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清华 《天风》2020,(1):20-22
宗教当植根于当代,宗教现代化是中国宗教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卓新平教授指出:"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其存在的所有宗教都面临着自身的更新问题。"诚然,无论作为一种观念实体抑或组织实体的中国宗教,其生存与发展都取决于其如何与现代处境对话;无论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遗产,还是作为现代文化载体,其作用与影响也都取决于其怎样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纵观当下,中国宗教现代化还存在若干问题,本文以中国基督教为例来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要达到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实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积极适应,宗教自身有必要树立鲜明的、独具特色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形象。例如,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有现存宗教都面临着自身的更新问题。现代化的发展势头使杜会历史变动更为明显,这样,中国人从传统文化意义上所理解的宗教也遇到了挑战。无论宗教作为一种观念实体或组织实体,其生存和发展都取决于它如何与现代社会对话,怎样既作为传统文化遗产,又作为现代文化内容来参与现代社会生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发挥其现实作用和影响。 就一般文化意义而言,…  相似文献   

3.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在现代化进程中还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宗教伦理作为宗教世俗化的产物,在动员社会力量,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宗教伦理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只能间接地、潜在地影响社会发展,而体现现代性的社会制度才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宗教伦理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其现代转换水平自々高低,与宗教世俗化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从西道堂看宗教与中国现代化的问题高占福发展与对话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而实现国家或地区或民族的现代化,则是人类世界不分国界、地域、种族、信仰等差别而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宗教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现今仍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领域,无论...  相似文献   

5.
原生性宗教作为在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形成的、与民族的社会文化浑然一体的宗教系统,历来就是中国宗教多样性的重要组成,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无论作为一种文化系统还是组织实体,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在治理视角下,本文提出民族的原生性宗教首先是由于理解与定位的问题带来了治理实践中的难题与困境,从而带来了民族的原生性宗教是否应该治理,该如何治理,何种活动符合法律与政策等种种问题。通过问题反思对原生性宗教的价值做出多维的分析,给原生性宗教更广阔的空间,使其进入社会公共领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传统社会的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巨大 的转折。这一转折对各种宗教都是严峻的考验,传统宗教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来调整和改善自身,否则很难在现代社会特别是急速转型的时代中发展和立足。2002年11月5日至7日,“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在中国最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举行,传统道教的现代转型,成为与会的道教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道教作为我国本土产生的源远流长的古老宗教,其教义思想有很多合理、积极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道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于维系民族精神,稳定民众生活…  相似文献   

7.
唐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疆域拓展、文化昌盛,它的许多治国安邦之道为后人所借鉴。唐代也是中国古代宗教最为兴盛的时代。宗教的兴盛自然有其深刻和复杂的原因,其中,唐朝对宗教的成功管理当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研究唐代的宗教管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一、 唐代的宗教事务管理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社会实体。在古代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实体,宗教有其独特的调适甚至控制社会的能力,对于这种能力唐代统治者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因此对所存在的各派宗教,唐朝统治者也并非一味扶助和放任,而是采取各种行政措…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基督宗教“自我意识”的逐渐成熟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影响的不断扩大,基督宗教自身作为一种信仰体系、价值体系和思想文化体系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意义也开始彰显。大体来看,可包括以下五个层面:  第一,基督宗教的原罪观对现代中国人的自我审视具有反省意义。原罪观所具有的自我批判精神和自知之明为现代中国对其传统人性论和人生观加以反思和反省提供了思想武器和价值参照。  第二,基督宗教的拯救观对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具有创价意义。在基督宗教信仰中,人们特别强调基督以自我牺牲来救赎世人的拯救精神,这种精神可…  相似文献   

9.
与宗教界人士交朋友,从大的方面讲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做好党的统战工作的需要;从小的方面讲是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证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兑现的需要。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在与宗教界人士交朋友方面作出了典范。那么,作为党和政府的宗教工作干部,就更要认真学会与宗教界人士交朋友。一、尊重。特别要尊重宗教界人士的信仰。无论其信仰哪一种宗教,无论其年龄长幼,无论其性别男女,无论其出身如何都一样要尊重。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享有和承担宪法赋予的同等权利和义务,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不得加以歧视…  相似文献   

10.
香港有所谓的六大宗教,包括基督(新)教、罗马天主教、佛教、道教、孔教及伊斯兰教(即是中国的五大宗教之外加上孔教。在香港及海外很多地方,都有孔庙、祭孔等活动,也视孔教为中国宗教的一种)。此外,在香港还有一些新兴的宗教,及中国传统的民间宗教。香港虽然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与世俗化的社会,它的宗教也仍然是十分活跃的。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看,香港社会的宗教也是有一定特色的,其主要表现如下: 1.“不同的宗教之间是可以平等地沟通、和谐地相处”。古代的社会中,不同的宗教相遇是会带来宗教的战争,现代社会却不是这样的了。在香港这个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宗教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中国要走向现代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宗教在中国还要长期存在,也有其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依据。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将进一步引起宗教的深刻变化。宗教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也将起到应起的社会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宗教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不仅在理论上能深化当代中国宗教的研究,在现实意义方面也有利于调动一亿多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投身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治理制度,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认识宗教属性、处理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中形成和确立的宗教治理制度体系,包括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制度、政府对宗教事务的治理制度、宗教组织自身的管理制度。长期以来,作为党和国家规范宗教关系、进行宗教治理的主要依据,其显著优势主要体现为:党对宗教工作之领导优势,宗教界坚持中国化方向之主动优势,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与宗教界的主动适应之互动优势;其发展完善主要聚焦在:强化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健全积极作用发挥机制,推进宗教组织内部建设;其现代化转型主要落脚于:宗教与现代化具有兼容性,宗教治理制度与宗教治理效果具有统一性,宗教治理与社会治理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一种宗教都会在其传入的地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我国各大宗教也是如此,经历了两种变化过程: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宗教在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中国化"过程,成为"中国宗教";而无论是外来宗教还是本土宗教的道教,都要经历"时代化"的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要求而发展变化。纵观我国各大宗教的发展历史,历代宗教界的有识之士总是以当时的  相似文献   

14.
试论现代化与新兴宗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最急剧的社会变迁之一。现代化引起了杜会结构、人口结构、环境、教育以致于人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新兴宗教是随着现代化进程出现的一种新的全球现象,它具有现代社会赋予的特点,也满足了现代人的某些需要。本文试图探讨现代化与新兴宗教之间的某些关系,尽管我们不能说现代化就是新兴宗教产生的直接原因,但是,现代化带来的重要社会变迁,的的确确为新兴宗教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之能够在现代社会生根、兴盛。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寓于各个文化部类的深处。基督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中国的基督教文化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先进文化的要求,这也是目前中国基督教自身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从人类文化发展史来看,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没有宗教思想根源。这是由于文化的缘起是以原始宗教为表达的重要方式。就基督教而言,无论从教堂建筑、圣咏圣乐、雕塑绘画、文学艺术等各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人类文明的成果,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其文化蕴涵的伟大精神早已超出了宗教本身。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只有民族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迎来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全新发展。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基督教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也逐渐得以彰显。因此,对中国基督宗教现状的了解,实际上包括了两个层面,一为基督宗教在中国现代社会处境中自身的发展变迁,二为基督宗教对于中国现...  相似文献   

17.
宗教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及其治理问题一直是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围绕国家如何治理宗教这一核心问题,本文总结了宗教治理的三种模式:自由竞争模式倡导政府与宗教划界,不同宗教在宗教市场竞争中"自治";整合嵌入模式强调政府积极干预,将宗教组织吸纳至体制内加以有效治理;而互动平衡模式则将宗教间关系视为一种宗教生态,政府仅在必要时刻出手维护宗教生态的"平衡"。以上三种模式为思考国家治理宗教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不同治理模式运行背后所隐含的条件性约束及治理盲点限制了其推广和复制的空间。综合既有模式的优势及中国宗教的实际情况,对具有中国特色宗教治理模式的探索需要将其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当中,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框架基础上,构建"一核领导,多元共治"的中国宗教治理模式,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推动宗教治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特定人类共同体悠久而普遍的文化现象,宗教应包括构成特定民族文化类型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群体深层心理结构和信仰、价值体系,以此而观,儒学与宗教无疑具有同样的功用.在历史上,儒学之于中华民族,犹如基督教之于西方民族、犹太教之于以色列民族、伊斯兰教之于阿拉伯民族一样,是一种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因此,无论在西方抑或在中国,都有人称儒学为“儒教”.尽管儒学缺少宗教应有的组织形式、教义形式、传播形式和人格化的至上神崇拜形式,都不影响它与世界上几大宗教体系一起享有并驾齐驱的人类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宗教》2023,(10):28-29
<正>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发展反映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发展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多年来,浙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提出建设宗教中国化和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先行省的总体目标,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在实践中把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做深做实,努力把浙江省打造成我国宗教中国化高地,扛起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示范的光荣使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正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千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适应中国社会、融入中华文化的历史。这段历史,为其他外来宗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之路,提供了经验、树立了典范。一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传播发展过程中,总会呈现出某些改变和带有地域性的特征。一种宗教在传播到其他地域时,必然会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会受到来自所处地域文化背景的影响,只有通过自我改革才能得以适应和传播。任何宗教,其存在和发展都要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