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90年10月27日,苏州教区在苏州市杨家桥天主堂,为中国天主教余山修院毕业生徐宏耿、林振球、朱忠民三位修士举行了晋铎祝圣典礼。江苏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任、苏州教区主教马龙麟主持了祝圣典礼。  相似文献   

2.
正7月5日,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组织澳门天主教、佛教、基督教、道教、巴哈伊教代表人士一行27人到访中天主教神哲学院,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院长马英林主教接见并宴请参访团全体成员。在马英林主教主持下,参访团与神哲学院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常务副院长杨晓亭主教介绍了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的历史和现在的人才培养情况。天主教澳门教区总务长刘炎新神父等参访团成员希望全国修院加强与澳门各宗教间的学习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七日在济南洪家楼耶稣圣心大堂,由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代团长、教务委员会代主任、济南教区主教宗怀德主教主礼,祝圣了十一位神父。他们是山东省天主教圣神修院第一届毕业生济南教区的张兆平、梁吉业,临清教区的李树兴、吕境申,兖州教区的赵树海,临沂教区的刘长水,益都教区的张新祥、王正平,青岛教区的陈天浩;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毕业生临沂教区的房兴耀;上海佘山修院毕业生周村教区的张志光。是日,上午八时,以大十字架为前导的祝圣队伍,在民乐队的引导下,缓缓进  相似文献   

4.
西方天主教初传中国,利玛窦奉行“补儒易佛”的策略。所谓“补儒”,就是要把儒学基督教化(本文所谓“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以及后来分化出的“新教”);所谓“易佛”,就是要排斥中国本土的佛、道等宗教。这一过程因天主教内部的“礼仪之争”而中断,遂给中西文化交流铸成历史的遗憾。“礼仪之争”不仅发生在天主教的不同传教会(耶稣会与多明我会、方济各会)之间,而且发生在利玛窦所在的耶稣会内部(利玛窦与龙华民之间);更可注意者,它在利玛窦本人的传教著作中也潜存着。“礼仪之争”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分歧,这种分…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2023,(10):22-23
丁祖耀,现任江苏省天主教爱国会副秘书长,南通市天主教爱国会常务副主任,南通市崇川区天主教爱国会主任,南通市青年东路天主堂主任司铎。丁祖耀2011年毕业于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2011年10月晋铎。晋铎12年来,他先后在天主教海门教区的三个教堂——海门镇天主堂、启东市曹家镇天主堂、南通市青年东路天主堂服务。  相似文献   

6.
自1993年以来,我应聘先后担任中国天主教安徽省蚌埠教区、宿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等10多个市县宗教团体的法律顾问或代理人,办理了数百件涉及宗教房产的诉讼和非诉讼案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正确实施。下面谈一件我协助五河天主堂落实宗教团体房产政策的事。据《五河县志》等史料载,五河是天主教传入安徽最早的地方,天主堂女堂至今约有130年的历史。‘文革”期间,五河县房管会没收了公堂房屋,并利用教会原有的房屋、墙壁、围墙建成了光明钟表店等大小房屋22间,占用土地788平方米,由其出租、使用。“文革”结束…  相似文献   

7.
天主教在中国的三次传播□向杨●天主教是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传教士第一次进入中国是在13世纪的元朝。1288年,罗马教皇尼古拉四世继位,他原是方济各会的总会长。他获知元朝有来自欧亚的基督教各派的教徒,于是就派遣意大利方济各会会士若望·孟德高维诺作为...  相似文献   

8.
访韩随想     
96年9月,应韩国天主教大学校长姜主教的邀请,以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为主的教师神父一行10人,对韩国大丘、水源、汉城三所大修院进行了为期15天的访问。访问期间,我们就修院的教育管理、课程设施、灵修辅导及圣召培育进行了交流,并走访了三所修院所属的教区,拜访了汉城教区  相似文献   

9.
温伟耀博士于2003年9月14-18日到四川大学宗教所访问.为宗教所和哲学系师生发表了大型系列演讲.演讲的主要内容是"儒学与基督教的对比"及"宗教经验的探索".温伟耀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副教授,兼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客座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及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客座教授.他早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后来转学哲学,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基督教神学及哲学博士学位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儒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专长是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系统神学、中国哲学、灵修学.  相似文献   

10.
涂丽萍 《天风》2016,(8):16-18
正2016年5月8日至11日,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率团出席由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与德国基督教会(Evangelische Kirche in Deutschland,简称EKD)、德国基督教宣教机构(Das Evangelische Missionswerk in Deut schland,简称EMW)联合举办的"德中跨宗教会晤——宗教的和平共处及其对公民社会的贡献"。代表团由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等21人组成。德方出席人员有来自政界、教界(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学界等  相似文献   

11.
12.
沈健 《现代哲学》2006,(2):90-94
文章从符号学角度,通过《诗》《易》比较,论述了《周易》的类艺术特征。在构成符号的综合性上,在篇章的结构、句式词语的使用上,在物象选择与深层意蕴上,《易》和《诗》具有异质同构的关系。后世艺术作品中出现的同类意象,其原型可溯到《诗》,更可求诸《易》。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两汉皇帝自武帝起有 1 7人在诏书中征引经书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汉经学发展的轨迹。这一现象展示了政治与经学互动的规律 :经学政治化与政治经学化。此后 ,引经据典成为中国古代文人为文的传统 ,历千年而不衰。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主导面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16.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traumatized and difficult patients is psychoanalysis or psychoanalytical therapy followed by intensive group analysis for an unlimited period of time. The group is able to help the analyst make therapeutic use of inevitable difficulties in countertransference processes. Also, traumatized and difficult patients are likely to create the basic assumption of Incohesion: Aggregation/Massification, and to personify the roles associated with it. These processes can be used in order to provide such patients with appropriate therapeutic attention involving both containment and holding, and interpretation. Extensive clinical data from psychoanalysis and group analysi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both this clinical approach and the author's theory of Incohesion.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innovation, most theorists agree, high levels of participation by all employees in an organization is required. In Eastern Europe nation-wide interventions are underway in some countries to promote participation across all organization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one study of this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8.
19.
荒野是基督教一个恒久主题与发展动力。《旧约》中荒野有多重指向:魔鬼与死亡之域、上帝与人立约之地、冥想与神启之地、避难与净化之所等。荒野意义多重,既可以是道德的荒漠,又有成为乐园的可能;既有考验、甚至惩戒的意义,又具有精神提升和灵魂净化的价值。荒野作为庇护和净化场所的传统得以在《新约》中延续。对美国殖民地时期清教徒移民而言,美国荒野在延续旧大陆荒野意义的基础上,又负载了新的涵义。清教徒希冀在荒野中建立一座花园。荒野既是考验清教徒意志与信仰之地,同时也是希望、自由的象征。尽管"可怕的荒野"令人厌恶,却包孕对荒野欣赏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孕育中的旅游伦理学--近年来西方国家旅游伦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行和旅游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人类活动,旅游活动中的伦理问题的存在也和旅游发展的历史一样久远.二战以后,"大众旅游"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高速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已经凸显出来,因此,旅游研究便开始关注旅游发展伦理问题;与此同时,应用伦理学研究也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旅游发展这一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