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道》2015,(2)
2014年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其远因就是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的议会联合。这次议会联合对于18—19世纪英国国家形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1603年英格兰与苏格兰王室联合之前苏格兰民族认同的形成过程,及其同1707年议会联合的关系,可以认为,1603年之前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关系上有四个阶段即王国的雏形时期、封建化时期、独立战争时期以及新教改革时期对苏格兰"民族"性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而对于1707年的议会联合而言,"光荣革命"在两国的相继发生以及随后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对于英格兰与苏格兰议会联合的成功是重要的前提条件。20世纪以来,随着不列颠帝国的逐渐解体,苏格兰民族主义逐渐兴起,以至于当下谋求脱离英国独立。  相似文献   

2.
18世纪初,英格兰、苏格兰的政治家都将合并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最佳选择。虽然安立甘宗与苏格兰长老制教会同为新教,但两者在教会组织制度、宗教礼仪、教义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苏格兰长老制教会因担忧在联合王国中有被安立甘宗同化的危险而强烈反对合并。为顺利实现两国合并,英格兰、苏格兰最后达成默契:以法案的形式确保安立甘宗与苏格兰长老制教会在联合王国内共存并相互独立,两者均为联合王国的国家教会。两国政治家对宗教问题的明智安排是英格兰、苏格兰顺利实现合并,以及两民族能在联合王国内长期平稳共存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任裕海 《学海》2012,(3):180-187
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在北美大陆传播,正值北美殖民地宣告独立和制定新宪法之时。当时苏格兰与北美殖民地同属大英帝国的"文化省份",这些思想与美国缔造者们所思考的问题存在不少相通之处。本文就哈奇森、里德、休谟、斯密等有代表性的苏格兰思想家的理论与美国早期宪政思想形成之间的关联试作探讨,兼及威瑟斯彭对美国教育所作的贡献。尽管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们在某些问题上看法不尽一致,美国建国领袖们有时对某个思想家的评价也好恶相参,但可以肯定,苏格兰启蒙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立国和制宪,是美国宪政多元政治思想的重要源流。  相似文献   

4.
晓馨 《天风》2014,(5):42-43
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兰及爱尔兰国王。英格兰宗教改革运动发起者。因离婚案与罗马教廷产生冲突,以议会通过的法案推动、确定宗教改革精神,使得英格兰教会脱离罗马公教会,确立国王为英格兰教会领袖,开启了英格兰教会史新篇章。十五六世纪的欧洲处于转折的时代。在经历中世纪的积淀与突破后。  相似文献   

5.
苏格兰启蒙运动是18世纪西方知识与社会的重要现象,与同时代法国启蒙运动相平行。法国的启蒙主义者视自己为现有制度的反对者,而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学者则是体制内的大学教授改革力量。改良与商业是苏格兰启蒙思想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2,(5):F0002-F0002
苏格兰教会会长AndrewDavidKeltieArnott,于2012年4月5日,访问了中国基督教两会。会长高峰牧师等接待了来访客人。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7,(2):153-161
虽然苏格兰公投和克里米亚公投经常被误认为"独立公投"或"自决公投",但其实两者均是对外分离性民主公投。首先,苏格兰和克里米亚人民并不享有国际法上的自决权,其举行公投的依据是国内民主制度,故两地公投均为民主性公投而非自决性公投;其次,两地公投的主题是从母国脱离,而非从外国殖民统治或非法侵占下独立,抑或决定本地区内的治理问题,故均为对外分离性公投而非独立性公投或对内治理性公投;再次,苏格兰公投获得了英国同意,而克里米亚公投遭到了乌克兰反对,故前者为协议式公投,后者为单方面公投。作为分离公投的典型案例,两地公投牵扯出关于分离权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分离权的国际法地位、单方面分离权的道德基础和主权国家对分离公投诉求的回应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抵御分离主义、维护国家主权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史上,civil society是一个复杂、多义而又不断流变的概念与范式。德语bürgerliche Gesellschaft术语在凸显与强化国家与市民社会相界分的同时,不同程度上忽视与舍弃了civil society的丰富内涵与多维视野,尤其是18世纪以休谟、斯密、弗格森等为代表的苏格兰启蒙学者在"共同体"向"社会"转型之际从德性的维度对市民社会所做的思想启蒙与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9,(5)
史学界大多关注议会圈地的经济社会影响,鲜有关注议会圈地本身的性质及内在理念。英国历史上形成的公地制使英国农民的土地产权不明晰,土地流转面临多种束缚。从中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已经蕴含着土地确权的因素,18、19世纪的议会圈地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土地确权运动。土地确权是圈地议案出台的主要动因,也是圈地法案的主要内容;圈地法案的实施是土地确权的实践。土地产权的明确使农民最终冲破公地制的束缚,议会圈地过程中及结束后的土地流转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黎德(Thomas Reid 1710-1796)是苏格兰哲学家,曾任阿伯丁王家学院和格拉斯哥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他提出了一种常识哲学以反对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的怀疑论。在他的哲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哲学流派。由于其主要成员都是苏格兰哲学家,因此被称为苏格兰学派或苏格兰常识学派。黎德的常识哲学在英国近代哲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并对现代西方的某些哲学家发生过影响。黎德的主要哲学著作有: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03,(9):55-55
美国联合基督教会第24届总议会召开 美国联合基督教会第24届总议会于2003年7月11—15日召开,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应邀出席3000人的大会并代表中国基督教两会致贺辞,受到全体代表的热烈欢迎。14日下午,举行了专门介绍中国基督教情况的报告会,会上放映了《今日中国基督教》纪录片(英文),曹牧师介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正义论并非主要面向市民社会,而是立足于社会化的人类的实际需要.这种正义论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汲取了启蒙国民经济学家实践先于原则的研究理路,否定了将复杂的正义问题诉诸道德批判的做法,将道义的实现置于经济生产、分配、消费、交换的过程.分析苏格兰情感正义论的内在理路,理解马克思正义论的规范与规律的双重视角,从生产正义与正义的条件角度把握马克思正义论的实质,可以形成马克思正义论的实践逻辑,这对解决当今中国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04,(6):56-56
美国各宗教派别领袖联合发起中东和平计划 美国32位各宗教派别领袖联合发起一项各宗教参与的中东和平行动的计划,分列十二个步骤,希望促成以、巴之间的互让、互信,达成中东和平。该计划提出的十二个紧急步骤中,包括终止暴行、积极施行停火,推动"中东和平路线图"等,希望巴勒斯坦方面采取行动解体暴力组织,希望以色列方面取消未核准的西岸迁徙区、冻结扩展的迁徙区,停建分隔以、巴间的围墙。参与这项行动的32位宗教领袖来自美国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基督教方面包括信义会、长老会、圣公会、卫理公会、联合基督教会、基督会。天主教方面包括全美天主教会主席、华府和巴尔的摩教区的枢机主教。伊斯兰教方面的八位领袖包括美国两大伊斯兰教组织的负责人。犹太教则包括保守的重建拉比协会的领袖。  相似文献   

14.
国际动态     
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反极端主义活动法 2月9日,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了一项有关反极端主义活动的法案。这为哈萨克斯坦打击极端主义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据了解,该法案明确了“极端主义活动”的概念,将极端主义分为“宗教极端主义”、“民族极端主义”和“政治极端主义”三种类型。根据这项法案,哈萨克斯坦不仅可以对本国的极端主义组织进行认定,还可以将在哈国领土上从事极端主义活动的外国和跨国组织定性。法案还进一步明确了哈萨克斯坦国家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在打击极端主义活动中的职责范围。这项反极端主…  相似文献   

15.
苏格兰启蒙初期,普芬道夫自然法体系开始传入苏格兰。其中,格森·卡迈克尔对普芬道夫著作在苏格兰学界的推广功不可没,而且他对普芬道夫文本的注释也为苏格兰的后续学者提供了全新思路,哈奇森便是受其启发的代表人物之一。自哈奇森之后,苏格兰学界的自然法体系开始呈现与传统自然法体系完全不同的理论倾向,并染上了启蒙时期苏格兰特有的情感主义色彩。普芬道夫采用的是启示神学的体系,认为善恶由是否遵守自然法来界定;卡迈克尔则把对上帝的情感植入普芬道夫的自然法体系之中;到了哈奇森,他的整个自然法基础都建立在道德知性的能力之上,而行为动机、情感更成为了道德判断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6.
最近,李登辉终于撕下其伪装,公然放弃“一个中国”的主张,不顾一切地抛出“两国论”,在两岸关系的定位上走上了十分危险的一步。与此同时,一直坚持“台独”立场的台湾长老会,7月15日也抛出一份由总会议长等签署的《台湾基督教长老会对李登辉“两国论”的肯定与呼吁》的公开信,不仅对李的谬论深表肯定、支持,还呼吁普世教会与国际社会给予应有的尊重和接纳。为此,本刊专访了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罗冠宗主席(以下简称“罗”)。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05,(5):F003-F003
应中国基督教两会的邀请,由加拿大圣公会(The Anglican Church of Canada)、加拿大联合教会(The United Church of Canada)和加拿大长老会(The Presbyterian Churchin Canada)等普世教会成员组成的加拿大教会代表团一行11人,在加拿大圣公会大主教安得烈·哈奇森的带领下,于2005年4月8日访问中国基督教两会总部。本次访问是对2003年中国基督教代表团访问加拿大教会的回访。  相似文献   

18.
简讯     
不列颠法语哲学会座谈会英国哈耳大学哲学系、不列颠法语哲学会秘书施泰恩(Axel Stern)和不列颠法语哲学会(这个学会现在参加法语哲学会联合会)鉴于盎格鲁—撒克逊哲学思想和法兰西哲学思想是大不相同而且彼此互不了解,提议把居住在英国并且对法兰西哲学感兴趣的大学哲学教授组织起来,也把那些居住在英国之外的并且愿意拥护本学会的目的的大学教授组织起来,最后,还提议把学习哲学的大学生吸收为这个组织的学习会员(无表决权)。不列颠法语哲学会的目的是,促进大家在哲学方面的互相了解。达到与讲法语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05,(5)
应中国基督教两会的邀请,由加拿大圣公会(TheAnglicanChurchofCanada)、加拿大联合教会(TheUnitedChurchofCanada)和加拿大长老会(ThePresbyterianChurchinCanada)等普世教会成员组成的加拿大教会代表团一行11人,在加拿大圣公会大主教安得烈·哈奇森的带领下,于2005年4月8日访问中国基督教两会总部。本次访问是对2003年中国基督教代表团访问加拿大教会的回访。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邓福村牧师及全国两会副秘书  相似文献   

20.
郭为 《天风》2023,(1):32-33
<正>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12日,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在苏格兰最大城市格拉斯哥举办,各国首脑就气候变化应对方案和行动等全球话题展开讨论。这次大会回顾、评估了自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迄今取得的进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报告称,地球部分地区正因全球变暖而走向无法让人类居住的地步,热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