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丰子恺在浙江春晖中学教书时,结识了比他早来一年的朱光潜。一次,朱光潜过生日,同事们为他订了一桌酒席。场面虽不豪华,但很隆重。同事们来饭店时,都带着各色礼物,唯独丰子恺空手而来。吃饭前,一位同事将丰子恺拉到一旁,提醒道:"今天朱老师过生日,你怎么好意思白吃?"丰子恺呵呵一笑:"大家  相似文献   

2.
丰子恺在童年时期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即"童年情结",对他本人的个性、艺术创作的题材、艺术风格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丰子恺童年时期殷实的家庭条件及其丰富性的生活体验等因素,使其产生了童年情结,这种童年情结突出表现在儿童题材、儿童视角、儿童崇拜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丰子恺是以其漫画闻名于世的。他的漫画虽离今天的时代很远了,却依然常读常新。丰子恺本名丰润,字子恺。在家族同辈中,他是唯一的男孩。他从小喜欢绘画,尤爱临摹《芥子园画谱》,以至于成年后,进入创作期的丰子恺笔下总散发着平实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加之  相似文献   

4.
正弘一法师是近代著名的高僧,他在早年还是俗家的时候,曾经做过教师,漫画家丰子恺就是他的学生。后来他出家做了和尚,但师生之间还是经常来往,彼此吟诗唱和,很是愉悦。不过弘一法师从来不以师长自居,在他眼里,丰子恺就像是自己的兄弟一般。  相似文献   

5.
王新 《思维与智慧》2012,(10):44-45
诗心、禅心与童心,要说的是丰子恺。丰子恺最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他对大师弘一法师的评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演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他还说,弘一法师是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人生于世,八九分像人,堪为伟大;六七分像人,值得赞誉;五分像人,已是上流人,像弘一法  相似文献   

6.
正1927年,丰子恺请恩师弘一大师为自己第一本《护生画集》题字,画册收录了50幅作品,是献给弘一大师50寿辰的贺礼。弘一大师告诫丰子恺说,将来编二集时,拟多用优美柔和之作,及合于护生正面之意者。至残酷之作,依此次之删遗者,酌选三四幅已足,无须再多画也。弘一大师的殷诚之见,充分体现了他对众生的人文关怀,表达了他和谐世界的终极追求,也成为丰子恺一生绘画的创作理想。弘一大师60大寿时,丰子恺  相似文献   

7.
丰子恺(1898—1975)先生就业于弘一(1880—1942)法师,学习美术音乐,他敬仰法师的道德、学问、品质和爱国情神,在思想上、艺术上和信仰上受其影响颇深。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农历),丰子恺在自己生日的这一天,于上海立达学园正式皈依佛教,取法名婴行。丰子恺信仰佛教后,融绘画、诗文与佛教思想于一炉,创作了许多有关佛教的绘画、诗文等文艺作品,受到佛教界的重视。谈到丰子恺与佛教的来龙去脉,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凭“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文坛大师李叔同,在20世纪初叶的几年里,经常去他的高徒丰子恺家里做客。在丰子恺家里,大师总是喜欢坐在那把旧藤椅上,但大师每次坐前的一个奇怪动作常常吸引丰子恺的目光。  相似文献   

9.
凭“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文坛大师李叔同,在20世纪初叶的几年里,经常去他的高徒丰子恺家里做客。在丰子恺家里,大师总是喜欢坐在那把旧藤椅上,但大师每次坐前的一个奇怪动作常常吸引丰子恺的目光。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20,(5)
正以1917年"新文学运动"为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通常被看做是在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文学。在这个过程中,宗教文化受到特别重视,它为新文学的兴起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因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迹。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与宗教文化有着不同程度关联的重要作家,如巴金、老舍、曹禺、周作人、许地山、丰子恺……他们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选择了切合自身的宗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学者引介西方美学并以此观照和改造中国传统美学,提出了审美静观说。在立人启蒙的同一历史语境下,由于个性气质、文化心态的差异,服膺叔本华意志美学的王国维和汲取席勒美学思想的丰子恺分别形成了"人生解脱"到"人性救赎"两种路径的审美静观思想。梳理近代中国审美静观的路径分歧及其演进逻辑,既能管窥近代中国美学思潮的时代变迁,又可探讨近代中国学者美学本土化的心路历程及其经验得失。  相似文献   

12.
漫画之页     
大约在80年前,上海的《文学周刊》逐期刊登了丰子恺先生乘兴落笔而又极富笔情墨趣的“小画”。而刊登这些“小画”的栏目名之曰:“子恺漫画。”此为“漫画”二字首次出现于我国报刊。因此,人们都说丰子恺先生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读漫画者,不可不知丰子恺。特此,选摘丰子恺先生三幅童趣横生之作以及两幅“以笑语叱人间”的讥讽之作.以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13.
丰子恺与查尔斯·波顿·巴伯两位画家在作画内容上的关键区别在于表现了不同阶级的生活场景。在绘画技法上,丰子恺先生具有国画基础,作品简洁而凝炼,富有意境美,巴伯则以具有古典色彩的油画来进行绘画创作,讲究秩序与严谨。童年时期形成的性格是具有稳定性的,两位画家相对和谐、稳定的家庭成长环境,使得他们性格中童真的一面随着他们的成长依然得到了很好的保留。童真具有超越国界和阶级的性质,这和人道主义有共通之处,它们都源于人性中"善"的一面,丰子恺与查尔斯·波顿·巴伯绘画作品的最大共同点,就是对这种人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刘亮 《心理学通讯》2019,(2):147-150
漫画是当下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及思想文化表达形式,探讨其所传递的心理学意义或能帮助专业助人者更好地理解漫画爱好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日本是漫画的主要发源地,其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漫画作品均对中国人群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系统家庭治疗理论的视角,运用社会退化、循环因果、多代传递、派遣、依恋和资源取向概念,对上世纪70年代至今3部...  相似文献   

15.
兔年除夕,电波中传来不幸消息:我国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与世长辞。这是中国人民沉重的损失。叶老早年主编《中学生》杂志,在开明书店与夏丐尊、丰子恺两居士同事,叶老与夏老还是儿女亲家。夏老是弘一大师的挚友,而丰老则是弘一大师的学生,他们受大师的熏陶,先后皈依佛教。叶老虽对宗教抱着“教宗堪慕信难起”的态度,没有成为佛教徒,但他对佛教是有同情和好感的。为了缅怀先哲,聊寄追思,谨向本刊读者介绍叶老与弘一大师的一段甚深因缘。叶老是在1927年9月,经丰子恺居士的邀约,在上海功德林蔬食处  相似文献   

16.
谭特立 《佛教文化》2011,(6):106-111
马一浮是一位誉满海内外的理学家,他深研佛学融合理学,周恩来总理赞称他是我国唯一佛学化的理学大师. 马一浮和弘一法师的交往甚深,丰子恺先生说高僧弘一是一轮朗月,而马一浮则是一片清空,二者同在一个境界里.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曾画过一幅《牵羊图》,画中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脖子上都有一根绳索牵着。他家的一个佣人见了,忍不住笑了起来,说每只羊都用绳子牵着干什么,一条绳子不就行了。丰子恺一听,恍然大悟,不禁叹道"真是‘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啊。"  相似文献   

18.
竹久梦二是日本明治和大正时期的著名画家、装帧设计家、诗人和歌人,有"大正浪漫的代名词""漂泊的抒情画家"之称,曾深受鲁迅、周作人、丰子恺等人喜爱,时至今日仍然对日本美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围绕梦二作品的研究中,大多数都以他描绘成人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但梦二的创作其实是从描绘儿童开始的,并且在儿童童话、童谣、诗、儿童剧剧本等创作领域,有着开创性的地位。但在这一领域,对于梦二的评价不高,研究尚且很少。以梦二的儿童画为中心,分析其儿童画的特征,从作品及其自身的经历来看梦二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5,(3)
位于浙江桐乡石门镇的“缘缘堂”,是漫画家丰子恺的故居,去年六月开始重建,目前已基本竣工。赵朴初是丰子恺的挚友,他得知这一消息后,即作贺诗一首,并挥毫写成条幅。诗云: 恺翁作画有殊征,笔下常存恻隐心。世界缘缘无有尽,三生松月庆堂成。赵朴初在题款中写道:“余曾向一呤同志(丰子恺先生之女)假得子恺先生所作《青松明月长如此》图,留观三年甫寄归;而喜得缘缘堂重建落成之讯,因拈一偈为  相似文献   

20.
丰子恺从1927年开始,为师父弘一法师的五十寿诞作画献礼,始作画50幅,定名《护生画集》。后秉承师愿,承诺每隔十年,逢师寿诞,作画一集。共作6集,450幅,终至圆满。虽然丰子恺并未亲见最后一集的出版,但是他平生呕心沥血之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其中蕴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