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丽娇 《法音》2022,(8):70-76
<正>中国佛教协会在《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中指出:“今天,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不是已经完成的历史,而是当前和今后我国佛教传承发展的时代大势与前进方向,是一个伴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汲取我国古代佛教中国化的宝贵经验,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使佛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摆在全国佛教界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1]宗教中国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议题。  相似文献   

2.
释明贤 《法音》2020,(1):71-74
天下大治,是古往今来无数治国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国基永固,也是数千年来中国化佛教永恒不变的祝祷。十九届四中全会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1]中国佛教协会发布《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号召全体佛教界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佛教思想体系、制度体系、教育体系和佛教文化,不断提高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与深度。[2]而佛教教义从各个维度上自觉趋向于新时代进中国化的努力,必将以其"中国之义"奋力书写出"中国之治"的佛教答卷。  相似文献   

3.
将佛教纳入到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从三教关系中透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不但有助于廓清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契机和文化关联,而且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既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国佛教自身传承和延续的内在发展需要。本文试图从历史必然性、现实必然性与发展应然性三个方面对佛教中国化作出逻辑解析。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6,(12)
正各位高僧大德、各位居士、各位朋友: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和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追思当代佛教著名领袖、净土宗高僧明学长老,缅怀长老一生行谊和风范。明学长老是我国佛教界爱国爱教的典范。长老一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努力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佛教界的合法权益,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的传统,积极参与社会  相似文献   

6.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既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国佛教自身传承和延续的内在发展需要。本文试图从历史必然性、现实必然眭与发展应然陛三个方面对佛教中国化作出逻辑解析。  相似文献   

7.
释悟凡 《法音》2021,(4):18-20
坚持宗教中国化是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的前提下,我国宗教的发展方向。坚持宗教中国化是党的宗教政策在管理与落实中的具体体现。佛教中国化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一部分。佛教中国化是坚持以戒为师、以法为依、正信正行、清净庄严的佛教本色,是在适应时代进步的过程中全面加强和创新佛教自身建设,持续推动中国佛教现代转型,不断增强佛教界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理论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佛教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所趋。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其战略高度和理论高度,明确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和宗教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强调宗教团体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佛教界实际,中国佛教协会将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佛教内部管理作用,加强教风建设、文化建设,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保持佛教精神本色,推动佛教文化创新发展,开创佛教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惟觉、了中两位法师都是当今台湾佛教界的大德高僧,新千年伊始,两位高僧分别率领台湾佛教界代表团到祖国大陆参观访问。在北京期间,两位高僧分别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当记者问及台湾佛教界的情况时,了中法师说,台湾佛教近几十年来发展速度比较快,佛教信徒和皈依佛法的人数都在逐年上升。几十年来,台湾佛教界把讲经弘迭、发展慈善事业作为工作的重点,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佛教是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对其教理、教义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讲经弘法,才能明辨是非真伪,才能更好地使教内教外人士正确认识佛教。在发展慈…  相似文献   

10.
月览     
正1月17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王伟光、驻会副主任杨小波、副主任罗黎明一行走访慰问中国佛教协会。王伟光首先向中国佛教协会同仁和朋友致以新春问候和诚挚祝福,感谢大家去年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他回顾了去年全国政协民宗委政治学习和工作情况,希望佛教界继续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发挥佛教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贵华 《法音》2001,(10):1-5
在上一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佛教界围绕《大乘起信论》曾有过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的焦点是该论是否符合大乘思想。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先生等依据唯识学,对《大乘起信论》持批评乃至否定的态度,指出它不仅非印度所出,且根本违背佛教教理1。《起信论》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堪称中国佛学的根本经典,他们对《起信论》的批判等于否定中国佛教的基础,自然激起了传统佛教界的强烈反对。维护《起信论》者大多视中国化佛教为印度佛教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是大乘教理最圆满的体现,因此坚决捍卫《起信论》的…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各主要信仰佛教的国家都办有佛学院和佛教大学,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是在清末开始办佛教学校的,但也正是学校教育的缘故,当前的佛教界似乎对"学"很重视,却忽视了佛教传统教育中"参"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导致当前我国佛教界世俗之风日盛的一个原因,针对这个问题对当代佛教教育中"参学"关系展开思索。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6,(11)
正本刊讯10月16日,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开山宗长性空长老、会长达义法师一行拜访我会,受到宗性副会长、刘威秘书长的热情接待。会见时,达义法师表示,此次拜访中佛协的主要目的是向我会提出共同组织中国、加拿大、美国三国佛教界高端交流论坛的倡议,使中国佛教的优秀文化和发展成果有助于北美地区佛教界的交流互鉴,增进三国佛教界的法谊;也希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8,(5)
正近年来,抵御佛教商业化已经成为我国佛教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一直以来,佛教商业化问题,饱受社会诟病,也遭到佛教界的强烈反对和坚决抵制。从客观上讲,商业化,不仅侵蚀着佛教的信仰基石,侵害着佛教的神圣性及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对党和国家宗教政策、法律法规权威性的破坏和践踏,可谓遗患无穷,危害甚大。佛教界反对商业化的态度立场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我们高兴地看到,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十二部门《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  相似文献   

15.
汉藏佛教的沟通对于当今佛教界、佛学界以及广大的寺院丛林都是非常需要、非常有益的。大乘佛教两大语系的相互交流,可以使整体的大乘佛教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这将有力地促进佛教的发扬光大。在汉藏佛教的沟通方面,已经有人做了一些初步的工作,比如吕先生等支那内...  相似文献   

16.
方华 《法音》1994,(11)
赵朴初会长强调要“抓紧培养佛教人才,提高整个佛教界的素质,这是关系续佛慧命,关系中国佛教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头等大事,必须唤起各民族佛教界的大德长老和各级佛协组织的高度重视。”这是具有前瞻性的主张。中国佛协已把“培养人才,提高僧伽素质”做为中国佛协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也是一个明智的决策。我们佛教界应积极响应这一决策,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当前僧教育应继续强调加强学僧的道德教育.这是关系到佛教教育的成败问题,这方面,已有人提出“学修一体化”的主张,是明智的.是合乎佛教人才的成长。以前…  相似文献   

17.
传静 《中国宗教》2022,(5):46-47
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如何深入推进佛教中国化,将佛教中国化做深做实,是佛教界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江苏佛教的实践探索,阐释深入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认知与误读--宋代儒士佛教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有宋一代,佛教已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儒士对佛教常识、佛教教义都有较深入的认知与把握,但也存在大面积的误读;宋代儒士一方面主观地批佛、排佛,另一方面却客观地成就了“批判的佛教”。宋代儒士对佛教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不仅有助于弄清宋代新儒学与佛教之关系,也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宋代学术之分野,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佛教中国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行方 《佛教文化》1994,(4):24-25
用“历尽劫波”这个本来出自于佛教的词汇,来形容近现代中国佛教所走过的历程,可能再也贴切不过了。1990年深秋时节,中国佛教界一位众望所归的领导人从北京出发,前往南中国考察佛教现状。此时佛教界早已结束十年浩劫,并且经历了又一番十年生聚、元气恢复的发展变化。这位几乎与我们的世纪同龄、为中国佛教事业倾注了大半生心血的老人,来到众多的著名寺庙和僧俗群众中间,深入细致地考察访问,心中感慨万千。回到北京,他在中国佛教协会发表了长篇谈话。其中,特别提到了本文主人公学诚法师和他所主持的福建莆田广化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与佛教有关的刊物有三类形式:第一类为教外研究机构主办的纯学术刊物,如《世界宗教研究》、《敦煌研究》、《中国藏学》、《五台山研究》、《禅学研究》等,中央级的佛教专业学术刊物则暂付阙如;第二类为佛教界主办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人文刊物,目前有从《法音》这一母体先后分离出来的《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二种;第三类为各级佛协或佛学院主办在教内流通的宗教刊物。从量上来看,佛教界主办的佛教刊物已占据有关杂志的首位,成为佛教文化建设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从质上来看,近几年随着佛教教团的重建,其水准也不低于海外华人地区的同类刊物。本文介绍的是佛教界主办的后二类刊物。文革之前,国内佛教界主办的佛教刊物曾有《现代佛学》、《弘化》、《觉有情》等数种。至196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