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代基督教是在19世纪传入中国的,它对中国社会曾经有过一定的贡献;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看到,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曾被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利用的事实。20世纪中国基督教最重大的事件,就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发起的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其中最大功绩就是使基督教割断了同帝国主义的关系,摆脱了外国差会的控制,使一个为帝国主义侵略利用的“洋教”,改变成为中国基督徒独立自主自办的、自治自养自传的基督教,使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开辟了在社会主义祖国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和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的道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一…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传教士们一方面致力于论证基督教信仰的非西方性和普世性,另一方面又往往以西方近代文明的优胜来彰显基督教信仰的有效性,从而基督教化被描述和许诺为西方文明化。这意味着基督教被重新打上西方性的烙印,亦即传教士所宣扬的基督教之普世性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就其神学后果来说,19世纪传教士观念中的基督教既有限度地缓和了对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属地事物的批判,又从关心灵性和彼世的视野中向世俗世界下降。此外,尽管19世纪传教士们事实上将基督教的普世性打上了西方性的烙印,整体而言他们往往拒绝基于中国经验和中国传统来建构中国化的基督教神学或者中国基督教神学,因而是狭隘的。  相似文献   

3.
杨玲  余文杰 《学海》2015,(4):189-192
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社会面临诸多社会矛盾,威廉·莫里斯用艺术的视角对之予以批判和梳理,并强调用"艺术道德"的意识形态来改造社会,作者以这种独特的社会主义思想来改造现代社会,对于丰富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信仰是以"神爱世人"的圣经教导,将"爱人如己"作为行事为人的准则,并将基督的爱作为价值取向,这与当今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在基督教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发挥基督教界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基督教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繁荣中所呈现的正能量与时代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社会主义是西方基督徒为调和基督教和社会主义而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但最早在中国介绍的却不是基督徒,而是出现在早期教外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引介中。其中日本是重要的中转站,早期的介绍多经日文作品翻译而来,后来才慢慢从美国、英国及德国的作品中直接翻译,并引起中国马列主义者的注意。但它只是社会主义绍介的附带品,而并非教外士人认同其说,是为比较研究起见,作为与其他社会主义派别对比的资源,让人更清楚理解社会主义的源流。  相似文献   

6.
就基督教与希腊哲学的关系而言,无论持"基督教被希腊化"的观点还是"希腊被基督教化"的看法,都不能忽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即基督教并不是诞生在文化真空之中,相反,它诞生在犹太教、希腊哲学和罗马帝国各种宗教混合的特定历史文化中。换言之,尽管基督教化与希腊化之争发生在19世纪,但基督教与希腊哲学之间相互作用这一历史情境却发生在两千多年以前。为了推动中世纪哲学史  相似文献   

7.
曹圣洁 《天风》2005,(1):24-27
历史的回顾 近代史中,基督教于19世纪从西方传到中国。西方的基督教自从宗教改革以后,虽然总称为基督教(新教),却已经形成不同的宗派,对圣经的理解、对教会的神学解释都有差异,反映在教会的组织形式上亦有不同。外国传教士在中国所建立的教会,与他们所代表的不同宗派相联系,而且按照各自的宗派体系来建立。因此中国教会过去也是各自为政,甚至互相攻击。教外的人很不理解,有时会问:"你们是否相信不同的上帝?"  相似文献   

8.
赵紫宸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在基督教理论架构上有所建树的基督教思想家.他立足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实,诠释基督教思想,并试图通过这种诠释为中国社会革命和建设提供一种心理、社会和文化的根基;他是中国最早尝试创立"基督教哲学"思想体系的知识分子,也是第一位提出建构"中国的系统神学"、并进行初步尝试的基督教思想家;他撰写了国人第一部宗教哲学方面的著作,第一部关于耶稣的详尽的传记.他在西方基督教思想界也享有较高声望,被誉为"向东方心灵诠释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学者"、"近代中国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关于早期基督教的三篇文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早期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和说明,肯定了19世纪对早期基督教的研究,恩格斯还指出了研究早期基督教历史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位一体神学是基督教最核心和艰深的教义.早期基督教思想家历经四个世纪的探索,始在公元381年达成三一神学的正统表达,是为"尼西亚-康士坦丁堡信经".本文论述了存在于早期基督教三一神学中的东方进路("内在三一")和西方进路("经世三一")的张力,以及东西方在三一神学问题上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角力.本文深入分析了三一神学之争中东西方基督教的概念性误读,即所谓的ousia/hypostasisi和homoousia/homoiousia之争.由此,本文指出早期基督教在"三位格"和"一本质"之间所保持的适当张力,以及蕴合在三位一体问题中的辩证运思.  相似文献   

11.
王俊 《天风》2005,(2):27-30
引言 所有伦理道德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有相同的功能,所以具有普遍性。"如果没有普遍性的道德或规则,就不能称作伦理"。基督教伦理道德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尽管差异颇多,但却有一些无法割断的必然联系,正如汉斯·昆提到的:"全球伦理离不开宗教,而与基督教有特殊联系。"如果说社会伦理对社会能够起到非常大的积极作用的话,那么,基督教伦理在不同历史处境中对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也不能被忽视,不能被抹煞,应该给予充分地  相似文献   

12.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总是要集中地表达一定的基本价值理念,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包含着三个核心价值理念,这就是"人本"、"公忠"、"和谐".它们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凝结,体现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意志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它与西方以个人主义和基督教为思想文化基础的"自由"、"平等"、"博爱"形成鲜明的对照,具有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近代福建基督教的宣教活动具有几大明显特点。20世纪初期福建基督教的宣教活动即已基本实现自传鸦片战争后,基督教传入福建,此后数十年中,先后有十余个西方宣教差会进入福建传教。然而在早期的传教活动中,因人地生疏、语言不通以及福建广大民众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痛恨,传教士的布道工作极其困难,倍尝艰辛“,外国牧师几望洋兴叹,不得其门而入”。因而,最早入闽的几大差会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就开始在最初发展起来的信徒中培养福建本地的传道人员,到19世纪60、70年代,来闽各大差会均相继培养了一定数量的闽籍传道士。此后,福建基督教的宣教…  相似文献   

14.
爱人如己,是基督教最基本的人际伦理原则,爱人如己的原则在中世纪曾被西方尊为自然法,对西方社会的诚信文化建设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如何汲取基督教"爱人如己"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音思想产生于美国基督教神学家对社会问题的反思,逐渐发展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神学思潮,并伴随而生相应的社会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福音思想经由海外传教运动入华,通过演讲布道、会议、文字出版物、基督徒知识分子间讨论等方式在中国基督教界广泛传播开来,推动着许多基督教团体和基督徒参与到社会改良活动中,对基督教在华传播和中国社会改良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基督教中国化"是当前中国基督教最重要、最有价值导向与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因为它是中国基督教目前正在行走的历史进程,也肩负着基督教在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历史使命。而且,自从2016年4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以来,基督教中国化的探究热更上一层楼,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21,(4):57-57
近日,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各全国性宗教团体和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发出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的共同倡议,以表达全国宗教界对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感情,进一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8.
<正>(接上期)四、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面临的主要挑战(一)境外渗透加剧,危害我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同"三股势力"不代表广大穆斯林,境外渗透和非法违法活动也不代表我国广大基督徒。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境外利用基督教进行的渗透一刻也未停止过。特别是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从意识形态出发,加强了利用基督教进行的渗透,美国国务院的"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和"国际宗  相似文献   

19.
歌剧《泰伊斯》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歌剧中抒情歌剧的典型代表,其中的罪感和救赎精神不再是基督教义中原初的含义,而是表现了西方民族用基督教对整个东方民族的拯救,体现了西方对东方的控制欲和窥探欲。《泰伊斯》中的音乐作曲家直接采用异国曲调,音乐特征符合学者所总结出的西方表现异域作品中音乐的固定模式,舞蹈动作设计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20,(1):59-59
认为基督教因其"有神""唯心"性质使之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氛围中不可能中国化的错误观点亦危害极大,我们对之也必须持有高度警惕。这种观点实质上是把西方"二元分殊"的立场全盘接受,对包括基督教在内的所有宗教都持根本排拒、反对的态度,认为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核心价值观与宗教意识形态及价值取向之间乃鸿沟相隔,没有任何调和或沟通的余地。这种错误观点“形左实右”,表面看来是以一种“左”的立场,把具有“有神”“唯心”性质的宗教加以基本否定,强调批判宗教、根本否定其教义神学、突出宗教消极作用而无视其积极作用,甚至在内心里并不认同对宗教的“积极引导”,而主张推行对宗教的全面防范和坚决打压;其结果,实质上是在实行把宗教推出去、推到我们的对立面即敌对势力一边的“右”的作为.基督教在这种舆论的压力下,则可能退回到一种与我们社会隔阂、隔断、隔离的另类存在、边缘化存在、“飞地”存在,从而导致与我们的社会主体、主流格格不入、异化生分,根本动摇或消除了其坚持中国化方向的根基.如果这种错误认知占据了社会舆论的主流,那么基督教就可能不得不“外求”“外化”,而这种选项则与我们所强调的坚持中国化方向相距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实际上,值得高度警惕的是,我国基督教界正在形成与之相关的分化,一部分转入“地下”就呼应了这种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