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福音中的耶稣童年史 在四部福音共89章中,只用了4章来记述耶稣的童年生活。而这四章分别载于玛窦和路加两福音中,就是玛窦第1章18节至第2章23节和路加第1章5节至第2章52节。我们所传述的圣诞故事便是综合这些章节内容,描绘出来的。以下让我们看看两部福音的分别记载:  相似文献   

2.
教友的使命     
我们受洗归于基督,便成为基督的门徒与传人。基督的使命是宣布天国的喜讯,将天主的福音传示给人:“上主的神临于我身上,因为他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4:18—19)《圣经》曾多次明确告诉我们,基督将自己的使命完全托付给了教会,使教会按照他的意愿不断发展壮大。耶稣在玛窦福音中说过:“你们是世界的光”(玛5:14),这光是复活的期待,未来的希望,永生的光明。由此可见,教会分享着基督传报福音的神圣使命。同样,教友在教会…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独立自主自办会? 就五十年前的中国天主教而言,主要是要求中国天主教会摆脱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控制,遵照吾主耶稣基督福音的精神和宗徒们的传教传统,采用适合我国国情和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方法,由中国自己的神职人员和教徒群众办好教会,让基督教会在中华大地真正实现本土化。 1.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是福音的精神和宗徒的传统。 耶稣升天时,谆嘱宗徒:“你们要到普天下去,教训万民,传播福音,使他们信而得救”(玛二十A:19)。这就要求福音的传播,要梵二大公会议所要求的教会“本地化”。此外,还要体现福音的教…  相似文献   

4.
林志华 《天风》2008,(10):4-5
保罗是我们敬佩的一位大使徒,他忠心侍主,努力传福音。他有常人所没有的了不起的经历,他周游四方,建立教会,为福音受许多痛苦和逼迫。神又给了他极特殊的启示和看见:曾被提到三层天,听到过隐秘的言语。他如果夸口,也不算狂,也不算过分,但保罗除了自己的软弱之外,从不夸口。神为了使他更谦卑,有一根“刺”加在他身上。  相似文献   

5.
在圣经中,爱这个字,出现的次数非常多。然而,天主降生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爱。若望福音告诉我们:“天主竞爱了这个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若3:16)  相似文献   

6.
郭峰 《天风》2001,(9):23-24
三自原则不仅仅是中国教会的宣教策略,还是使基督教会在中国得以更好存在的必要条件,得到教内外广大人士的认同 今日中国教会遵循三自原则,虽也含有与中国人的社会文化处境相适应的意思,但中国教会并不仅仅将遵循三自原则作为中国教会的宣教策略,是基于对宣教史的反省和对承受在肩的福音使命的认信。 一些对中国教会抱着负责态度的领袖如吴耀宗先生等人对此进行思考。他们认为一个教会如果不能与它所处的国家民族在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有着共同语言,那它的福音工作就会困难重重。向人宣扬福音,向人宣告上帝的与众  相似文献   

7.
万菊来 《天风》2008,(12):40-42
“我的心哪,你曾对耶和华说:‘你是我的主,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诗16:2)使徒保罗说:“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  相似文献   

8.
贺永花 《天风》2006,(19):32-35
圣经的各卷在阐述和睦时都各具特色,但“和睦”观在《马太福音》中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和直接。《马太福音》着重突出“福音是全人类的福音、和好的福音”之信息,可以说,无论对于以色列人还是对于外邦人而言,《马太福音》的出现无疑是开始了历史上新的、光明的一页。本文试从《马太福音》入手,对基督教的“和睦观”作一探讨。思考如何把基督的信仰体现在基督徒的生活实践中,使基督徒的神学思考不是闭门造车,使基督教的一些观念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的进程中作出更多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新约     
《中国天主教》2010,(4):39-40
(一)四福音: “福音”本有“好消息”和“喜讯”的含义,新约的作者用它来指基督完成救赎工程的大喜讯。这个喜讯原先由口头传授,稍后才记录成书,当时,写耶稣的行实和事迹的人很多,但教会承认的只有四部;初期教会为抵抗“伪福音”甚至把这四卷书称之为“圣四”。  相似文献   

10.
天国,或天主的国,是耶稣传教讲道的中心课题,按照马尔谷福音的记载,耶稣一开始传教,便宣讲天国的福音说:“时期已满,天主的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吧!”(谷-15)玛窦也叙述耶稣以类似的说话开始传道(玛四17)。在路加福音中,耶稣却引用了依六十一1~2作为初次讲道的题材(路四16~21),耶稣以依撒意亚先知的预言作为自己传道生活的纲领。  相似文献   

11.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主内兄弟姐妹: 今天,我们欢聚在首都北京,共同纪念中国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五十周年。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河北省广大的神长教友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互相探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同时也向在反帝爱国运动中,开创爱国爱教事业安息主怀的前辈致以深切的怀念。向长期致力于爱国爱教工作的神长、教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天主教是向人类传播福音的。但鸦片战争以后,“福音的传播却沦为帝国主义推行殖民统治的工具”。广大天主教徒和全国人民一样,…  相似文献   

12.
德国的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是一个拥有众多教派的国度,70%的人口信仰宗教,8200万人口中,信教者达5580万人。在信众中,基督教福音教会和天主教会拥有众多的信教人数。福音新教信众达2800万;无主教信众达2700万。虽然德国没有国教且政教分离,宗教不参与政治,但由于宗教在德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持久深刻的影响。漫步德国街头,你会感受到一种浓重的宗教气息。宗教对德意志民族的形成、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一定意义上说,是先有宗教后有统一的德意志。德国历史通常以卡洛林王朝绝嗣,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于911年被选为国王为始。康拉德一…  相似文献   

13.
夏新穗 《天风》2012,(7):25-27
在当时的社会都是有身份的人,他们也都听见了耶稣基督的福音,最终却没有选择接受救恩……那些听见福音,却拒绝没有接受的人,面对神未来的公义的审判,他们也是无话可说无可推诿的了。经文:可6:20;徒24:24-26,26:27-28神藉着他儿子耶稣基督所做成的救恩,是面向全人类的,但所读的这三处经文中提到的三个人,他们都听见了福音,却没有选择接受,与救恩失之交臂,令人扼腕叹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基督徒应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为福音作证涂世华一、福音人生观是我们基督徒参加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源泉无比美善的天主,为了将其美善分施于世,从最初就定下了救恩大计,因而在造了这美好的世界之后,又按自己的肖像造了人,要求人与其相似(创1:26)。他通过其唯一圣子...  相似文献   

15.
耶稣的祈祷     
《中国天主教》2008,(2):6-7
当我们在福音中读到耶稣的行实时,会发觉在他的生活中,祈祷占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虽然,我们知道耶稣出外传教时,将自己全部交出来,让群众尽量的接触他:人们包围他,向他求恩惠,消耗他的时间、体力,经上记载说他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谷3:2)但是,就在这种忘我的生活里,耶稣却从没有忽略过祈祷这件事。相反的,他将生活中的这些事,以祈祷作开始,也以祈祷来完成,同时,更透过祈祷来贯串全部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纵观古今中外天主教会史,我们不难看到,教会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成长的历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就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界发展那样,在大浪淘沙百舸争流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在教会与社会相遇和相对过程中,呈现出一条适应则兴、对立则衰的显明的历史轨迹。  宗徒传教时代,圣保禄宗徒遵照基督福音精神“同犹太人,我就成为犹太人,为赢得犹太人。”(格前9:l-26)的福传思路,开创了部分外方传教的新局面。利玛窦尊重当时中国的文化和国俗民情,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赢得了天主教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机遇。初期教会由…  相似文献   

17.
罪人的福音     
“罪人的福音”、“天主慈爱的福音”、“世界救主的福音”,都是经学家为路加福音所起的别名,甚至连大诗人但丁,都称誉路加是“记述基督慈悯的经师”。实在的,路加福音的中心思想,即是救赎的普遍性、至一性和基督对罪人的慈爱,因此,路加一开始报告基督诞生于白冷时,即把此中心思想表达了出来:“看,我给你们报告一个为全民族的大喜讯:今天在达味城中,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亚。”(路2:10—11)。路加在叙述救世主的祖谱时,不只限于选民的小圈子内(玛1:1—17),他溯源直上,直至亚当,且加上一句:“…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大陆佛教得到很快的恢复和发展,应线盛世,信教群众日益增多,佛教的影响可以说是日益扩大。这本是一件好事,也是中国大陆的福音.正是国泰民安,世道昌明的一种象征,这是应该肯定的基本形势。但由于长期以来左的思想的影响,人们在思想中形成的对佛教偏知、偏见的固有习力,更多的则由于数十年来人们对佛教的远离,因而陌生,对佛教缺乏基本的了解。也还由于对我国法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在我国个别地区实践得并不理想,人们以怫为界,谈佛色变,由于这些原由,不少的人对今天佛教的这种发展势头有些担…  相似文献   

19.
如何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有些哲人甚至用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个中因果的大学问。多少古圣先贤穷源竟委,试图领悟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出“和谐共融的社会”。然而人的罪性使人们不可能逾越“报仇”的孽根性。和谐共融的社会大环境从何而来?为人处世之道从何而得?这道离我们不远,就在《山中圣训》里。耶稣在玛窦福音5:38—48节里有许多崇议宏论,他口含天宪,句句珠玑,娓娓而谈“天国子民与人相处之道”。单“对待仇人”方面。不下于六节经训。  相似文献   

20.
应有兴 《天风》2001,(10):4-5
经文:王下5:1-14 真基督徒肯定是一个真正得到神救赎的人,且都有“巴不得他人与我们同蒙神恩”的心愿,正如保罗所说:“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林前9:23)然而,有许多所谓“热心”传扬福音的弟兄姊妹,在传扬福音中,不但不能使人归主,反而事与愿违。如何有效地使他人愿意接受福音呢?乃缦蒙恩的经历(王下5:1-14),能给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