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 (江苏人民出版社 1 999年版 ,以下简称《回到马克思》)一书付梓之后 ,近两年我已经又回到了自 80年代中后期自觉中断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 ,就像我在该书序言中所说的 ,投入到“马克思如何走向当代这样一个更令人激动的课题”中去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也正在发表过程中 (重解青年卢卡奇、科西克和施米特等人的专题论文已陆续刊发 ,拙著《无调性的辩证幻像—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近期可望问世 )。真没想到 ,《回到马克思》这本纯属自己“弄清问题”、本以为可以插进书架深处的…  相似文献   

2.
在1843年"克罗伊茨纳赫时期",马克思主要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克罗伊茨纳赫笔记》两部作品。苏联马克思主义者Н.И.拉宾在《青年马克思》(第二版,1976年)一书中提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中穿插了《克罗伊茨纳赫笔记》的摘录。这一推断引起国际上马克思文献学界的争论,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2卷编者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克罗伊茨纳赫笔记》可能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后。拉宾于1986年出版的《青年马克思》第三版对此给予了全面回应,并进一步明确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结构,手稿和笔记两者穿插写作的时间和原因,以及补充了新的推断论据。  相似文献   

3.
辩证地研究人类思维经验,概括现代科学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前哲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中山大学刘景泉副教授的《马克思“资本论”与黑格尔“逻辑学”》新著(于1986年4月辽宁出版社出版)对于深入哲学改革,促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钻研,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它是从马克思《资本论》与黑格尔《逻辑学》的关系中,研究近现代人类辩证思维的结晶及其理论成果的一次可喜的创举。该著内容丰富,体系严谨。作者首先在绪论中概述了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时批判地吸取黑格尔《逻辑学》的情况,着重分析了《资本论》与《逻辑学》体系的特点及其在辩  相似文献   

4.
在 1998、 1999年出版的各类哲学著作中 ,就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而言 ,三本出自中国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学术专著的相继面世格外引人注目 ,这就是孙正聿的《哲学通论》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欧阳康的《哲学研究方法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和张一兵的《回到马克思》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前两部著作的共同特点在于将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中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在“绪论”或“导言”中涉及的有关“元哲学”或“哲学学”即哲学观方面的问题单列出来予以专门的考察 ,并力图在总结全部哲学…  相似文献   

5.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走出早期马克思》驳议———与旷平山先生商榷/姚定一//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马克思与“劳动崇拜”———兼评当代西方学界关于马克思劳动概念的两种代表性观点/唐正东//南京社会科学,2005.4对“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一个主要依据的质疑———重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一段著名论述/段忠桥//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2关于资本的哲学思考———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孙承叔//东南学术,2005.2晚年恩格斯的马克思哲学观疏论/周宏//南京社会科学,2005.4实践哲学视野中的…  相似文献   

6.
《为马克思历史理论辩护》(1979年)的作者G.A.科恩和《马克思历史理论》的作者W.H.肖,不约而同地声称,他们的书是专门为重新解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为之进行辩护而写的。两位作者可谓用心至善,可惜的是,他们却把马克思的正确观点解释错了。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以下简称《序言》),业已科学地、完整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经过实践的检验,这篇《序言》证明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正确的理论概括。除了在《序言》里,马克思在他的别的重要著作里,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论“存在与时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有一种在国内和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那里常见的看法,认为马克思早期著作中人本主义色彩较浓,后期(特别是《资本论》中)则陷入了普遍主义,取消了人(个人)的地位。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表面的。在我看来,马克思早期和后期没有根本的改变,一直是以人作为他研究的中心,马克思的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人学,这一点最集中地体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资本论》与他的早期手稿一样,是“经济学—哲学”著作〔1〕。所以,正如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都是哲学著作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真正…  相似文献   

8.
《“市民社会”辨析》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越同志的《“市民社会”辨析》(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1期。以下简称《辨析》)是他就同一问题写的第三篇文章。在此之前,他曾写过一篇《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载《经济研究》1988年第2期),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评〈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的文章加以评论(载《经济研究》1989年第1期)。最近还了解到,他还写过一篇文章《“资产阶级权利”应译为“市民  相似文献   

9.
1962年下半年,意共《再生》周刊组织了一次关于辩证法问题的讨论。讨论是由意共中央委员、前《社会》杂志(已于1962年下半年停刊)社社长、佛罗伦萨大学教授 C·卢波里尼(Cesare Luporini)发起的,他在《再生》1962年第8期发表了《关于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间的讨论的几点意见》一文,对意共党内哲学家中的“戴垃沃尔佩学派”的一系列观点提出了批评。《再生》周刊接着又在同年第11期上发表了“戴拉沃尔佩学派”主要成员之一 L·科莱蒂(L.Colletti)的反批评文章。在此之后,以卢波里尼和同意他观点的格鲁皮(L.Gruppi,意共中央委员)、N.巴达洛尼(N.Badaloni)等人为一方,“戴拉沃尔佩学派”为另一方,展开了热烈的论战、讨论持续了近三个月(1962年6月至10月),陆续发表了约二十篇文章(包括座谈会纪录和读者来信等)。这次讨论涉及的问题很广,但焦点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问题及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方法(亦即《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的方法)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卢波里尼等人在他们的文章中批评说,“戴拉沃尔佩学派”为了以一种“伽利略方法”取代《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中的马克思主义方法,为了广泛否定恩格斯,“不仅过分强调马克思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对立,而且将这种对立加以激化”。卢波里尼等人认为:“马克思的方法首先是建立在承认矛盾的实在的客观性的基础上的,而这种承认就是马克思和黑格尔之间的继承因素。它虽然不是唯一的,却是主要的因素”(参看《再生》1962年第8期)。但是“戴拉沃尔佩学派”表示说,他们是承认黑格尔遗产的,而不同意卢波里尼的论断,“因为,承认矛盾的实在的客观性,对于黑格尔和马克思来说,是有着绝对不同的理解方式的。……对于黑格尔来说,矛盾……仅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二重化……对于马克思来说,恰恰相反,矛盾是实在的,是处于生产活动史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水平上的人的生活的实在的因素的对立”(参看罗西[M.Rossi]《理论与实践》,《再生》1962年第17期)。关于什么是马克思的辩证方法问题,“戴拉沃尔佩学派”的主将 G.戴拉沃尔佩(Galvano della Volpe)在他的《论辩证法——答同志及其他》一文(《再生》1962年第19期)中从分析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第3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着手,提出了他的两个主要论点:1.《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的方法是“具体—抽象—具体(或归纳——演绎)循环的方法”。2.唯物辩证法的“抽象的普通性和这种抽象的可以验证的正确性,表现在它们的历史实践之中,而这种历史实践性就是包含在《费尔巴哈论纲》中的、后来又在《资本论》中用以批判政治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伽利略主义’”。我们选择的这篇文章是卢波里尼针对戴拉沃尔佩的这些论点所写的评述。文章比较全面地摆出了争论双方的观点,提供了批判和参考的线索,并使我们可以窥见这场论战的一班。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辩证法的内部对话》和《保卫马克思》为文本依托,尝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条线索的辩证互动出发,探讨毛泽东《矛盾论》这一作品在黑格尔主义与反黑格尔主义之间的复调式理论立场,从而对《矛盾论》中的哲学逻辑从辩证法与本体论的意义上加以澄明。  相似文献   

11.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走出早期马克思———兼论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逻辑进路 /旷三平 //哲学研究, 2004. 12“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哲学革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卜详记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5. 1重建“人民生活”和“国家生活”的同一性———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主题 /李晓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人的类本质:解构与回归———解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类本质思想 /刘卓红,石德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6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经济哲学思想 /彭学农 //上…  相似文献   

12.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哲学视角下的“全球化”范畴/唐昆雄//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陈爱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后殖民主义视域中的马克思/张其学//哲学研究,2005.6论马克思对“社会正义”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曹玉涛//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个体思想及其独特视角/曾凡跃//探索,2005.3伦理的激情:马克思中学时代的哲学世界观解读/张亮//学海,2005.3恩格斯如何看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俞吾金//云南大学学…  相似文献   

13.
<正>马丁·杰伊(Martin E.Jay)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院教授,国际著名的思想史学者,其研究兴趣包括批判理论、理智史、视觉文化以及唯名论等。其代表作《辩证的想象:法兰克福学派和社会研究所的历史,1923~1950》、《马克思与整体性》、《阿多诺》等都曾在国内学界引起过广泛的关注。马丁·杰伊教授近期将出版另一部有关批判理论的著作:《黯淡之后——晚期批判理论中的理性之光》。笔者就这部著作探讨的主题,围绕理性概念对马丁·杰教授进行了专访,其间也涉及批判理论与德国古典哲学、文化的关系,以及批判理论在当代遇到的挑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现实的个人”:唯物史观的入口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个人概念及其意义/汪信砚,李志//哲学动态,2007.9历史与实践——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金崇碧//湖北社会科学,2007.9文本的命运(下)——《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保存、刊布与版本源流考/聂锦芳//河北学刊,2007.5关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思想性质的定位问题/王金福//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走进《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马克思对劳动的存在论阐明/刘兴章//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翻译与差异性:马克思文本研究中的一个问…  相似文献   

15.
陈长安 《哲学研究》2022,(8):26-36+128
马克思在1858年1月14日致恩格斯的书信中提出了写辩证法的哲学夙愿。列宁以来,对这一夙愿背景的研究,经历了从《资本论》到兼及《大纲》,再到首重《大纲》的过程。这其中,学界对《危机笔记》的研究是不充分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证《危机笔记》是马克思辩证法夙愿的直接中介:《危机笔记》剪报的材料性质与此信所说的“材料加工的方法”吻合;体现马克思危机认识的标题目录的形成与此信的时间吻合;《危机笔记》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运用,其辩证方法与《大纲》《资本论》相呼应;《危机笔记》结构与《逻辑学》对应,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计划层面补充了列宁以来的相关研究。这对于完整理解“《资本论》的逻辑”形成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 996年出版庞元正的《决定论的历史命运———现代科学与辩证决定论的建构》 (以下简称“《命运》”)一书。据作者“后记”说 ,该书是在“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指导下 ,并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系统科学家、哲学家”共同研读下完成的。其中最具“独创性  相似文献   

17.
一财政收入是国家机构的经济基础“财政收入是国家机构的经济基础”这句话套自马克思说的“赋税是政府机构的经济基础”(《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版,第22页)。因为中国历代政府的财政收入虽然也以赋税为主要来源,但又不限于赋税,故我将赋税引申为财政收入,这样可能更符合中国的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8.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马克思理解科学的理论视域与逻辑线索/曹志平//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新探/陈刚//学海,2006.1马克思剩余价值伦理方法———斯蒂文森情感主义伦理方法之探悉/郑树梅//江西社会科学,2006.2文化理想与文化批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现代性精神/邹广文//哲学研究,2006.2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张一兵点评)/吴晓明//学术月刊,2006.1“马克思文本解读”研究不能无视版本研究的新成果———评张一兵“《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代译序”/鲁克俭…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克罗茨纳赫笔记》被统称为马克思的"克罗茨纳赫时期"的作品。对两者关系的讨论构成克罗茨纳赫时期研究的重心。对此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已广为学界所接受的苏联学者尼·拉宾的"交叉说",即《克罗茨纳赫笔记》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创作之中;二是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2卷(MEGA~②I/2)编者的推论,即《克罗茨纳赫笔记》可能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后。在MEGA~②I/2卷文献学推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克罗茨纳赫笔记》的确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之间,这一文献学事实对于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完成研究主题由政治国家批判向市民社会批判的转向,及其投入政治经济学批判起到了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我们自身的研究方法问题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 ,围绕它及其相关的学术规范问题也因此会成为不同的学派、立场和研究风格之间竞争的焦点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回应聂锦芳同志的《目前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史论关系问题省思》 (以下简称《聂文》) [1 ] 一文对张一兵《回到马克思》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的批评来简要地发表对上述问题的看法。本文的核心立场是 :第一 ,不能把“史论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正常状态” ,并以此作为“严谨性”标准来评价当前国内马哲史研究 ,更不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