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璐馨  李永军 《学海》2024,(1):176-188
网络内容生态治理下的平台责任认定,直接影响到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和对用户权益的保障。网络平台责任本质上是具有公共属性的私法责任,这一属性决定了网络平台的事先审核义务应依据《民法典》《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和部门规章,结合“避风港规则”“红旗规则”等进行规范解释。应明确网络平台须承担实名登记义务、发布审核义务和事先实时巡查义务,系统构建三类事先审核义务的具体内容与履行标准,形塑违反事先审核义务的责任承担机制。  相似文献   

2.
姜梅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202-202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历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合同法司法解释》条文提出问题,从无权处分合同与物权变动模式的关系出发,来审视当今我国关于无权处分合同效力规定的变动,并对其变动进行分析和思考,来认识我国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一种重要的修养方式叫“慎独”,意思是一人独处时,其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语出《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解释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古兰经》是规范穆斯林行为的准则,其中包括许多指导人们生活修养的...  相似文献   

4.
缩读往来     
音歆 《天风》2004,(5):50-51
近来,有法轮功邪教分子利用圣经《启示录》的内容,曲解误解((启示录》来蛊惑人心。请你们予以揭露并帮助解释《启示录》中“龙”的意思、13章中“怪兽”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李鹰 《中国宗教》2023,(9):56-57
<正>发挥《民法典》基础性法律作用,挖掘其公法价值,是新形势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宗教事务的一个重要命题。以《民法典》实施为契机,宗教法人制度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法律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宗教法治体系从公法主导型管理规范逐步向公私法融合型治理规范发展。在“民法典时代”,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宗教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  相似文献   

6.
郭刚 《中国道教》2006,(1):15-18
在古汉语中,“祭”之义为“祀”,《说文解字》称“祀,祭无巳也”。祭之字义从月(同肉),从又(同手),从示(祀神)。意思是说,用手拿着肉(祭品)献给神明享用。《孝经·士章·疏》的解释是:“祭者际也,人神相接,故曰际也。”这种解释与《说文解字》的字义训诂在精神上是一致的。从古  相似文献   

7.
丁宇峰  付坚强 《学海》2022,(4):147-154+163
宅基地流转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变动,其法律规范的核心困境在于如何确定流转的范围、实现“三权分置”和处理房地关系。首先,在流转范围方面,通过分配公正与效率价值的关系说明受让主体应实现一般化。立法上应随改革推进而实现规范化,解释论上则应论证居民购农房合同的有效性。其次,“三权分置”中资格权构造为集体经济组织法内的分配制度,而宅基地使用权则随着房屋的建成呈现去身份的特性。再次,在房地关系上应坚持“房地一体”,这不仅符合我国不动产物权的体系逻辑,也是统一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空海的密教称作真言密教,其密教思想包含在“真言”概念之中。“真言”第一是用来表达密教教宗的意思。第二是指如来的如义真实语。此真言概念出自佛教经典,在此意义上,应该说它就是真言、曼荼罗的原意。第三个含义按照空海在《声字义》、《十住心论》的解释,“真言在梵文里叫做曼荼罗”。本文主要想通过考察理解真言的内涵,达到明确空海密教思想本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论语·里仁》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句,牵涉到“君子、小人”之别和“义、利”之辨,可是,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目前,还不能说已经解释清楚了。汉代以来的各家注解,虽算不上歧说纷纭,却也有些不同的说法。现在知道最早对这句话作出解释的是西汉时的董仲舒,《汉书·董仲舒传》:“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汉书·杨恽传》引用作:“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董氏说的正是“君子、小人”之别和“义、利”之辨,后人在解释“君子喻…  相似文献   

10.
释“彼”     
“彼”是《墨辩》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对它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墨家辩学性质的认识。自近代至今,有关“彼”的释义,众说纷纭,如“中词”说、“非”说、“矛盾命题”说、“一个命题”说等等,但我以为这诸种解释都失之确当,与《墨辩》“彼”之原意不符。近代比较逻辑研究大师梁启超释“彼”为“研究之对象”。此说虽较接近《墨辩》原意,但仍失之确切,过  相似文献   

11.
“meta”试析     
我们常看到读者把 metaphilosophy 译为“元哲学”,而且有的读者还解释“元哲学”中的“元”含有“基础”、“根源”、“开始”的意思,“元哲学”意指“基础哲学”,等等。不少读者这样理解 metaphilosophy 这门术语或学科,看来与我们把它译为“元哲学”是分不开的。有些读者对这种译法也有不同看法。对 metaphilosophy 究竟应怎样译才比较恰当呢? 关键问题是应如何译 meta 这一前缀。根据新英汉字典:met(a)-[构词成分]表示“位于……后”,“继……后”,“在中间”;表示“超越”,“总的”。根据《韦伯斯特第9版新大学字典》对meta的解释,除以上的意思以外,还有“更广泛的”和“超越的”意思,并举例如 metaphychology。还有一个解释说:meta与一个学科的名字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中,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下,向封建主义的纲常礼教等腐朽的伦理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批判。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道德领域的论争日趋激烈。为了巩固新文化运动的成果,李大钊在一九一九和一九二○年间先后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一系列文章,力图对道德领域的变革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这些文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李大钊关于道德问题的一些重要论述。尤其是《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李大钊道德观的基本内容。 李大钊的道德观,是围绕着对以下几个重要的道德问题的论述展开的。“道德是什么东西?道德  相似文献   

13.
庾潍诚 《周易研究》2002,30(5):22-29
焦循破除汉人“卦变”说之非,在《易》学史上颇具远识及贡献。他自己创立的另一套解《易》体系,有以下特点:(一)这是一套“之卦”学说,而不是“卦变”说。它是在既定和已生成的64卦基础上,用阴阳互变的“爻动”(爻之)关系解释《周易》经传,不存在卦与卦的相生成问题。(二)焦循这套学说,虽然体系繁密,但不符合历史事实,且多为强《易》就例、牵强附会之论。(三)焦循并没有最后解决《易》学史上“卦变”说的千古难题。  相似文献   

14.
《易传》的道德哲学与现时代罗炽一、《易传》及其道德哲学《易传》或称《易大传》,是《易》之被称为“经”以后的对举。它共包括“说卦传”、“文言传”、“序卦传”、“象传”(上、下)、“彖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杂卦传”等十篇,传统称之为解释...  相似文献   

15.
“功不唐捐”句源于佛教《法华经》,意思是说:世界上没有一点功德是白做的,没有一点努力是白费的;一个人的努力,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也契合西方谚语“Pain past is pleasure”,其实就是中国古语中“苦尽甘来”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顺利通过,这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编纂事业迈出了关键一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民法总则》亮点颇多,尤其是该法第九十二条第二款中规定:“依法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具备法人条件的,可以申请法人登记,取得捐助法人资格。”这表明立法直接确立了宗教活动场所的法人地位,回应了长期以来的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界呼声,凸显了立法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论共同体主义对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作为西方主流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不断地受到挑战。滥觞于近代的自由主义,本身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危机,日益丧失了对西方政治现实的解释能力。六、七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与自由主义几乎分庭抗礼。随着法兰克福学派末流向自由主义立场倒退,形成两股思潮合流的局面,其地位日渐被对自由主义采取批判态度的共同体主义所取代。 一、共同体与个人 共同体主义英文为“communitarianism”,国内和港台一些学者也有译为“社群主义”的,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两种译法各有所长。用“共同体”的译法,更直接地表达了commun…  相似文献   

18.
现存柏拉图作品集中最短的一篇对话《克利托丰》(Cleitophon)究竞是否柏拉图本人的真作,这曾经受到不少学者的怀疑。本文作者支持《克利托丰》属于柏拉图的真作,针对历史上的“伪作说”和“残篇说”提出了批评,然后详细阐明了《克利托丰》与《理想国》第1卷的密切关系。最后,作者区分了《克利托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教诲,并以“道德教育何以可能”为线索对该篇对话做了贴近文本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论语》“夫子矢之”之“矢”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此章文虽简短,却号称难解。以往的解释,关于“矢”字,有誓、陈、指、直告之四训;关于“否”字,有不、否塞二义;关于“厌”字,有弃、塞二解。而歧义集中于对“矢”字的解释。笔者认为,孔子既然“与门弟子语”,不必指天发誓,也不当用“下告上”之陈述语体,故“矢”训“誓”、训“陈”、训“指”均不可取。“矢”有“直”义,“矢之”之“矢”训直或正,纠正的意思。《说文·矢部》:“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乚部》:“直,正见也。”段注:“《左传》曰:‘正直为…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韩非读过《文子》”《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必罚》一节中说:“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也;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其说在文子。称若兽鹿。”这是属于“经”的内容,在下文“说”部分,对此有明确的解释:  齐王问于文子曰:“治国何如?”对曰:“夫赏罚之为道,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