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苗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体系.东部苗族土地神崇拜深受武陵山地区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不同职能的土地神类型和丰富多彩的祭祀仪式,其中合寨祭祀土地神最具代表性.东部苗族土地神崇拜受到周边汉族土地神信仰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混融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土地神崇拜的文化内涵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生变迁.土地神祭祀仪式数量的减少、程序的简化,仪式主持者的缺失,以及民众信仰虔诚度的下降,都反映出东部苗族民间信仰的衰微趋势.  相似文献   

2.
道教庙会是一种以道教神仙信仰为核心的宗教型庙会,它产生于两汉,形成于唐宋,繁盛于明清.在其长期的产生发展中,它呈现出了大众化、狂欢性以及官方与民间的互动性等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庙会作为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形态,既具有民族性与传统性,又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着现代性与时代性。它既是精英性的国家祭祀文化的起源,又是大众化的民间信仰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研究民间信仰和神祇崇拜是认识区域社会历史进程的一条重要途径。清代川西地区金华太子崇拜流布于雅州各地,与历次重大事件密切相关,其传播的动力来自川藏茶叶贸易和驻扎绿营官兵活动。当代金华庙的重建受到家族组织、基层市场和行政架构三重因素制约,其复兴有赖于传说故事和弟子显神治病,祈雨灵验则有助于庙会仪式的恢复。金华太子崇拜是一部鲜活史书,展示着汉藏之间长期往来的悠久历史以及民间社会儒、释、道文化高度融合的宗教样态。  相似文献   

5.
汉武帝的汾阴后土祭祀具有丰富的方术内涵,虽然其确立了汉代后土的国家祭祀,但因种种争议,很快被后世废黜,而被后世称为不合古礼的"汉武故事"。官方祭祀放弃了后土信仰的垄断权,民间性的后土崇祀兴盛起来。至唐代,后土崇祀转变成了对后土夫人的信仰,在文学作品、后土庙建造以及道士的推动下,后土的崇祀展现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祭祀的信仰样态。  相似文献   

6.
<正>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原文化、湘楚文化、古越文化相互交汇,融儒、释、道和民间信仰于一体,衍生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各地独特的传统舞蹈就是其中之一。丰富多彩的祭祀仪式、五花八门的神灵崇拜,为传统舞蹈提供了神圣的舞台,也使之传承着民间最原始和淳朴的信仰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庙会的许多活动都与道教有关,如诵经礼忏、节日祭祀,做祈福消灾、超度亡灵道场等,均包含道教的内容。庙会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直延续着,今天贵州各种庙会仍然流行。庙会是贵州民间广为传承的一种群体性民俗活动。贵州庙会的许多活动都与道教有关,如诵经礼忏、节日祭祀,做祈福消灾、超度亡灵道场等,均包含道教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觉嘎 《法音》2007,(7):42-48
藏族原始信仰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有灵的,因此有了图腾崇拜、动物崇拜、山神崇拜等自然崇拜和"煨桑烟祭"等祭祀习俗。本教兴起之后,一方面把过去的信仰纳入到自己的观念系统,同时又提出了作为本教  相似文献   

9.
壁山神信仰是自唐宋以降直到近代,盛行于巴蜀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壁山神最初是一种自然神崇拜、民众的自发信仰,后来转为奉祀唐代刺史赵延之,成为一位保境安民和调节水旱的人格神.壁山神在唐宋时期屡受朝廷封赐,为其广泛传播打下了坚实基础,其行祠遍布今重庆和四川,以及贵州的遵义.壁山神信仰在晚近时期发展成为一种定期举行的庙会,即壁山会.同时,为了适应新的人文社会环境,壁山神还产生了诸如“送子”等新的职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炎帝信仰所建构出来的三种信仰精英为研究对象,采用民间信仰"仪式承包者"这一概念,并且以炎帝祭祀的仪式承包者为中心,论述炎帝信仰过程中三种信仰精英、仪式承包者的形成及其影响,讨论民间信仰精英如何以其仪式承包者的身份,构成了炎帝信仰三大类型;进而通过炎帝信仰的官方和民间两大话语体系的梳理,说明"正祀"与"淫祀"两大信仰传统的整合与分别,并没有直接转换为当代信仰类型的合法性要求,而是在其信仰类型的建构中,体现出炎帝信仰类型中不同的仪式承包者与各种人群、利益、资源和权力关系间的复杂交织,最后形成了以炎帝信仰为基础却体现为三种信仰类型及其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宋代民间道士徐守信,经过从师受道、道士和民间俗士附会、文人士大夫品题、帝王召见赐号等环节,神化为具有神异功能且被世人广泛信仰的“徐神翁”。徐神翁信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他写字、作诗占卜的崇信和对其画像的崇拜。徐神翁信仰在泰州本地及东南沿海一带影响颇大,圣迹崇拜较为兴盛。宋代诗文、笔记对其神异事迹的载录以及道教、民间信仰对徐神翁的吸纳,使其成为八仙早期成员之一,广泛出现于元明“八仙戏”中。  相似文献   

12.
道教山岳崇拜渊源于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与巫术,后来又因受到神仙信仰和封建社会国家祭祀宗教的影响而初成。道教将山岳崇拜吸收进自己的信仰体系后,加以内化、升华,与"道"信仰、修真思想和修真实践紧密融合,构成道教文化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3.
彝族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土主崇拜,它除了具有原生型的巫文化特点外,还吸收了大量儒释道文化元素,形成了巫释道合流的宗教信仰,即彝族民间信仰与汉族民间信仰的载体同时存在,具体表现为土主崇拜与儒释道三教的融摄,在信仰民间巫鬼的同时,还信奉儒释道三教,呈现出多元宗教并存相融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正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民间信仰崇拜的神灵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神祇和自然崇拜,也有忠臣名将及祖先崇拜。近年来,广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民间信仰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民间信仰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2019年1月,  相似文献   

15.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的民间信仰主要包括图腾崇拜(植物图腾和动物图腾)、人物崇拜(包括祖先崇拜与先贤崇拜)和各种巫术崇拜,其特点是以原始宗教信仰为主。这些民间信仰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民族认同的集体记忆和显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中国民间信仰的祭祀组织在地理空间上往往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体现了地方社会对其地方历史的记忆和理解.对这种祭祀空间分布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多个方面.本文以浙江鄞县民国时期的民间信仰神祠祭祀组织及其覆盖的空间为例,在描述该地祭祀空间的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进而探讨影响地方祭祀空间形成的诸因子.  相似文献   

17.
试论罗马宗教在过渡时期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是罗马宗教从民族宗教向世界性宗教的过渡时期。本文论述罗马宗教在过渡时期四个方面的嬗变:一、世界主义倾向;二、帝王崇拜;三、民间信仰与官方宗教的分离;四、传统信仰的虔诚淡化。造成罗马宗教嬗变的原因是罗马的海外扩张,海外扩张使罗马受到希腊化文化浪潮的冲击和出现了剧烈的阶级分化,为其嬗变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传世典籍中,对于六朝民间信仰的记载不多,然而关于民间圣火崇拜的记载却值得注意。六朝文化遗存中的圣火崇拜印迹为六朝社会信仰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六朝圣火崇拜虽然延续着华夏民族圣火崇拜的历史轨迹,然其背后蕴含着极为明显的异域宗教因素。六朝圣火崇拜的信仰模式杂糅了佛教、祆教等异域宗教中以"圣火"崇拜为核心的宗教礼俗,极具六朝文化的时代特质。  相似文献   

19.
庙会起于神祀,是民间对神的祭祀祈祷的集会。中国是个多神的国家,神多,庙多、庙会自然也多。就以五台县来说,素有四大会八小会、七十二个毛毛会的说法。但象五台山六月庙会那样大规模的庙会还是很少。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到三十或七月上旬,三、四十天的会期,香客信徒、士农工商,文职武夫、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宋元时期具有区域性影响的贵溪民间神祇自鸣山神信仰为切入点,点面结合,认为这一时期,龙虎山道士采取了七八种方式利用和扶持民间信仰,具有"重视正祀神祇"、"灵活性"、"当地性"、"深度介入"等特点,对龙虎山道教在宋元时期官方地位的上升和民间影响的扩大功不可没。其"私谥"民间神祇弥补了元代在民间信仰方面官方力量的不足,但神祇加封不出于朝廷则成为明初礼制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扶持当地民间信仰还有助于龙虎山协调与贵溪地方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