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重视预防疾病,强调个人卫生,积极保护生命。历代以来在防治瘟疫方面运用了种种的宗教性仪式,进行了诸多的医疗活动,为防控瘟疫、保护民众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一些方法和措施是预防医学的早期萌芽与运用,与现代预防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不谋而合。本文尝试从宗教与医学的跨学科角度,对道教防控瘟疫的实践活动进行研究:一方面研究道教从信仰出发,将道符、咒术、斋醮等方法运用到预防瘟疫和治疗疫病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研究道教从医学出发,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三个预防环节提出多种措施,其中的一些防疫手段如隔离法、控制动物传染源、消毒法和卫生管理法至今仍然是当代医学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瘟疫是人类共同面对的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在中国古人抵抗瘟疫的历史上,道教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民众遭受疾疫侵袭时,道门中人并没有隐遁山林,而是积极投身于防治疫病的实践活动中。他们对于染疫患者的救疗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医学疗法:针灸、药剂等;(2)法术疗法:符咒、劾厌等;(3)仪式疗法:上章谢过、修斋祭祷、设醮送瘟等;(4)心理疗法:持诵经咒、虔诚奉道等。这些应对措施中既含有科学化成分,也带有宗教神秘色彩,均彰显出道门中人对生命的尊重及其寄托于道法战胜病疟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明年又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个时候不能不使人联想到60年来道教刊物从无到有的曲折历程,以及改革开放30年来道教刊物发展的历史,许多情景和事情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4.
明清道教医学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明清道教医学的发展及其特点作了深入探讨,指出明道教发展虽然式微,但明代道教与医学仍保持了一种较为密切的关系,道教对传统医学仍有一定影响;明清之际,道教医学养生的精华业已汇入中华传统医学发展的大潮之中。  相似文献   

5.
道教养生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越利 《中国道教》2001,(4):41-45,47
宗教最主要的功能是给人以精神慰藉 ,提供一种精神寄托。但道教不仅关注人的精神 ,还珍重人的肉体 ,重视医学 ,精通养生。这一特点在诸多宗教中显得很突出。文献记载 ,中国历史上无论是百岁道士还是著名的道士医生 ,均代不乏人。有人统计 ,六朝道医占当时全部医生总人数的 2 8.7%。在民间 ,过去百姓说“十道九医” ,道医董奉、鲍姑、孙思邈、韦慈藏等被奉为医神或药王 ,享受祭祀。因此 ,在近代道教学中 ,少不了道教医学一科。道教养生学是道教医学的一部分。神仙信仰是促使道教医学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按照神仙信仰的说法 ,仙首先是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6.
道教与妇女     
道教与妇女王宜娥道教,在对待妇女问题上是比较开明的,这与其历史传统及宗旨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首先,道教继承了我国原始母系社会中女神崇拜的遗风,形成了道教中有众多的女性神仙,例如西王母、九天玄女、骊山老姆等等。第二,道教继承了我国古代原始宗教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7.
陈仕铎学术深受道教医学影响,而他的临床经验也神奇有效,至今为中医界所重视。深入研究他的医学思想,将进一步揭示道教与医学的密切联系及其现代价值。本文主要探讨道教思想对陈士铎医学及命门水火理论的影响,及其与医药临床的结合特点。  相似文献   

8.
西北道教的历史在中国道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早期的道教正式形成于今天西北境内,而且近世道教的主要宗派也源于西北,即便是在整个道教衰微的近现代,西北道教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由于我国道教研究起步比较晚,虽然目前海内外道教学术研究日渐兴盛,但区域道教史研究仍然为薄弱环节,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道教的信仰是近千年来转统文化发展积淀的历史缩影,是在新世纪盛开在我国西部开发战略征程上的文化奇葩,它以教团规模宏大、历史悠久、适应社会变迁和弘扬甘肃地域文化而名震古今。本文通过对兰州道教及其各信教群众多方位调研,得出了结论和调研成果,它在实践上的探索对西部地区乃至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定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山西介休后土庙道教古建筑群内的碑刻等资料,探讨后土庙建筑群与三清观发展历史、管理方式及其庙宇市场效应,尝试以田野考古方法研究古代道教历史及其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