与此极不相称的是,相当多的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还不清楚、甚至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就必然影响对心理健康的态度,影响心理健康活动的开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需求缘于对健  相似文献   

15.
健康,是每个人所希望和追求的,它是提高生活质量和保证事业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但什么是健康?一般人们认为,身体没病,能吃能睡能干活,就是健康。这种看法从现代的观点看是不全面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解释是,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果一个人身体结实健壮,但却心理不正常,整日情绪忧郁,悲观厌世,经常无故紧张,烦恼,猜疑,那他就不是一个健康的人。因此健康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困为心理本身不仅可以成为一种病态,而且还可以影响身体健康而导致疾病。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在  相似文献   

16.
草木寄情     
采天地之气,吸日月甘露,草木的自然素质与人的精神品质有许多类似之处,人们常常用它们来寄寓情感,陶冶情操。花草树木皆系情,一草一木、一树一花,都凝聚着先人们的缕缕情怀。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国人心理健康和谐观的理论构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泽  张向葵 《心理科学》2007,30(3):629-631
本文分析显示中国人的心理是自我的关系状态,中国人的健康是和谐状态,传统心理健康的本质是自我关系世界的和谐。基于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提出现代中国人心理健康的本质是自我关系世界的全面积极和谐,内容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意义世界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健康属于我们也只有一份,健康的意义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愈加激烈,紧张、焦虑、压抑、愤懑、忌妒、惆怅、迷惘等负面情绪扰乱人们的心境,伤害人们的心理健康。那么,  相似文献   

19.
健康的现代诠释:基于农村流动人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语境里的健康不仅指涉生理与心理健康,社会与文化健康亦为不可或缺的维度,以农村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结合健康这一研究主体,既对健康予以现代诠释,又对农村流动人口给以高度人文关注,力使他们在健康的现代话语中逐步向新市民转型。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语境里的健康不仅指涉生理与心理健康,社会与文化健康亦为不可或缺的维度,以农村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结合健康这一研究主体,既对健康予以现代诠释,又对农村流动人口给以高度人文关注,力使他们在健康的现代话语中逐步向新市民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