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科学主义思潮是20世纪中国哲学主要思潮之一。它在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中是最早发生的。其基本点在于强调并放大科学意义和科学方法,认为只有用科学方法才能对宇宙人生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说明,主张把哲学建立在实证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哲学沿着科学化、实证化的方向发展。科学主义思潮的出现与发展、影响和演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以中西文化碰撞、交流、融合为背景的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近百年来西方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双重哲学运动。一、科学主义思潮的崛起科学主义思潮的发生,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戊…  相似文献   

2.
张东荪(1886-1973)是20世纪中国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本世纪20年代后,他积极介绍和研究西方哲学,参加过各种思想论战,著述宏富,为繁荣中国近代哲学作出了贡献。但在后半世纪,他和他的哲学思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国内学术界虽然肯定了张东荪是“中国近代哲学家”,《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专列条目作了介绍,海内外不时也有评述其哲学思想的论文出现,但这些零星的研究与张东荪曾有过的影响和地位是不相称的。近年来随着学术界研究20世纪中国哲学工作的进展,不少学者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张东苏是2…  相似文献   

3.
1999年7月25日至29日,主题为“跨世纪的中国哲学:总结与展望”第十一届国际中国哲学会议在中国台北举行。近20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中国大陆有30名代表出席,是历年来与台湾方面进行哲学学术交流人数最多的一次。这次会议议题具有很大包容性和广泛性,下面仅就几个主要方面的收获综述如下。一、中国哲学的定位问题。北京大学陈来和香港中文大学郑宗义等都指出,“中国哲学”这一概念是20世纪才产生、流行的概念,中国哲学作为一个学科也是在20世纪才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这一学科是受到西方哲学的影响而产生的。郑宗义还…  相似文献   

4.
随着宗教学研究在我国的开展和逐步深入,80年代中期,宗教哲学的研究得到重视。在借鉴国外学者学术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俄罗斯宗教哲学作为研究之重镇,已自然突显出来。 西方文化也可以说就是基督教文化。对基督教教义进行形而上的思考,早在中世纪的神学家们已经开始,是为宗教哲学的开端。而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哲学,则要到18—19世纪的欧洲,特别是到德国古典哲学成熟阶段,才完全成形。俄罗斯历史的发展比西欧晚近得多。它的如异军突起的宗教哲学,是到了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才产生。 19世纪后期至20…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中国哲学的走向讨论会综述韩璞庚(《江海学刊》杂志社210024)该会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和湘潭大学哲学所联合发起,近期在湘潭大学隆重召开。有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就20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21世纪中国...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取得重大发展的时期。在众多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杰出的领导者毛泽东、邓小平)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两次重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中国化”,被赋予了中国人的智慧,被融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与建设经验。在新世纪之初,我们除了应该认真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的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之外,还须展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中国的发展走向。1.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进一步中国化吗?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历史已经逐渐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真正变成了“世界的历史”。这是我…  相似文献   

7.
实践原则的具体化探寻─—《人类活动论导引》评介邹广文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0世纪人类文比的飞速发展,促使哲学日益关注人类的现实生活世界,以谋求理论思考的深化和超越。依马克思的观点,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的研究正越...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杜威哲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来杜威哲学研究综述顾红亮(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200062)杜威是20世纪三位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①,是“实用主义神圣家族的家长”。在我国,杜威哲学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50年代中期,曾开展过一场大规模的批胡批杜运动,基本上持全盘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走向世纪之交的中国当代哲学盖勇,徐庆文当代中国哲学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伴随着20世纪帷幕的徐徐落下,我们将走向新的世纪.面对这样的一个历史时刻,中国哲学将如何定位,一这是一个非常富有意义的课题。从哲学的现状看,当代中国哲学应着力处理好下列几个问题:第一,处理好政治与哲学的关系。中国当代哲学的历程昭示我们,过分强调哲学的党性和政治价值,片面理解哲学为政治服务口号,甚至将哲学与政治等同起来,对哲学过分干预和不断施加压力,就会使曹竺私大独立性,成为政治的附庸和为政治宣传作论证作辩护的工具。第二,找寻哲学走向现实的关键环节,使哲学从理性抽象过渡到理性具体。必须处理好哲学与现实的关系,既不能要求直接对应,又不能远离实际生活。第三,应淡化一下哲学研究中的体系建构热。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闭门造车式地建构种种体系,是一种浮澡心态的体现。针对上述问题,文章认为应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哲学研究,展示哲学的鲢力,这是世纪之交哲学努力的方向。首先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关注现实生活,既是哲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也是走向未来的重心与主题,这是它获得恒久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当代中国哲学走向世纪之交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论坛荟萃     
黄明理:哲学勃兴的三大征兆目前,哲学受到冷淡。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哲学沉寂的根本原因在于20世纪的哲学没有形成与自己的新时代相匹配的理论高峰。19世纪有自己的哲学高峰,那就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一个时代的哲学高峰,需具备三个条件:(1)整合那个时代的科...  相似文献   

11.
从两个转变的划时代意义看21世纪中国哲学的生长点郭金平、顿占民真正的哲学都是回答时代最尖锐问题的哲学。时代最尖锐的问题反映到哲学上,即是哲学的最前沿问题。现代哲学最前沿的问题之一,则是“古今、中西”文化的会通点问题。中西方哲学家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这个...  相似文献   

12.
《哲学研究》1962年第5期介绍了北京高等.院校有关同志在研究古希腊、罗马哲学史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这次接着介绍由中世纪到17世纪这段时期中西欧各国哲学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一、封建主义时期西欧各国哲学发展中的问题关于这段时期的哲学发展史,争论最大的是如何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道路斗争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理解中世纪哲学中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道路问题。大家知道,封建主义时期的西欧和封建主义时期的中国不一样,天主教神学在  相似文献   

13.
高定彝 《哲学动态》1998,(12):35-36
列宁曾说过“电子和原子一样,也是不可穷尽的。”列宁的这一著名论断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大批具有辩证法思想的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著名的物理学家板田昌一先生和中国物理学家提出了层子模型的假设。毛泽东在世时也十分关注自然科学中哲学问题,他...  相似文献   

14.
辩证法是现代哲学的重大问题之一,同时也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反复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了解辩证法的深刻理论内涵以及关于辩证法的争论,不仅有助于我们建构当代哲学理论,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20世纪人的存在境遇和人类文化精神的发展。在20世纪哲学界关于辩证法的争论中,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南斯拉夫实践派对辩证法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影响。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在基本哲学立场上都属于人本主义范畴,例如,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实践哲学、布达佩斯学派的激进哲学、波兰哲学家沙夫的人的哲学、捷克哲学家科西克的具体…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1月30日,《哲学动态》编辑部邀请首都哲学界知名人士30余人在京举行了“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暨《哲学动态》创刊20周年座谈会”。会议回顾了20年来中国哲学发展道路和面临的挑战,畅谈了《哲学动态》20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和有待进一...  相似文献   

16.
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观察,对中国哲学的研究目前都处于一种极为重要的阶段。之所以下这样的判断,不仅是因为一系列出土古书的整理和研究,为梳理先秦学术发展的脉络提供了许多新的材料,而且是因为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对于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焉不察的研究方式本身开始了反思。 从大的背景来说,这种反思是对20多年来的文化讨论的深化,特别是近年来对于普遍和多元问题讨论的具体化。这种背景对中国哲学本身的存在状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中国哲学(如果存在着一种可称之为中国哲学的学问的话)是否只是世界哲学的一种“地方性知识”,中…  相似文献   

17.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思提出,纪元前10世纪之后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各主要文明都先后发动过一场他调之为“哲学的突破”的精神革命。通过这次革命,人乃渐次摆脱与自然缠绕不清之浑饨状态,于自我在宇宙间的位置、意义等,形成了明确的理性化的观念,为继起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本的支点。“哲学的突破”在中国应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争鸣为标志。儒学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最广泛的影响。就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诸文明“哲学的突破”的方式看,帕森思认为,中国表现得最为温和。余英时认为这种温和的特征与诸子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为四个时期记述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1西方心理学思想传入中国的开端(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2.西方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传入中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3.中国心理科学的创建与早期发展(20世纪20年代初至40年代末);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心理学发展历程(1950─1994);使读者对我国的心理学发展和近十多年来的状况有一概括的全貌了解。  相似文献   

19.
面向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与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面向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于1999年8月23日至27日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全国的60位专家学者及理论工作者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与会者认为,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最突出的事件就是马克思主义成了中国的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以及中国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化的双向交融已历经80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首先是作为救国的道路开始的,它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毛泽东同志在六届…  相似文献   

20.
回顾·反思·前瞻: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的转折点上。在这特殊时刻,回顾总结20世纪哲学和新中国成立50 年来我国哲学所走过的历程,展望21世纪哲学发展的前景,是哲学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这一思考是很有意义的。它有助于总结过去,推进未来。为了推进这一思考向深层发展,本刊从本期起,新辟“世纪之交谈哲学发展的过去与未来”栏。在这一栏目中,我们将刊登20世纪哲学的回顾与总结;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哲学的回顾与总结;还将继续刊登先前已开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哲学发展回眸”栏里的有关内容。稿件的形式,既可以是对百年哲学或50年哲学的规律性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重要哲学理论进行评析的研究述评,还可以是有价值的专题性研究资料。字数一般不超过六千字。来稿贯彻择优录用原则,并提倡有理有据的争鸣。欢迎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