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发展新时代中国宗教学,首先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坚持好、维护好、研究好、运用好,这是我国宗教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其次要彻底打破“马克思主义只有宗教观没有宗教学、只有西方才有宗教学”的神话,把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的宗教研究作为新时代中国宗教学的正统;三是要加强对西方宗教学的研究但不能盲信照搬,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科学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既要坚持开展理论研究,又要关注现实、研究问题,追求为用立学、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2月初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阐述,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建设应该具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三大体系”的基本格局。其学科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宗教史学、马克思主义宗教哲学、马克思主义宗教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宗教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宗教文化学等分支学科。其学术体系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无神论和宗教社会批判等学术理论。其话语体系则包括论及“宗教”“神灵”“拜物教”和“异化”的话语等体系。  相似文献   

3.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宗教现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研究宗教现象方面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其中重要的一种范式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编写宗教学教科书。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教科书的构建在孕育、初创后,走向多元化的探索,将来有望在综合的基础上形成成熟的研究范式,开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新气象。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兴起于新文化运动,中国资产阶级进步宗教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乃其产物。李大钊既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又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反孔教运动中开启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宗教学,又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特别是非基督教运动中开启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在李大钊宗教学思想的启发下,逐渐形成了中国宗教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5.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对于学科建设既是指导思想,又是第一资源。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包括把它作为首要学术资源。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术资源,并没有替代它作为指导思想的地位。在宗教研究中坚持人民立场,必须自觉代表包括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当代中国宗教学一块不可动摇的基石。模糊了无神论观点,就动摇了整个学科的基石。宗教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宗教学学科建设应该是不断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中国宗教学与其他宗教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其他无神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究了毛泽东主席1963年做出开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宗教研究重要批示,回顾了近5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以及中国宗教学的发展,分析了目前在宗教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分歧,并对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指导的中国宗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相应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19世纪宗教学产生之前人类对宗教问题的探索和关注。在宗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形成之后,学者们讨论了宗教的本质、起源和分类等问题,并发展了多角度的宗教学研究方法,使这门学科渐趋完善。  相似文献   

8.
汤用彤留学哈佛大学时对宗教学进行了深入系统、追本溯源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多为英文未刊手稿,其中不少问题和研究领域至今仍未被国内学界所及知.他关注宗教学的最新研究动态,采用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和神话学等学科方法,对各种宗教及宗教学各类重要问题进行学术探讨,显示出学衡派成员宗教观渐趋成熟的轨迹.汤用彤宗教学手稿成为他归国后相关讲义的来源,在中国人系统研究和引介宗教学方面具有首创意义.这批历史文献对于了解汤用彤佛教中国化研究的丰厚知识底蕴和研究方法,以及我国宗教学科的草创历程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承认宗教学的科学性,以辩证反映论的科学方法来建设宗教学理论,并对宗教学理论及其建设持辩证反映的态度,这就是宗教学理论的科学观。明确以科学性为根本性的宗教学理论科学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体要求下,当前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工作的重心应由"宗教观"转向"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必须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相符合,其学科属性应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构的总原则要坚持以"实践"为根据,并将其贯彻到具体的研究对象、体系根据、内容结构以及研究方法之中,从而达到学科"属性——总原则——具体原则"的内在统一。事先讨论和阐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学科属性和建构原则,有利于我们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达成普遍的理论共识、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不仅具有极其丰富的理论内涵,还以其科学性和批判性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开展宗教工作的实践指导,从而不断地在实践中被确证为真理。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宗教思想的研究,还必须形成一般性原理。以当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评述为基础,澄清基本概念,探究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基本原理的核心构成、科学表述,并以其为基础开展宗教批判,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基本原理本质上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主要内容,由宗教本体论、宗教认识论、宗教价值论和宗教历史观构成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2.
缪勒的比较宗教学借助比较语言学进路,试图对宗教现象作出科学的归纳与解释,并赋予宗教研究以独立学科地位.但其方法论中充斥着自然科学的客体化、实在化特征,化约了宗教作为人类存在活动的主体性本质,将宗教学研究的最终旨归确立为内涵含混的客观真理,宗教学术活动从而成了对宗教信仰或宗教性的化约,宗教研究和宗教之间的矛盾对立在缪勒的体系中凸显出来.伊利亚德的宗教现象学方法则倡导"非化约主义",在宗教研究中使宗教近乎其所是的显现自身,"神圣"因素成为宗教最终不可化约的特质和宗教学的学科母体,而体验"神圣"、以宗教性方式生存的"宗教人"则成为宗教活动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冉灿 《宗教学研究》2022,(3):279-281
<正>2022年5月21—22日,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四川大学顺利举行。来自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刻而精彩的发言。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胡勇、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傅其林、四川大学哲学系与宗教所党总支书记史冰川分别致辞。姚乐野副校长指出,川大宗教研究所是中国高校系统中的第一个宗教学研究机构,自建所以来立足学术前沿,应国家战略急需,成为国家宗教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国家宗教政策咨询的智囊库。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国宗教学"在当代有其鲜明的意向性指向:区别于西方宗教学研究的叙述方式、理论范式与价值导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也即中国化的宗教学.中国化宗教学是运用宗教学研究的普遍原理分析中国社会实践、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的、民族的宗教学.实践性、科学性与民族性构成了中国化宗教学概念的三重规定.中国化宗教学的建设应以对这三重规定中所蕴含的不同问题的反思为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以来国内宗教学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和评析了2000年以来国内宗教学理论及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现象学等分支学科所关注的问题、代表性论著及其研究进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内宗教学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有关科学与宗教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三大主题:自然科学与宗教神学的关系问题,关于灵魂不死的问题,以及如何科学认识宗教的问题。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独裁;并从科学角度对宗教神学的存在根基即灵魂不死的问题进行了驳斥,即不论是人类的起源上、人类生命的本质中,还是一些自然科学家对神秘主题的求证中,都无法寻到独立于肉体的灵魂真实存在的有力证据;而对于既存的宗教现象和历史,我们应以科学的研究来引领认识。可以说,恩格斯确实对科学与宗教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意识地思考,他对科学与宗教的接触和碰撞非常敏锐,也一直致力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认识科学与宗教碰撞的相关主题,因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有关科学与宗教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2021年该文丛包括《经典与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唯真与求实—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之探》《宗教学史论》《宗教社会论》《宗教文明论》《宗教思想论》《世界宗教论》《中国宗教论》《基督教思想》《基督教文化》《中国基督教》和《反思与会通》,共12部,约450万字,是卓新平研究员对中国宗教学建设的长期思考和新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1,(2):27-29
当代中国宗教学已成为被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的人文、社会科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从开创到成熟,从敏感意义上的"险学"到蓬勃发展的"显学",形成了许多研究热点和发展热潮。2010年,《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理论版盘点年度十大宗教学观点,让人们再次体悟中国政界、教界、学界的有识之士对宗教的敏锐观察、集中思考、深度分析以及现实关怀,限于篇幅,我们摘录其中数条,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的宗教学学科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其二是宗教学原理,即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关于宗教的本质、规律、功能以及方法论的知识系统;其三是指宗教研究领域的宗教学,即除以上二者外,还包括对各大宗教的概念和理论、经典和历史所做的研究。作为一级学科的宗教学包含了七个次级学科,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学原理、世界主要宗教、中国宗教史、外国宗教史、中外宗教经典和宗教与社会现实。论文对加润国、李建欣二位先生的有关论文做了评论,并在评论过程中指出了目前宗教学领域存在学科定位不科学、分支学科设置不合理以及碎片化等问题,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关于《加强宗教问题的研究》的重要批示,从国际战略角度提出研究宗教问题的重要性。任继愈将毛主席的批示精神概括为"研究宗教,批判神学",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者。坚持这一学术范式对于当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近些年来,宗教研究领域提出的"学术神学"范式,形成对"批判神学"学术范式的挑战。某些号称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学者,绝口不提科学无神论。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最底层的基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科学无神论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占有重要地位。加强科学无神论学科建设,是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