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志斌 《学海》2006,(3):76-80
明中后期,作为明陪都的南京先后发生了刘瑯、刘天绪的武装反叛和振武营、池河营兵变。刘瑯和刘天绪为首的两起反叛行动主要是为政治目的而争权谋反;而振武营和池河营兵变“争饷”则主要为了经济目的。晚明南京的这几起兵变是晚明社会矛盾的集中表现,最终明王朝也在声势浩大的民变浪潮中覆亡。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明是一种以伦理一政治为取向、以维护封建专制王权为核心的政治明。中国古代政治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不可逾越的历史积淀,与现代政治明有着根本区别,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批判专制主义政治的糟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明中期以后中国内地伊斯兰教发展的地域分布,以及南京穆斯林所具有的特殊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明代南京兼容并包的开放环境,南京经堂教育为金陵学派的产生所作的人才上的准备等四面阐述了金陵学派产生的原因.指出金陵学派的思想渊源是<古兰经>、"圣训"以及伊斯兰苏菲思想,同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精华.最后谈及金陵学派的贡献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志斌 《学海》2004,(2):102-106
南京是晚明耶稣会士传播福音的重地。明万历四十四年七月 ,南京发生一起逮捕耶稣会传教士及天主教信徒数十人的事件 ,史称“南京教案”。以南京礼部侍郎沈榷为代表的明保守派官僚联合某些佛、道人士发动了这起教案具有文化排外的性质。它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晚明党派斗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成为晚明天主教传华后发生的第一起影响较大的反天主教事件  相似文献   

5.
2001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政治明”这个概念,明确提出了法治属于政治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明。“十六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公安队伍建设中,加强政治明建设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后,公安部召开了反腐倡廉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严肃查处警察违法违纪案件,切实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紧紧围绕执法为民、公正执法这个核心,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推进政治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明不是一种孤立的明,它与道德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有着共同的契合机制和互补机制;从西方政治明的发展来看,始终没有离开理性主义、制度主义、个体主义等伦理精神;政治要真正实现明,必须使政治意识要宽容、政治制度的制衡、政治行为要有序。  相似文献   

7.
南京朝天宫是明初最为重要的道教宫观,也是官署道录司的所在。虽然洪武年间朝天宫即有全真道士留驻,但直到成化年间,朝天宫才有名为全真堂的建筑的建立。在此之后,全真堂又经历了衰落、重建和迁移的过程,展现出道教宫观发展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宗教背景。学界目前的研究倾向于认为从晚明到清初全真道在包括江南在内的南北方都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复兴过程,但是在南都最为核心的道观朝天宫内,全真道士的势力始终受到压制,呈现了更加复杂而艰难的发展态势。本研究通过细致梳理南京全真堂的变迁史,分析全真认同在政治色彩浓重的南都宗教和社会环境中建立和演变的多重原因。  相似文献   

8.
诚信与当代社会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是社会三大明发展的共同要求。诚信化对于物质明的意义,一是对信用制度的支持,二是其渗透于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理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讲“诚”,以诚立信,以信见诚。政治诚信成为当代政治明一块不可缺少的化基石。诚信明是精神明建设的一部分,诚信自身建设如何,关系到精神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巡城御史孙光裕是明后期南京教案的一个重要参与者,中西原始文献屡有提及,但囿于资料的缺乏,以往研究对其认识并不深入。近期发现的孙氏文集《潇湘先生廉善堂集》,其中数篇文献披露了以往不为人知的南京教案重要史实,包括孙光裕对传教士充当间谍的参劾,奉教士大夫徐光启、李之藻对传教士的保护,浙党嘉兴籍士人关于反教的筹划等等。本文梳理了孙光裕在南京教案期间的活动,同时对以孙光裕为代表的嘉兴士人的反教背景做了分析。研究表明,明中后期欧洲海上势力东来,是引发孙光裕及嘉兴士人反教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0.
正早在二十多年前,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莫氏家族曾来南京寻根,并带来《莫氏家谱》。家谱序文中这样记载:"详考我莫式,尚有士焉,生著金陵,长养南京珠玑巷,自洪武十二年新正,民庆贺元宵,触犯官事,发配西土,拨属下卫所百户管理。"其实珠玑巷仅仅是南京回族聚集区之一。在全国各地的家谱(回汉家谱)中多次出现源于明初南京的老地名,如柳树湾、二郎岗、高石坎、水西门外拴马桩等。笔者曾在《南京穆斯林》2015年第4期发表《历史上南京回族集居地地点的考证》一文。遗憾的是当  相似文献   

11.
南京云锦位于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以其纹样丰富多彩、奇异变化;造型优美、绚丽华美的特点闻名于世。云锦在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贡品,被公认为是"东方瑰宝"、"中华一绝"。[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南京云锦在继承与发展创新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甚至处于逐渐消失的困境。因此,本文从南京云锦的艺术特征入手,综合分析南京云锦及云锦旅游商品,结合目前市场状况,对南京云锦旅游商品创意设计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并提出具体举措指导南京云锦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开发,从而促进南京云锦旅游商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明代南京民间音乐艺术的主要成就在小曲领域,这是由明代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明代中叶,南京的商业空前繁荣,促进了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使得原本流行于农村的民歌也随之进入城市人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正>刘增光著《晚明(孝经)学研究》一书于2015年8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晚明《孝经》学进行了经学史与哲学史的综合研究,不但梳理了从宋元到明代《孝经》学的发展脉络,而且在宋明学术思想发展的大背景下,揭示出了晚明《孝经》学与程朱理学、阳明心学、佛道二教、晚明政治的内在关联,并展示了晚明学术思想发展的复杂性及晚明政治社会对当时儒者精神生活的深刻影响。该书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六章:《孝经》学史上的重要公案辨析,明代  相似文献   

14.
试论左丘明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传统的看法,《左传》的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本文利用《左传》中可以反映左丘明思想的文字研究左丘明的政治思想,发现他的政治思想是以德为政治原则,以礼为政治规范,以民为政治根基并辅之以刑。由此可见,左丘明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更是一位思想家。依笔者所见,仅仅一部《左传》就完全可以奠定左丘明在中国早期思想史上的地位,他作为思想家的地位应当予以充分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1927年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在政府强力撬动下,南京开始了现代化的转型.但混乱分散的市政权力分布、更迭频仍的人事和组织问题、急转直下的国家安全形势,使得市政推行备受掣肘.在这种情况下,这座传统政治都市的现代改造虽卓有成效,但各类尖锐的社会问题说明其真正的现代转型还任重道远,城市发展已填补了若干空白,可经济结构并未发生质的变化.事实证明,作为国民党的政治统治中枢,南京并未跳出政治都市容易受政治摆布的传统窠臼,1927-1937年这短暂而华丽的十年只是一个“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时代,其现代化成就不可高估.  相似文献   

16.
南京云锦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林 《学海》2003,(2):167-170
在中国传统戏剧的舞台上 ,凡有帝王将相、王妃公主出场 ,他们身上光彩夺目的服饰 ,总会让人们的眼睛为之一亮。它们有力地烘托了人物 ,渲染了剧情气氛。这些雍容华贵的戏剧服饰 ,是以明清帝王后妃和高官贵妇及千金们的服饰为蓝本 ,经过艺术加工而制成的。而这些古代帝王们的服饰 ,其中许多就是用南京云锦缝制而成的。一、作为文物的“南京云锦”按照国际一般惯例 ,文物指一百年前制作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实物。本文探讨的对象是明、清时期遗存下来的南京云锦 ,为使作为文物的“南京云锦”和今天仍在生产的南京云锦有所区别 ,故加上引…  相似文献   

17.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提起历史上的南京佛寺,相信每个人都会吟诵起杜牧的这首千古名篇《江南春》。的确,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南京,南朝时各朝先后建都于此,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南京佛教盛极一时,成为全国重要的佛教中心,佛寺多达700余所,“南朝四百八十寺”为当时南京佛教、佛寺繁盛的形象说法。南朝以后,南京政治地位下降,佛教时有兴盛,断续发展,但已远不及南朝,佛寺数量大减。到了明代,南京先后作为首都和留都,政治地位提高,再次成为全国的重要佛教中心,佛寺大量修建,为南朝以后又一高峰。登…  相似文献   

18.
《大学》明德由早期明德观念发展而来。早期明德是贵族性的政治道德,其行为主体为上古圣王,它以天命为依据,具有理性化的特点。在春秋战国之际儒家的人文重建中,《大学》将明德由政治道德改造平民性的人伦道德,在行为主体、道德内涵两个层面建立起明德的普遍性。在"在明""诚意""自明"的功夫中,体现出明德的内在依据。《大学》明德开启了儒家的性善论传统。由君德到人德,《大学》的明德转型凸显出先秦儒家建立普遍、追寻平等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徐志国 《学海》2012,(1):131-136
古典共和主义认为,“共和”的必要前提是积极的公民美德,而商业是腐化公民美德的重要力量,从而使公民自由变得不可能.因此,摆在近代政治思想家面前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在商业社会背景下,共和政治是如何可能的?从某种角度来说,休谟的政治思想可以被看成是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他对商业社会的道德辩护以及对“派系”与“联邦大共和国”思想等理念的阐发,使他成为共和主义思想传统中不可忽视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20.
<正> 高攀龙(1562—1626)是明后期重要的政治家、东林党首领之一,万历、天启年间,他抨击黑暗朝政,呼吁政治改良,力图挽救明王朝的灭亡命运。高攀龙也是明后期重要的思想家,他的理学思想宗奉程、朱,兼采陆、王,以“主静”为特色,在当时社会及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因此,对高攀龙理学思想的考察,不仅有助于对其个人、对东林党乃至明末社会政治的研究,而且对明后期思想、学风的流变的研究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