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关于心理的阶级性问题,是心理学界长期爭论未决的问题。在最近心理学问题的讨论中,不少看法都直接与这个问题有关。有人认为研究人的心理不能离开人的阶级性,有人认为心理的阶级性问题不是心理学研究的问题。 最近曹日昌同志在“关于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对此问题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看法。我认为明确这个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繆小春 《心理学报》1961,6(3):78-80
为了检閱几年来上海心理学研究工作的成绩,活跃学术空气,推动今后工作,上海心理学会于四月間召开了1960年度年会。提交年会的有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报告二十余篇。会上对心理学科学研究方針和有关学术問題展开了热烈的討論。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曹日昌同志参加了会議,作了发言,并介紹了北京心理  相似文献   

3.
意识问题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读了一些国内心理学界关于意识问题的讨论文章,还看了我国自己编写的心理学书籍中有关意识问题的论述,受益非浅,但也有一些想法,在这里写出来。一我国自己编写的心理学教科书逐渐地多起来了,在普通心理学教科书方面,仍当推曹日昌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为首。然而,在这部权威性的教科书中,对意识的解释仍然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报》1959,3(2):65-66
江苏心理学界最近召开了为期七天的心理学問题討論会。对当前爭論的几个問題作了进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一、关于心理学的对象問題 与会者都不同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曹日昌的“心理学主要应該研究物貭怎样思維”的提法,曹日昌提出心理学的任务是“和生理学联合研究大脑的活动,探究外界刺激轉化为意識的事  相似文献   

5.
2005年,根据国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著在心理学哲学理论研究中,有以下几个问题是应当提出来作些简要的述评的。1.关于曹日昌心理学哲学基本理论观点研究的述评2005年11月《曹日昌心理学文选》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曹日昌的心理学理论观点在我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报》1979,11(2):3-3
<正> 原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心理学报》主编曹日昌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我们怀着敬仰和沉痛的心情表示深  相似文献   

7.
关于心理与活动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研究,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进行着激烈的争辩,有时,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分成各种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派别。内省心理学只研究人们内部的主观世界,认为只有意识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此相对立,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  相似文献   

8.
这是从教学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问题。我国许多心理学教科书都有关于想象是在劳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和想象也受实践的检验的论述。例如:曹日昌同志主编,196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心理学》上册写道:“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人所特有的一种活动”(该书307页)。又说:“此外,想象还接受实践的考验”(该书308页)。此外,伍棠棣等主编的,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公共必修心理学教研室主编的心理学教科书都有基本相同的观点,全国五十  相似文献   

9.
一般理论心理学与精神污染间题进一步提高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工作中国心理学会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1983年学术年会总结心理本质新探毛泽东思想是发展我国心理科学的指导思想心理学中需要问题的探讨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指导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 一一评一本《心理学》教材不讲意识问题论反馈在人的意识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人的心理状态的特点及其功能试论个体心理发生的动因及其差异心理学与社会精精文明建设历史资料研究法是研究心理学的重要方法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几个问题试谈心理科学的发展趋势 一一从SCI看心理科学的发展立…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希尔加德(E·R·Hilgard)1980年在《心理学年鉴》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现代心理学中的意识问题》的重要文章。①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六十年代初,意识问题才重新进入美国心理学界”,“意识经由机器而回到心理学中”。我们知道,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出现在美国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是一种用计算机的信息加工原则说明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医此,希尔加德的上述观点实际上就是:由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才使得意识问题重又受到研究。现代认知心理学是如何看待意  相似文献   

11.
当前对意识的几种看法意识在心理学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心理学一般不把意识当作心理研究的对象。认为意识是哲学研究的对象。特别是行为学派,他们不承认意识的存在。近几年来,由于科学的发展,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工作者非常重视意识的研究,并把意识作为心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创立之初有两种研究方法,一是以冯特为代表的研究人们的主观经验的内省法;二是由艾宾浩斯引起的研究客观外显行为的S—R方法。后者避免了内省法可能引起的弊端,但却使心理学家们放弃了对人们意识问题的研究。意识问题是心理学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不研究意识问题,心理学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13.
武伯钦   《心理科学进展》1987,5(4):27-33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值得认真、深入地研究探讨。近年较多的同志都已采用狭义的犯罪心理学体系。在已公开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书中,存在着一些薄弱和不足之处。如犯罪心理学的对象,笔者认为不能只研究严格法学意义上的“犯罪主体的心理”,还包括在年龄、精神、健康状况方面无责任能力的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的人的心理,即泛指有危害社会行为的人的心理。又如犯罪心理学的“原因论”,笔者认为不应简单照搬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的犯罪原因论,应当采用心理学研究方法,确定影响犯罪心理产生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再如“犯罪心理结构”这一概念,存在主要的十方面缺陷,本文重点进行了剖析,提出“不良的心理个性倾向→动力定型”的心理学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4.
刘立德  曾红梅 《心理科学》2006,29(1):254-254
2006年1月11日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曹日昌先生诞辰95周年纪念日。2005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学会、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纪念曹日昌先生诞辰95周年暨《曹日昌心理学文选》出版座谈会”。会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教育分社社长刘立德主持。张侃理事长代表中国心理学会、杨玉芳所长代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先后讲话。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资深专家荆其诚、徐联仓等研究员,《曹日昌心理学文选》编者赵莉如研究员,北京大学沈德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章志光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助理魏运华博士等1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注意这种心理现象,是人们所熟知的。但注意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心理活动,心理学家们的回答是不一致的。有的以为注意是一种心理特性;有的认为注意是一种意向活动。前者,如曹日昌同志说:“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记忆、思惟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性。”①苏联彼得罗夫斯基等也持类似的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近年苏联举行的一次“列昂节夫活动论”的讨论会。与会者认为列昂节夫理论是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论的有机延续,两种理论的中心问题都是内化问题,可以把这两种理论综合起来研究。列昂节夫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对心理学的目标和方法,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观念。列昂节夫理论认为心理学的目标是主体的完整的活动,心理分析的原始单元是动作;但它是一个较高级的方法论理论,应当由它出发建立实用的科学理论。活动理论和乌兹纳捷的定势理论都承认心理和客观现实的相互关系,是靠个人的主动性中介出来的,因此这两个理论不是互不相容的。某些西方心理学家也认为活动理论开辟了重建思维心理学的现实可行的前景。与会者还讨论了活动在理论神经心理学、创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个性心理学研究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车文博 《心理学报》1991,24(1):55-63
(1)主要进展:有重点地开展了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成果丰硕;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苏联心理学的研究有所进展;潘菽心理学思想的研究有了良好的开端。 (2)几个主要理论问题的研究:心理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心理的实质;心理发展的矛盾和动力;心理与活动、实践的关系;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活动基本范畴的划分;个性;中国心理学史(如范畴、比较、继承、计量等问题的研究);西方心理学的评价(如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评价)。 (3)今后努力的方向: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大力加强中国心理学的研究;坚持博采众长、洋为中用的方针;进一步提高基本理论工作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中的文化意识在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中经历了3次重大衍变。跨文化心理学视文化为心理规律的干扰因素,认为理论研究应力求“去文化”;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文化的“投射”,寻求理论的“文化敏感”;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则认为心理与文化是相互灌注、相互建构的关系,因而更加关注“心理”、“意义”与“现实”的双向建构过程。本文详细分析了上述几种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历史背景,对其各自的意义、问题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曾经长期被认为是研究精神世界,研究意识经验的一门学问,它的研究对象是个体。所以历来的心理学体系是一种个体心理学的体系。心理、意识、经验总是在特定的个体身上的,心理学以研究个体为自己划定的范围是有一定道理的,个体心理学研究得最多也最早的是关于个体的感知觉与记忆。因为感知觉是产生一切心理现象,一切意识经验的开端,而记忆则是个体所以能持有各种意识经验的基础。没有感知觉,一切心理就  相似文献   

20.
李铮 《心理学报》1981,14(3):3-10
作者认为,人的现实活动体现着主体、客体和实践三者的联系和关系,它构成人们活动的特殊矛盾:即在人的现实活动中,心理、意识作为最活跃的方面同其活动本身构成的矛盾统一。心理学的实践观,要求从人的现实活动规律方面来探讨整个心理与活动的关系问题。本文还就活动的性质、结构、机制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