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学院派的声乐教学体系中,通常把歌唱方法严格地分为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三种唱法的分类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声乐教学和歌唱艺术的发展.然而,在世界文化多元交融的今天,三种唱法的观念已经开始制约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作为高校的声乐教育工作者,应从对三种唱法的认识误区中解脱出来,用科学的和富有时代性的思维来指导声乐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樊霞 《美与时代》2006,(8):71-73
通俗唱法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声乐表演形式,越来越具有流行性和世界性。本文从艺术发声的专业角度出发,系统探讨和研究了通俗唱法的歌唱状态及其运用方式,总结了通俗唱法的风格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四大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如何与"美声唱法"结合,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笔者通过对声乐教学的体会,阐述个人的观点,认为这两种唱法就发声方法基本上有四点不同.  相似文献   

4.
对"唱法"问题的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远鸿 《美与时代》2003,(12):16-17
在我国,曾将声乐分为艺术的歌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音乐界的主流竟意见发生了变化,认为三种唱法的提法不妥。本文无意参与讨论,只想从“唱法”这一概念的释义、历史和文化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蒋涵 《美与时代》2007,(10):116-118
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本文就我国习惯性划分的三种唱法中的美声、民族两种唱法从产生渊源、发展及唱法特点上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多元发展催生了声乐艺术的多元发展,以往所谓"纯粹"的演唱方法和分类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艺术家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唱法之间获得了灵感的冲动和创新的喜悦,突破了原有界限之间的结构限制,将不同音乐元素、音色的表现、表演手法及风格等进行融合调适,创作出了更多新颖时尚的演唱形式和风格,使得声乐艺术更加丰富多样,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7.
声乐艺术是文学语言与音乐旋律相结合,并以人体本身声带做演奏乐器的艺术。歌唱离不开语言,歌唱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歌唱艺术的优劣。西洋美声唱法同中国传统艺术唱法同样都非常重视歌唱语言在歌曲表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歌唱中艺术地准确地咬字、吐字,使字与声相结合,根据歌曲内容、情调、风格,塑造完美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8.
声乐钢琴伴奏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声乐演唱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演唱者的亲密合作伙伴,更是其客观的艺术指导。笔者通过对声乐钢琴伴奏定义和特点的深入解析,深刻揭示声乐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关系,根据声乐钢琴伴奏在音乐表演和对声乐演唱的艺术指导作用,指出了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声乐教师的素质是声乐艺术发展和延续的关键,关系着声乐人才培养的质量。新时期的声乐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专业素质,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优秀的教学艺术,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并要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推动声乐教育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白俄罗斯是位于欧洲东欧平原的内陆国家,首都明斯克,原为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8月25日独立,1991年12月19日改为"白俄罗斯共和国".该国北与俄罗斯联邦为邻,南与乌克兰接壤,西同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毗邻.白俄罗斯的专业声乐艺术产生于16至18世纪,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培养出了一批批的声乐演员和声乐教师,他们活跃在白俄罗斯的声乐表演和教育的舞台上.白俄罗斯的声乐艺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步走向了成熟.  相似文献   

11.
张原 《美与时代》2007,(6):109-111
"依字行腔"、"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声腔造型要求,也是声乐艺术的创造原则,实际上它也是人类不同民族的一切声乐艺术的创造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张骥  杨艳 《美与时代》2006,(7):78-80
人类文化从碰撞、争议到交流、融合,是一个必然而又漫长的过程。同样,中西演唱艺术的借鉴和融合也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和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声乐艺术的平稳健康发展。“互融互进,合理借鉴,土洋结合,相得益彰”,只有将承载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文艺推向世界,走顺应潮流的开放化、多元化道路,让民族的变成世界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是社会交流的工具.声乐是音乐艺术范畴中,唯一运用语言和音乐相结合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歌唱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的产物,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演唱者通过歌唱,咬字、吐字与发音,创造出各种内容深刻、丰富而又感人的音乐形象,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要达到这个目的,在演唱时,就得咬字吐字清楚,使人闻其音即解其意,从而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否则就失去了声乐艺术的意义.在我国民族声乐传统中,历来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晰动听,讲究"以字行腔","字是骨头、腔是肉",甚至有"千金白,四两唱"之说,足见在歌唱中对语言这一因素的重视.明朝沈宠绥在<度曲须知>中讲:"凡敷演一字,有字头、字腹、字尾之音."清朝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一字之音,必有首腹尾,必首腹尾已尽,然后再出下一个字,则字字清楚."下面就着重讲一下字头、字腹、字尾的唱法.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空前火爆的当今中国歌坛,作为美声唱法女高音的殷秀梅近三十年来一直为我国广大听众所钟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同时也一定蕴含着她超常的歌唱智慧.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不断提炼并吸取其歌唱艺术精华,不仅对建立中国美声学派,弘扬民族声乐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还将对丰富当代我国各族人民的音乐文化生活,传播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声乐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几千年里,创新性思维不断在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而如今,创新性思维更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声乐教学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6.
声乐演唱按“美声”“民族”和“通俗”划分唱法的做法是不科学的。科学的唱法历来只应有一种,那就是目前已被世界所公认最科学的,理论做系最为完善的美声唱法。而“民族”和“通俗”所谓唱法,实际上是指适合中华民族听赏心理、欣赏习惯的演唱风格及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唱形式。  相似文献   

17.
王鑫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31-132
在声乐的学习中咬字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在声乐演唱中时刻都离不开咬字的环节,他不仅与歌曲的情感表达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中国汉语文字的发音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所以咬字的问题在声乐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规范咬字才能更好地去表现歌曲的情感,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声乐这门艺术。  相似文献   

18.
民族声乐教学中有非常多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歌、艺术歌曲、创作歌曲等,这些歌曲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艺术魅力。不同民族声乐的演唱对于声乐教学者、学习者、演唱者等都具有了解不同民族特色的桥梁作用。《山西牧歌》作为一首改编创作歌曲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民族声乐教学中《山西牧歌》的学习演唱能使我们更多更好地认识"山歌"及山西民歌的艺术特色,这对于民族声乐教学中山歌和山西地方特色的把握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前,备受瞩目的第十四届央视青歌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观赏这场视昕盛宴的同时,我们也从中发现一些问题.例如新作品越来越少,选手"千人一面"例如"三种唱法"带来的争论以及原生态艺术的传承,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20.
在对声乐艺术的学习中,学习者的自我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它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自我意识对声乐学习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声乐艺术学习者必须知道其技能、技巧受自我意识的影响对于声音构建是一件重要的事,因为呼吸和共鸣虽基本是人身体器官的自然反应,但它同时也受意识的控制,在训练初期要靠意识去控制它。如果不能完美地掌握,就不能发展嗓音音阈,也永远不能艺术性地演唱任何乐曲。这种协调配合主要是通过"意识"对歌唱器官的控制来实现,这种控制过程就要靠自我意识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