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的谜海里,有许多耐人寻味、启人智慧的谜语故事,猜之赏之,乐趣多多。难住公主 有一位公主既美丽又聪明,慕名来向她求婚的公子王孙络绎不绝,但良莠难分,智愚难辨。公主想了一个主意:谁能提出一个问题难倒自己,就嫁给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谜海里,有许多耐人寻味、启人智慧的谜语故事,猜之赏之,乐趣多多。难住公主 有一位公主既美丽又聪明,慕名来向她求婚的公子王孙络绎不绝,但良莠难分,智愚难辨。公主想了一个主意:谁能提出一个问题难倒自己,就嫁给谁。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的有些事,自己以为干得很漂亮,有的人还会津津乐道地欣赏自己才能,以为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可是经人家一点拨、一开导,结果发现并不像原先想像的那样,自己实际上还停留在非常浅显的层面上,要是能够再深入地  相似文献   

4.
读妻     
年过二十有六,我依旧独自单身一人打发着单调、乏味的日子。看着与自己同龄、同学、同志、朋友有的恋爱,有的结婚,有的生子,我的心里像打碎了五味瓶,总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说服的艺术     
说服的“说”有“劝说”和“辩说”之分,但二者又是分不开的。想劝而使人服.必须“辫”,辩明是与非、利与害、智与愚,才能达到劝之服的目的。这是属于启发、诱导型的说服。此法主要通过对比论证而立论,以不应该怎么样来显示应该怎么样。想辩而使人服,其目的也还是为了劝告、劝戒别人从善茹流,趋吉避凶,由愚向智。这是属于疏通、引导型的说服。不塞不流.不止不污。只有针对对方的思维误区,辨明正与误、真与谬,才能指点迷津,引之醒悟,导其转轨。此法主要是运用驳论.破而后立。总之,都要通过“说”。而说的艺术,实际上是思维的…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9,(2)
二、业力是一种神秘业力现象之究竟,毕竟不是人智所能穷了的,所以是一个神秘的谜。业力之神秘在观察生物界之现象时尤其明显。前些年我曾饲养一只母猫,生了四只小猫。原来母猫有好几个奶头,所以每一只小猫皆同时有吃奶的机会,尚有剩余。试想如果母猫像人一样  相似文献   

7.
"我"的立场     
我总以为我是一个悲观者,世界上似乎只有我一个人最悲伤、最痛苦。我只看到我自己。岂不知当我不再以自我中心的角度来看的时候,我发现许许多多的人都有各种不同的悲伤,有的经受着生离死别,有的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有的承受着生活的艰辛。看着他们的肉体像那树木一样慢慢地粗糙,枯萎的时候,看着今天有很多人不管是物质缺乏的还是物质丰富的,精神上都是那样地空虚和贫乏的时候,此时我知道我还有一样最宝贝的,就是我有耶稣为我最大的安慰  相似文献   

8.
情感智力论     
一、成功的因素世界上的人生活着,努力着,拼搏着。有的成功,有的无成。有的失败。成功的因素在哪里呢?有人说,在机遇、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找到了机遇,而有的人没有碰到呢?为什么有的人遇到了也没有成功呢?有人说,这全在于智力不同。聪明的人成功.不聪明的人没有成功。对此,美国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个长达三十年的高智商学生跟踪实验。他们选定了1000名左右智商在130以上的超常儿童,逐年了解他们的人生进展、事业成败。许多年以后,发现这些同样聪明的孩子渐渐地拉开了距离,有的成了教授、学者、企业家、科学家、记者、法官、有了…  相似文献   

9.
有的人,看一眼,会觉得他挺聪明;有的人,看来看去,都觉得他生来就与“聪明”二字无缘。但他并非不聪明,只是他的聪明被一种外在的傻劲掩盖着,你无法一下子看出来。这种聪明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  相似文献   

10.
姜太公“圣”名之辩的历史文化蕴涵陈青荣一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圣人是指那些德智超群、出类拔萃者,他们都是历史上一些高不可攀的超凡人物.实际上,据学者考证金文、《尚书》、《诗经》、《左传》、《国语》中的"圣"字,皆是普通的称美之词,毫无神秘意义.顾颉刚先生...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只在稍稍留意便不难发现,有的人似乎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周围总有那么多的朋友,总有那么多乐意和他(她)交往的人;而有的人则很少有朋友,人们像怕惹上一身腥似的,唯恐避之不及,努力将这些人排挤在自己的交往圈之外。为什么这些人不讨人喜欢呢?  相似文献   

12.
弥勒趣联     
弥勒趣联李诚南我国地广寺多,许多地方的寺院都塑有弥勒之像,这些塑像形态上笑容可掬,人见人爱。塑像两旁的对联各言其妙,各具春秋,让人读来浮想万千。这些对联除了描写弥勒的形态之外,有的托物寓理,教导人们待人接物应厚道宽容;有的对联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相似文献   

13.
正每个人都在过日子,每天也都在过日子。有的人,日子过得清汤寡水;有的人,日子过得剑拔弩张;有的人,日子则过得云淡风轻,有滋有味。同样是过日子,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别,这里面的问题值得深思。在这里,我想提个概念,过有营养的日子。其实,日子也像食物一样,有有营养的,有没有营养的;有健康的,也有有毒的。过有营养的日子,就像吃有营养的绿色食物,人生自然滋润;过没有营  相似文献   

14.
读书让人聪明,也让人犯傻。纯粹的读书人,不存在犯傻,因为傻也是修得的正果之一。大智大愚,正是读书最高境界的两面。本文所说的犯傻,是专门针对我辈读了点书的人而言的。读了点书的人与读书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单渭祥 《天风》2023,(9):37-38
<正>2.大智若愚“我愿意你们在善上聪明,在恶上愚拙。”(参罗16∶19)人人都喜欢聪明,没有人喜欢愚笨,更不喜欢被人看为愚笨。问题是,为何世间常常会发生“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也就是说,那些“聪明”并不是真聪明,至少并不是一种“智慧”。俗话说“大智若愚”,就是说,真正的大智慧看上去像一种“不聪明”,即世俗眼里的“愚”。  相似文献   

16.
王新 《思维与智慧》2012,(10):44-45
诗心、禅心与童心,要说的是丰子恺。丰子恺最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他对大师弘一法师的评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演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他还说,弘一法师是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人生于世,八九分像人,堪为伟大;六七分像人,值得赞誉;五分像人,已是上流人,像弘一法  相似文献   

17.
失败的层次     
人生在世,无不渴望成功,但成功似乎喜欢和我们藏猫猫,主动找上门的总是以失败居多。成功,固然有层次之分;失败,同样也是分层次的。有的失败,一败涂地,万劫不复;有的失败,不过小挫,尚可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8.
我们研究思维科学,除了发现其自身规律外,我们追求的则是普遍的功利目标──聪明。从“聪明”的词意来说,“聪是听得清,“明”是看得见。“听”和“见”是人们同信息打交道的基本形式和内容。因此,聪明的实质是信息处理正确。聪明问题既然是与信息的关系问题,这就决定使人聪明的速往有两个:一是多方获取信息,在足够的信息量的条件下,人们不难做出聪明的决断.二是对知之不多的信息正确加工。我们知道,每个正常人的行动.都是基于对已有信息的把握作出的。都是对已有信息的处理产生某一趋向认识并采取趋向行为的,对相关信息的全面…  相似文献   

19.
智慧的源泉     
思维造就了人的灵性。每个人都在思维.钢不能停止思维,但人的灵性却干差万别.各呈异彩,人与人相比,是那么的不同。虽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色彩,但在这不同的色彩下面,却掩盖着入与人的思维能力高低、水平上下之分。人有善思与不善思之别。为什么有的人能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或口锋凌厉,或婉委动人,乃至三方之舌,能胜百万之众;而有的人却拙言嚅讷.不善表达,或词不达意,或不会应对,及至成事不定.政事有余?!为什么有的人能创厅迹于平凡,扶大厦于将倾,处处足智多谋,事事胜人一筹,而有的人却只能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  相似文献   

20.
笼子     
笼子里挂着一块肉,狮子站在笼子外,看着那肉。聪明的狮子知道,这笼子是猎人放的,猎人就在不远处,过一段时间他就会来看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