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种疾病中传播广、危害大的传染病,尤其是人类所抗争的主要对象。在中国古代传染病往往被称为瘟或疫,“疫”是传染病的通称,“瘟”则指可以在禽畜动物与人之间相互感染的烈性传染病。后来人们把这些传染病、流行病统称为“瘟疫”。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尚医的宗教,在创教之初(如张陵、张角等人)就以疗治瘟疫的方式来传教,在后世抗击各种传染病的过程中,也曾积累了一些经验,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当前“非典”正在对广大人民的生命发生严重的威胁,防治“非典”成为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忆古及今,考察传统文化资源之一的道教的瘟疫观,对我们…  相似文献   

2.
1 社会需求对科技的导向作用就整个社会而言,一切科学技术成果,都是人类为满足社会的某种需求而自觉创造出来的认识或实践的手段。人类对生存和健康的需求亦然。起初,人们对传染病束手无策,对“瘟疫”谈虎色变。后来人们发现,那些得了“瘟疫”而又幸免一死的人,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可在“瘟疫”再次来临时得以幸免。是什么让那些人幸免“瘟疫”的迫害呢?怎样才能躲过这样的灾难而得以生存、保持健康呢?这种对生存和健康的需求,促使人们去研究。后来研究者们发现,原来免疫的动物或人体的血清中具有抵抗细菌毒素作用的物质。那么在…  相似文献   

3.
西方经典瘟疫小说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人类的社会生活状况及面对瘟疫时的精神生活影像,以三部小说为解读对象,剖析人们赋予"瘟疫"的特殊隐喻意义——神灵的责罚、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的绝望断裂、军事政治的迫害等,"瘟疫"已不限于疾病本身,而是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另外,瘟疫小说的核心内容是展现人类在重大灾难面前的伦理冲突与选择,通过阅读,可以对"利他与利己""管制与自由""等级与平等""全能救助与全民救助"等伦理抉择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痨病乃结核病在中国的旧时俗称,指由结核杆菌感染所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曾是蔓延全球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有"白色瘟疫"之称。耐人寻味的是,在英语里医学中的"结核病"竟与经济学中的"消费"概念是同一个词:"consumption"。也许是为了使叙说分辨有序,现代医学多用"pulmonary tuberculosis"来表示"结核病",久而久之,"consumption"一词所含的"结核病"意思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和日用语境。  相似文献   

5.
前言近年来,人们对爱滋病的关注几乎要超过对癌症的关注。自80年代初期第一例爱滋病被发现以来,它就象幽灵一样缠绕着人类,整个世界,特别是美国把它视作“精神瘟疫”。新闻界对此也做了耸人听闻的报道。爱滋病患者被从工作岗位上辞退,警察、消防人员、医护人员如果...  相似文献   

6.
连续两年的春季,整个亚洲,乃至全球都在非典及禽流感等各种传染病的威胁之中度过,春天不再是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景象,而是人类严防死守,全民动员,顽强地与传染病抗争的气氛.不少资料显示2003年横行一时的"非典"也是来源于动物.目前禽流感肆虐,疫情在我国多个省市蔓延开来,再一次警示我们,必须关注动物疫源疾病,处理好人类与各种动物的关系,保持好生态平衡,人类要想生存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之中,就必须学会和身边的动物打交道.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汉语中,习惯将"瘟疫"连称,但如果细辨,"瘟"与"疫"其实是相当不同的。日前语文学家孙玉文在《语言学微刊》上发表《说"瘟疫"中"瘟"的语源》一文,就指出了以往常被忽视的一点:先秦时通常把瘟疫称作"疫"或"疠",而"瘟"字的出现要晚得多,文献中最早只能追溯到东汉末年蔡邕著《独断》,直到东晋以后才逐渐盛行。  相似文献   

8.
环境污染与新的病毒传染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7年5月,经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医学界通力围剿,最后一例天花自然病例消失在非洲的索马里.危害人类至少3000年,历史上曾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天花病毒,最终被收藏在俄罗斯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液氮中.人们庆幸人类首度成功使一种传染病绝迹,一些科学家乐观地预言:传染病的历史将被改写,病毒将不再是人类生命的威胁.然而时隔不到30年,2003年在中国广东发生了一种急性传染病,4个月内迅速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最终使8422人患病,919人死亡.最早发现这种疾病的中国将其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又称SARS.2004年SARS才让人们惊魂未定,在亚洲、加拿大又发生了"禽流感",仅越南和泰国的患者为256人,48人死亡.  相似文献   

9.
唐卫民 《天风》2005,(11):42-43
一个快被榨干的地球……人与生态的关系,是人类面临的最基础性的问题。今天,随着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和环境危机的日益加深,全球气温变暖、瘟疫肆虐、沙尘暴频繁出现、江河泛滥等现状,人们有必要探索人与自然应具有的伦理关系。生态学家认为,在所有生命形式中,人具有爱的本能,人类是上帝关心大自然的协作者,人  相似文献   

10.
释净因 《法音》2020,(2):21-23
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把动物关进笼子,而今年春节,动物却"成功"地把十几亿人关进了"笼子"。危急时刻,中国国家疾控中心对外宣布:此次病毒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事实上,近年来大规模传染病的背后,都有着同样的四个字:"野生动物"。为了一口"野味",直接导致病从口入。一只小小的野生动物,引发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封城",并迅速演变为一场全球的风暴和危机。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传染病的迅猛崛起,正式宣告了"后传染病时代"的终结.当今医学理论的高端化和滞后的临床治疗体系的严重不对称,导致了当代医学极为被动的局面.因此,应认真构建新的临床治疗体系,保证医学均衡发展.病毒与人的冲突,实质上是人自身制造的一场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必须全面审视病毒,从深层次上重新调整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在新的理性平台上放逐自己的善行,以与大自然实行根本的和解.  相似文献   

12.
近40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新发传染病陆续出现,再发传染病在某些地区"死灰复燃",并且呈现出不同以往传染病的新特点,如病原体的变异、人兽共患性、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等,加之传媒的"双刃剑"作用,共同造成了新发与复燃传染病的种种不确定性。因此,正确认识和积极防治新发与复燃传染病已成为新世纪人类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当前世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陈逸鲁 《天风》2012,(6):65
常有人问:基督教信仰符合科学吗?这问题很有趣,但问者大多并不真正懂得科学。"科学"这词常被人挂在嘴边,其词义已被人弄得模糊不清。科学一词的拉丁文词根是"知识"或"认知"的意思,即对已知的、过去的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见,它是有限的,而非全能。世界之大并不可以用"科学"一词来概括,超越科学范畴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多得是。人类虽然需要科学知识,但科学并不能满足人类整体的需要。没有科学,人类仍可生活,但是,假若一旦人类只有科学而没有别的,人类就不可能生存。所以,人不可迷信科学。  相似文献   

14.
在前现代与启蒙政治哲学中,城市与疾病的共生关系或是被视为"他者"造成的道德危机,或是成为浪漫主义思乡愁绪和拒斥现代性的主题。在资本主义治理技艺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中频发的流行病成为了规训机制获得合理性的契机,并且塑造了当代自由主义阐释权力与自由、主体与公共之矛盾的基本范式。作为一种历史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试图揭开笼罩在城市与疾病的共生关系之上的意识形态,从而将人与自然界共同定义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对象。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城市与疾病的共生关系的本质是阶级社会及其生产过剩"社会瘟疫"在健康维度的必然结果。在世界性交往的当代,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出现的身份政治、"他者"机制和舆论乱象再一次证明,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是人与自然和解的生命共同体,其根本前提是对新自由主义话语下的治理技艺的扬弃,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建构。  相似文献   

15.
宗教在人类抗击瘟疫的历史中曾经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同时,宗教也受到瘟疫的塑造。随着现代科学的进展以及公共卫生与疾控体系的建立完善,宗教在这方面的直接作用已淡化。在本次新冠疫情中,各国宗教界大多根据本国政府的指令,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但也出现了诸如韩国"新天地教会"、法国"基督教开门教会"、以色列犹太教极端正统派、东正教圣餐礼仪、印度伊斯兰教宣教团体等数个宗教聚集而引发病毒扩散的事件,这些事件强化了后疫情时代宗教公共性问题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功利主义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中最重要也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而"幸福"则是古典功利主义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功利主义幸福观是18世纪下半叶以"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宗旨,不仅关注行为结果和个人幸福的关系,更关注社会共同体的幸福。功利主义幸福观是功利主义学派以人类"趋乐避苦"的人性论为基础,对幸福展开的一种讨论。其中,"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其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关信平  郭瑜 《学海》2008,(1):195-200
安全问题是从古到今一直是个人、社会和国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冷战结束后安全关注的焦点逐渐从国家和军事转向了人类自身.在此时代背景下,联合国机构提出了"人类安全"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但是迄今为止对此概念仍缺乏社会学的分析.本文以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探讨中国的人类安全问题:以"个人-社会-国家"三维的社会学新视角架构了结构性安全和个人安全分析框架,指出了人类安全消除恐惧、匮乏和歧视的基本目标;根据联合国概念和本国国情界定了我国的"人类安全"七个主要方面,回顾了我国人类安全的历史演变并指出当代中国人类安全的重要议题;最后,总结了目前导致我国人类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变"零和游戏"为"多赢游戏"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不关注环境问题,给资源环境、生态平衡造成巨大破坏。生态伦理兴起。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生态观历经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主义再到弱人类中心的过程,理论上逐渐完善了生态伦理学,开始了更加关注自然价值存在的环境伦理学,并开始"东方转向",事实上,中国先哲早在两千年多前就已经开始把人和自然放在统一的"道"的背景下,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于人的重要价值,提出了"天人合一",值得现代人借鉴反思。  相似文献   

19.
从个人德性到社会和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海春 《哲学动态》2005,3(3):16-17
"德性"是指人的品质和品性,德性的诉求体现了人类建设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的努力.人类社会之所以需要德性,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现实的个人相对于自己的关系的非自足性.这种非自足性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己的精神的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近40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新发传染病陆续出现,再发传染病在某些地区"死灰复燃",并且呈现出不同以往传染病的新特点,如病原体的变异、人兽共患性、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等·加之传媒的"双刃剑"作用,共同造成了新发与复燃传染病的种种不确定性.因此,正确认识和积极防治新发与复燃传染病已成为新世纪人类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当前世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