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台山南山寺建筑群的石雕装饰艺术,题材丰富、雕刻精美且艺术价值颇高,具有显著的时代文化特征,为研究清末至民国中期五台山建筑石雕艺术提供了精美的范本。从作者3次去南山寺对其石雕艺术考察结果来看,南山寺雕饰纹样内容以福、禄、寿文化为核心,雕饰手法多采用浮雕和线刻。与此同时笔者发现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艺术受到五台山区域匠作文化、寺庙经济因素以及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使建筑装饰石雕艺术呈现出风采独具的题材、图案表现及文化特征,展现了清末至民国中期五台山汉传佛教寺庙装饰艺术光彩动人的实际成就。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南山寺建筑群的石雕装饰艺术,题材丰富、雕刻精美且艺术价值颇高,具有显著的时代文化特征,为研究清末至民国中期五台山建筑石雕艺术提供了精美的范本。从作者3次去南山寺对其石雕艺术考察结果来看,南山寺雕饰纹样内容以福、禄、寿文化为核心,雕饰手法多采用浮雕和线刻。与此同时笔者发现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艺术受到五台山区域匠作文化、寺庙经济因素以及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使建筑装饰石雕艺术呈现出风采独具的题材、图案表现及文化特征,展现了清末至民国中期五台山汉传佛教寺庙装饰艺术光彩动人的实际成就。  相似文献   

3.
南山寺建筑与塑像概述贵和南山寺位于台怀镇南2公里处,昔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坐落之山位于台怀镇的南面,称为南山。雄伟高峻,佳木葱笼。南山上建寺,故称南山寺。南山寺创建于元贞一年(1295),元成宗赐额大万圣佑国寺。真觉...  相似文献   

4.
南山寺住持慈音和尚白福生五台山素以佛国净土著称于世,久远以来,文殊菩萨游住其中,为诸众生演说佛法,因而十方善信慕名前来五台山者,不绝于道。五台山寺庙众多,古迹遍布,而位于台怀之南、距大白塔5华里之处的南山寺,坐落在万木耸立、景象清幽的案山前端,十分醒...  相似文献   

5.
元朝统治者对宗教持兼容并蓄的态度,遂使佛教建筑得以迅速发展。五台山南山寺正是这一时期汉传佛教山岳寺庙的典型代表。从该寺的选址和建筑布局入手,试分析其形成原因。五台山南山寺选址受到了历史、外部环境、风水学、宗教活动、园林景观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通过对现存寺院建筑体以及修建年代等分析得出该寺建筑群的布局特色。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5,(6)
近年来,著名佛教圣地五台山,先后组建了三十八个古建队将三十七座寺庙修葺一新。五台山荟萃了我国唐宋以来的建筑精华。据史载,东汉永平年间五台山就有寺庙建筑,南北朝、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各代均有修建。五台山寺庙建筑奇特,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世界遗产资深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吕舟及山西省文物局、忻州市政府、五台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等组成的五台山10+4寺庙改造提升工程考察团一行,深入五台山14座寺庙,进行了考察。从而,正式启动了五台山寺庙改造提升工程。  相似文献   

8.
登临五台山,徜徉在寺庙集群区,或晨曦初萌,或暮霭低垂,和着山泉伴着风铃,你会听到一种不似仙音胜似仙音的曲乐,令你久久神往,如醉如痴。这就是佛山圣境的庙堂音乐。 庙堂音乐最初源于印度的梵音佛曲,随着历代佛教事业的兴起,逐步吸取了中国唐宋曲牌,元代杂剧、散曲,以及昆曲、民歌、民间器乐曲等发展而来。翻开有关记载,我国庙堂音乐分南北两个系统,北系统又分东西两路流派。五台山寺庙音乐属北方系统,又独立于东西两路流派之外,自成风采。而五台山寺庙又分青庙与黄庙两个派别。青庙讲究“入法”,即规矩,风格幽雅、静谧。黄庙不拘一格,曲调明朗、自如,富有民间色彩。青庙使用“管调”,黄庙使用“角调”,青黄庙都用工尺谱记乐曲。  相似文献   

9.
南山寺宝塔     
南山寺宝塔方明塔,梵语为stupa,音译作都婆、塔婆、浮图等,意译作功德聚、方坟、灵庙等,为顶、堆土之义,原为埋藏佛陀舍利的地方,故有佛塔、高僧墓塔之别。因此,它就成了寺庙的一个组成部分。南山寺自元代始建以来,即有真觉国师灵塔、弘教祖师灵骨塔、舍利...  相似文献   

10.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自北魏以来,历代统治阶级崇信五台山,视其为“圣山”、“灵山”,对五台山佛寺建造予以不同程度的扶植,遂使五台山形成规模庞大的佛教建筑群。目前五台山保存有中国唐、宋、金、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七个朝代的寺庙68座,其中,台外21座,台内47座。台内寺庙中,有黄庙8座、青庙39座。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八年七月,小住五台山南山寺,夜听慈音法师领奏佛乐。八件吹打乐器,合奏出的音响,急时如林涛滚滚,缓时如小溪漏漏。全套奏曲的情调、韵味,给人的感觉,不是虚无缥缈的佛国境界,而是我国北方民族民间音乐独有的淳朴、雄厚、亢奋、欢快的本色。纯粹意义上的佛教音乐是外来文化,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历经长时期的被吸收、  相似文献   

12.
佛教圣地五台山历来僧尼生计、寺庙修道的经济来自何处呢?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查阅了五台山寺庙碑文记载、《清凉山志》、《1947年土改工作团的调查报告》和近年来寺庙收入状况等,初步认为五台山寺庙经济是随着佛教的兴起和发展逐步有所增加,其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主要来源有以下方面: 一、尚化布施。凡朝台礼佛者布施的钱财叫尚布施,而将四方化缘带回的布施叫化布施。五台山佛教相传始于汉代,盛于北魏、隋、唐,历代都在此播下佛种,建寺弘法。元宪宗七年(1257),藏传佛教又传入此地,特别是内蒙、西藏等少数民族,崇佛弥深,年年  相似文献   

13.
1987年8月19日,南山寺住持慈音给五台山管理局打来电话,说南山寺住的居士,从中台顶买回了金钱,是工人们从祈光塔下偷挖出的……。我接到电话随即到南山寺详细了解情况:8月9日,原平下正华村柳茂生、霍福印、霍存保游中台顶,从维修祈光塔的民工手中,以每枚一元买下三枚。回到南山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石雕,寺寺皆有,历史有长有短,内容有简有繁。罗喉寺的石雕卧狮,是五台山较早的石雕艺术品,南山寺、龙泉寺是现代石雕最多、最繁、最佳之处。普化寺的石雕亦颇有名,石佛寺的石牌楼亦属石雕佳品。  相似文献   

15.
由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和五台山万佛阁等寺庙出资的"常青中小学校",于2012年11月2日正式奠基,总投资3900万元,以五台山万佛阁常青住持名字命名。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为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历史悠久。自佛教传入五台山后,从南北朝起,历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在五台山陆续兴建了许多寺庙,使五台山成为古代寺庙建筑的集群区。历代五台山寺庙建筑,由于各时代生产水平、生活习惯和美学观点的不同也造成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据唐代沙门慧祥所撰《古清凉传》记载:“大孚图寺,寺本元魏文帝所立。帝曾游止,爰发圣心,创兹寺宇。”明未清初著名  相似文献   

17.
考察研究五台山台内44座寺庙中,从唐代至民国年间的794通碑刻和40口古钟的造型式样、字内容.及其发展演变过程。这些大量的金石,不仅为五台山佛教化增添了无限光彩,还为研究五台山历史演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的寺庙建筑闻名中外。相传,东汉永平年间始建寺庙,之后历代续建扩建,使五台山成为佛塔高耸,殿宇辉煌,错落有致,气势壮观的寺庙建筑群。据历史记载,南北朝时,五台山建寺200余处;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19.
南山寺座落于台怀镇南五里许的南山脊上,为五台山青庙十大寺之一,是游山者必到之处。此寺环境幽雅,规模宏伟,设计别致,建筑壮观。有人名其“曲径南山”,列为五台山新十景之一,有人说它大有花园风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五台山佛教研究出现新气象,即五台山特有的藏传佛教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在研究五台山文化时,必须面对藏传佛教。学术界触角的延伸,对于深刻理解汉藏佛教在五台山的融合与交流有较大的启迪作用,藏传佛教朝代研究、教派及高僧研究、寺庙及佛像建造艺术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研究领域有待扩展和深化,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及理论有待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