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赫葆源 《心理学报》1964,9(2):11-20
问題近年来关于閃光信号編碼和辨认的研究日漸增多。庫克(K.G.Cook)和紐曼(K.M.Newman)分别作过閃光編碼和显示效果的研究;李家治等作过閃光信号的頻率选择、等辨量表和語义干扰等研究;克劳福(A.Crawford)研究过閃光信号与背景的关系。关于同时使用两个閃光信号問題,未見报导。  相似文献   

2.
問題 如果在构成閃光的相互交替的亮与黑两个时相中,黑时相不是完全黑,而是亮度不同程度的变暗,人們照样能看出閃光。暗时相的光強可以低到零,这就是一般閃光;但其光強也可以象亮时相一样高,那就变成了固定灯光。我們把一切強度的暗时相統称为“光坪”或“坪”,而把亮吋相叫作“光峯”或“峯”。 关于光坪对閃光信号辨认的影响的問題,是有关业务部門提出来的。根据我們的現場調查,使用者对某些带光坪的閃光信号的試用反应良好。我們前一研究表明,在实驗給定条件下,不宜使用两个同时性閃光,作为类似該实驗所用編碼的信号;同时提出“不  相似文献   

3.
問題 經济編碼和減少噪音是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保証通信准确性的重要手段。信息論关于編碼問題的研究,为充分利用信道容量和抗干扰提供了理論依据,对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貢献。但是,信息諭的編碼理論仅考虑信源的統計特点,而不考虑信号的意义。这样的編碼虽然适用于机器之間的信息传递和加工,可是如果信息的接收者和加工  相似文献   

4.
沈曄 《心理学报》1959,4(6):22-33
(一)問题的提出 1956年小学語文教学大綱中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級閱讀教学以識字为重点。根据教材編审部門的同志們反映:在編写小学語文課本时为了迁就生字,該用的詞不能用,該有的內容不能有,因此編选課文感到非常困难,往往一篇有血有肉的課文一再削減使得教材內容十分貧乏。因此小学儿童能否及时地掌握必要数量的常用字是提高語文教学水平的关鍵問題之一。按一般需要,常用字約为1500字。1956年教育部曾規定,要求在两年  相似文献   

5.
一、問題 这項研究是从“閃光信号的頻率选择实驗研究”总課題派生出来的一个問題。在进行上述研究,尤其是有关“閃光頻率辨认和等辨量表”的实驗时,許多被試口头报告曾使用数数法,帮助自己辨认閃光的頻率。經与实驗結果对照,发現在閃光頻率低于30—40周/分时,用数数法确实有效,頻率較高(例如100周/分以上)时,則漸难使用数数法了,其轉折点似在50周/分左右。由于閃光頻率与閃光每周的时距有一定的关系,閃光頻率的辨认,归根結底,主要是以时間知觉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6.
由视、触識記与再認形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問題在感知-記忆过程中,从接受刺激到形成知觉,进行識記、保持,到回忆或再认,要經过多次的轉換或編碼过程。編碼要有取舍,每經一次編碼,信息就要有所損失,所以人不能知觉刺激的全部属性(只有經过反复观察,可以知觉更多的刺激属性),記忆的內容也总不如知觉的丰富(也只有經过反复識記,記忆的內容才可以逐步接近知觉),回忆和再认也不能完全显示保持的信息量(这由回忆、再认和重学所表現的記忆效果不同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7.
一、問題 在現代生产技术中,人和机器可以看作是一个統一的系統。这一系統的中心环节是人。人凭借自己的感官从仪表和信号得到有关机器的运轉状态和生产过程的变化的信息,經过一系列的思惟活动,然后作出判断,并通过操作活动对机器和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調节。关于人和机器的这一方面的关系,以及关于机器、仪表、信号和操纵装置的設計如何适应人的感知、思惟和运动的特点,以便使“人机系統”达到最高效率的研究,已經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即“工程心理学”。本研究所涉及的閃光信号的頻率选择問題,就是属于工程心理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看了“关于回汉通婚問題及其他”一文(“中国穆斯林”1958年第2期)后,我很同意,并愿就回族使用汉語、汉字这一問題做一些补充。回回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使用汉語汉字的民族之一,由于回族是由複杂的种族融合发展而成和在居住上大分散小集中等原因,回族从很早起就使用汉語和汉字。这对回族的进步和发展超了很大的作用。汉族是我国各民族中最先进的民族,它有若几千年光輝的历史和文化。汉族人民是勤劳智慧的人民,有着很  相似文献   

9.
我之所以写这篇短文,是因为有些哲学著作中几乎不采用这个哲学用語,甚至有些哲学家怀疑“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是哲学基本問題第二个方面的基本命題。我以为“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是对哲学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最概括的表述,应該运用这个哲学用語并对它的內容和意义进行研究。我們知道,恩格斯在“費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終結”一書中对于哲学基本問題作了完整而精确的表述。他說全部哲学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对存在的关系問題。这个問題又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说思維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哲学家就是依其如何回答这个問題而分成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营垒的。关于哲学基本問题的第二个方面,恩格斯加以完整表述如下:“但是思維对存在的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談了两个問題:一个是关于思維机器問題,一个关于所謂“交感心理学(传心术)”的問題。关于第一个問題,作者对目前反对創造思維机器的可能性的五个論据进行了反駁。作者认为,虽然我們目前所知道的心理都是在生物的、神經动力机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决不意味着通过別的途径創造就不可能。控制論的最重要的成就就在于,它动搖了神人同形說和蛋白质与生命之間联系的唯一性的观念。作者还认为,意識和思維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技术上仍是可以复制的。作者坚决认为,在原則上不能否认能够創造名符其实的思維机器。作者向人們声称:如果人需要控制性装置具有主观性,能意識其存在,那么也能把这类装置創造出来;如果沒有需要就不必模拟。他还說,創造活动并不是人的“私有物”、“垄断权”,机器也是能够創造的。关于第二个問題,作者认为,交感心理学是神經活动生理学的一个正在形成的部門,它研究在相隔一定距离的条件下对人发生思想影响的可能性和基础。长期以来,人們都认为所謂“交感心理”、“传心现象”是一种神秘論,根本不存在。作者却认定它有实在性,反对流行的“偏见”,并要求进一步研究。作者还說,这意味着人們在交往方式上将发生一个巨大的变革。在作者看来,思想先于言語。在“传心感化”中传递的并不是概念,而是“意象”。“意象”的意义不需要言語,不依賴言語的发展。因此作者认为,人的思想沒有詞、沒有言語,在相隔一定距离之下是可以传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