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林静霞 《哲学研究》2022,(6):117-125
对于罗素类型论中阶序与类型划分的起源与本质,学界主流的实在论解释主张,阶序与类型划分了不同的命题函项,使之对应于不同层级的实体。但这种解释导致量化规则失效和命题函项歧义。近年来,罗素1903—1908年间手稿的面世为重新审视类型论提供了契机。基于非受限变元原则和语义内嵌方法,类型论的唯名论解释认为,阶序与类型是对变元的划分,是反映变元内在结构的句法标记,谓词变元派生于个体变元。唯名论解释实现了罗素逻辑思想的统一性,体现了逻辑作为普遍科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麦道的哲学试图抹去心灵与世界之间的本体论间隙。为了实现这一哲学计划,麦道需要接受某种真之同一论。本文认为,麦道所需要的是真之坚实同一论,并且承诺关于罗素式单称命题。本文首先论证真之同一论论题,然后更进一步,在麦道的哲学计划下辩护真之坚实同一论,认为真命题与世界中的事实同一。本文并非要给出一个对同一论或坚实同一论的完整理论,而是试图在麦道的哲学计划下给出一个对坚实同一论的辩护,认为坚实同一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许多宗教思想家对于“人生究竟值得度过吗?”和“人生有(或能有)任何意义吗?”这些问题,在以下前提下作了肯定的回答。这些前提是:除非大多数西方宗教的两个基本命题——人的生命是神圣注定的宇宙计划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死后至少有一些人会得到永恒的天堂幸福——是正确的,这些回答才能得到证实。这样,C.H.D.克拉克(Clark)通过评论罗素关于不仅每一个体的生命必定会终止,而且一般的生命最终也将死亡的观点,用基督教  相似文献   

4.
J.斯坦利(JasonStanley)认为,并不存在赖尔所说的know-how与know—that的区分,因为前者可以还原为后者。本文力图证明,无论是罗素式还是弗雷格式命题观,都无法容纳斯坦利的还原所依靠的实践性呈现模式概念,因此斯坦利的还原是不成功的,我们有理由继续坚持赖尔式区分。  相似文献   

5.
英国现代数理学家、哲学家罗素,是数学中逻辑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1903年他提出了著名的“悖论”,导致了“集合论”理论的发展。  所谓悖论,是从一些貌似正确的或看来可接受的约定出发,经过简明正确的推理,却得到自相矛盾的结论。例如,对一个命题,如果假定它为真,经过无懈可击的推理,却推出它为假;但假定它为假,又能推出它为真。这样的命题就是一个悖论。  下面是罗素提出的一个命题:  某理发师规定:他只给那些自己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这个理发师该不该给自己刮脸呢?  很显然,如果这个理发师给自己刮脸,那么按规…  相似文献   

6.
夏年喜 《哲学研究》2012,(8):107-113,129
弗雷格是第一个注意到命题的预设为假会影响到命题真值判定的哲学家。对这种因预设为假而形成的真值空隙,弗雷格、罗素和斯特劳森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由此奠定了预设的语义解释的基础。但预设的语义解释一直面临着种种质疑。这些质疑有说服力吗?应该放弃预设的语义解释吗?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揭示这些质疑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预设的语义解释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一、预设为假与真值空隙第一个把预设作为逻辑概念加以讨论的哲学家是弗雷格,其预设思想可以归纳为四点:第一,预  相似文献   

7.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谈到黑格尔哲学的评价时提出过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整体比部分是否更实在?是否更有价值?他认为黑格尔对这两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我们撇开黑格尔哲学是否如此不论,就罗素提出的问题而言,是很有意义的,可惜这个观点并未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现代科学发展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科学中的还原论与整体论之争、当代哲学的分析主义与系统论之争似乎在暗示着罗素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8.
回答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生成关系的韦伯命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本文考量了韦伯命题关于伦理与现代化的关系和"精神转型"的合理性,寻求其在改变人们心智模式、重估企业伦理的作用力以及运用"精神转型"建构中国企业伦理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许多辩证逻辑教材和一般哲学著作,都用这样一个命题来表述机械运动: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①认为这个命题表达了时间和空间的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表达了运动的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我认为,用这个命题来表述运动是否恰当,这是值得讨论的。这个命题的基本思想是由黑格尔提出的。黑格尔在《逻辑学》中说,“外在的感性运动是矛盾的直接实有。某物之所以运动,不仅因为它在这个‘此刻’在这里,在那个‘此刻’  相似文献   

10.
沈有鼎认为<墨经>"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1]中的句子"这是牛"、"这不是牛"是一对"矛盾命题".[2]周云之、刘培育进而认为是"单称矛盾命题".[3]但是沈有鼎等并没有给出<墨经>文本的句子,命题、单称命题,本文认为,在确定出句子,命题、单称命题后这些说法是可以成立的.本文将<墨经>对单称命题等的认识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谓述问题是哲学史上的难题,罗素对这一问题进行过大量的论述,并试图采用认识论的方法加以解决。戴维森认为罗素没有解决谓述问题,是他根据塔尔斯基的真理论才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但是罗素仍然对谓述问题作过贡献,表现为他用现代逻辑的方法清楚地表述了谓述问题,他把语言划分为不同层次,把谓述问题限制在原子命题中,把谓词推广到关系词。虽然戴维森从外延角度解决了谓述问题,但是语言的意义和心理活动的关系问题仍是未解之迷,罗素后期的理论尝试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意义问题,为谓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杜威和罗素的学说风靡一时,对当时文化思潮有重要影响。他们在宗教方面的言论,特别是针对基督教的看法产生了一些明显的效果。杜威与罗素都是无神论者,与杜威相比,罗素的反基督教立场更为鲜明。他们的宗教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者对宗教的看法,同时,也受到了赵紫宸、徐宝谦等基督教学者的批评。杜威和罗素的宗教观引起那个时代与今天的学者们思考和争论这样几个问题:"信仰"的内涵应如何界定;宗教活动与政治运动在性质上有无相关性;怎样评价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
这篇短文,意在驳斥那种认为所有自指命题从逻辑和语义的角度去分析都不合逻辑的理论。首先我认为一个命题可以以多种方式自指,并不能把所有的自指命题都看作同一类型。其次,在自然语言中,虽然如“这个命题是假的”这样的句子有其逻辑和语义的缺陷,但并不是所有的自指命题都是如此。在这方面,历史上有很多论述。罗素在其分类理论中。第一个指出所有自指命题都无意义,在其使数学基本原则规范化的研究中,分类理论的建立和发展特以用来处理自指悖论。其它逻辑学家在试图使集合理论规范化,精确阐述真假规则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的悖论。显然,建立一种规范系统,确保此系统中形成和派生规则不产生逻辑悖论,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论作为跨界谓词的“存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存在”究竟是不是谓词7自安瑟伦、笛卡地提出那个著名的本体论证明以来,这个问题在西方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康德、摩尔、罗素、斯特劳森、汤姆森、皮尔斯以及自由逻辑学派等都曾研究过这个问题,或肯或否,或在二者间摇摆。谓词通常有两种意思:一、指语法谓词,即谓语;二、指逻辑谓词,表示个体的性质或若干个体间的关系,如“是白的”、“大于”等。毫无疑问,“存在”是一个语法谓词。在“驯虎存在”中,没有人会否定“存在”是一个合乎语法的渭语。人们争论的是“存在”是不是逻辑谓词,“存在”是不是表示个体的性质或若干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在逻辑和数学中发现了许多悖论,包括罗素本人所发现的悖论(后被称为罗素悖论)。这些悖论动摇了数学的基础,史称第三次数学危机。为了解决这一次数学危机,罗素提出了逻辑主义的纲领,并得到一些著名的逻辑学家的支持,成为数理逻辑中的三大学派之一。本文旨在对罗素的逻辑主义作出全面的科学的评述。一、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的推导罗素的逻辑主义包含两个部分:(1)数学概念可以通过显定义从逻辑概念推导出来;(2)数学定理可以通过纯逻辑推演(即一阶逻辑演算)由逻辑公理推导出来。罗素所使用的逻辑概念有:命题联结词(否定,析取,合取,蕴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心理健康这一命题已愈来愈被国人所重视,不论是报章杂志、学术研究、实际工作部门,还是著名学者无不关心这个直接关系到人类前途、人口质量和社会文明发展未来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一节中,提出"感觉在自己的实践中直接成为理论家"这个命题,但并没有对这些问题展开专门论述。国内学界较多的只是在论述"感觉"的人学或美学意义时直接地引用此命题,而缺少专门地辨析。我们将尝试回答以上问题,论证这个命题的合理性,并揭示其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正1929年,犹太籍工程师维特根斯坦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哲学。在这里学习不到半年,维特根斯坦发现,用不着读完书,只要交一篇论文就可以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于是,维特根斯坦将以前写的哲学论文《逻辑哲学论》交了上去。论文答辩主考官是哲学界大腕罗素。这天,罗素走进了考试的房间。答辩过程中,罗素对维特根斯坦的一个观点产生了疑问。维特根斯坦对这个问题做了将近五分钟的解释。说完,维特根斯坦走到罗素面前,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命题(判断)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对这一点人们没有疑问,至少在二值系统中是如此,人们都承认无所谓真假的语句不表达命题。那么,命题的真假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一般逻辑教科书的回答是:判定命题真假的标准是事实,凡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命题为真,凡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命题为假。以事实作为判定命题真假的标准是有道理的,但并不是很全面,它至少不能解释这样的现象:有些命题的真与假由命题自身的意义决定,不依赖于任何客观事实。例如“金属是导电的或者并非金属是导电的”这个命题就恒为真,无论事实上金属是否导电,而命题“金属既是导电的并且又不  相似文献   

20.
你们当中许多人都知道,二十世纪是从1901年开始的。当时罗素才二十八岁,他已经出版了三本书:一本是讲政治的,一本是讲数学的,还有一本是讲哲学的。到来年夏天晚些时候这个世纪就要过去三分之二了。罗素现在已经发表了四十本书。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他在哲学上产生的影响,不管直接还是间接,任何人也无法与之相比。罗素的名字是同数理逻辑分不开的,因为他对这门学科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通过罗素,数理逻辑才成为启发哲学家思考的力量。这种新逻辑在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