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董奉杏林的方位仙人董奉在庐山的事迹,首见于葛洪《神仙传》卷十《董奉传》。据此传,董奉,字君异,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曾在本县为吏,又曾救治交州刺史士燮~1。后隐居于庐山之下,有"医病癞少年""致雨救旱""斩大白鼍""疗疾种杏"等神异事迹。《神仙传》载其疗疾  相似文献   

2.
道教素有洞天福地之论。洞天为上天遣群仙统治之地,福地乃上天命真人治理之所。洞天福地是仙真们统理及修真得道的地方。全国道教名山胜景被编排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这其中以洞著名者,大概只有庐山的仙人洞了。庐山仙人洞居三十六小洞天之八,谓曰洞灵真天。庐山仙人洞,亦称佛手岩,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于庐山赋诗记赞山景云色曰“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自兹以后,“仙人洞”乃与庐山齐名而传天下。“仙人洞”传为吕洞宾修炼得道之所,其临锦绣谷、距牯岭西南五华里,自然形成,高阔…  相似文献   

3.
巍巍匡庐 ,横空出世 ,南国重镇 ,江右名山。黄帝赐号使者 ,大禹治水其间。匡俗老聃修仙之宅 ,秦皇汉武巡狩之区。东汉张陵 ,弃官入庐山为道士 ,后创立道教被尊为天师 ,是庐阜乃道教发祥之地也。迨至晋宋 ,陶渊明描绘桃源 ,陆修静编集道藏 ,一图化境 ,一传经典 ,虚实相映 ,道益生辉。唐咸通时 ,吕岩游庐山 ,爱此峰泉林壑 ,道迹遍及山南北。宋陈抟传受易经心法于庐山异人 ,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于莲花峰下。明初周颠 ,助洪武统一天下 ,遂有天池及御碑之祀。清光绪三十一年 ,静阳子重建仙人洞道院 ,供吕祖其中。三十二年秋 ,庐江道人熊十力 ,来洞宣…  相似文献   

4.
匡庐白莲     
程然 《佛教文化》2012,(6):114-115
慕名庐山已久,及至身在山中,恍恍惚惚逡巡几日,大有相见恨晚之叹。少年时代熟读的诗文,直指庐山的东林西林,两座寺庙,相隔不远,皆在庐山西麓静立。  相似文献   

5.
滑红彬 《法音》2023,(2):59-64
<正>自东晋慧远大师创建东林寺之后,庐山就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至宋代,庐山佛教更是繁盛。陈舜俞《庐山记》中记载:“山北,老子之宇二,佛之宇五十有五。……山南,老子之宇九,佛之宇九十有三。”[1]据此可知,北宋时期,庐山寺院计有148所。庐山佛教之繁盛,可见一斑。其中尤以十大禅刹最为突出。《舆地纪胜·南康军》载:“庐山十大禅刹而山南居其六,曰归宗、开先、万杉、栖贤、罗汉、慧日是也。”([2])在这些名刹之中,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江西省庐山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导"的态度,在"导"字上发力,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创造庐山宗教工作和谐稳定新局面,为谱写新时代庐山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凝聚更大力量。  相似文献   

7.
圣境山地处湖北荆门市西北11公里处.这里山势峻峭,山峰逶迤连绵,常年被森林植被覆盖,空气新鲜,山色秀美,素有"小武当"、"小庐山"之美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在庐山疗养,在庐山之南一百公里的地方就是现在著名的禅宗丛林真如禅寺的所在地——云居山。那时的真如寺还在一片荒臻草莽之中,残阳下只有一尊毗卢遮那佛铜像还在透露着深山古寺的讯息,喧染着曾经显赫于唐宋元明而今却凋零于苍茫暮色中的氛围。在卢舍那佛边上没多远,有几个简陋的泥草房  相似文献   

9.
庐山是我久已向往的地方,可是偏偏却让我等到年逾花甲,借着1998年8月召开的道教会议之“光”,才得以成行,还险些被长江洪水,九江决堤之灾阻遏掉了!可见,我辈之登庐山也有说不尽的难处啊。庐山在历史上就是一座文化名山。它不仅以其独具的奇峰异貌受尽历代文人骚客的吟咏颂赞,而且我国的道教、佛教和儒教都与庐山结下难解之缘,宫观、寺庙、书院依山而立,高道、名僧、大儒,层出不穷。特别到了现代,庐山更与中国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联结在一起,演义出一幕幕悲壮的历史话剧。故此,我每每对庐山投以关注的目光,不管是游记介绍性的…  相似文献   

10.
叶平 《中国道教》1995,(3):44-45
九江道教鼻祖匡续 匡续(一作匡俗),又名庐俗,字子孝或君孝。我国第一篇介绍庐山的文章《庐山略记》(慧远著)载:“匡续先生者,出自殷周之际,遁世隐时,潜居棒其下。或云:续受道于仙人,而适游其岩,遂室岩岫,即岩成馆。”匡续的传说很多,有的讲他在庐山最奇的上霄峰修炼,也有的讲他在流水潺潺的虎溪隐居,更为夸张的说法是。  相似文献   

11.
苏东坡路过九江时,顺道登了趟庐山。初入庐山,只见山峰奇秀,认为庐山风光是自己平生未曾见过的,一向好作诗填词的苏老先生,一时尽有眼前有景道不出的窘感,甚至打算不写诗了。庐山上的和尚得知东坡来游山,便非要他写首游山诗不可。东坡提笔写了首五言小诗:“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候。”因为对庐山没有什么认识,东坡只记录了一个乔装出游的名人被认出的事情。又在山中小住月余,他从不同方向游庐山,赏庐山,仔细琢磨,这才捕捉到了“庐山真面目”。于是便诞生了那首千古绝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  相似文献   

12.
正各区域的文化、风俗都具有其区域文化特殊性,对这种特殊性的研究是为了发扬和保护本地区的文化特色,本文对于赣北民居建筑的研究也同样是出于这个想法。一、区域划分古老的浔阳城因"南开六道,途通五岭,北守长江,运行岷汉,来商纳贾"而闻名于天下,九江市位于江西北陲,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连接鄂、晥、赣、湘四省,成为江西的门户,也是我国古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其重要的地位位置和商业价值成为历代  相似文献   

13.
太虚法师与庐山明栋雄峙于长江两岸的庐山,以其山景秀丽,夏季清凉宜人而著称天下。对此山的开发,自晋以来的历代僧人或潜修山中,或过化于古刹名寺,自古至今佳话甚多,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太虚法师(1890~1947)于民国期间在庐山的弘法,其建树非同凡响...  相似文献   

14.
元旦佳节,庐山之巅,五教撞钟祈福,共话和谐,开启了宗教对话的新途径,掀起了庐山打造人文名山、宗教胜地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敦煌慧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史上,僧人取名慧远者很多,就隋朝以前来说,见于史载者便有三人。即庐山慧远(雁门楼烦氏)、江陵长沙寺慧远(籍贯不明)和京师净影寺慧远(敦煌李氏)。庐山慧远为东晋人,是早期佛教史上最有影响的中国僧人,故多为人们熟知。长沙寺慧远,为南朝刘宋时人,在佛教史上,没有多少影响。至于本文要谈及的汝煌慧远,虽无庐山慧远之声誉,但也不失为一代高僧。正因如此,有人把他与庐山慧远相比,称之为“小慧远”,然因庐山慧远在中  相似文献   

16.
印光大师与近代净土宗的振兴崇恩净土法门,自庐山远公开宗,近迄于红螺资福,历代弘扬净土教者,代不乏人。然时久弊生,大化渐衰,净土一宗,亦趋式微。至清末民初,有印光大师出,莲风溥被,如丽日中天,膺大师教而皈心净土者,不计其数。圆瑛法师赞之曰:“彻悟大师之...  相似文献   

17.
综观南北朝的道教,大体而言,南朝以吸收佛教为主,北朝以排斥佛教为主。自北魏的寇谦之(365—448),南朝的陆修静起,对佛教的态度各有不同,而同在因佛教教义日在发展,当有以改革道教。寇谦之结合崔浩,合儒道以排佛,陆修静创立三洞,已在庐山有以吸收慧远东林寺的仪规。(慧远于公元386定居庐山,陆修静于公元453入庐山)于明帝太始七  相似文献   

18.
和泉 《佛教文化》2018,(3):30-35
诺那塔院坐落于江西庐山北高峰小天池,初名法海寺,因小天池池水终年不涸不溢,又名小天池寺。据《庐山志续志·山川分纪》记载,小天池寺于明神宗时由无染和尚始建,寺前有千佛崖杨岐洞,据说杨岐禅师曾居于此。  相似文献   

19.
庐山烟雨     
正苏轼《观潮》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道出了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心中对如此诗意的烟雨画境充满了无限遐想与向往,时刻盼望着能一睹为快。巧的是去年夏天,我有幸亲身感受庐山烟雨,犹如中式水墨画和西式油画的结合,别有一番风味。清晨,踏上登临庐山之路。庐山只露出一点绿脚,一条小径直通往那无尽的白茫茫世界。这时,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2,(8)
6月2日,中国内地唯一红教道场,庐山诺那塔院隆重举行开光法会。诸山长老,檀越信士,及台湾、香港和马来西亚佳宾共300余人,喜聚一堂,庆祝诺那塔院修复落成。诺那塔院,座落在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庐山的小天池。藏密宁玛巴教第32代祖师、圆觉宗第5代心法传承祖师、清封金塘活佛第7世诺那呼图克图,是将西藏密法传入内地之第一人;并打破祖规,将传承传与汉人。经他生前自行堪定,庐山小天池为安葬地。1936年3月22日诺那圆寂,遵其遗愿,葬于小天池山顶。至“文革”中塔院被毁。诺那再传法嗣及圆觉宗第七代主持、台湾钱智敏经多方面打听,于去年得知庐山正在复修诺院,乃代表台湾十万教徒,向祖庭捐赠美金12万元,将诺院复修一新。诺院主要由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