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0年11月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由摩尼在波斯创立的世界性宗教。摩尼死后,摩尼教传入中国,并在公元8—9世纪因受回鹘崇奉而得到广泛传播。唐武宗会昌灭法后,摩尼教在国内受到沉重打击,在呼禄法师带领下逃往福建,此后逐渐吸收中国的本土宗教,在民间继续存在,因其后续缺乏清晰的记载而使人们对其的理解受限,并认为摩尼教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地区在丝绸之路上极为重要,新疆地区中西佛教艺术的最早交汇就在此处,而现在已湮灭的摩尼教,其珍贵史料与艺术遗址亦多发现于此。摩尼教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源起在波斯,由教主摩尼(MANI)创于3世纪中叶。3—15世纪曾在亚非欧三大洲很多地区流行,吸收了不少东西方宗教思想,形成二宗三际的独特教义后,又影响了希腊哲学与基督教一些教派,甚至与佛教也有交互影响,但是摩尼教(东方教区)佛教化的程度远过于佛教中吸纳摩尼教的成份。新疆的古代遗迹与文书中有不少摩尼教的踪迹。考古工作成果可分为两次大的发现,即20世纪初德国人的发现及80…  相似文献   

3.
关于回鹘摩尼教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摩尼教于763年传入回鹘,由于其简单的义理比较适合于草昧初开的回鹘游牧社会,容易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加上回鹘统治者的大力扶持,故而发展迅猛,很快取代萨满教而成为漠北回鹘汗国的国教,势力渗透到回鹘汗国社会、经济、外交及文化的各个方面。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崩溃,摩尼教势力随之受损,但仍为西迁后的回鹘统治者所尊奉。至11世纪中叶以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小常识     
唐代的宗教除了道释儒三家,还有基督教教与伊斯兰教,还有少有人知道的拜火教及摩尼教寺。下面介绍后两种宗教。 拜火教,又称祆教,西元前6世纪间波斯人琐罗亚斯德所创。一度是波斯帝国的国教,也曾盛行于西域地区。其基本思想认为:宇宙只有唯一的主宰,名叫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其义为智慧之主,它又认为世间的善恶是相反相对的,在二  相似文献   

5.
摩尼教兴衰因缘及其罗山草庵遗迹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尼教在公元 3世纪由南巴比伦人摩尼创立 ,后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公元 6、7世纪传入中国 ,并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摩尼教的教义在古代曾经对下层人民起到了鼓舞作用 ,但因遭到上层统治者的诋毁 ,在世界上已经湮没。在我国尚存的福建罗山草庵摩尼教遗迹 ,引起了世界宗教史研究者的浓烈兴趣。笔者多次造访罗山草庵 ,研讨有关资料 ,认为其所存文物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8年以来在福建霞浦发现的摩尼教科仪书中有许多关于"济度亡灵"的内容,昭示着霞浦摩尼教中有极为成熟的幽冥世界。然而,摩尼教在波斯诞生之初,并无冥界的相关设置,霞浦摩尼教中的冥界是在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始摩尼教的宗教内涵,又融合了大量佛教、道教、儒学以及本土民间信仰中的冥界观念,最终形成了霞浦摩尼教所独有的冥府世界。  相似文献   

7.
王静斋阿訇除了翻译《中亚字典》(1928年出版)和《中阿双解中阿新字典》(1934年出版)外,并编译有《中波字汇》,完成于1932年4月。因为是择译,总计两千余字(词),八开本33面,故不称以字典,仅称作《中波字汇》。波斯(伊朗)同中国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同波斯商人来华贸易是分不开的。唐宋时,我国南方滨海口岸,已常住有不少阿拉伯和波斯的商人。由  相似文献   

8.
摩尼教与回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鹘 (古代维吾尔族的直系先民 )在唐代宗宝应年间开始信奉摩尼教 ,这之前 ,信奉萨满教。自牟羽可汗时期 ,摩尼教即成为回鹘国教。摩尼教师在汗国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主要表现在在议政、出使唐朝、入贡、和亲、经商等重大政治、经济活动中的参与。由于回鹘在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中的重要作用 ,摩尼在中原内地也广为传播。 840年 ,回鹘衰败后西迁 ,摩尼教也随着回鹘的衰落而在中原内地衰落。作为宗教 ,摩尼教对回鹘政权的巩固发展 ,在回鹘与唐朝的交往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在内地 ,摩尼教一直延续到五代、北宋 ;在西域 ,伊斯兰教传入之前一直在回鹘社会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摩尼教作为一种已湮灭的古代宗教,今天已难见其面貌。但摩尼教在古代曾广泛传播,是影响很大的世界性宗教,所以在现存的文化与艺术遗迹中仍有踪影可寻。这种源于波斯的二元论宗教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影响达于欧、亚、非三洲,虽屡遭禁断,在中国与欧洲中世纪都久有流传。摩尼教在中国的流行与回鹘即维吾尔族先民有很直接而密切的关系。据信史记载,此教唐高宗时已流行中国,延载元年(649)时,因其教使拂多诞的杰出表现更得武则天的赏识。但摩尼教的真正发展是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因平定叛乱之需,唐军请回鹘铁骑入助,因而收复东都洛阳。…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5,(5)
<正>景教之称本身就显出了波斯宗教信仰的色彩,而作为其本原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正是经历了其在波斯的嬗变才传入中华的,故景教在华初被误传为火袄教,"景"字本身亦与"火"字有着某种内在关联,由此其教初名"波斯教",其寺初称"波斯寺"。景教的传入与当时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各族的往来直接相关。《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描述了唐贞观九年(635年)波斯主教阿罗本沿丝绸之路来中国传教的经历,陈垣认为其初传乃由海上丝绸之路而来,"彼时中华与波斯大食交通频繁,伊大约由海路  相似文献   

11.
回鹘宗教史上的萨满巫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萨满教在回鹘中流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以万物有灵论为思想基础,内容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方面。在 763 年摩尼教传入回鹘之前,该教一直享有国教的地位,巫师颇受回鹘统治者宠信。当萨满教的国教地位被摩尼教取代后,其影响并未消失,而是以改变了形式——巫术继续存在于回鹘社会中,以致影响到今日维吾尔族、裕固族的社会文化与习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吐鲁番盆地古代各族人民信仰的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以及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盆地后,各族不同宗教信徒,特别是佛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斗争情况,最终伊斯兰教徒取得了胜利。至15世纪40年代起吐鲁番盆地的蒙古贵族及维吾尔族人民已全部伊斯兰化。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经学沿着丝绸之路,从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等地传入我国,中国伊斯兰经学学者所选用的课本基本都是流行于伊斯兰世界的经典名著,其中所表达的思想秉持着中和公正的传统。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由阿拉伯、波斯及中亚等地逐渐进入到中国。史籍记载,从永徽二年到贞元十四年(651-798)的148年间,阿拉伯向中国派遣使团达39次之多。除官方的使节外,民间的来往也比较频繁。  相似文献   

14.
摩尼教是世界十大宗教之一 ,早已绝迹。 1990年前后。于莆田市涵江区及其周边沿海集镇 ,接连发现摩尼教残碑刻共三块 (具存 ) ;1994年至今相继新发现宋代其遗址一处(仅存其建筑实测绘图、地貌及宋代连通石柱两对 ) ;又新发现其它系统石雕遗物 ,即 :宋代石雕神台一座 ,唐代石雕墓头石一块等 (具存 )。这些古迹属当今国内外仅有的摩尼教历史文物在迹 ,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温州曾是华化摩尼教民间教派明教活动的重要地区,但对其何时何地何以传入温州问题的研究尚为欠缺。本文通过分析相关历史资料,特别是温州姓氏史志和谱牒资料,以及温州方言状况,认为摩尼教传入温州,可上溯至唐季五代大量闽东移民入温时。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屏南县新近发现三本(两种)民间摩尼教文书及三尊摩尼教神像,揭橥摩尼教沉潜民间,混融巫、道、佛教,产生以民间道教科仪为框架,以摩尼教教义为内容的民间道坛仪式。同时,屏南文书也呈现承传唐写本《下部赞》《摩尼教残经》《摩尼光华教法仪略》的特质及与霞浦摩尼教文书的渊源。福建东部各地托身民间道坛的摩尼教孓遗,不是孤立存在,其科仪、文书有一定关联性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17.
传说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从中国学习了高超的绘画艺术,他在水池(或水晶盖)上画死狗的故事脍炙人口。波斯诗人尼扎米《五部诗》中的《亚历山大故事·光荣篇》中咏赞了此故事。《五部诗》中还赞叹了罗马画家和中国画家比拼技艺的故事。在《五部诗》的插图本中,也有对此两个故事的描绘。在波斯作家贾米的《玛斯纳维》、阿米尔·霍斯陆的《五部诗·亚历山大宝鉴》等著作中,同样有关于二画师竞技故事的叙述。摩尼画死狗故事的源头应与印度佛教文献有关,汉译佛教律典《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十六中的一个画师画死狗的故事可视为其源头之一。佛经中记载的二画师相争的故事,对波斯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波斯语作品对画师故事的变形书写,反映了不同宗教之间的竞合以及三种不同文化(波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相遇和互动。  相似文献   

18.
包兆会 《天风》2018,(1):38-39
唐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传入唐朝首都长安,时称景教。景教入唐传播之说得以确立乃根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此碑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在陕西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传教士叙利亚人阿罗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长安,唐太宗下诏准许景教在中国传播,于贞观十二年(638年)命人在长安城义宁坊修建寺院(教堂),用于安顿景教教士。起初该寺被称为'波斯寺',到了天宝四年(745年)  相似文献   

19.
梁圣心 《佛教文化》2010,(2):104-107
<正> 茶叶最早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是在中国,并逐渐升华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种茶、制茶的技术和煮茶和饮茶之方法,先后传入日本,朝鲜,再经过南方海路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由北方传入俄国、波斯等,16世纪流传到欧洲大陆并进而至美洲大陆,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20.
自唐末初入福建以来,摩尼教在福建一直有所流传,不仅史不绝载,而且相继发现了不少摩尼教遗物,尤其是近期于霞浦发现的摩尼教文献,更是引人注目。百余年来,学界对福建摩尼教研究不辍,涌现出大量成果,揭橥了许多模糊不清的问题,推动了国际摩尼教研究的不断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霞浦摩尼教文献发现不久,有待公布,相信会对中国摩尼教的研究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