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璐馨  李永军 《学海》2024,(1):176-188
网络内容生态治理下的平台责任认定,直接影响到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和对用户权益的保障。网络平台责任本质上是具有公共属性的私法责任,这一属性决定了网络平台的事先审核义务应依据《民法典》《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和部门规章,结合“避风港规则”“红旗规则”等进行规范解释。应明确网络平台须承担实名登记义务、发布审核义务和事先实时巡查义务,系统构建三类事先审核义务的具体内容与履行标准,形塑违反事先审核义务的责任承担机制。  相似文献   

2.
蓝冰 《学海》2007,(2):180-184
欧盟理事会2001年制定的第1206号《欧盟取证规则》以简化和加快域外取证为目的,建立了欧盟国家间法院直接协助和在对方国境内直接进行域外取证的制度,并增加了关于域外取证申请书的执行期限和域外取证中新科技手段的运用的规定。该规则是对此前在欧盟广为适用的《海牙域外取证公约》所建立的域外取证制度的新发展,并对我国涉外取证制度朝着高效、快捷方向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学海》2022,(1)
数字经济平台以数据作为竞争基础,依托算法等技术扩展竞争优势,已成为一种新型法律关系主体。近年来大型数字经济平台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案件层出不穷,而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难点颇多。数字经济平台处于动态市场结构中,难以适用趋于静态考察的市场份额推定方法;同时,数据的竞争属性也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实践中被忽略。因此,需在遵循《反垄断法》这一"法"基础的前提下,结合数字经济特性调整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方法。宜重点从市场进入壁垒与市场扩张壁垒角度进行精细化分析,审慎分析竞争相关数据获取及运用能力,此即数字经济平台市场支配地位认定之"术"。  相似文献   

4.
现代西方反垄断法的演进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金  娄正前 《学海》2004,(6):159-162
反垄断法规制的是垄断与限制竞争的行为,该行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异化物。现代西方反垄断法是较为科学的法律制度,其代表为美国,它的发展与现代西方商品经济紧密相联。分析现代西方反垄断法的历史演进有助于建立完善我国的反垄断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6,(6):142-148
碳泄露是"气候与贸易"关联的核心议题。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碳泄漏关注的重心从非对称性减排措施导致的竞争力损失转移到了减排义务分担的公平性上。将碳泄漏导致的排放量依"生产者负担"原则完全计入出口国的碳排放总量,从而决定减排责任分担,会导致严重的公平问题。发达国家以本国竞争力受损为由采取规制碳泄漏的单边措施,非但不能真正解决碳泄漏问题,反而会加重上述不公平。规制碳泄漏并解决其对减排公平分担的影响,需要重视多边规制及制度协调:一是要在UNFCCC的框架内完善贸易隐含碳的核算规则,科学、公平地核定各国碳排放量,确立"原因者负担"的减排责任原则;二是要进一步促进多边贸易机制的低碳化;三是要促进多边贸易机制与多边环境机制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1临床医学发展步入“数字医学”时代 随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介入到医学领域,临床应用数字技术产品以及通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医学技术平台为医生提供更准确、更直观的诊疗依据。数字医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如催生新的学科体制与相应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网络环境下影像学软诊断,为临床医学信息的共享、挖掘、分析与增效、创新知识提供现代技术条件等等。  相似文献   

7.
我很难赞同那种把文化艺术完全“推入”市场、把文化艺术“市场化”的理论见解。主张文化艺术“市场化”的论者往往强调说,既然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那么,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市场化”就必然要求文化艺术也“市场化”。但是,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不能归结为“市场化”,这首先就是一个疑问。在我看来,所谓“市场化”,就是不但把经济方方面面的一切都纳入市场,而巨对经济活动只讲市场的自发调节,排斥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与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一回事。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8.
李志文 《学海》2023,(2):183-191
因《民法典》和《海商法》欠缺船舶物权变动条件的规定,学界对此形成了“交付说”与“合意说”两种认识,两种认识的分歧缘于交付主义对船舶法律属性的认识偏差及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思维惯性。在我国《民法典》对物权变动采取形式主义和意思主义二元模式并存的背景下,船舶物权变动“登记对抗”规则与动产物权变动形式主义模式下的“交付说”并不契合。为此,解释船舶物权变动规则,应以船舶作为准不动产且其交易需注重内部安全的价值判断为逻辑基点,综合运用目的解释、比较解释以及体系解释等方法,诠释《民法典》体系下船舶物权变动的意思主义模式,阐明船舶物权变动中“登记对抗”构造的真意,考虑船舶物权与地役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变动规则的一体化,以合意生效弥合我国现有船舶物权变动规范的不完整,并通过未来修改《海商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大体勾勒了 《管子》经济伦理观的基本特征。其一, 《管子》从 “自利”、“趋利避害”的人性论出发确立了功利主义的原则导向, 但并未走向极端功利主义; 其二, 它从“国家本位主义”出发把 “民富”作为 “国富”的重要手段, 但并不违背手段善原则; 其三, 它强调经济公正, 但却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其四, 它强调 “士农工商”四民 “分业而治”的职业伦理, 但却客观上阻碍了人员与职业的正常流动。这些特征共同构筑了 《管子》经济伦理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因产业面临阻碍性专利、专利丛与反公地悲剧、专利劫持、基因剽窃与流失、国际竞争压力等问题。为了在国际领域有效维护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因产业的正当利益,在国内领域有效促进基因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推广,宜整合基因行业,采取"政府主导-政策导向-行业协会倡导"的路径,分三步走,逐步组建基因诊断产品专利池、基因药物专利池与重大多发性疾病相关治疗靶点的专利池、基因农产品专利池、基因新能源专利池。同时,完善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规制专利池的法律制度,制定专利池许可的反垄断指南。  相似文献   

11.
张国斌 《学海》2023,(3):96-107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国际海底矿权转让的程序和条件采用“形式审查”方式,忽略了对矿权转让资格审查、矿权评估等实质内容的规定。这使得实践中相当数量的国际海底矿权被转给了实际上不具备相关资格的受让者。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国际法层面构建一套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国际海底矿权转让制度比较困难。在国际海底矿权转让中,相关主权国家通过国内立法的方式履行担保国义务,从而为国内法规制国际海底矿权转让提供合适的手段。担保国应当对国际海底矿权转让相关的“实质审查”内容予以规范,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国际海底矿权转让“形式审查”内容相呼应。针对我国的国内立法,我国需重点完善国际海底矿权转让主体准入制度以及矿权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刘玲玉  张明华 《学海》2014,(6):104-108
在欧盟的倡议和推动下,德国通过颁布2005年《能源经济法》,在与网络管道相连的能源市场上逐步确立起竞争性的市场结构。《能源经济法》的核心是通过改善能源市场在上、下游市场的竞争,降低能源网络管道部分的成本,形成合理的网络进入费用,以及实现垂直一体化能源企业的合理拆分,构建新的监管体系等措施来保障能源市场尽可能地实现充分的竞争。德国能源市场化发展经验对中国正在进行的能源市场化改革以及能源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张乃根 《学海》2023,(5):60-71
根据《联合国宪章》,国际法渊源可理解为任何可引起国际法义务的依据,包括条约法、习惯国际法和一般法律原则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负有编纂和发展国际法的职责,尤其是通过编纂现有国际法渊源的规则和起草有关国际公约,起到国际“造法”作用。研究已有国际法渊源的编纂与发展,有助于深入了解和客观评估其实际的国际“造法”效果,这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其是以国际法渊源方式将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落到实处,成为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应加强相关研究制度的建设,以期更加积极参与和引导国际法渊源的“造法”。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加拿大安大略公共卫生机构发表《公共卫生项目伦理实施框架》工作报告,尝试建构一个综合性的公共卫生项目伦理监管框架。报告主张在公共卫生领域打破"研究"与"实践"的传统二分,这一理念的提出,一方面是想满足公共卫生领域不断发展的伦理监管需求;同时,也是对传统的研究伦理监管模式的改进。在介绍安大略公共卫生伦理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分析打破研究与实践二分的重要性,强调关注公共卫生项目在数据收集、保存、使用等方面所涉及的伦理问题的共性特征,拓展既有受试者保护概念,实现公共卫生项目全过程的人的保护的理念转变。  相似文献   

15.
钟开斌 《学海》2023,(3):24-32
职能是机构设置和机构改革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推动发展和维护安全是国家治理的两大职能,也是推进机构改革需要统筹考虑的两大因素;科学处理发展和安全之间的关系,构成推进机构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本文基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视角,构建一个“对象-过程-主体”的风险防控分析框架,强调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瞄准以新兴重大风险为重点的全局性风险,坚持以风险监管为重点的全周期管理,坚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重点的全领域联动。运用该分析框架对2023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进行的这次机构改革,以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为鲜明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导向:改革的重点目标是防控科技、金融、数据、政治、社会等重点领域的重大新兴风险,重要任务是加强综合风险监管以解决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等问题,根本保证是以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来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对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6所不同层次医疗机构的475名实习医生进行调查,发现身份不合法、患者不配合、义务履行不充分、管理不规范是目前实习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在优化实习资源、加强实习生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实习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成立“临床实习管理规范委员会”,确立实习规范化的法律依据和制度框架,促进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全球健康领域存在诸多不平等,各国均有义务对外开展合作与援助。这种健康权的国际合作与援助义务主要以国际法规则和有关政治承诺为基础,由此也明确了该义务的依据和范围。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要辩证地看待这项国际义务:既应积极履行该项国际义务,同时也要努力寻求国际合作,并完善本国健康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一、儒商潮流“儒商现象”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商潮,指“知识分子从商现象”,它把社会改革的经济目标与人大目标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既要有先儒“经世致用,达到兼济天下”之精神,又要有今人“广开财路,通时不羡高权”之风度,注重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时以《论语》《孙子》《老子》为商海战术的文化人很多,但以佛学原理经商犹其以禅宗之道取胜者国内罕见,而港台,日本则大有人在。在国内,牟其中仿《论语》,薛永新尚《老子》,黄丕通号称“少年儒商”,在经营中坚持“以诚为本,以礼待人,以文结…  相似文献   

19.
李青 《学海》2012,(2):194-199
经营者集中救济制度不仅满足了经营者集中的需要,同时也维护了市场的有效竞争,是反垄断法在禁止和自由之间进行利益衡量的结果。救济制度在学理上分为结构救济和行为救济,而结构救济中以业务剥离为主要形式。欧盟委员会已经建立起成熟和有效的法律规范体系,其对业务剥离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我国未来救济措施的反垄断立法应在借鉴欧盟竞争法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朝觐是伊斯兰教的五项基本功课之一,是每一位具备条件的穆斯林所应履行的宗教义务。《古兰经》云:“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3∶97)。朝觐分正朝与副朝两大类。《古兰经》云:“你们要为真主而完成正朝和副朝”(2∶196)。近年来,每年有数百万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赴沙特阿拉伯麦加参加副朝活动。迄今为止,我国尚未正式组织自费副朝活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穆斯林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备朝觐条件的人数越来越多,一些穆斯林群众要求参加副朝活动。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明确规定:“信仰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