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诞生地定位的历代记载实虚不齐,变动不居.本文通过穷搜相关文献和实地踏勘认为,明代以前历代朝廷认定的老子诞生地和亳州老子祠/太清宫位于今亳州市谯城区以西涡河沿岸50里范围内的支流交汇处.如果历史上涡河未曾大规模改道,明代以前的老子庙位置当在今两河口以东1里左右的涡河北岸.苦县遗址可能在今天的安溜镇一带.亳州太清宫在明以前历代均有修葺,名称屡易,享有皇家尊崇和供祀;元至正十五年( 1355)被刘福通的农民军拆毁.今鹿邑太清宫距谯城以西约40里,远近比较接近古文献记载,又保存了亳州太清宫的残存碑碣,但位于涡河南岸4里且无支流经过,地貌不合,明中期以后,也有老子出生地一说.涡阳县天静宫曾被明朝官修史志记载为老子出生地,其特色是李母流星感孕传说影响深远,然其地理方位与明以前史料记载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2.
作为道家学派的理论代表、道教所尊奉的祖师,老子的籍贯、诞生地是人们颇为关注的问题。尽管历史上有许多文献记载,但由于时代变更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在理解上产生歧异,甚至争论纷纭。笔者从亳州地方道教师传口授的相关信息入手,通过对历代文献描述的地理方位距离的里程数据进行古今换算,运用高德、谷歌卫星地图等权威软件技术对相关遗址进行实地测量定位核对,指出老子诞生地——汉老子祠的遗址在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境内牛集镇姬揣李村。  相似文献   

3.
近代章太炎学派的道家研究是同时代海内外学界公认的学术高峰,"章门弟子"中的缪篆尤以治《老子》命家,但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缪篆其人其学近乎湮灭不闻。通过考掘和整理缪篆的《老子古微》、《显道》等有关著述,可知他以体、相、用的逻辑层次来阐发《老子》之核心理念"道"的意涵,对老子学说与先秦法家的关系作出合理辨析。缪篆以后世相关文献印证于《老子》,兼借鉴佛理以释"道",在《老子》研究领域上别开蹊径,可对学界有关争议问题提供借鉴,亦可作为反思中国近现代老学研究中某些诠释偏失现象之参考。  相似文献   

4.
据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署名西汉刘向著的《列仙传》则说老子字伯阳,陈国人。道教认为,“聃”和“伯阳”都是老子的字。至于其籍贯,或属之陈国,或属之楚国,这两种说法并不冲突,苦县本属陈国,后来陈国为楚国所灭,故苦县又属楚国。关于老子的出生年代,《史记》未载。《列仙传》载老子生于殷时。道教典籍,如唐末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北宋贾善翔的《犹龙传》、南宋谢守灏的《混元圣纪》都说老子生于殷朝第二十二王武丁九年,岁在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唐朝尊老子为圣祖玄元皇帝,唐玄宗开元…  相似文献   

5.
“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在老子哲学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对其解读存在两方面的争议:一是如何断句才符合老子的句读;二是如何解读才契合老子的思想逻辑.老子这句话目前共有四种断句法,但从断句的可行性来看,两种断句法不可行,而在剩下的两种中一种比另一种更好.主流注家将此句释为“可以言说的道不是永恒常在的道”,会导致老子整体思想逻辑的不一致,这已被不少人所质疑.我们提供充足的论据来论证,将“可道”重释为“可名为道”,将这句话释为“可名之道不是永恒常在之道”,将会化解此种不一致,而且非常契合老子的论述结构与哲学逻辑.  相似文献   

6.
郭店楚简《老子》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楚简《老子》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对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评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早期儒道关系的认识与评价;老子哲学中“有”“无”的关系问题;关于今本《老子》的作者;如何认识楚简《老子》甲、乙、丙本的文本构成等。  相似文献   

7.
萧无陂 《孔子研究》2012,(3):101-111
近三十年来,随着帛书和竹简《老子》的先后出土,《老子》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首先,在文本考证上,学界考察了简帛《老子》的文本性质、结构,校勘了文本;其次,在文体考辨与老子身世考证上,学界分析了《老子》等先秦文本的句式、韵脚、修辞手法、体裁,为《老子》文本形成时代提供了新证据。对于竹简与今本《老子》的作者,学界存在老聃与太史儋之争。关于老子故里,河南学者和安徽学者之间争论不止;关于老子的姓氏,学界亦聚讼不已。最后,在《老子》研究方法上,学界历经三个阶段的方法论反思,当前正在自觉探索中国哲学的诠释学。  相似文献   

8.
在老子研究史上,20世纪后期最突出的成果是1973年帛书本《老子》和1998年竹简本《老子》相继被发掘并整理面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老子》新版本的发现,学术界关于老子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1973—1998年的老子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季冬 《现代哲学》2007,(1):130-135
王弼《老子注》是代表《老子》的思想,还是属于王弼本人的思想,学术界的认识存在着较大分歧。文章在对比王弼《老子注》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论证了《老子注》思想属于王弼本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思想。老子通过对无为的阐释 ,向我们展现了一种真纯质朴的人生境界。本文通过对老子哲学的重要范畴“道”、“无为”的考察和分析 ,说明了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本文认为 ,老子哲学对宇宙本原的揭示 ,其目的是为现实人生提供规范和参照。老子对于无为和混沌质朴世界的推扬 ,是一种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相处的和谐生存智慧。对我们今天的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柴文华 《哲学动态》2012,(10):44-51
老子和冯友兰都是从中原大地走向世界的哲学家。冯友兰虽然是理学一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但对老子思想也非常重视;在其"三史"[1]和"六书"[2]中,冯友兰提出了系统的老子观。那么,建国前冯友兰的老子观都有哪些内容?他与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时期的其他中国哲学史家的老子观有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史记·老子列传>中的老子世系并结合先秦及汉代史料,不能推导出太史儋为老子的结论.老子世系并非为太史儋所有,即使太史儋确实是五千言<老子>的作者.  相似文献   

13.
《老子》自面世至今,版本繁多,各家注释解译之数量更是汗牛充栋。《老子》又名《道德经》,为道教最高经典,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但是,道教界并不否认老子的无神论思想.老子的“道”的立场、观点是唯物主义,《老子》八十一章没给所谓真的鬼神留一点位置,老子不信鬼神,《老子》深奥的哲理否定了。鬼神的存在。《老子》鲜明的无神论思想在先秦诸子百家中领先。《老子》的无神论思想在无神论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楚简《老子》"大成若诎"发微 --兼说老子不非礼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楚简<老子>"大成若诎"加以考释讨论,认为是古本<老子>重要文句,老子对礼坏乐崩进行了深刻反思,将古乐传统提升到新的境界.文中考辨了老子不非毁礼乐.  相似文献   

15.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对《老子》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完整地保留了《老子》原文,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此书对《老子》的诠释内容和方法取决于其预设的读者。作者隐去自身而托名神人以加强其诠释的权威性,突出身国同治以增加其吸引力,将"自然长生之道"升格为常道,以突破原文边界而开拓出新领域,下启了道教的产生。《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表面上看不过是对《老子》的"解释",其学术地位依附于被解释的《老子》,但它有完全独立的价值,使这部注经作品本身也成为了经典。  相似文献   

16.
正确理解“道”的含义,是正确理解和把握老子思想的关键。考察“道”的字义、“道”的思想渊源、老子把“道”作为其哲学体系的根本概念的有关论述、“道”融通万物的同一性、老子关于“道”的认识论、“道”作为实践行为法则等方面,可以发现,“道”体现的是过程的思想。将“道”理解为过程,不失为研究老子思想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老子“道”论的立论宗旨是什么?是出于一种人类学的关怀,还是出于一种宇宙论的旨趣,这是关系到老子“道”论的根本性质乃至关系到老子整个学说的根本性质的首要问题,然而,这也是一个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老子“道”论是自然主义的,是宇宙论的,仿佛老子学说的兴趣是在于探讨自然宇宙的奥秘。而所谓“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这种来自儒家道德本位主义立场的批评就更加久远地影响了老子学说的历史命运。可是于今看来,  相似文献   

18.
南宋理学家林希逸的《老子鬳斋口义》用宋代流行的白话解老,体现出林希逸融会三教的老学思想。林希逸在解老中大量借鉴三家思想资源,对老子之道体、得道之人的特征以及修道功夫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极力澄清理学家对《老子》的"异端"误读,将对《老子》的理解导向内心,有突出的心化特点。但林希逸的注解也有牵强随意之病。林希逸《老子鬳斋口义》融会三教的解老方式以及对《老子》文章的点评,对后世注老者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老子思想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老子其人,《史记·老子列传》的相关记载是比较可信的。《老子》一书大体经过了老聃、老莱子、太史儋这样三个时期才最终写定而流传于世。今传本《老子》书中的"德"论、"道"论、"礼"论等当为老聃首创;而给"道"披上神秘外衣,提出"贵虚"并阐发"无为"之说,盖为老莱子的补充;《老子》书中的"圣人"和治国之论、权术之言,以及对于道、德、仁、义、礼等的位置与次序的排定,可能是太史儋所做的工作。老子思想体系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史发展才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20.
道德新篇     
是日间暇,偶翻故书,重读老子《道德经》,思今忆昔,似有所悟。老子上下篇,八十一章新子反其数,以一十八段将所悟所得记于此,作为对老子的批判和继承,题曰“道德新篇。”[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