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台山研究》1992,(2):35-35
《中华佛教名胜大全》第一次编委会议在华东师大教授张志哲和上海图书公司林国华二同志的主持下,于五月二日至二十三日在中国古都洛阳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的专家、学者五十余人。会议认真讨论了编写《大全》的指导思想、规模、特点、范围、体例、进度、出版等事宜,自始至终洋溢着友好热烈的学术气氛。会议认为这部《大全》是关于中国佛教名胜的第一部大型辞书,它具有全面性、资料性、学术性。  相似文献   

2.
《法音》1989,(8)
上海青年画家、佛门弟子宓雄,以画佛像和佛教故事著称。上海佛教协会为开拓民间佛教艺术,特聘请他为艺术顾问。今年五月十日,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真禅大和尚和上海市佛教协会秘书长欧国藩居士在玉佛寺方丈室向他授予荣誉证书。台湾高僧、国际佛教促进会会长星云大师,今春来沪弘法探亲时,也观赏了宓雄的作品。上海佛协向星云大师敬赠了宓雄创作的中堂宣纸油画《千手千眼观世音》和蜡染佛像壁挂。星云大师  相似文献   

3.
应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尼泊尔佛教代表团一行四人于四月二十一日至五月五日,访问了我国广州、杭州、上海、苏州、南京和北京的佛教寺庙和文物古迹。该团在北京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大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分别会见代表团一行。该团成员认为,这次访问不但亲眼看到  相似文献   

4.
中国佛教协会于今年五月正式出版觉音著、叶均译的佛学名著《清净道论》,这将有助于我国佛教界、学术界的研究工作和促进国际佛教文化交流。《清净道论》是综述南传上座部佛教思想的一部名著,是研究南传上座部教理的必读之书,从中还可以看到当时当地一些社会、经济、历史状况。此书在世界各国有多种文字译本。  相似文献   

5.
《法音》1991,(4)
上海佛协倡导“文明敬香”,以开佛教界移风易俗的风气之先,实为当务之急。佛教在印度,主张“香花供养”佛菩萨,佛教传入我国以后,香花供养之风亦随之传入,并相沿至今。至于焚化纸箔,乃由我国“焚楮帛”的传统风俗演化而来,并非佛教所有。《优婆塞戒经》说:“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律福资其亡者。”同经卷五又说:“若欲祀者,应用香花乳酪酥药。为追亡(荐)福,则有三时:春时二月,夏时五月,秋时九月。”这说明追亡荐福,应有时有节。愿广大教友,谨遵我佛慈训,使佛教寺院和佛教仪式,以清净庄严的面目,接引当代的有缘人。  相似文献   

6.
1990年佛教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估计全年的论文将达百篇以上。除《法音》、《禅》、《上海佛教》、《台州佛教》和《五台山研究》为佛教刊物外,许多报刊都开辟了佛教研究专栏,象《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动态》等,都发表了不少有关佛教研究论文。在著作方面,出版、再版了《中国佛教源流略讲》、《儒道佛美学想思探索》、《藏传佛教源流及社会影响》、《三论玄义校释》、《华严经师子章校释》、《童蒙止观校释》、《中国的宗教精神》、《中国僧官制度史》等多部著作。尤为可喜的是,1990年7月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举行了“首届五台山中日佛教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7.
开封大相国寺是我国著名的古刹,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将相国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的批复》,决定将大相国寺整体移交佛教界,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今年4月18日圆满完成了交接工作。经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推荐,礼请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兼任大相国寺方丈。同时,中国佛教协会和上海玉佛寺还赠给大相国寺《乾隆版大藏经》一部及释迦牟  相似文献   

8.
应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泰国佛教代表团一行五人,在团长、泰国教育部宗教事务厅副厅长阿都尔·拉塔隆达先生率领下,从五月十二日至二十五日在我国进行了两周友好访问。新中国成立后泰国佛教代表团正式应邀来访这还是第一次。他们由广州入境,先后访问了北京、南京、苏州、上海和杭州五座城市的佛教寺院和名胜古迹。代表团在北京期间,受到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大师的亲切会见。  相似文献   

9.
吴平 《法音》2000,(11):21-24
上海是现代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发源地,也是佛教报刊杂志出版最多的地区,这与佛教各宗派在上海同兴并存、佛门高僧和著名居士云集上海是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年间上海佛教界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约有33种,占当时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半壁江山。上海地区佛教报刊杂志的繁荣,充分反映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佛教文化事业的兴盛。现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按创刊先后顺序分述如下: 1、佛学丛报《佛学丛报》是综合性月刊,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刊物,于1912年10月创办,主办人狄楚青,编辑濮一乘,有正书局出版,内容包…  相似文献   

10.
上海是现代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发源地,也是佛教报刊杂志出版最多的地区,这与佛教各宗派在上海同兴并存、佛门高僧和著名居士云集上海是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年间上海佛教界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约有33种。占当时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上海地区佛教报刊杂志的繁荣,充分反映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佛教文化事业的兴盛。现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按创刊先后顺序分述如下:  1佛学丛报《佛学丛报》是综合性月刊,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刊物,于1912年10月创办,主办人狄楚青,编辑濮一乘,有正书局出版,内容包…  相似文献   

11.
黄夏年 《法音》2008,(7):39-43
民国时期佛教文化复兴活动,是近现代佛教振兴运动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一时期,佛教界先后办刊出报近三百种,现在已经能见到的达256种,未见有名的尚有30余种。太虚大师曾经专门回顾了民国早年办报刊的经历。他说:"吾国佛教之有月刊,始于民国元年濮君一乘、狄君楚青之《佛学丛报》。然光、宣以来,予于是盖筹之久矣,特以时机未熟,未能有成。至民二,予于上海佛教总会遂创办《佛教月报》,《佛教月报》仅出四  相似文献   

12.
金易明 《法音》2007,(12):50-51
一2007年11月18日至28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上海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率领上海玉佛禅寺梵乐团一行150人,本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愿望,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举行了7场名为《玉佛·吉祥颂》的梵乐巡回演出。这是上海佛教史上第一次在国外举行的大规模佛教音乐演出活动,也是我国大陆佛教界首创以一个寺  相似文献   

13.
《法音》行世七周年,订户今达万五千。近代佛刊推第一,后来居上庆空前!我国佛教刊物,创始于近代上海。七十余年来,国内各地佛刊出版,据现有资料统计不下百余种,而发行范围之广,订户读者之多,要推中国佛教协会于1981年1月创刊的《法音》为第一。  相似文献   

14.
觉醒法师是上海玉佛寺的方丈,又是上海市佛教协会的会长,同时还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他是自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佛教界内成长起来的居于领导层的青年精英。如今的上海玉佛寺和其他寺院如龙华寺静安寺等,都由这样一批有学识有见地有道行的僧伽青年领袖们领导着。下面的这篇采访录,记叙了觉醒大和尚以及像他这样的一批僧伽领导人对我国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赞叹,对现代化都市中佛教应有地位的正确估量,更有对佛教僧伽当代责任的担当。本文采访记者为《佛教在线》总编和《佛教文化》主编,在场的还有上海佛教协会王春云副会长和玉佛寺负责弘法和文化工作的慧觉法师和曹曙红居士。  相似文献   

15.
简讯     
《法音》1984,(5)
△苏州市佛教居士林于五月二十四日在西园寺正式恢复。 (惠英) △江西永修县佛教协会理事(扩大)会议于五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在云居山真如寺举行。会议补选真如寺方丈朗耀为会长。  相似文献   

16.
陈超 《法音》2021,(4):25-30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佛教传统解经学著作的《大乘起信论讲记》《大乘起信论》之于中国佛教的意义,及其在现代佛教诸议题中的重要地位无需赘言。历代围绕《起信论》的注释层出不穷。及至近代,现代学术研究重塑了佛教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对《大乘起信论》的研究也逐渐突破了传统佛教的注疏形式,转为对《大乘起信论》之性质、真伪、作者等诸多议题进行专题研究。但印顺法师完成于这一时期(1950)的《大乘起信论讲记》,在一众《大乘起信论》研究著作中显得"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教授主持的该院重大研究课题的结项成果《世界佛教通史》系列图书于2015年12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全部出版。这是我国在佛教历史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一项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8.
《佛教与生态文明》是上海玉佛寺2008年召开的“佛教与生态文明”研讨会的论文集,是国内佛教生态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亮点: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2,(6)
这里,取西域之狭义,特指今新疆。弄清佛教初传西域的时间问题,关系着中国佛教史。历来学界众说纷纭。但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遵循佛教由印度经西域传入内地的程序,若根据《魏略》、《大唐西域记》等汉文献,再对照藏文《于阗国授记》、《于阗教法史》等史料,佛教在公元前1世纪(约前82年)时传入于阗,以毗卢折那阿罗汉感化于阗王兴建赞摩帝寺为标志。汤用彤、吕澂、羽田亨、羽西了谛等中外学者所  相似文献   

20.
明远 《法音》2000,(10)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上海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郑颂英居士于2000年8月26日下午 2时 40分安祥西逝,享年 84岁。 郑颂英居士青年时即皈依佛门,三四十年代曾追随赵朴初居士从事佛教慈善事业,曾以巨资捐助由关之创办、赵朴初主持的上海净业孤儿教养院,并被聘为该院院董。他深研佛理,经常为《觉有情》、《弘化月刊》等佛教期刊撰稿。他一生布衣蔬食,乐善好施,护持正法,数十年如一日;弘法护教,老而弥笃,深受海内外佛教信众的崇敬爱戴。 郑颂英老居士遗著《净意室文存》正在编辑整理中,可望于年内出版。郑颂英居士逝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