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一个被忽略的马克思语言哲学文本,它提出了命名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通过这种原则,我们能够很好地理解马克思对词与物的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瓦格纳犯下的"语言游戏"和"按词造物"两个错误的批判,这两个错误实质上都是人的知性思维试图通过词和语言来操控物和物的世界的表现。强调命名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能够让我们克服知性思维的这种本能冲动,避免犯下与瓦格纳相类似的错误。这是使词获得它的现实有效性的重要原则。借此,我们能够在学理上和文本上为发展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苏联国际关系研究所出版社在去年出版了姆·阿·西林所著的的“克劳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一书。在这本害中,作者就几个主要问题论述了爱尔维修的哲学观点,解剖了他的著作中的革命的哲学内容。在阐述爱尔维修的思想时,作者还把他的观点与霍尔巴赫、狄德罗的观点作了比较,也与拉吉舍夫的观点作了比较。作者首先在“导言”中分析了十八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指出当时的哲学革命是  相似文献   

3.
贯穿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科尔施、布洛赫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特色构成一种趋向——实践哲学。哲学的"实现"依赖于实践哲学,元批判是实践哲学的基础。马克思早期著作把元批判观点限定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卢卡奇的物化概念是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最初基础,理性的元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早期实践哲学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在当代,技术的批判理论拒绝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局限于政治经济学领域,从对理性的一般性批判,转化为对技术和技术学科的实现形式的批判,更新了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4.
一、实践实践哲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黑格尔哲学体系自身。青年黑格尔派分子,如阿·卢格、布·鲍威尔和莫·赫斯等人,曾经被这个哲学术语强烈地吸引,他们中的有些人通过强调实践和社会领域之间的联系,而赋予这个概念以某种新的意义。卢格在1843年写的一篇文章中,在讲到黑格尔哲学时说:“德国所进行的理论解放是如此彻底,这是世界  相似文献   

5.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哲学经济学视域中的劳动论题———关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理论传承关系的微观研究/张盾//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5“人类学笔记”还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与西方学者的学术对话/王东,林锋//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0如何才能走出早期马克思/刘日明//学术研究,2006.10马克思“反思的问题视域”及其当代意义/任平//中国社会科学,2006.6马克思与西方现代哲学/黄玉顺//山东社会科学,2006.11从哲学到实证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立场的重大转变/王金福//山东社会科学,2006.11《资本论》的当代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黑格尔对法权制度的历史经验阐述从辩证逻辑体系中抽象出来,展开了黑格尔对现代社会国家合理性的哲学论证,并为理解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笔记准备条件。本文分析出马克思的笔记中逻辑学批判、政治批判和经验批判的三重要素,强调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冲突集中于"中介"是否能够调和矛盾的问题。本文在强调马克思对革命民主主义论证的同时,也分析了他当时不成熟的思想带来的误解,并指出马克思通过黑格尔最终发现了私有制是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基础,由此开始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  相似文献   

7.
李双套 《世界哲学》2020,(1):5-13,160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的主导话语是哲学话语,在该文中,马克思也开始使用政治经济学话语,在以哲学批判为主导分析框架的前提下构建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辅助分析框架。马克思在坚持从哲学层面分析“物质利益难事”的同时,使用了“劳动”“价值”和“额外价值”这些政治经济学核心话语。这些话语蕴含着马克思思想中的无产阶级立场、客观价值论和资本批判的方法。当然,这时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还不成熟,立场、观点和方法都处于话语萌发和思想发端阶段。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克罗茨纳赫笔记》被统称为马克思的"克罗茨纳赫时期"的作品。对两者关系的讨论构成克罗茨纳赫时期研究的重心。对此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已广为学界所接受的苏联学者尼·拉宾的"交叉说",即《克罗茨纳赫笔记》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创作之中;二是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2卷(MEGA~②I/2)编者的推论,即《克罗茨纳赫笔记》可能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后。在MEGA~②I/2卷文献学推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克罗茨纳赫笔记》的确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之间,这一文献学事实对于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完成研究主题由政治国家批判向市民社会批判的转向,及其投入政治经济学批判起到了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1992年2月26 H g同年3月25日) 试论现代整体性哲学形态的建构/刘芳,古中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党 和/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沈阳).血的,2.的一 87 从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看马克思哲学的发展 哲学学科清理提要/陈晏清/高校理论参考机制/张奎良/学术论丛(太原)·J992,2·32~(北京).!992,2.1~193Any 论当代新学科/金哲/学术季刊(上海)· 总体性逻辑是马克思研究社会历史的基本方法1992,l.50~58/陈建涛/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西安)·且9gZ,“新唯物主义”究竞“新…  相似文献   

10.
关于价值与真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独立于认识论之狭义价值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之尴尬简括为以下几点:(一)在德语中(汉语及其它语种也一样)日常用语“价值”与经济学上的“价值”是同一个字,马克思批评德国经济学教授瓦格纳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书中,从使用价值引出作为“满足需要”之“价值一般”混淆经济学上的“价值(‘交换价值’)”。马克思当时所说的“价值一般”不是后来“价值学”所说哲学的“价值一般”,而是日常用语之“价值一般”,就是说它并没有上升到哲学层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4—417页)。虽然它作为“一般”在日常用…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看待马克思《资本论》的哲学意义?这是一个迄今为止远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两种较为流行的理论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资本论》只是政治经济学著作,马克思一生只是一个经济学家,马克思《资本论》谈不上有什么特殊的、重大的哲学意义,大多数西方经济学著  相似文献   

12.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五大“失真”姜建强社会科学报1988·7·14 马克思早期几篇文章中关于哲学与时代关系的论述张剑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 1988年第2期马克思走向唯物主义的第一步黄迎旭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纪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发表一百周年赵兴良江西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动向俞吾金文汇报1988·7·14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不仅是现代社会批判的开启者,而且也因其批判的深刻性和超前性而著称于世。然而,在正统的阐释者们那里,马克思这方面的卓越贡献却被掩蔽起来了。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试图把马克思的思想分解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并分别对它们进行研究。不幸的是他们完全忽视了马克思哲学的特殊性。我们认为,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哲学之间的一个重大差别在于马克思哲学也是一种经济哲学。这就是说,必须把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贯通起来,才可能真正进入马克思哲学的视域。一进入马克思哲学的视域,立即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马克思在1858…  相似文献   

14.
何萍 《现代哲学》2003,2(4):10-16
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完成了他的重建形而上学工作。由此,他把政治经济学当作一种价值哲学来研究,他的政治经济学中的每一个范畴都体现着他的价值哲学思想。本文着重以其中的货币、价值属性和商品拜物教三个范畴分析马克思有关价值存在、价值主体性和价值意识的原理。  相似文献   

15.
“伦敦笔记”是马克思1850—1853年在伦敦期间写下的关于政治经济学及其他问题的研究笔记,它共由24本篇幅各异的笔记本组成。从马克思的研究笔记系列来看,它是接着1843年的“巴黎笔记”、1845年的“布鲁塞尔笔记”和“曼彻斯特笔记”之后的一个新的研究笔记。准确地理解“伦敦笔记”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桥梁”作用,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完整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伦敦笔记”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是怎样通过深化对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的理解,来凸显其思想中所固有的主体批判维度的内容的。把握住了“伦敦笔记…  相似文献   

16.
(1984年8月26日至同年9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世界的变革浪潮刘佑成哲 学研究1984年第9期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学说是科学列兵学术 研究1984年第4期浅谈马克诊恩、恩格斯关于生产力里面也包括 科学的论述岳正仁内蒙古师大学报 1984年第4期马克思的假象概念周振选天津社会科学 2984年第4期马克思关于人的哲学观点的形成(1844年 止)〔东德〕B·弗里德里希哲学译 丛1984年第5期马克思与历史认识〔英〕E·J·霍布斯 鲍姆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4年第9期卡尔·马克思和现实的人道主义〔东德〕 M·陶姆哲学译丛1984年第5期七论…  相似文献   

17.
唐正东 《学海》2007,42(3):17-24
本文通过对青年马克思的“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布鲁塞尔笔记”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及《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曼彻斯特笔记”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相关著作的文本学考察,剖析了青年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其哲学思想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对“实践”、“物质生产”等马克思哲学中的基本概念重新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8.
陈长安 《哲学研究》2022,(8):26-36+128
马克思在1858年1月14日致恩格斯的书信中提出了写辩证法的哲学夙愿。列宁以来,对这一夙愿背景的研究,经历了从《资本论》到兼及《大纲》,再到首重《大纲》的过程。这其中,学界对《危机笔记》的研究是不充分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证《危机笔记》是马克思辩证法夙愿的直接中介:《危机笔记》剪报的材料性质与此信所说的“材料加工的方法”吻合;体现马克思危机认识的标题目录的形成与此信的时间吻合;《危机笔记》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运用,其辩证方法与《大纲》《资本论》相呼应;《危机笔记》结构与《逻辑学》对应,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计划层面补充了列宁以来的相关研究。这对于完整理解“《资本论》的逻辑”形成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司空 《现代哲学》2006,(4):125-127
2006年3月20日-22日,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对当代哲学、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讨论的专题有:1.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及其当代研究;2.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列宁;3.罗莎·卢森堡与当代社会主义、帝国主义理论;4.罗莎·卢森堡论世界历史进程;5.罗莎·卢森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6.罗莎·卢森堡与中国;7.罗莎·卢森堡的政治学。与会者分别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奥地利…  相似文献   

20.
(1983年10月26日至同年11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的哲学—历史观念中人与大自然的 关系问题〔苏〕r.A·达维多娃哲 学译丛1983年第5期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辩证法〔苏〕H·H· 拉宾哲学译丛1983年第5期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看他的异化观〔苏〕 H·H·伊万诺娃几·B·克留契柯夫 哲学译丛1983年第5期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光辉思想 的探索武可熹吴晋生社会科学〔}: 海〕1953年第9期马克思是怎样使用异化概念的?杨洛甭 庆日报1953.12.5关于“出发点”和“空白点”问题的对话 金守庚光明日报1983.11.7“异化”概念和马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