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同时,沿着这条大运河也产生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2019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文化遗产做出部署,这对于打造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设"大运河与宗教文化"系列,连续刊发大运河宗教文化方面的资讯和研究性文章,助力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是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传承和保护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从大运河常州段承载的历史文化内容入手,分析了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指出目前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阐明保护的对策,以促进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蒋亚伦 《美与时代》2023,(12):125-127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文化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区。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凸显文化遗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独特视角和重要力量。基于大运河江苏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传承视角,分析大运河江苏段名镇名村保护现状,从而提出名镇名村保护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明清时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中国穆斯林学者在这一时期的很多活动都肇始于大运河沿岸,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大运河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大运河文化为明清之际的伊斯兰教中国化提供了特殊的文化氛围。自大运河开通以来,尤其是元代之后,沿海上丝绸之路而来的穆斯林商人就停留和定居于大运河沿岸城市。  相似文献   

5.
古老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而且是一条友谊之路,文化之路,宗教传播发展之路。今天我们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时,重温丝绸之路与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关联,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伊斯兰文化的交流,继承丝路传统,保护丝路古迹十分重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各种文化的交流创造了辉煌的世界文明史。  相似文献   

6.
关于武汉市伊斯兰教信仰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民族学、宗教学的视角,对武汉市伊斯兰教信仰状况进行实地调查,揭示了武汉市伊斯兰教信仰现状,剖析了其特点,认为:中国的伊斯兰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信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应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与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马锡钰 《美与时代》2023,(2):126-128
大运河体系包括在用河道、水工设施、城镇及周边环境景观等,其中水工设施支撑着运河航运等基础功能的延续。随着对运河文化逐步深入的研究,水工设施也具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梳理了大运河功能的演进,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角度出发,探寻大运河扬州段水工设施的价值及保护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8.
清真寺楹联是一种以中国化民俗方式实现的文化融合。清真寺楹联的传承发展、布局搭配、联语用词等,成为伊斯兰中国化发展和阐扬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一种鲜明标志性载体。  相似文献   

9.
开封是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留存有丰富的运河遗产,在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开封文化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封以大运河遗产为依托和支撑,通过打造运河遗产类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完善运河遗产展示内容,集中发展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彰显开封风格和开封特色,使运河遗产在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在利用中开发,大力推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清真寺楹联是一种以中国化民俗方式实现的文化融合。清真寺楹联的传承发展、布局搭配、联语用词等,成为伊斯兰中国化发展和阐扬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一种鲜明标志性载体。  相似文献   

11.
正阿拉伯文书法传入中国以来,深受中国穆斯林的喜爱,历史上涌现出很多阿拉伯文书法家、艺术家,他们对阿拉伯文书法与中国传统书法的融合做出了重大贡献。当代的中国穆斯林书法家继往开来,传承着这一精美的书法艺术形式。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兴起和向外传播,促进了阿拉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以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民族属性马启成中国伊斯兰文化是我国回族、维吾尔族等一个少数民族世世代代传承和确认的一种大众文化,其民族性尤为明显。所谓民族性,是就这些民族人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普遍性和群众性说的,因此伊斯兰文化已打上这些民族的烙印。在这些民族中,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3.
经堂歌是以清真寺为中心,在回族群众中流传的普及有关伊斯兰历史文化知识的诗词、民间歌谣和诗歌体传说。它宣传、介绍伊斯兰教的兴起、教义、教法、功修、日常宗教生活等;同时,也有劝教、劝善的内容。本文探讨了回族经堂歌产生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在伊斯兰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江苏省扬州市解放桥旁古运河的东侧,坐落着我国唯一一座安葬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后裔的宋代遗迹——普哈丁园。这座集清真寺、古墓园、古园林于一体的伊斯兰教建筑,是扬州人民与阿拉伯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水利建筑"大运河"流域的重要历史文化建筑。  相似文献   

15.
<正>宗教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有着千年的历史传承,汇集着历代哲人的智慧之光,宗教典籍浩如烟海,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哲理奥妙和耐人寻味的伊斯兰教体系。伊斯兰文化体系并不单纯是一种意识观念,也不单纯是一种行为操守,还是对宇宙万象和人类自身终极目标的认知及立论处世和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达,是使人类文明呈现出立体的、纷繁多样性的、不可缺少的文化形态。伊斯兰文化体系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和思想,千百年来  相似文献   

16.
大运河作为天津历史意义上的"母亲河",孕育了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因大运河而生、依大运河而兴,天津城市的形成、演变,与大运河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挖掘保护、传承创新运河及其"非遗"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梯队和体系建设,将会成为实现运河文化复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明清时期大运河沿岸清真寺建筑的中国化特色,可以说是当时伊斯兰教思想中国化的外在体现。这些清真寺建筑遗存为后人研究这一段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对于当前的伊斯兰教中国化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明清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运河流经区域在经济、文化上迅速发展。当时的大运河沿线城市成为穆斯林商人分布的重要区域,在运河沿岸修建了很多清真寺。明清时期大运河沿岸清真寺,与唐宋时期创建的广州怀圣寺和泉州清净寺等有所不同,基本上都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体现了中国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正>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历史上,大运河在物资调度与交通运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19.
遗产廊道是一种历史文化保护方法,也是指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实现大运河常州段遗产廊道保护与利用,首先要判定遗产廊道构成。文章梳理大运河常州段的历史演变,分析大运河常州段遗产廊道构成并提出保护策略,以期促进遗产地的资源保护、游憩开发与区域振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力的增强,人们的文化遗产、文化产业意识有所提高,关注和保护民族的文化遗产成为一股涌动的潮流,这时新民间艺术便应运而生。新民间艺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抵御西方"文化殖民"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它对于中国的艺术和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以及增强年轻人的民族自尊心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