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琛 《中国宗教》2015,(2):66-67
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自治旗以鄂温克族为主体,由汉、蒙古、达斡尔等25个民族构成,各种宗教的信教群众约1万多人,五大宗教的活动场所共有10处。在近些年来的实践中,鄂温克自治旗民宗局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先进经验,创新实施了标本兼治的管理模式,推动全旗民族宗教工作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原道》2010,(0)
<正>生活在中国北方的鄂温克族是国内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与达斡尔族和鄂伦春族被并称为"三少民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温克族人口数为30,505人。鄂温克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主要居住在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东北部的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等地,在辉河流域、额尔古纳河流域、莫日格勒河流域、雅鲁河流域和嫩江流域繁衍生息。其中莫日格勒河流域鄂温克人曾被称为"通古斯"人,额尔古纳河流域鄂温  相似文献   

3.
达斡尔族是我国现有人口中比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为12.1万人.达斡尔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族的一个独立语支,但没有民族文字,历史上曾用满文,现在主要使用汉文、蒙文和哈萨克文.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达斡尔族曾对以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为思想基础,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笃信不疑,并由此形成了与此相关的价值观念体系.达斡尔语言的萨满教口碑资料可谓丰富,自成体系,对达斡尔语中有关萨满教语言系统的初步研究似可获得以下认识:1、早期,达斡尔人信奉诸神是为了达到降福与人的目的,其表现了达斡尔先民试图将天地与人类合二为一,彼此"互渗"的实用目的;2、达斡尔族的多神信仰及其各神分工细腻是与达斡尔族文化的特征十分吻合的;3、萨满教以泛灵崇拜为中心的信仰体系被达斡尔人所深深地认同,并形成了深层心理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达斡尔先民根据有限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分类命名来将诸神重新组织或完善为了一个具有整体性特征的文化世界,这种具有类比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也反映了达斡尔先民实用的理性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5.
达斡尔族供奉的娘娘神是最具普遍性的神祗。长期的宗教实践中,吸收和引进不同族群的神灵经过本土化,固有神祗与外来神灵出现复合与重叠的现象。从艺术造型、神祗功能和祭祀仪式等宗教构成要素中能够呈现出达斡尔族神灵的复合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德国的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一个拥有众多教派的国度,70%的人口信仰宗教,8200万人口中,信教者达5580万人。在信众中,基督教福音教会和天主教会拥有众多的信教人数。福音新教信众达2800万;无主教信众达2700万。虽然德国没有国教且政教分离,宗教不参与政治,但由于宗教在德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持久深刻的影响。漫步德国街头,你会感受到一种浓重的宗教气息。宗教对德意志民族的形成、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一定意义上说,是先有宗教后有统一的德意志。德国历史通常以卡洛林王朝绝嗣,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于911年被选为国王为始。康拉德一…  相似文献   

7.
"5·12"四川大地震宗教界如何应对?震后人民在询问,专家在思考,政府在期待.对此,身处重灾第一线的绵阳佛协佛学研习中心的学者、法师、宗教干部深入重灾区北川县、安县、江油市等地13个调查点,以佛教为案例,对灾区佛教信众(含僧人、居士)、受灾群众、参与救灾的公务员等人群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自由座谈等社会学实证考查方式进行调研,收集了大量详实可靠的数据、事例.经统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353份,其中佛教信众192人,其他人群161人,性别、年龄分布、职业、文化程度等均有相当的代表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总人口近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80%以上,宗教活动场所主要以藏传佛教格鲁派为主。规模最大的宗教活动场所为藏传佛教达喜朋斯格庙,兴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近年来,新巴尔虎右旗宗教局在上级部门和旗委、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工作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将宗教工作纳入全旗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动全旗宗教工作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雪莲花为你带来一缕馨香●今源新疆有着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满族、蒙古族和藏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历史上这里也是民族活动最多的地区之一,许多民族都曾先后在这里建立过政权。如塞种、...  相似文献   

1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老年人中出现了"信教热"现象,而"热"的同时也表露出信众宗教认同与宗教皈依的差异性。正是宗教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俘获"了老年信众,非法宗教的猖獗"蛊惑"了老年信众,农村医疗、养老服务的欠缺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等更是"逼迫"老年人走向了朝圣之路。为此,必须从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加大对非法宗教的打击、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等层面来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2020,(3):52-53
《内蒙古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9年11月28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一直没有宗教工作地方性法规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宗教》2020,(2):36-37
2019年12月21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安徽省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关于《条例》修订背景,一是贯彻中央宗教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安徽省委也就加强新形势下我省宗教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1月20日,国家宗教事务局第13号令公布《宗教团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决定2020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对于中国佛教界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加强各级佛教团体自身建设,更好发挥佛教团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中国佛教健康传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rives the Dedekind–Peano axioms for number theory from a consistent and general metaphysical theory of abstract objects. The derivation makes no appeal to primitive mathematical notions, implicit definitions, or a principle of infinity. The theorems proved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subset of the numbered propositions found in Frege"s Grundgesetze. The proofs of the theorems reconstruct Frege"s derivation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claim that every number has a successor, which is derived from a modal axiom that (philosophical) logicians implicitly accept. In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paper, there is a brief philosophical discussion of how the present theory relates to the work of other philosophers attempting to reconstruct Frege"s conception of numbers and logical object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In 1964, Conrad Waddington (1905–1975) presented a paper in Geneva that led to an internal reassessment of the biological underpinnings of Jean Piaget's (1896–1980) theory. This in turn resulted in an overhaul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upon which his stage theory of child development had been based, including his appeals to James Mark Baldwin's (1861–1934) “circular reaction.” In addition to leading to the emergence of what has elsewhere been called “Piaget's new theory,” this renovation also resulted in the update of the famous “Baldwin Effect.” Because aspects of the subsequent framework are of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this essay will review some of the work leading up to those updates. In reaching behind the translations to trace the sources of the arguments to which Piaget appealed, the resulting examination fills some of the gaps found in the secondary literature without quibbling over the “correct” English interpretation of translated French terms. We also go beyond how Piaget's writings have been understood in English and extract some useful additional ideas from his sources, including how to conceive of the social context in which development takes place. We see as a result how Waddington and his colleagues, including Paul Weiss (1898–1989), provided a constructive “existence proof” for the formal hierarchy of levels that Piaget had come to by other me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