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2020,(5)
正2020年孟春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横添了一场严峻挑战。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迅速凝聚起全民抗疫、科学防疫、共同战"疫"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共识。经过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但是,当前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全面推动经  相似文献   

2.
正2020庚子年,注定是被载进人类史册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抗击疫情"成为了世人永生难忘的2020年关键词。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残酷的战"疫"中,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亲历者、参与者,都是共同抗疫的奋斗者。广东,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族穆斯林兄弟姐妹。在这场严峻的抗疫斗争中,广东各族穆斯林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困难,没有退缩,心存大爱,经受住了残酷严峻的考验,传递了暖人心房的人间温情,共同在南粤大地上谱写了一首动人的战"疫"之歌。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的春节是能让所有中国人记住一辈子的,尤其是武汉人。岁末新年,新冠病毒肺炎肆虐武汉,迅疾传至各地。几乎全民都投入到了这场"战疫"中,1月23日武汉还"封城"了。1月中下旬上班那些天,见有同事坐地铁戴口罩,及听到有同济医院护士上呼吸机的传言,我还不以为然。老早就和妹妹约好,放假各自带着一家人开车回郊区老家过年。"封城"那天,我给父亲打电话说不回家过年了。于是和妻儿响应号召,一直宅在家中。"封城"这几十天,我的心情也随着每日媒体的  相似文献   

4.
正已亥末,庚子春,湖北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并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一场前所未有的抗疫战争就此打响。在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的引领下,全国天主教界人士积极驰援武汉,用实际行动支援抗疫一线,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竭尽全力把严防严控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筑牢了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文明》2020,(3):F0002-F0002
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全球战‘疫’彰显中国精神"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4月18日在天津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的一百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代表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2020,(3):96-96,F0003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凝心聚力,抗击疫情。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组织"共克时艰战疫魔——网络书画剪纸篆刻作品展",体现了中国天主教界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同抗击疫情的精神风貌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7.
《天风》2020,(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基督教两会及堂点严格执行各地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积极宣传引导信徒,采取多重措施提升信徒防控意识,加入基层抗疫、助力疫情防控,凝心聚力为抗击疫情奉献爱心。现选取一些图片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6,(6):102-107
现代民主应该具有双重面相,即"论辩"与"共识"。"论辩"主要基于自由主义理论描述和刻画的"参与"和"反对",表现为竞争者可以在公共议题、公共政策、政府当局等层面展开争论;"共识"指的是政治参与者(特别是政党)在竞争中必须坚决地持守对民族国家、民主体制和选举程序的认同,它是支撑"论辩"有效运作的前置性规则。"共识"的稳定性决定了民主政治整体的稳定性,这既取决于竞争主体(政党)的自愿认同,更需要运用强制的手段对之加以维护和保障。总之现代民主政治既需"论辩"的显性"争吵",更应有"共识"的隐性"和声"。  相似文献   

9.
正能否"凝聚共识",怎么"凝聚共识"?这不仅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所要深思的问题,也是整个统战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若要深思与解决这一关键问题,须有开阔深邃的理论视野。所以,本文试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来论证一个根本观点:"凝聚共识"的根基在于"中华文化认同"。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认同"是凝聚共识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汉语中,习惯将"瘟疫"连称,但如果细辨,"瘟"与"疫"其实是相当不同的。日前语文学家孙玉文在《语言学微刊》上发表《说"瘟疫"中"瘟"的语源》一文,就指出了以往常被忽视的一点:先秦时通常把瘟疫称作"疫"或"疠",而"瘟"字的出现要晚得多,文献中最早只能追溯到东汉末年蔡邕著《独断》,直到东晋以后才逐渐盛行。  相似文献   

11.
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的宗教工作者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克时艰,共渡难关。他们不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还通过创作主题作品、宣传防疫知识等方式,真实记录感人的抗疫故事,凝聚艺术力量,讲好抗疫故事,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传递着火热温度,传播着浩然正气,为疫情防控传递正能量。本期艺苑特选取部分宗教工作者绘画作品,以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春节前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的艰苦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回归正常。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北京市伊斯兰教界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决贯彻北京市委、市政府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委的周密部署、精细安排下,坚决落实"双暂停一延迟",凝聚全市伊斯兰教界力量,以各项实际行动积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谱写了一首首爱国爱教、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感人诗篇。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的1月17日到5月20日,我身在武汉。近距离观察"武汉战疫"的全过程,亲身经历一段特殊的历史,对于一名社会科学研究者来说是极具启发性的。武汉战疫是一场大型的社会科学实验:千万人口级别的大城市在封闭状态下的运行和民生保障,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的调度和后勤支援,灾后的社会疗愈和经济恢复等等,都需要精细、周密的社会科学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20,(9)
正全国各地的社区工作者却义无反顾冲到抗疫第一线,因为职责在身,使命使然"不是社区工作者没有家,是职责让他们舍小家顾大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每个人都多多少少会害怕,社区工作者也不例外。在全国人民宅在家里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全国各地的社区工作者却义无反顾冲到抗疫第一线,因为职责在身,使命使然。  相似文献   

15.
从2008-2011的4年间,他们对自己作为代表满意吗?2012年,经过4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练,更加自信的他们又在关注些什么?作为宗教事务的主管部门,国家宗教局如何看待他们的关切?当"共识"迅速成为本次两会的热词之后,作为中国共识的题中应有之义,宗教工作领域的共识是什么?从宗教的视角关照现代社会的弊病,两会宗教界代表、委员们能开出怎样的药方?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参加两会的宗教界代表、委员,倾听来自他们的"两会声音"。  相似文献   

16.
"感"这个范畴在儒家思想中极其重要,从《周易》和《礼记·乐记》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理解"感"的两个方向。本文认为由"感"这个概念出发,我们可以了解儒家思想是如何解释道德共识的形成,并让这样的共识得到人们的接受和理解的。儒家特别注重共同体的建设,并将人类大同视为终极目标,而由"感"出发所建构的儒家的人类理解论则是我们建构人类共识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春节来临之际,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情况紧急,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上海市宗教界于1月24日(除夕当日)开始实行"双暂停一延迟"措施。自实施"双暂停一延迟"措施以来,上海市基督教两会在本会微信公众平台上共发表引导疫情防控类文章58篇,并组织和鼓励全市教牧人员写作和发表疫情相关讲章350余篇。在全国人民共同抗疫的特殊艰难时期,这些文章在促进上海市乃至全国的牧养信徒有效防控疫情、正确理解圣经教义、发扬同舟共济精神、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卓有成效的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波及龙江大地。疫情发生以来,黑龙江省民宗委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吹响全系统抗击疫情的集结号,全省宗教工作部门、宗教界、信教群众积极响应、共克时艰,奋力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用同心抗疫守护共同的家,用实际行动诠释大爱无疆。  相似文献   

19.
<正>无论是研究中国佛教还是研究儒学,都不能不关注"儒佛关系",这基本上是学界的一个共识,然而,共识归共识,与此有关的学术研讨会,也就是专门以"儒佛关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却是少之又少。尽管每年儒学和佛教都要举办很多学术研讨会,但儒佛双方好像都没太把"儒佛关系"放在心上,以至于弄得"儒佛关系"掉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儒学方面觉得谈"儒佛关系"有损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正统尊  相似文献   

20.
程恭让 《法音》2020,(3):23-27
从庚子年春节前后到现在,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并在全球逐渐蔓延开来。在这次防疫、抗疫的过程中,中文媒体经常出现一个词汇,叫作"佛系抗疫"。如有些名人说新加坡的抗疫是"佛系抗疫",上海的抗疫不是"佛系抗疫";德国未"封国"前,说德国是"佛系抗疫",德国总理一下令封闭边境,便说德国已经改变"佛系抗疫"的政策了。[1]"佛系"这个词汇近几年出现,并越来越成为一个高频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