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从静态来说,爱情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爱情的社会属性有三个基本特征:人性特征、社会特征和个性特征。人性特征:在两性关系上,爱情使人类与动物界划清界限。动物的两性关系完全受本能支配。而人类的两性交往和爱情是人的心理和精神的需要,并不单纯由性欲支配。社会特征: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爱情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产生和发展,爱情关系交织于其他社会关系之中。任何爱情都要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个性特征:爱情是异性之间一对一的情感联系,它表现为人的私生活。它与相爱双  相似文献   

2.
爱情既包括感情因素,也包括理智因素。爱情应是在理智指导下的感情的融合。 一、爱情的感情因素 感情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人的愉快与苦恼、喜欢与愤怒、尊敬与轻视、亲近与惧怕等等,都是人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同形态的感情体验。 爱情作为人类的一种高尚感情,无疑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感情。但是它又融合着低级感情。它既是异性之间性吸引的凝固物,也是理智感、道  相似文献   

3.
爱情的颜色     
正在一个画展上看到一幅画,题目是《爱情的颜色》。画面五彩斑斓,没有具体的物象,像抽象派。好多人驻足,也有好多人说看不懂。我也不知道画家的意图,但我的理解是,画家想要告诉我们的,也许是另外一层深意:爱情的色彩在每个人的心中是不同的。我心中爱情的颜色是什么?如果我也能用画笔描绘它,我会用红色画一株玫瑰,用绿色画一杯清新绿茶,用黄色描绘一碗热汤。在我最飞扬的青春里,盼望着的爱情如期而至,它就是我的血液,我的养分。这朵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4.
爱情在理论上一向被认为是纯伦理学领域所讨论的课题之一,实际上在人类爱情问题上含有美学意义上的美感,它体现了善与美的融汇与统一。爱情美作为一种动态的情感,它本身具有美学价值,因之也就出现了对爱情的审美问题。 传统的性爱观历来表现为四种形态:(1)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它是超肉体结合的一种变态为文化价值的性爱;(2)宗教的爱,它将肉体与精神全部献给上帝,是一种禁欲主义的性爱;(3)色情的或肉欲的爱,它是一种纯粹以肉体结合为目  相似文献   

5.
在哲人古香古色的智慧里,爱情,这枚永不凋谢的花朵,俯首可拾,但在现实的大地上,它却不肯为每个人都开放。因此,即使有的人已然白发苍苍,儿孙满堂,爱情也可能从未涉足过他的生活。 这种生活的悲剧,在现实中屡屡发生,其原因就在于,不幸的人们用爱情的假相取代了真正的爱情。 片面的爱情,这是爱情的第一种假相。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青少年教育事业。在他写的《爱情的教育》一书中,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对青少年来说爱情教育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德育和美育的重要一环。 苏霍姆斯基认为,爱情教育是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统一,教育工作者不应该也不可能回避这个问题、回避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它摆在了年轻一代的面前。我们要根据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文明史提供的可借鉴的全部正面经验来研究这个课题”。苏霍姆林斯基是把爱情教育作为整个公民教育的重要一环纳入教育学范围的,这在苏联也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义婚姻的道德基础既不同于封建主义的只强调封建义务而无视爱情的道德基础,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只强调个人的情欲(资产阶级的所谓“爱情”)而无视社会义务的道德基础;它的基本要求是使纯真的爱情和崇高的义务辩证地统一起来。换句话说,爱情和义务的统一构成了当前社会主义婚姻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末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从来都被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缠绕着的婚姻问题,在恩格斯把感情确定为它的道德基础之后,似乎显得单纯而透明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思想史上创立了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学说的马克思,是怎样走上人生之路的?我们在学习他的生平和思想时可以看到:他有强烈的献身于人类幸福的事业心,又对生活永远充满着热忱。马克思在立志专攻社会科学的年轻时期,也热烈追求真挚的爱情,他对爱情的忠贞终生不渝。我们常可从各种著作中读到马克思有关爱情方面的诗歌、书信和文章,它们将为我们提供了解马克思爱情思想的钥匙。现在,献给读者的《最美丽的爱情——马克思爱情诗文选》就是这样一本选集,它集中了马克思爱情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黄裕生 《世界哲学》2009,(2):104-114
两性之爱,是人类个体间激发起来的一种最为激情澎湃的情感。它在实质上是两个异性个体追求作为全位格而全身心地相互投入与相互担当,直至互为唯一地共在。因为作为全位格出场而淡化、隐去了各种功能角色与社会身份;因为相互全身心的投入与承担而进入“革新了”的自己,也就是所谓“第三位格”。作为第三位格存在,不仅是与看得见的唯一者即心上人共在,而且也是与看不见的绝对唯一者共在。因此,爱情并不只是一种特殊的人与人间的关系,而且也是人与绝对者的关系。爱情之所以能够超越世俗功利与世俗关系,就在于爱情能够打开一个神圣维度而具有超越一解放的力量。这也是爱情的神圣性所在。而爱情的危险也就在于忘却了看不见的唯一者而关闭了神圣维度。  相似文献   

11.
燃烧的友谊     
骆霞  康军 《天风》2007,(17):44-45
他们说,婚姻中的爱情和友谊就像美酒,历久弥香。我认识一些夫妇,当他们的友谊越来越深厚和亲密时,他们的爱情也越来越甜蜜和满足。然而,燃起一堆火,并要保持它永不熄灭,是需要作出努力和照料的。同样,建立婚姻中的"燃烧的友谊",也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明代冯梦龙评辑的《情史》,集中体现出传统爱情观念中男女对理想异性及理想两性关系的审美心理,对我们今天的美学研究不无启示。《情史》中的传统性别审美模式:郎才女貌,相配为偶。美不仅在于样貌,也在于心智。无色无艺,也可以德才服人。《情史》中的爱情艺术表现形式:人以情传,情以人蔽。爱情的艺术表现始终是他关注的焦点。对文人情事、才女妙语更津津乐道。《情史》中的传统爱情理想:千秋为偶,千古佳话。爱情是艺术表现的主题,爱情本身也可成审美对象。冯梦龙最为推崇的爱情模式,也是中国文人的传统爱情理想,那就是文君相如型的知遇型爱情,激情浪漫;易安德甫型的朋友型爱情,温馨美丽。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一种使人销魂、驯服的力量,是一腔神秘莫测、春情荡漾的情感。人们无法将爱情的情感放进试管中去化验,甚至人的理性在爱情的面前也显得那么软弱无力。爱情是潜意识的共鸣、是非理性  相似文献   

14.
爱情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制约下,两性之间以生理需要为基础,以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为纽带的一种自主性、排他性的理性感情和社会关系。排他性作为爱情的主要特征,它是指相爱双方排斥或抗拒其他人对自己的爱情对象予以性爱表示的心理倾向。它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决定的: 第一、生物本能。生物进化论证明,生物是遵循“自然选择”和“性选择”规律而进化的。“自然选择”规律表明,在生存竞争中能适应环境的生物,便通过遗传和变异,不断繁殖和发展。那些在生存竞争中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便日趋衰亡。也就是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规律:同时,“性选择”规律也是不容  相似文献   

15.
网恋背后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因特网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于是,网络时代的网恋(也称第五类情感),便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浪潮。网恋给人心灵的最大冲击是它对爱情过程的浓缩,一场历时几年的传统爱情,在网络上几天之内可以完成它的产生、升华、死亡的过程。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准备,是极易受到伤害的,这种伤害被专家称为是急性心理疾病“网恋爆发性心理障碍”。虚幻网恋——超越型心理超越型心理者幻想在网络上能够有超越一切的纯爱情。有此类心态的人往往很容易在网络上坠入爱河,不能自拔。而他们所拥有的网恋是虚幻网恋,这种网恋的美丽之处在…  相似文献   

16.
留住爱情     
现代社会,爱情因沉重被图轻松安逸者放弃,都市人闻风气之先,许多都市的男女,仿佛一夜间经历了太多的爱情折磨或重负。他们纷纷逃避爱情。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简单而轻松,透着一股远离传统的潇洒。那就是:有缘也许无份,有缘就结合,无缘即分开!缘份如果也能称做爱情的话,那么,它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就是接触的瞬间。瞬间的相悦,促使男人和女人肉体和精神的迅即合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同燕妮的爱情,是无产阶级爱情的光辉典范。它伴随着马克思的事业而成长,与马克思的事业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回顾马克思与燕妮动人的爱情生活,对于培养无产阶级高尚的道德情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颇有教益的。当马克思与燕妮由玩童时代的友谊发展成为爱情时,他们曾对相互的爱情作了如下的倾诉:燕妮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深情地写道:“我对你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是无止境的,永恒的和无法衡量的”,“我的全部生命,我的整个身心就是思念你。”(转引自《燕妮·马克思》,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72、74页)马克思在给燕妮的信中也以同样的感情写道:“我衷心珍爱你”,“我对你的爱情  相似文献   

18.
另一种爱情     
那天晚上,我们四五个人又聚在一起说爱情。总是说爱情,没完没了的爱情。而一个叫小马的记者说的爱情无疑是最震撼最另类的,我们嘴里的爱情,无非是天长地久、终极缠绵,无非是爱过之后那淡淡的伤痕。小马说,爱过之后那淡淡的伤痕,也是自己心甘情愿要留下的伤痕,与别人无关,只与自己有关。那些抱着旧爱情不放的人,其实是对别人的折磨。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先哲至近代西方哲学家对爱情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人与爱情、爱情的本质与特征、爱情的价值与意义、爱情的形式与艺术、爱情与婚姻、爱情中的嫉妒等六个方面.这些思考为正确认识爱情与婚姻的关系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一些思想和观点,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和深刻的.对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进行反思,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爱情哲思录     
爱情是什么?年轻时,爱情是生日里的一束鲜花;年老时,爱情是病床前的一剂汤药。爱情是一个迷宫,进去时很容易,要想出来却很难。爱情,是世界上最坚牢的一种情感,也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一种情感。说得清楚的爱情,往往不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往往是说不清楚的。朋友,你可以拿爱情当行路的拐杖,但最好不要拿爱情当生命的支柱。因为拐杖断了,你只会跌倒一步,而生命的支柱若断了你跌倒的将是一生。过分相信爱情与过分怀疑爱情同样危险。当一个人想为自己的爱情上保险的时候,爱情就已经不保险了。一个人越想为自己的爱情上保险,爱情就越不保险。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