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晓馨 《天风》2014,(5):42-43
亨利八世:(1491-1547)英格兰及爱尔兰国王。英格兰宗教改革运动发起者。因离婚案与罗马教廷产生冲突,以议会通过的法案推动、确定宗教改革精神,使得英格兰教会脱离罗马公教会,确立国王为英格兰教会领袖,开启了英格兰教会史新篇章。十五六世纪的欧洲处于转折的时代。在经历中世纪的积淀与突破后。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数十年间,传统历史讲述与修正史观的交锋成为英格兰宗教改革史研究当中被热烈讨论的话题,在此过程中,"长改革"的概念逐渐清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本文梳理了史观之争的学术史背景及修正史观的核心主张,分析"长改革"如何有可能引导我们对宗教改革做全新的范式理解及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史研究形成了一个热潮,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史学研究中来,从社会史的角度来研究思想史,无疑是对传统思想史研究的一个突破和创新。又,从年鉴学派引入中国以来,不少学者都强调越过王朝更替,打破政权壁垒,将同一社会架构下的一大段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在历时性贯通的同时,关注这个时代的经济、  相似文献   

4.
龚隽 《世界哲学》2004,(2):34-37,50
毗邻中国的日本佛教和以佛教学说为基础而建构哲学系统的京都学派的哲人们,在20世纪上半叶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为了对抗西方启蒙以来现代性的压力和挑战,为他们的思想赋予了具有相当倾向性的意识形态策略。他们从佛教的传统中学习到了一些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作为路德宗教改革核心之一的修道院改革是如何在德国进行以及作用的.16世纪初期,帝国城市纽伦堡在接纳新教后迅速展开改革行动,废止宗教节日、驱逐天主教支持者和关闭修道院.圣佳兰修道院作为唯一的抵抗力量,其院长卡瑞塔丝留下的翔实丰富的日记手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材料,展现了在市政委员会领导下的修道院改革现实.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数十年间,传统历史讲述与修正史观的交锋成为英格兰宗教改革史研究当中被热烈讨论的话题,在此过程中,"长改革"的概念逐渐清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本文梳理了史观之争的学术史背景及修正史观的核心主张,分析"长改革"如何有可能引导我们对宗教改革做全新的范式理解及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保罗·蒂利希是20世纪前半叶著名的存在主义宗教哲学家,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奠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唯物史观的存在主义诠释在20世纪中叶西方宗教学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历史上,16世纪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世纪。作为中世纪与近代历史的过渡阶段,这个世纪发生了许多大事,出现了许多历史人物,值得历史学家好好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宗教改革的介绍,剖析当时的国际关系。一、欧洲的宗教改革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以教皇为首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传统绘画史学发展到20世纪后,因"西学东渐"和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思潮,逐步受到西方艺术史思想和方法的影响。中国美术史学开始形成现代形态,中国美术史的研究逐渐具有"国际眼光"。滕固将"艺术风格学"引入中国。方闻针对中国绘画和书法的特殊性,在风格理论基础上,创新提出"视觉形式结构分析"法。而与"艺术风格学"对立的"图像学"方法被巫鸿应用于中国美术史研究。从以上诸人的研究可以一窥20世纪至今,西方艺术史观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美学历时两千余年,不同时代的学者已从各个方面对它作过很多研究.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把这种研究引向深入,这是西方美学史研究者面临的共同任务.20世纪初期,德国马堡新康德主义学派首领那托尔普(P.Natorp)的希腊哲学史著作出版后,德国哲学史家策勒尔(E.ZeIIer)19世纪末期的希腊哲学史著作就显得有些幼稚.同样,那托尔普1914-1921年的希腊哲学史著作出版后,他本人于1903年出版的希腊哲学史著作就显得有些幼稚.这表明希腊哲学史有很大的阐释空间.对于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美学史也完全可以这样说.为了拓展西方美学史的阐释空间,有必要向原著深入、向横向深入、向纵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欧美佛教研究学术史划为四个阶段:一、19世纪20-70年代,是起步阶段,确立了以"佛教文献学"为主导的研究范式;二、19世纪80年代到二战,是成熟阶段,在佛典校勘、佛教考古与思想解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形成了旧英德学派、列宁格勒学派与法比学派;三、二战结束到70年代,是转型阶段,东亚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传统的文献学与哲学研究之余,兼顾适应国际政治需要的"地区研究",在方法上更多涉及佛教的社会史、政治史等领域。四、80年代以来,欧美佛教研究中心从欧洲转到北美,佛教学术空前繁荣,西方佛教学者置疑他们自身的学术传统与理论预设,探讨佛教与西方社会深度交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位有特殊重要地位的人物。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以船山的生平和思想为研究对象的船山学逐渐兴起并成为一大“显学”。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台海外,船山学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陆主要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这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嵇文甫,之后有侯外庐、张岱年、萧箑父等众多学者,推出了大量船山学研究成果。港台海外主要是现代新儒家学派,也可追溯到20世纪20、30年代,以熊十力为代表,1949年后主要是熊十力移居港台的弟子及其后学,也普遍关注船山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3.
自1962年G.威廉姆斯发表《激进宗教改革》一书以后,激进宗教改革作为宗教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拟就20世纪后期西方史学界的相关研究状况做一简要介绍,以期为国内学界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什叶派伊斯兰教两大教法学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16到19世纪的什叶派伊斯兰教两大教法学派——阿赫巴尔学派和乌苏勒学派的论争,是对伊斯兰教法中存在的神圣天启与人类理性之间的矛盾的反映。从两大学派主张的差异中可以看出,论争的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以《古兰经》和圣训为代表的天启和以教法学家的判断为代表的人类的理性。隐藏在其后的则是宗教学者是否有权利继承伊玛目,继承他的宗教权威的问题。乌苏勒学派的最终胜利是对这一继承权的一种默认,这对什叶派伊斯兰教在当代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神秘主义研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秘主义是一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以西方近现代思想文化为背景,以宗教学的发展为线索,概述一百多年来西方神秘主义研究状况。纵观近现代历史,神秘主义研究与神秘主义热和非理性思潮的兴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有特征的阶段,一是19世纪中下叶,在欧洲,由于印度文化和异邦文化的发现,刺激起西方的寻根热,出现了一股非理性神秘思潮;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新浪漫主义,西方思想文化界兴起了一股反资产阶级文明、反理性、反科学的思潮;三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社会矛盾加剧,在反异化、反文化思潮中,东方宗教十分流行;四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社会、经济、生态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反现代化、反科学、回归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热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芬兰学派之父曼多马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向英语世界介绍芬兰学派的文章。它通过探索路德为什么如此迷人的原因,对路德研究的芬兰学派的过程及出版情况、路德研究的认识论和本体论预设、路德的"分享和(或)圣化"概念、分享和爱进行了介绍,最后从五个方面简要地总结了路德迷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西方19世纪末以来对前苏格拉底思想家文献的搜集、整理、编辑以及研究的现状.第尔斯通过对自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中世纪希腊语文献的梳理,提出了撰述前苏格拉底思想家的学述传统,钩沉学述文献并编撰了前苏格拉底思想家残篇的标准版本.20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在此基础上使用现代语言深入、细致地对前苏格拉底思想家整体以及学派、人物的残篇文献详加考证、注疏、阐释,产生了许多成果,并对第尔斯建立学述传统的方法及其成果做出了批判性的发展,古典学与哲学史史料、哲学问题等多领域合作形成了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文献整理成果.  相似文献   

18.
英格兰宗教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当时英国信仰冲突与信仰态度的众多案例,而在这些案例中有很多青年的身影。通过对这些青年活动的考察,我们发现早期宗教改革者将青年作为新教未来的希望,十分重视青年的宗教教育;受到教育的青年又积极地参与到宗教改革之中,在新教的兴起的过程中扮演了旧宗教的"破坏者"和新宗教的"传播者"。总之,青年在新教的兴起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此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周辅成同志近年来教学与组织科研的学术新成果,也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结晶。全书计66万多字,速写了西方58位著名伦理学家,和古希腊毕达哥拉和斯多亚等学派的伦理思想。这些代表人物和学派的思想,反映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到20世纪上半叶,各时代伦理学领域的基本特点,其中还概括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和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们的伦理思想,并附有研究每个伦理学家思想的参考书目录。内容丰富,文字流畅,涉及伦理道德中  相似文献   

20.
张悦 《宗教学研究》2013,(1):272-27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史学领域发生了一些非常大的变化.一是历史哲学的理论方面,在经历了20世纪初从思辨的历史哲学到分析的历史哲学转型之后,20世纪60、70年代,历史哲学领域再次发生了重大的理论转型,也就是叙事的转向.这一转向使得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成为当代历史哲学的主流形态①.二在史学实践方面,第三代年鉴学派的崛起,使得史学的边界更为扩展,方法更为多样②.以《蒙塔尤》为代表,一种以叙事的方式对14世纪初法国一个小山村的社会、经济、宗教生活进行栩栩如生的展示的方法在史学领域开始流行.心态史、微观史等新文化史大行其道,对历史解释的讨论也出现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