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佛教是已经被中国化的宗教文化,这似乎是一个公认的事情。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化?佛教怎么中国化了?为什么说佛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中国化经验?过去,佛教学界讨论这个问题,常常会说,佛教中国化,是被儒化或者被道化。我认为这个说法并不是很确切。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确实跟儒、道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交涉,中间冲突的东西很多,冲突的时间也很  相似文献   

2.
新昌佛教是浙东佛教的代表,也是早期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之一.永和之初,昙光投迹石城;太元之末,昙遒身证山室.南朝僧护、僧淑、僧祐,三生同凿一佛;隋代智者,当世圆成五品.  相似文献   

3.
正新昌佛教是浙东佛教的代表,也是早期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之一。永和之初,昙光投迹石城;太元之末,昙遒身证山室。南朝僧护、僧淑、僧祐,三生同凿一佛;隋代智者,当世圆成五品。法兴飞锡,万众共仰;灵运诵经,百世同称。道林即色而游玄,法蕴无心乃立宗。天台圆教,法流东溟;宝相宗谱,列名千僧。  相似文献   

4.
周小龙  陈胜国 《法音》2021,(2):25-28
中国禅宗史上,自六祖慧能后,被奉为"祖"的,唯马祖一人。马祖广建丛林,培育人才,开创了新的禅宗时代,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也开创了佛教中国化的新机缘。马祖禅以江西为中心(马祖驻锡赣州28年,马祖禅思想发轫、成熟于赣南),继承菩提达摩以来,特别是慧能、怀让禅的主旨,融会创新,以其鲜明的特色丰富了禅宗的修行、悟道方式,促使南禅进一步发展,并如星星之火,扩展至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马祖禅是赣南的文化瑰宝,以史为鉴,探索马祖禅的特点,以期对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提供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佛教史上,支遁(314-366)是一位既传承又创新的典范人物,对于佛教的中国化进程发挥了独特影响,其学术贡献与历史意义值得重视。支遁号道林,俗姓关,原籍中原河南。他生于西晋建兴二年(314),父母均为佛教徒。他幼年时期流寓江南,天资超拔,青年时期就多与名士往来,享有盛名。他25岁出家,长期在浙江绍兴一带弘法,长达40余年。支遁曾应晋哀帝之邀在京师讲道,  相似文献   

6.
袁帅 《法音》2022,(10):51-53
<正>佛教可以说是我国宗教中国化的一个典型代表。自传入中国以来,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便逐渐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深度广泛融合,发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本质上是佛教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被主流社会群体、正统文化体系所接纳并且实现融合发展的一个过程。所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应该系统深入地认识我国佛教中国化的具体表现和主要特点。我们知道,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宏大且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佛教传入中国,大约是在两汉之际。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佛教要在中国传播,扎根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在这个互相排斥、互相融合的过程中,佛教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文化、并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哲学思想、文学艺术、语言等诸方面,都  相似文献   

8.
世界现存的三大佛教派别在我国均有流传,成为中国佛教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完全是在我国成长起来,并传播到其他各国的,所以不少人把中国称为佛教的第二故乡。两千年前传入的异邦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矛盾、相互吸引、相互冲突、相互融摄。其深入协调的结果,既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也极大地改变了自己的形态。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外来的印度佛教,逐步演变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契合的中国佛教,并与儒、道两教一起,成为支撑着中国传统文化之鼎的三根主要支柱。  相似文献   

9.
正从手抄书向雕版印刷的转变,给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是中国古代传播媒介经历的一次范式转移(学科发展史上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巨大转变)。这次范式转移的主角是当时先进的传播媒介技术——雕版印刷术,推动者是佛教传播者,并受到佛教传播的内在动力的驱使。这次范式转移成为推动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0.
11.
纯一 《中国宗教》2021,(5):42-44
中国历代高僧运用老庄等本土文化阐释佛典,经"格义佛教""学派佛教"和"宗派佛教"等过程,使佛教义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逐步形成中国化的佛教. 儒家所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由人兴,亦由人行.新昌佛教在佛教中国化历程中的地位凸显,也是以历代高僧大德为依托的.按慧皎《高僧传》、道宣《续高僧传》、赞宁《宋高僧传》、如惺...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自宋宝佑元年(1253)传入贵州以来,至今有七百余年的历史。目前贵州穆斯林约有20万人,呈“大分散、小聚居”状态,主要分布在毕节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安顺市等地区。全省有依法登记开放的清真寺和固定活动处所等伊斯兰教活动场所206座,伊斯兰教协会7个,分别是贵州省伊斯兰教协会、贵阳市伊斯兰教协会、六盘水市伊斯兰教协会、遵义市伊斯兰教协会、毕节市伊斯兰教协会、盘州市伊斯兰教协会、威宁县伊斯兰教协会,有伊斯兰教教职人员313人。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2,(11)
《也说佛教中国化》是月澄法师的习作,文章对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作了精要的概括,并对其产生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对佛教如何继续中国化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相信会给读者不少启迪。  相似文献   

14.
正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太虚大师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内外交困的危机,太虚大师在佛教菩萨  相似文献   

15.
释常慧 《法音》2022,(2):29-32
<正>格义佛教是魏晋佛教中国化过渡时期的重要阐释学方法论。印度佛教为了扎根中土,必须迎合老庄玄学思想进行依附传播,便逐渐与儒家名教妥协。竺法雅的格义是把佛教玄学化,如引用老庄、易经的概念进行比较,拟配外书,在很大程度上使印度佛教名相带上了中国文化的色彩,其中容纳了中国传统思想和思辨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文学作家们通过内外转换,把佛教文化中的要义提炼为对当下时代具有积极效用的观念,以文学阐释的手段将佛教具体化、外在化和现实化,以回应时代的精神呼唤与现实关切,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幽静与深邃并存的作品。佛教为中国现代文学变革赋予了新的文学形式与宗教内涵。现代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家在创作上深刻地受到佛教文化的陶染,如鲁迅、许地山、周作人、废名、老舍等作家通过文学创作与佛教文化产生了呼应。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党和国家的基本要求是:政治上自觉认同,文化上自觉融合,社会上自觉适应。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要积极支持和引导宗教界开展宗教思想建设、加强宗教文化建设。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宗教,实现了中国化的宗教,才能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我国社会发  相似文献   

18.
正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既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国佛教自身传承和延续的内在发展需要。本文试图从历史必然性、现实必然性与发展应然性三个方面对佛教中国化作出逻辑解析。  相似文献   

19.
佛教发祥于印度,自西汉传人中国。佛教最初传人贵州,史书并无明确记载。以下笔者就佛教在贵州的传人、发展依本人初考作简要地概述:  相似文献   

20.
那日苏 《中国宗教》2023,(10):76-77
<正>佛教戏剧自印度传入中原地区后,广泛地吸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其内涵,逐渐完成了中国化的演变,如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佛教戏剧,是指“表演佛教内容、叙述佛教故事并展现人物冲突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任继愈主编:《佛教大辞典》)佛教戏剧起源于古印度,主要沿袭了古典梵剧的体例,以佛教题材为内容,集歌、舞、宾白等表演形式于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