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丁敬雯 《学海》2007,(2):197-200
由于理论准备不足和实践经验缺乏,目前多数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思路,未能体现出区域创新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机制问题研究不够。本文从区域创新体系机制的制度前提、创新路径和机制结构三个方面,探讨了区域创新体系机制的特点,以求能对各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问题。围绕着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战线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此,要充分认识德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价值,认真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对德育提出的新课题,并提出对策,使德育很好地引领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成批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其素质的人才,作从心理健康、宽松的学生成长的心理背景的形成入手,破除创新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造就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创新需要社会的广阔天地,社会实践是创新主、客体之间最关键的连接点,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是实现创新教育、人及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中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神圣使命,从而使我顿悟到贵部近几年来关注创新、倡议创新和支持创新的先知先觉风范的意义所在.当然,由于我国传统的非创新型素质的教育、科研和工作体制的历史惰性在主宰一切的客观氛围,尚有很大的不足,所以,我曾写信给贵刊建议:"最好创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栏目,提倡学术争鸣的学术风格,率先创造良好的医学创新之环境条件.如果能这样,不仅在医学创新的历史上起个转乾坤的历史效价作用,还可能成为掀起诺贝尔奖台前的中国惟幕的电键."  相似文献   

6.
以1117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家庭创新环境的特点及其对日常创造性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家庭创新环境体现在家庭情感氛围、父母创造性行为、父母教育理念和自主准予,可分为抑制型(17.3%)、一般型(41.9%)和创新型(40.8%),创新型在日常创造性行为上得分显著高于抑制型;(2)家庭创新环境与创造性人格、日常创造性行为以及同伴提名得分相关显著;(3)创造性人格在家庭创新环境和同伴提名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家庭创新环境和日常创造性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入世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和设计教育大国。为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建成制造强国进而建成创造大国,中国政府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指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温家宝总理还作了"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重要批示。历史经验告诉我  相似文献   

8.
构建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伦理观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科技创新在人类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功用日益凸现。正确的科技创新伦理观不仅对于实现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的协调发展必不可少,而且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深远。本文探索并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伦理观的相关问题和对策,期望使之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发挥科技创新伦理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国策.所以制定合理的政府采购政策,可以在企业科技创新的市场构造、缓解经营风险以及引导投资方向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在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方面,美国的政府采购政策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我国需要尽快从政策组织、政策目标与政策手段等方面构建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0.
易学与中华民族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涛 《周易研究》2007,(2):89-91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而这种创新精神又与易学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二者形成了广泛的互动关系。易学中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精神、包容态度,科学思想及和谐理念等等,都对中华民族创新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成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历史资鉴。  相似文献   

11.
“现在我们都痛感具有原始创新的研究成果太少,我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学风上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学术环境和学术土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创新职能:大学教育管理的缺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们的创新活动。教育管理职能是指教育管理的职责和功能。当今世界各国积极探索的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是指一种教育思想及其指导下的实践,理应作为教育管理的职能。但是,根据现有的教育管理学理论,教育管理并不具有创新职能,仅是对现已确定的秩序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作为人类劳动高级形式的创新劳动,从哲学人类学的意义上更加充分地体现和确证了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类本质,从更深层次上体现和满足了人的需要本性,是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研究创新劳动,不仅可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和人学的认识,而且可以为当代中国人的现实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医学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创新和其他一切科技创新一样,首先是科学家智力奋进的集中表现,是知识积蓄过程中一种质的变革.任何医学创新,都是以创新者的创造性的旺盛智力活动为基础的.离开了创新的积极性,创新从何谈起?但是,大量的事实也同样证明,任何创新者的智力创造,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实现的.良好的环境条件,催生和哺育着创新者的心灵,鼓舞着创新着的进取意志,为创新者开启一切方便之门,使创新者的智慧有如江河入海,一泻东流.  相似文献   

15.
正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国家的创新发展需要国家和人民的创新意识,更需要在这种意识之下形成的普遍品质。只有当创新成为人们的心理定势和自发意向时,创新才会渗透于并体现在国家和人民的一切活动之中。如此,中国人民才会真正成为创新性的人民,中国才会真正成为创新型的国家并走  相似文献   

16.
肖永奎 《哲学动态》2015,(4):107-108
<正>2014年10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与孔子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张立文教授执教五十五周年暨‘和合学与中国哲学创新""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召开。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学术媒体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会议肯定了张立文教授对于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围绕着学派、和合学与中国哲学创新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师音乐创新教育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英 《美与时代》2005,(3):84-86
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全球化新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创新型的教育.而创新教育则需要依靠教育创新来实施.  相似文献   

18.
赵文洪 《中国宗教》2018,(10):16-17
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之一部分的宗教学,是与教界、政界都有密切关系的。我们的学术研究既要面向基础的学术问题,又要面向应用的现实问题。这里,我想谈一个题目,那就是:我国宗教治理实践在呼唤治理理论创新。这种呼唤,既面向政界,也面向学界.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以往研究者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内部状态及创新过程的行为特征没有充分揭示。通过文献分析和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建构了五个因子的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编制出初测问卷。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问卷具有结构效度和建构信度,同时还发现五个因子之间存在着中度正相关关系。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信度、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20.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F0002-F0002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更好地交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经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教育科研的水平,推进全省基础教育群众性教育科研工作的科学发展,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教育策划与管理》联合举办2014年四川省基础教育“科研创新”论文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