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严育英 《天风》2004,(7):37-37
作为基督徒,当你在接受批评时能否理解别人,当你受到称赞时,能否把它作为进步的动力。经文路加福音10章40-42节,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在圣经里只讲马利亚安静地听道,没有说马利亚听道后的举动如何,这段经文给我们初步的印象就是如此,然而当我们仔细默想与思考时,便发现马利亚的听道是跟她的行道结合在一起的。为什么说马利亚将神的道听进去了?  相似文献   

2.
马大伺候主     
沈承恩 《天风》2003,(5):6-8
路10:38—42 这一段圣经的小标题是:“马大为事忙乱。”一看这标题,我们就会认为马大这个人不太好。再一看这段经文,马大受到耶稣的批评,我们更觉得马大这个人不行。一般我们会把为了生活忙于事务的人称为马大。虽然这样称法并不一定要贬低马大,但也决没有意思要表扬马大。好像一个忙于事务的人是一个不属灵的人,一个不属灵的人怎么值得表扬呢?为什么对马大会有不属灵的评价?因为把马大与马利亚作比较。马利亚属灵,因为她坐在耶稣脚前听耶稣讲道;马大不属灵,因为她忙于家务事。  相似文献   

3.
服侍的反思     
《天风》2020,(10)
正"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10:41-42)经文:路1 0:38-42这是一段大家经常讲论的经文。初看这段经文,相信大家都很难理解,马大为何受责备、马利亚因何被表扬?邀请耶稣的人最后受到耶稣的责备、什么都没做的人反而得到了耶稣的称赞,忙前忙后的人被耶稣批评、安静坐在主前的人却得着上好的福分,耶稣这样做,合情、合理吗?公平、公正吗?  相似文献   

4.
何介苗 《天风》2006,(6):14-15
马大与马利亚的关系从肉身而言是同胞姐妹,从信仰而言是同道,同信耶稣,从事奉工作而言是同工,同跟随、同事奉耶稣的。因此,从“同胞”、“同道”、“同工”的“三同”的关系来说,她们应该是同心,毫无隔膜。但她们也有不同点,有各自的特点:1、马大性格热情活泼,马利亚性格安静温柔;2、马大的恩赐适合接待、伺候主,马利亚的恩赐适合陪伴主。如果把马大、马利亚不同性情、不同恩赐结合起来事奉主显然又是最恰当、合适。是的,她们堪称最佳搭档,马大伺候了主,马利亚陪伴了主,她们在各自的工作上荣耀主。但马利亚得主的称赞,马大却受了主的责备,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陈志华 《天风》2015,(2):17
<正>有一天,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他到自己家里。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参路10:38-42)这段被基督徒广为熟知的经文,常会让人生发抱不平的冲动,为何爱心接待并辛苦伺候  相似文献   

6.
曹惠云 《天风》2002,(12):14
经文:路1∶38,太1∶18—25每逢圣诞节庆贺救主耶稣降生时,无不想到马利亚。今天,我们以路加福音1章38节和马太福音1章18—25节这两处经文,看“马利亚对上帝的敬畏”、“马利亚对上帝的顺服”和“马利亚得上帝的赐福”,从三方面来分享。  相似文献   

7.
鱼饼 《天风》2007,(24):23
马大(Manha)是亚兰语,原意为"贵妇"。今天的英语和法语中称"夫人",仍与"马大"的读音相似。马大和她妹妹马利亚、弟弟拉撒路[耶稣曾叫他从死里复活(参约11章)]住在伯大尼,伯大尼原意为"穷人之家",是一个无名的村庄,坐落在橄榄山的东南山坡,通往耶利哥的大道旁,离耶路撒冷六里之遥。相传约翰二书第一节中所提到的"作长老的写信给蒙拣选的太太",指的就是马大;也有一说,长大麻风的西门的妻子就是马大(参可14:3),这样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要查考的是逾越节前耶稣先回到伯大尼,然后再从伯大尼上耶路撒冷去过节期间的所言所行。这一段经文也是耶稣最后的公开事工。耶稣在伯大尼和耶路撒冷(约12:1—50)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拉撒路复活的地方(约12:1)。在那里有人为耶稣预备了晚餐。和耶稣一同坐席的还有拉撒路以及其他的人。马大一如既往地以行动者的形象服侍主(约12:2)。这时候,马利亚带着一瓶非常昂贵的香膏进来。她跪在耶稣面前并用自己的头发膏抹耶  相似文献   

9.
忙碌与静候     
王炎 《天风》2005,(7):F004-F004
马大与马利亚的故事是我们所熟悉、也常产生疑问与争论的一个故事。有人以路加福音10章41-42节中耶稣对马利亚的夸赞为由而鼓励学习马利亚,紧紧依偎主旁,专心学习真道;也有人倡导大家学效马大的服务精神,因为尽管教会中有许多人并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却有足够的热情,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在教会中服事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瀚纠}八弓澳!爱主马大思虑烦忧谦卑祷告求主引导蕊八勿打抚Z一—团竹 公二,-,困4一 易!传心侍奉主灵光照学马利亚上好福分连环漫画(廿二)学马利亚@颂恩  相似文献   

11.
路加福音10:38—42记载的马大和马利亚接待主耶稣是我们大家较为熟悉的圣经,这段圣经让我们看到两种不同的事奉:从马利亚身上看到的是一种安静的内在的事奉,从马大  相似文献   

12.
林曼红 《天风》2016,(12):6-8
正经文:路1:28-29,2:18-19"马利亚却把这一切的事存在心里,反复思想。"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看信息的时间空前之多,但思考、分辨信息内容的时间却不多,而能够让人反复思想的信息,或者愿意花时间去反复思想所看信息的人,也是不多。然而,反复思想是一种好品格、好习惯。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思想马利亚的"反复思想",希望从中得到启迪。让我们一起看两处经文,《路  相似文献   

13.
<正>"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经文:约20:11-18《约翰福音》20章11节至18节的经文记载了复活的主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从圣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对耶稣的认识是基于耶稣的显现和启示。耶稣复活后,"用许多的凭据将自己活活地显给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们显现,讲说神国的事"(参徒1:3)。耶稣的显现是他复活的重要凭据。  相似文献   

14.
葛蕤 《天风》2006,(10):12-13
蒙大恩的女子。(路1:28) 经文:路1:28;路1:42;路1:48 我们从圣经中看见,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是有福的人。天使、别人、她自己都这样认为。天使称她是“蒙大恩的女子”(路1:28),施洗约翰的母亲——伊利沙伯赞她是“在妇女中是有福的”(路1: 42),她见证自己“万代要称我有福”(路1:48)。福的源头是神马利亚的福来自于神。因为神是万福的源头,允许赐福与人。  相似文献   

15.
梁亦昆 《天风》2003,(7):12-13
经文:约20:3—10;耶12:5;林前9:24;林后6:11 彼得,约翰二人听见马利亚的报告:主的坟墓空了,主的身体不见了。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往坟墓那边跑。他们一面想起恩主惨死在十字架上的情景,一面又想起耶  相似文献   

16.
朱贵金 《天风》2002,(4):8-8
圣经中提到六个马利亚:(1)耶稣的母亲马利亚;(2)小雅各的母亲马利亚;(3)抹大拉的马利亚;(4)伯大尼的马利亚;(5)马可的母亲马利亚;(6)罗马的信徒马利亚;本段记载的足抹大拉的马利亚在七日的第一日寻见主的经历。 1、渴慕的心这位马利亚曾经有七个鬼附在她身上,忍受了  相似文献   

17.
王从联 《天风》2008,(24):22-23
经文:路1:26—38到了第六个月,天使加百列奉神的差遣往加利利的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撒勒。到一个童女那里,是已经许配大卫家的一个人,名叫约瑟。童女的名字叫马利亚。天使进去,对她说:"蒙大恩的女子,我问你安,主和你同在了!"马利亚因这话就很惊慌。又反复思想这样问安是什么意思。天使对她说:"马利亚,不要怕!你在神面前已经蒙恩了。你要怀孕生子,可以给他起名叫耶稣……  相似文献   

18.
沈靖 《天风》2001,(4):6-7
这段经文记着主耶稣复活后的第一次显现,这次显现是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的。所以抹大拉的马利亚是看见复活的主的第一人。为什么抹大拉的马利亚有此殊荣? 抹大拉的马利亚出生在抹大拉这个城市。为了区别于别的马利亚,所以称她为抹大拉的马利亚。抹大拉是一个富有的地方,工商业,特别是染色业,比较发达,所以被称为彩色城或染色工的城堡。抹大拉的马利亚从小生活在这样一种优越的环境中,如果家族教育抓得松一点,很可能沾染上很多坏的习气。路加福音第八章告诉我们,耶稣曾从她身上赶出七个鬼。这七个鬼很可能  相似文献   

19.
蒙恩与情愿     
孙锡培 《天风》2010,(1):8-9
<正>经文:路1:26-38神虽然有能力做一切事,但他不强迫一个人去侍奉他。他希望的是人们甘心情愿地回应他的爱!在刚刚过去的圣诞节,我们不但思想耶稣道成肉身的意义,也缅怀主的母亲马利亚为我们树立的美好榜样。这位"蒙大恩的女子"何  相似文献   

20.
蒿志强 《天风》2006,(23):7
“小孩子和他母亲”表明“以马内利”(神与人同在)的第一步,耶稣的降生在《约翰福音》中称之为“道成肉身”(约1:1)。经文:太2:11-5,19-23二千年前,人间毫无准备庆祝耶稣的诞生。约瑟与马利亚静静地到了伯利恒寻找地方过夜。这个犹太乡村正值繁忙时节,所以对将来的诞生毫无惊喜。人们正拥挤报名上册,他们并未察觉马利亚将要给他们生一位救主。在他们不知不觉中,救主降生在了马槽里,是何等的卑微!世界上第一个圣诞节首先获得消息的不是有权有势的君王贵族,也不是饱学的学者,而是卑贱守本分被人疏忽的牧羊人与在东方为寻找真理的博士。但当希律王一知道这事,就给这个三口之家蒙上了一层阴影。从以上我们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