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众所周知个体的发展无论是生理或心理的,同为遗传与环境所决定,无遗传,即无个体的存在,无环境纵有个体也无由发展,由于遗传不同或环境差异,个体的发展也不一致。多年来,在阐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躯体、精神活动和气质特性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及决定性大小,双生子研究已被广泛采用。在心理活动及心理过程的双生子研究中Shields 作了两组对照:(一)大样本单卵双生子(M_7)和同等量双卵双生子(D_7).(二)在不同环境中成长的50对M_z 和20对D_z,前组仅是遗传不同,后组说明环境差异,从两组对照阐明了身体素质最少受环境影响,精神活动能力(Mental ability)受环境影响较多些,而人格气质等则更多些。H·H·Newman 通过50对共同生活的及20对分居的  相似文献   

2.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6,29(3):520-525
从基因的角度认识人的社会行为,以遗传决定论的观点看待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这种生物还原论的观点近年来在西方心理学中有着很大的市场。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和对行为遗传学研究成果的错误理解和解释是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实际上,基因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并不能决定个体的行为选择。个体发展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心理与行为是受文化制约的,文化决定了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解释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学说很多,归纳起来无外两类,一是基因突变学说,二是细胞外遗传决定学说.突变理论认为肿瘤是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不可逆改变的结果.外遗传决定学说认为肿瘤细胞遗传基因本身没有改变,而只是基因表达异常的结果,在适宜的环境中癌细胞可以再分化.  相似文献   

4.
王鹏飞  蔡厚德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759-1768
利手与语言功能偏侧化现象不仅具有跨文化一致性和发生、发展上的关联性, 还具有明显的生态学优势, 从遗传角度探讨它们的成因是必要的。早期遗传模型认为, 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分别决定左、右利手。当代单基因模型则将语言功能偏侧化也纳入进来, 认为等位基因不仅可以决定具有方向性的偏侧化, 而且可以使偏侧化有一定几率向左或向右。在这个框架下形成了方向-随机等位基因模型、X-连锁隐性基因模型和右侧位移理论, 它们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和功能有不同表述, 对利手的划分标准、性别差异以及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也有不同阐释。今后需加强对语言偏侧化的数据验证, 进一步阐明语言感知、理解与利手的关系, 并注重基因怎样决定表型、基因多效性和多基因合作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由于感觉剥夺和神经生理等方面研究的发展,很多心理学家对知觉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关键期中,环境或经验的影响又重新加以重视,并进行探讨,经过这一阶段的努力,心理学家们不但能够对其中一些过程进行详细地描述,而且已经总结出一些知觉发展中有关经验和关键期的模式.过去对于经验和遗传因素在知觉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激烈的争论.经验主义者认为经验或环境决定一切,而先天论者却认为遗传因素决定一切.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起不少著作在谈到智力的生物学基础时,几乎都只提智力的形成之物质前提——“天生的”、“固定不变的”或“主要决定于遗传的”遗传素质,而忽略了学生(例如12岁学生)智力在此时的存在其物质基础是什么(难道仍是12年前刚出生时的遗传素质)  相似文献   

7.
按照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决定人的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也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遗传方面的影响。本代人的许多遗传特征是在上一代甚至无数代之前就确定下来的(如黑眼珠或蓝眼珠)。此外,某些隔代、单性遗传的疾病或偶发的基因突变,也会直接影响新生代的生理素质。这是遗传的作用比较确定的一个方面。但在长期的遗传学和心理学研究中,除了发现人的气质与某些先天成分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遗传改变的不同,已从非小细胞肺癌中细分出EGFR突变型、KRAS突变型、EML4-ALK融合型等分子亚型,并实施针对性分子靶向治疗.但是,非小细胞肺癌中这些遗传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不同背景的病例采取最佳的分子分型检测路径,可提高分型筛选的效率.本文提出了两种依据患者背景的检测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的两个“芬兰双生子(Finn Twin)”研究是对10个出生组的青少年双生子及其家庭的长期跟踪研究。本文概述了这两个项目对遗传与环境的关联和互动对吸烟饮酒行为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提示个体差异对吸烟饮酒行为的长期变动的影响受到兄弟姐妹互动、同伴互动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环境对吸烟饮酒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校、居住社区与家庭环境的差异上。环境与遗传影响的程度和持久度有城乡差异。遗传的影响受居住社区的制约。多阶段模型的分析揭示了遗传与环境的互动对这些行为的演变(从试吸试饮到发展到滥用)的动态的影响,遗传似乎对吸烟饮酒的共同轨迹更有影响。这些结果对今后本项目对这约1万对芬兰成年双生子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性格是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体现 ,性格与主要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气质”有所不同 ,性格既存在先天性遗传的因素 ,又存在后天性的影响 ,而且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因此性格又是可以转变的 ,这一观点表明性格与血型两者的含义不能混同 ,我国学者反对由血型决定性格的观点。目前已知的性格类型主要有A、B、C、D四种类型。1 A和B型性格1 1 A型性格195 9年由旧金山的Friedman及其助手正式提出了一种假设 ,认为具有快节奏、急脾气、好冲动 ,以及好胜心过强行为类型的人 ,容易发生冠心病 ,他称之为A型…  相似文献   

11.
“天才是天生的吗?” “天才是天生的”,这种观念很普遍,但却是错误的。为什么呢?遗传基因对我们的生活的确有影响,但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生活。事实上,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同基因遗传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12.
联觉的发展与习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觉具有基因遗传性, 基因遗传在决定联觉中起到重要作用, 但并不意味着基因遗传就是决定联觉的唯一因素, 联觉具有在后期发展的可能, 并且这种发展呈现倒U形曲线。既然联觉是发展的, 那么联觉可否通过训练习得呢?目前不少研究对非联觉者进行了配对关联训练, 发现训练后的非联觉者具有类似于联觉者的表现, 也发现训练后的非联觉者与真正的联觉者具有一定的差异。但目前研究还没有直接或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训练所致的配对关联就是一种联觉, 训练后的非联觉者就能变成联觉者。相反地,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非联觉者经过配对关联训练后可能无法成为真正的联觉者。  相似文献   

13.
伍德重申他先前论文的观点--"对马克思来说,经济交易或社会制度中的正义与否依赖于其与既定的生产方式的关系",认为胡萨米将"正义不仅受生产方式所决定且受阶级立场所决定"的观点归于马克思是一种误解,认为马克思是从一种资本主义之后的正义标准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更是对马克思文本的误读.在他看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基于对社会生产分析的总体批判,其批判是基于自由、共同体和自我实现等非道德的善的批判,而不是基于权利或正义的道德的善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以125名聋校听力障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该群体自我决定能力的基本特点及社会支持对其自我决定能力的作用。结果发现:(1)听力障碍初中生的自我决定能力整体水平不高;(2)不同性别、障碍程度的听力障碍初中生的自我决定能力间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年龄段、年级、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听力障碍初中生的自我决定能力间存在显著差异;(3)年级、教师工具性支持、母亲价值增进支持是听力障碍初中生自我决定能力的显著正向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设计定位的复杂性,需要对城市若干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比较准确的对一个城市进行设计定位,通过对城市本身及环境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发现,城市设计定位主要受宏观背景与微观环境的影响,决定于城市所具有的资源,主要包括区位因素、历史文脉、特色资源、市民精神等。  相似文献   

16.
“人类所有的疾病都是基因病”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基因组图谱(HGP)研究大大加深了人们对疾病的理解。然而,作为人体这个复杂系统的一种非常态特征,疾病的发生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身体内部其他因素以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并不能简单地将所有的疾病都归结为基因病。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戴家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道德是人类社会一定的生活方式或经济关系中产生出来的,它受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即...  相似文献   

18.
广义自身心理学人格发展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是人格的核心,其发展取决于个体遗传特征与自身对象环境的相互作用.如果自身对象人格健全,就能满足个体的自身对象需要,自身对象在满足个体自身对象需要方面不可避免的疏忽只会使个体遭受适度挫折,适度挫折促使个体通过变形性内化获得原来由自身对象为其行使的心理功能,从而形成自身结构.使自身--自身对象关系从原始走向成熟.广义自身心理学的人格发展理论超越了古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和对象关系理论的人格发展观,但过分强调早期自身对象关系对人格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个体遗传特征和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又空宗说有假补特迦罗,依彼造业受果,业果决定不乱,且能增长,未作不得,已作不失。极重之业,如五无间,现生必受。次重如杀盗等,多次生受。乃至极轻之业,后后生中,因缘会遇,亦决受报。众生各由引业所牵,往善恶趣。同生一趣者,引力决定相同;然由余满业差别,同一趣之有情,各有苦乐悬殊。如是业果之例,广如经说。不见能取离所取,通达三有唯是识,故此菩萨住般若,通达唯识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反社会行为是受遗传与环境共同影响的不良行为。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发现,基因以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的方式影响脑结构、功能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进而影响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两方面整理了5-HTT、MAOA、OXTR等8个候选基因与反社会行为的关联。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基因、脑和神经递质对反社会行为的联合作用。同时,扩展多基因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NA甲基化、积极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对反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以全面探索反社会行为发生的遗传基础,进而更加有效的预防反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