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目前语法学界所采用的区别复合词和词组的方法中,扩展法已经被认为是最行之有效的了。使用它,人们可以毫不迟疑地把“迸发”,“动静”、“语言”等判定为词,也可以立即把“割草”、“插秧”等推给词组。但是,有许多是人们公认的州的组合,在扩展法面前却通不过,象“布鞋”、“猪肉”、“牛肉”、“看见”、“打倒”、“皮鞋”、“找到”,等等。按照扩展法,它们可以变成“布的鞋”,“猪的肉”、“看得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的动词谓语句,最常见的格式是“主语一动词一宾语”(简称主动宾句),还有一种多见的格式是“主语一‘把’一宾语一动词”(简称“把”字句)。在什么情况下,必得用或宜于用“把”字句而不用主动宾句?这里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语意上的要求,一种是结构上的要求。本文试图从结构上探讨一下必得用或宜于用“把”字句的规律。1.1如果谓语动词为固定词组,其受事宾语不能后置,则要用“把”字句。例如: (1)我们不要把线装书束之高阁。(2)党外存在着很多人材,共产党不能把他们置之度外。(3)我们不要把“自由”和“散漫”混为一谈。这三个例句中的“束之高阁”、“置之度外”、“混为一谈”都是固定词组充任谓语动词,如果它们的受事宾语不用“把”  相似文献   

3.
“的”字词组是结构助词“的”附着在词或词组的后边而构成的一种词组,也叫“的”字结构,如“吃的”、“他的”、“木头的”、“送报的”、“老师讲的”等。如果“的”字后边有被修饰的中心词,则“的”前边的词或词组就变成了修饰成分(定语),不再组成“的”字词组,如“吃的东西”、“送报的人”中,“吃”和“送报”都是定语。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字词组实际上是“定语”加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 ,在如何翻译尼采的derWillezurMacht这个重要词组的问题上 ,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人们通常把这个词组译为“权力意志” ,但“权力”这个词的政治含义太强 ,容易引起误解。所以 ,也有人主张把这个词组译为“强力意志” ,但“强力”这个生僻而且内容模糊的概念也没有被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笔者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不久前 ,看到赖乔先生在《哲学译丛》 2 0 0 1年第 1期上发表的短文《关于WillezurMacht的汉译》 ,终于忍不住了 ,也想谈点自己的看法 ,以求教于学界同仁。赖先生主张 ,不能在zur (…  相似文献   

5.
“不是”辩     
“是”是判断动词,它的后置成分是判断宾语,这已经被人们所承认。然而,对“不是”,人们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很多人认为“不是”是偏正词组(前偏后正),在句子中,“不”充当判断动词谓语“是”的状语,如: ①他[不]是教师。②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把“不是”当作词组,在句中分别充当状语和谓语,无论从语法角度分析,还  相似文献   

6.
联合词组在一个句子里作成分,能同时对几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几个侧面加以说明或修饰限制。例如: 我国广大青年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强烈的进取心。联合词组“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强烈的进取心”,就从思想境界和革命热情方面阐述了我国广大青年的本质特点,言简意赅。如不用联合词组就得把话说成两句: 我国广大青年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我国广大青年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可见联合词组作句子成分笔墨经  相似文献   

7.
试论当代西方基督宗教伦理思想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德智 《哲学动态》2001,(11):41-44
基督宗教伦理原本是基督宗教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圣经》中就曾明确地把基督宗教的基本伦理原则 ,即“爱主”与“爱人如己”规定为“一切道理的总纲”[1] 。至现当代 ,随着基督宗教的精神化和世俗化 ,基督宗教伦理在基督宗教中的地位更为突出。新正统派神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布鲁内尔曾提出过“以基督宗教伦理学代替神学”的口号 ;美国现实主义神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莱·尼布尔不仅把基督宗教社会伦理规定为其神学的基本内容 ,而且把“爱的律法”规定为其神学的最高原则 ;弗莱切尔的“境遇伦理学”尽管实施“相对主义的策略 ,却依然把“爱”或…  相似文献   

8.
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吉登斯看来,历史唯物主义存在“化约论”、“进化论”和“功能论”三大缺陷。“化约论”表现在历史唯物主义把复杂的人类历史和社会关系化约为生产力、经济关系和阶级斗争等方面,作为对它的重建,吉登斯提出以“时空伸延水平”作为划分社会类型的新标准;“进化论”表现在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进化的过程,作为对它的重建,吉登斯提出从“片断”和“时空边缘”的角度分析世界历史的演化轮廓;“功能论”表现在历史唯物主义从“需要”和“功能”的角度解释社会再生产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作为对它的重建,吉登斯提出了“随机性社会变迁”模式的新观点。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和“重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实践唯物主义”,它把历史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关系(社会实践)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真正本质。要确证实践本体论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研究必须微观化和现实化。我们把物理学中的“场”(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相互作用)概念引进社会历史观的基础研究中,便可转生出“社会实践场”范畴——社会实践中主客体相互建构作用和主体共振所产生的客观效应整体,这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实践作用场。显然,实践唯物主义把社会存在的活的本体视为实践活动,并不是要把社会生活的客观基础虚化为抽象的主体行为,而是落实在主体行为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功能系统存在上。它既从根本上摆脱了旧唯物主义机械决定论的阴影,也避免了重新滑向唯心史观的主体精神引导论。社会实践场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框架中重要基础范畴,第一,它表征了人  相似文献   

10.
道教的“中国化”进程是其当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化”的进程中,道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五个认同”,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为道教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此为基础,道教的“中国化”进程主要体现在“教义理论体系”“组织模式系统”与“社会服务功能”的“中国化”建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柴琳  李佳嬴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78-79
道教的“中国化”进程是其当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化”的进程中,道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五个认同”,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为道教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以此为基础,道教的“中国化”进程主要体现在“教义理论体系”“组织模式系统”与“社会服务功能”的“中国化”建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四字格”是汉语中四个音节构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组合格式。在遣词造句中,首先把四个单音节词组合成一个整体,然后再以板块的形式出现在句子之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四言熟语、成语及其他四音节词组。 汉语音乐性强,要求音节平稳、节奏和谐、结构对称,这是“四字格”得以形成的客观需要;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比重大,便于灵活运用,又为“四字格”得以实现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早在周代就形成的四言诗及后代辞赋、骈文的影响,也是“四字格”日益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字格”的来源,可分为常见用词法构成、寓言故事概括归纳、古书语句的节缩和扩展三种类型。 一、常见构词法构成  相似文献   

13.
吴强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216-216
随着“风险刑法”理论的兴起,社会风险与日俱增,抽象危险犯的概念进一步受到重视,刑法法益的保护提前化倾向愈加明显。在渎职犯罪领域,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在呼唤着将“抽象危险”的概念引入到渎职罪章中,这也是刑法在剧烈的社会改革中时俱进的的表现,然而“抽象危险”的概念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必须在坚持刑法基本原则与我国当前的发展实际,进行合理地扩张。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要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  相似文献   

15.
修闲     
有一天,某位朋友捉到了报纸上一个别字:你看,把“休闲”写成“修闲”了!他说得没错。事后查检辞书,真的还没有找到“修闲”这个词;我在电脑上敲出“修闲”两个字,下面立即出现一道红色浪线!但我琢磨,“修闲”虽然不是一个固有的可以独立运用的词,却是一个很好的词组,它与“休闲”只是读音相同,  相似文献   

16.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以来,我国宗教中国化取得了重要成绩,但在思想上对于“化什么”“怎么化”“谁来化”等问题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在实践上还存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内生动力不足、运动式一刀切等现象。本文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提出作了细致梳理,对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分析,阐述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必要性和新时代“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基本内涵、践行主体,探析了“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认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健康传承始终要坚持的根本方向,是我们宗教工作中需要不断推进的永恒课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推进,不断深化,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才能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进程,更好地引导我国宗教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倪培民 《哲学动态》2023,(7):46-54+128
“平庸之善”是由阿伦特“平庸之恶”一词引申而来。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正可以说是“平庸之善”,即善行成为人们无需思虑决断的常态。这种常态需要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更需要合适的社会环境条件。传统儒家“风行草偃”的观念揭示了个人修炼功夫与社会条件的关系,即个人(尤其是社会精英层)的功夫可以“外体化”为社会风气(文化)和社会体制,而大众的功夫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和体制的“功用”表现。只有当个人的德性“外体化”为相对独立于个人修持的社会存在,形成体制性的保障和文化氛围,才能防止“平庸之恶”的泛滥和促进“平庸之善”的形成。从作为整体的人类生存状态来看,功夫的提升就是“人类的成熟”;个人功夫“外体化”为社会的体制和文化,就是人类总体功夫的“体身化”。  相似文献   

18.
郑建启  何丽华 《学海》2002,(1):158-160
本文试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种美学思潮出发 ,探讨设计美学中的审美问题。指出“美”的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审美”应是能动的 ,是“自然的人化”  相似文献   

19.
后边的词陈述前边的词,前后有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这样的词组叫主谓词组。这种词组,不光只有主语和谓语,也可以有宾语种或补语、形成主、谓、宾、补等类型。这种词组,主、谓双全,表意完整,单独运用,就是句子;只是用在句子当中,它便失去了独立性,只能充当句子成分。如“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客观标准”,这是一个由主、谓、宾等组成的主谓词组,单独运用,且有一定的语气,句终有较大停顿,它就是句子;但在“我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客观标准。”这一句子中,它失去了作句子的独立性,只用来充当全句的宾语成分。现代汉语中,由主谓词组充当各种句  相似文献   

20.
汉语成语在结构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四字格”。正如郭绍虞先生在《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一书中强调指出的:“四字词组是汉语所特有的”,“任何一种语言都没有象汉语四言词组那样的形式,而且这种形式又是在汉语中特别发展的。”四字格成语的产生源远流长,或出自经传,或来自谣谚,经过历代文人加工,人民长期习用,不断地选择、提炼、创新、成为固定词组。四字格成语风格庄重典雅,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