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印证与记录,在我国现有的10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与宗教文化相关的项目,占有颇重的比例。大致而言,包括以下几类:一是传承于宗教团体内部的非遗项目,其传承主体和传承内容以宗教文化为主,主要在宗教活动场所内部传承,这是最为典型的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傣族剪纸的浓郁宗教文化色彩,探讨傣族文化生活中宗教信仰的普遍性、宗教活动的仪式性、宗教文化的交融性以及宗教伦理的和谐性,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剪纸艺术与宗教文化传播结合的契机,从而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千年的传承中,积淀丰厚而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宗教文化,已成为苏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宗教文化建设,统筹安排,加大投入,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推进宗教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11月9-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青城山道教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室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宗教学高峰论坛"在四川大学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以"宗教研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主题,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学理论研究,中国宗教与优秀文化传承研究,道教的宗派历史、文化传承与教义思想新探,佛教的中国化、现代化及经典研究,儒道释耶四教会通与传统文化关系考论,少数民族宗教文献、民间信仰与文化传承研究,区域道教的历史、仪式与传播研究等七个议题进行阐发。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和专家发言提纲33篇,来自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宗教文化尤其是道佛教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的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表述过程中商品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旅游表述语境下解释分析我国宗教文化的商品化特征,有助于我们今后在旅游发展中本真表述宗教文化,维护宗教文化自觉。一些传承于历史的物化宗教文化事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商品化的,而一些承载异质宗教特性的文化元素,作为该宗教地旅游符号标志的文化事项则需本真展示。  相似文献   

6.
宗教文化的发展在一个国家内部涉及传承的问题,在国际间涉及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以上两个方面表现在当前中国的宗教文化发展中就是宗教文化如何中国化的问题。宗教文化要在新的地区传播,首先要解决政治合法、民众接纳两个问题。其次,当宗教文化传入新的地区时,要与该地区原有思想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思想体系、发展新的教团。宗教中国化就是宗教要与当前政治制度、社会价值观、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茂县羌族历史悠久,服饰和宗教文化积淀浓厚。羌族服饰已成为其文化中一个活的载体。羌族人将原始宗教信仰融入自己的传统服饰中,并通过服饰色彩、服饰面料等显现出来,且在长年累月的生产和生活中世代传承,呼唤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永远将它们保护并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8.
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宗教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宗教应该同我国文化和国情特点相融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加强宗教思想建设,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周琼  海澄 《佛教文化》2007,(4):112-117
建筑常被人誉为是凝固的音乐,它流淌着民族的心声,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罗丹说过:"我们整个法兰西就包含在(哥特式)大教堂里。"可见,建筑与该民族的宗教观念、经济、文化艺术、民族风俗和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宗教在以建筑为物质载体宣传教理、凝聚信徒、传承宗教文化的同时,也必然作用于建筑,形成了宗教和建筑间伴生共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云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后进的一些少数民族中,其宗教意识形态或多或少仍保留有许多原始宗教的内容,传统的原始宗教文化仍在加强生态保护、维护伦理道德规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人类遭受由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众多灾难的今天,更应该珍视和发掘传统宗教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陆军 《中国宗教》2024,(1):44-45
<正>爱国宗教人才培养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关键所在。南通是江苏省宗教工作重点地区,五大宗教齐全,宗教文化资源丰富,宗教界领军人物辈出,在爱国宗教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肩负重要职责。通过积极探索爱国宗教人才培养的路径方法,为促进宗教健康传承和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开创南通宗教工作新局面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聚焦思想政治引领。  相似文献   

12.
宗教文化既有其生成的特殊机制,亦包含了所有文化得以传承的共同特征。哈布瓦赫基于涂尔干宗教社会学所开创的"集体记忆"研究,为解读宗教传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考范式。然而,该范式对主体层面的能动性缺乏充分的认知。本文试图从两个层面解决该问题:在实践框架下,利奇与特纳的仪式研究表明,时空建构非但不是宗教传承的惰性环境,反而是其运作实现的积极条件;在文化框架下,康纳顿与阿斯曼的记忆研究则分别建构了基于具身实践的空间与生成于"卡农"的时间。这些探索既在时空建构层面有效延伸了集体记忆的能动性内涵,更进一步揭示了宗教赖以传承、更新的"历时性"机制。  相似文献   

13.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宗教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的宗教文化起源很早。考古资料证明,北京山顶洞人的原始墓葬群就已显示出宗教文化的萌芽。此后,原始宗教以及土生土长的道教都在北京地区传承和发展,外来的佛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等  相似文献   

14.
民间传说是民间文学的一部分,是文学教育中重要的课程资源。本文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呈贡大学城在校研究生对其的认识,并通过分析,从学校课程设置和学生课外阅读等方面提出对民间文学传承传播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世俗化是宗教发展的必然趋势.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世俗化的主要表现是:传统宗教信仰内容的淡化;宗教崇拜形式的简单化和现代化;传统宗教的伦理化和当地化等.华侨华人传统宗教的世俗化与非世俗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宗教仍将继续在华侨华人宗教文化中居主流地位,继续成为海外华侨华人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和民族文化认同、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中,"风月宝鉴"的出现,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是我国特定宗教思想文化土壤中的产物,又是宗教思想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其背后隐藏着的是我国蕴含深厚、历史悠久的思想文化实体.因此,我们了解了"风月宝鉴"的宗教思想文化蕴含,就可进一步看清作者的创作深意,看清当时思想的发展变化,更可看清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7.
正江西宗教资源丰富,历史源远流长。一直以来,江西立足省情,把握各宗教特色,深入挖掘和引导宗教祖庭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积极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以省级平台为主体支撑,优化宗教文化传承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梅山教在西南少数民族中的长期传播,形成南岭走廊以梅山教信仰为特征的宗教文化圈。本文通过梅山教文化圈历史文化地理、梅山教文化圈与南岭走廊关系及南岭走廊各族群梅山教信仰的考察,以分析梅山教文化圈的形成及梅山教的特质。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中,有着广阔地域和多元族群影响的梅山教最具典型性。梅山教从湘中向西南地区辐射并传承至今,说明梅山教是适应南岭走廊文化生态的民间宗教。  相似文献   

19.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同时,沿着这条大运河也产生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2019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文化遗产做出部署,这对于打造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设"大运河与宗教文化"系列,连续刊发大运河宗教文化方面的资讯和研究性文章,助力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属性、时代价值、传承方法、实施目标都进行了周密部署,从而推动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工程在全国各领域立体铺开。宗教工作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领域,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的方向。中央两办文件的发布恰逢其时,两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推动宗教中国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