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景和 《心理学报》1983,16(4):22-27
一、前言 1967年秋,美国《哲学与现象学研究》杂志发表了哲学教授布兰沙德(B.Blanshard)与斯金纳关于意识问题辩论的一组三篇论文。程序是布兰沙德先发表对斯金纳有关意识的论述,特别是对1953年斯金纳在《科学与人类行为》一书中的有关论述,提出质异,然后斯金纳进行答辩,最后布兰沙德作出结束性评论。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早期研究行为主义是从哲学出发的,当时他的兴趣在于研究单个有机体的行为。到四十年代后期,他便逐渐转向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目的,企图把心理学和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所谓的“行为技术学”研究。在近三十年的岁月中,他致力于这种研究,花费了不少的心血。他不仅有关于人的行为的  相似文献   

3.
三、(意识的机制) 鲁宾斯坦把意识理解为意识到的过程,这是无可非议的。所谓“意识的机制”,就是要说明“意识到”这一过程是怎样实现的。“意识到”过程的对立面是“没有意识到”,因此,这一问题涉及“意识”和“无意识”问题。 (一)鲁宾斯坦认为,意识到的东西和未被意识到的东西的区别,并不在于前者完全处于意识域内,后者完全处于意识域外,而只是在于意识到的强度或明晰性程度方面的不同,尤其决定于所意识到的是什么。“意识总是意识到的东西和未被意识到的东  相似文献   

4.
评罗杰斯与斯金纳关于人类行为控制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杰斯与斯金纳于1956年开始展开的关于人类行为控制问题的一系列尖锐辨论,是现代心理学史上的著名论战之一。从表面上看,辨论的焦点是主观选择与环境控制问题,但实质上却代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在一系列基本观点上的尖锐对立,因而具有典型的意义。本文试对这场争论双方的观点进行比较,并分析其根源于各自所遵循的哲学思想和方法的实质与局限性,以此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的科学心理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般苏联心理学家都认为,苏联心理学是在同关于“心理、意识”的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的斗争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三十年代初,苏联心理学对“心理、意识”既要克服唯心论的理解,又要克服种种机械唯物论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谢·列·鲁宾斯坦(1889—1960)在其《马克思著作中的心理学问题》(1934)一文中首先十分明确地  相似文献   

6.
斯金纳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金纳(B.F.Skinner,1904-)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事心理学研究五十余年,对推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在国际心理学界曾引起巨大反响,以至到七十年代中期对其争论尚未停息。本文试图对他的心理学体系中的研究方法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斯金纳认为,心理学应当是一门研究有机体行为的科学,而有机体的行为和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函数关系,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就是寻找这种函数关系的具体内容,即在外部  相似文献   

7.
企业中员工越轨行为日益普遍,其危害程度也不断增加。而对于越轨行为的控制最为常用的方式就是惩罚。文章对斯金纳的惩罚观点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分析说明,并提出一个包括两大主项惩罚和四个子惩罚项的惩罚分类体系。目的是促进惩罚方式的研究,并对运用惩罚控制员工越轨行为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心理学个性研究的主要目的:预测和控制行为斯金纳一贯坚持心理学研究的两个主要目的是预测和控制行为。这就必须建构一种环境中的先行条件(也就是“自变量”)及由此导致的行为之间的机能关系来实现这些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种科学的心理学,才能发掘出一套正确的心理学法则。通过恰当的实验控制可使最理想的心理学法则得到验证,也可使先行条件的变化及行为的变化得到观察和测量,此过程在实验室外面也可能实现,此时,行为间的机能关系就建构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哲学意识是一种使人高瞻远瞩、抓住根本的意识。哲学意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周易》、《老子》、《孙子》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高峰。中华民族的哲学意识在儒家学说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华民族的哲学意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提升。改革开放的深化急需全民族哲学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论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关于人的行为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国安 《心理学报》1982,15(3):75-81
本文分析了斯金纳的环境决定行为论及其来源,评价了他的研究方法,对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和华生的老行为主义理论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斯金纳提出的“行为技术学”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1.
本书是一本论述历史理论的小册子,原是为巴西知识分子听众撰写的。讨论的主题有历史与对话、历史与形而上学、历史与现代主义、历史与体裁以及历史与规律之间的关系。论述了直至汤因比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 ,回答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问题 ,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揽思想政治工作。按照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必须进一步强化中心意识 ,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坚定更有效地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 ;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 ,进一步强化主导意识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服务和保证作用 ;按照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必须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 ,把培育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大实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就必须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 ,使思想政治工作永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评《人·社会·宗教》阿良1994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推出了一部经过八年努力完成的研究成果《人·社会·宗教)(1995年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宗教学的理论著作,但是从书名就可知,它不是以构筑宗教学理论体系为目的,而是以深入探索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苏联哲学家写了不少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其学生和战友的哲学的著作。伏尔科娃这本系统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亲密战友和学生——约·狄慈根哲学的著作,就是其中的一部。伏尔科娃这本书的最大优点是,它是在大量实际材料和档案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这就使作者不仅有可能更全面地描绘出狄慈根的生活和活动的阶段,而且以全新的方式更准确地阐明了他在解决哲学上许多重要问题,特别是认识论问题上的作用和地位。作者广泛地运用了狄慈根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信件。这些信件由伏尔科娃和乌义波第一次整理发表在1958年3月的《哲学问  相似文献   

15.
论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就是人们对自身作为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的地位,作用的反映和认识。因此,主体意识应该是自我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最积极、最能动的部分。应该是自觉地意识到人在现实世界中作为主体的特别优越的支配地位的理性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6.
斯金纳操作行为理论若干问题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柔 《心理学报》1982,15(2):33-40
斯金纳操作行为理论是华生行为主义的一种发展,是目前西方行为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本文从该理论的哲学渊源、师承、论点及其应用,作了简要的评析,指出它的特点与缺点,以及对发展心理科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主体意识集中体现在吕坤的心性论中。它讨论的中心是“人是什么”这个中心课题。具体地说,也就是要解决人的本质(即道德性命之源)、本性(即人本性的善恶)和自我价值等内在主体性问题。一、吕坤的“心论”  相似文献   

18.
"好古""复古"等历史意识一向为孔子所重,而且一贯之道。在承继三代文明的基础上,孔子发现了历史中所内涵的"德义"本质,从而超越巫史,将历史所本具的先天必然性予以点化提升,开显出其中的一贯之道。基于此一贯之道的超越本质,历史并非僵死而是活在当下的过程发生,人类并非外在而是始终参与并创造着历史的存在。在现实社会中,孔子将此一贯之道以托言《春秋》、辅翼大《易》的形式昭明于史册,力图挽救时弊。他一方面反对当政者汲汲求利、唯功利是论的历史价值观;另一方面反对隐者消极避世、以历史外在于人而沦于历史主义的价值观念。孔子这一贡献,在大本大源处辨明了历史所固有的发展方向与真理特质,确属是"生民未有"之发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兴起了社会认识论的研究,那么社会是否具有自我意识,能否被视为主体呢?如果具有自我意识,能被视为主体,则其规定性如何,与这一主体对应的客体概念又是什么?本文试以对此问题的管见,就教于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20.
常听到有人说,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而产生的。其实,用这种观点来解释意识的系统发生过程,是很难令人满意的。因为这种观点隐含着这样一个假定:人的社会实践的发生在前,人的意识的发生在后,也就是先有社会实践的原始发生,尔后才有意识的系统发生。殊不知,所谓社会实践,乃是人的一种有目的的感性物质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