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金融监管在体制转型和金融发展过程产生了道德风险,新时代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监管制度缝隙中滋长的道德风险,对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形成了挑战,具体表现在:金融俘获、道德责任缺失、自利性冲动以及金融创新引起监管缝隙。金融监管中的道德风险带来了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的风险传递,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供给与需求、委托与代理、权利与义务的矛盾。未来,防范金融监管中的道德风险,需要平衡内修和外治,处理好金融监管体系中制度建设、法律规制和伦理规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钟开斌 《学海》2023,(3):24-32
职能是机构设置和机构改革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推动发展和维护安全是国家治理的两大职能,也是推进机构改革需要统筹考虑的两大因素;科学处理发展和安全之间的关系,构成推进机构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本文基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视角,构建一个“对象-过程-主体”的风险防控分析框架,强调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瞄准以新兴重大风险为重点的全局性风险,坚持以风险监管为重点的全周期管理,坚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重点的全领域联动。运用该分析框架对2023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进行的这次机构改革,以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为鲜明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导向:改革的重点目标是防控科技、金融、数据、政治、社会等重点领域的重大新兴风险,重要任务是加强综合风险监管以解决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等问题,根本保证是以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来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9,(2)
我国机构改革内含着深刻的现代国家建设的意蕴。现代国家建设的核心议题,是如何打造一个有为且有限的政府,其中有为指向国家能力建设,有限指向国家权力的结构性配置。新中国在推进现代国家建设的前30年里,交织着革命逻辑和理性逻辑的张力,且革命逻辑占有压倒性的优势。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是重返理性逻辑的必然结果,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冲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政治体制改革化约为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落实为机构改革,机构改革承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任,构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以机构改革为载体,优化政治权力的内部配置,建设党政体制下的中国行政国家;厘清国家与市场的边界,建设中国监管国家;以央地关系的调整来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建设中国税收国家,这三者综合起来,构成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7,(3):69-76
通过对风险社会以及古典行政学相关理论的分析,同时结合发达国家风险治理的国际经验,本文认为风险社会所诱发的行政国家的适应性激变,对传统行政国家的三大基础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挑战,推动了风险国家的形成。作为一种新的治理类型,风险国家在国家的角色职能、国家能力、制度范式以及行政文化等方面,都与传统行政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社会面临着社会各类风险的叠加效应,同时中国的国家建设面临着建设现代行政国家和融入风险国家的双重任务。本文认为只有采用"1+1"的综合融入式建构策略,中国才能有效地应对不同风险的叠加挑战,并将风险治理有机地融入到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高小平 《学海》2023,(3):15-23
2023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九轮机构改革拉开帷幕。改革方案凸显了现代政府治理的本质要求,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在组织、职能、任务中做出制度性安排,将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作为战略目标落实到改革工作之中,推进科技体制、数字化建设、公共服务、民生保障、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结构优化和流程重塑,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机构改革在整体性治理与专业化管理、技术驱动与管理创新、地方先行与全面推进、战略目标与分步实施等辩证关系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既有本国鲜明特色、又有国际经验借鉴,是中国式现代化公共管理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6.
我国机构伦理委员会相继成立并发挥职能,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查能力还很薄弱,伦理委员专业素养仍不足,伦理审查还未能满足基本需求。从伦理审查认识缺陷,缺乏合格且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机构设置运行中的问题,缺乏规范的伦理审查程序和实质审议,有待建立系统、规范的长效培训及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智能的质量控制监管和指导平台,有待建立医学伦理咨询服务平台七个方面分析了该问题存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我国机构伦理委员会能力建设与监管问题需结合国情进一步开展研究和调整设计。  相似文献   

7.
“无变革的改革”:中国地方行政改革的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海》2016,(1):34-43
地方行政改革往往陷入"无变革的改革"困局,这一困局与现代国家建设路径有关。中国现代国家建设是嵌入在政党中的特殊的国家建设,其特殊性体现为现代国家建设任务的一系列替代。替代逻辑决定了中国地方行政改革的三个约束:国家利益还是部门利益冲突中的价值约束;党政分开还是党政合一悖论中的政治约束;公众参与还是公民协商选择中的结构约束。囿于这些约束性条件的地方行政改革虽然层出不穷,但其本身并不会带来变革。  相似文献   

8.
儿童自闭症的康复存在着严重的失范或失序状态(即乱象),这不仅妨碍了自闭症儿童最佳康复训练的时间,更造成了极恶劣的社会影响。本文对儿童自闭症康复乱象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探析,认为儿童自闭症的康复乱象表现在机构、人员、技术和宣传四个方面的"乱";并总结出自闭症康复中的三大致乱因素:根本原因、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根本原因即自闭症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内部原因为自闭症康复机构缺乏监管、康复人才储备不足,民众科学素养低;外部原因则是市场经济趋利性与人性道德滑坡。以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家庭规模影响,难以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传统观念的转变,社区、机构养老受到更多老年人以及家庭的青睐。美国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针对老年人不同需求的长期照护机构发展相对成熟。通过了解美国各类型长期照护机构的机构定位、照护对象、付费方式和监管情况,提出加强我国养老机构的体系建设,丰富照护服务内容,合理配置人员,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推动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代英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建强 《学海》2005,(2):146-150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及较早跨入老龄化社会阶段的英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进行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养老金保障体系私人化成分、弱化国家因素的探索与改革,并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成效,同时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类似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上海、北京海淀区、苏州、潍坊、青岛、无锡等地率先进行了公立医院治理机制改革的尝试,通过建立不同性质的中间机构来理顺政府和公立医院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我国公立医院治理机制改革的不同模式以及政府治理机制改革对公立医院行为和政府监管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上海、北京海淀区、苏州、潍坊、青岛、无锡等地率先进行了公立医院治理机制改革的尝试,通过建立不同性质的中间机构来理顺政府和公立医院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我国公立医院治理机制改革的不同模式以及政府治理机制改革对公立医院行为和政府监管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早期中国援非医疗队对非洲国家医疗卫生、中国的外交事业以及文化和思想的传播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基于所收集的文献和资料,探讨并分析中国医疗队早期在非洲逐步发展并建立重要影响和地位的原因.研究发现,早期援非医疗队(1963年~1978年)的发展受到医学、政治和文化三大因素的影响和推动.  相似文献   

14.
早期中国援非医疗队对非洲国家医疗卫生、中国的外交事业以及文化和思想的传播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基于所收集的文献和资料,探讨并分析中国医疗队早期在非洲逐步发展并建立重要影响和地位的原因。研究发现,早期援非医疗队(1963年~1978年)的发展受到医学、政治和文化三大因素的影响和推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际关系能力对青少年社交自卑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社会适应性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人际关系能力问卷、社会适应性因素量表、社交自卑感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对841名中学生进行施测。采用中介模型的潜变量路径分析、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多样本恒等性检验等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人际关系能力能够预测青少年的社交自卑感和心理健康;(2)社会适应性在人际关系能力与社交自卑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适应性在人际关系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重视人际关系能力这种基本人格特质对青少年社交自卑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充分考虑到社会适应性在这种关系机制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界定了人际适应性的概念并通过开放式问卷、专家访谈和理论分析进行理论建构,据此编制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对2100名有效被试进行调查.经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1)大学生人际适应性是一阶11因素二阶2因素的多维度多层次结构.一阶因素包括自知性、关系认知性和合作性等,二阶因素包括人际认知性和人际互动性.(2)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大学生人际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9,(2)
机构改革作为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动力,建国70周年以来,党和国家都尤为注重党政机构体系设置。改革开放前,针对政府机构数量繁多,部门重叠等情况,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先后进行了四次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开放后,为顺应国家发展需求,聚焦于政府职能等问题,我国共进行了八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本文结合机构改革的现实情境,纵向考量我国机构改革的历史沿革,立足于政府改革与历史情境的相互关系,以机构改革的内在逻辑为着眼点,聚焦机构改革的发展趋势,系统梳理历次改革的内容,从机构改革动力、改革内容、推进方式、改革路径这四个方面,梳理历次党政机构改革的核心内容,分析阐述机构改革的内在机理,挖掘实验主义与整体设计治理下,历次机构改革的核心内容及内在机理,以探究我国2018年党政机构改革的深层逻辑。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是国家教委人社会科学研究的“九五”规划立项课题。几十年来,我国教育历经多次改革,学生立足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自获知识能力,但改革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在学校教学上要提倡教学民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家庭功能类型与其价值观形成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强 《应用心理学》2009,15(1):67-72
采用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和价值观自测问卷对259名绍兴市区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亲密度高、情感联系强的家庭更容易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而情感联系弱的家庭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价值观;(2)适应性强、应变功能高的无规律型家庭有利于自律、内控的自我导向价值观的形成,并对从众型和冷漠型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3)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功能水平和踏实型价值观类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适应性功能水平与功利型和冷漠型价值观类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是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九五”规划立项课题。几十年来,我国教育历经多次改革,学生立足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自获知识能力,但改革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在学校教学上要提倡教学民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