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组织中反馈的缺乏和新员工面临的不确定性使得主动的信息寻求成为员工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机制。人们的信息寻求行为可能受到获取有用信息的工具性动机、自我保护动机和印象管理动机的驱动, 这三种动机分别受到一系列个体特征和情景因素的影响。探索多种动机的平衡、虚拟情境下信息寻求的动机、管理者反馈寻求的动机, 以及信息寻求动机与信息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等应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年轻大学生忧虑的问题、应对策略和寻求帮助的行为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困扰年轻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以及他们遇到这些问题时寻求帮助的模式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经过编码、统计后显示:(1)对自我同一感的关注和对自己学业问题的担忧是被试最关心的两大问题;(2)个人的问题解决是被最多的被试选择的应对策略;(3)在被试为问题所困扰时,他们最有可能向非家属的亲友和家属寻求帮助;(4)在选择帮助者时,个性品质是最大多数的被试首先考虑的帮助者品质,其次是有知识的和关注他人;咨询和关心照顾是被试最偏好的两种帮助模式;50%左右的被试报告说他们没有不希望帮助者说或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作为提高员工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对个体反馈寻求行为(feedback-seeking behavior)的管理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与管理者的重视。文章回顾了反馈寻求行为研究的相关文献,就反馈寻求行为研究的内容,反馈寻求行为过程,反馈寻求行为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预测因素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在产生了自己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时,不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以致使心理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关注。他们运用各种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从分析求助者个人心理特点入手,并通过跨文化研究,揭示了人格特质和社会文化对心理求助的预测作用以及与心理咨询工作者有关的因素。该文概述并讨论了国内外关于此课题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反馈寻求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雁飞  凌文辁  朱瑜 《心理科学》2004,27(1):203-206
本研究共调查来自企业的员工539人,探讨了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与反馈寻求行为的关系。研究表明:成就目标定向是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来对个体反馈寻求数量、反馈寻求努力起作用的,成就目标定向的各个维度对结果变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生物遗传机制的相关研究。主要从3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1)单胺类物质与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关系;(2)激素对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影响;(3)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生物遗传性  相似文献   

7.
组织中个体寻求反馈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冯明 《心理科学进展》1999,17(4):44-493
该文综述了国外对寻求反馈行为的过程模型以及反馈源的探讨, 对寻求反馈的成本和价值感知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对寻求反馈行为研究的意义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琳  陈增祥  何云 《心理学报》2020,52(8):1004-1016
人们普遍拥有“期待不朽、被人铭记”的传承动机, 文章通过4个实验探讨了该动机如何通过未来自我连续性的影响作用于个体的金融冒险行为。实验1发现传承动机能够提升个体对未来自我的连续性感知。实验2在此基础上发现传承动机会弱化个体金融冒险行为(2a), 并且该效应被自我连续性感知中介(2b)。实验3进一步考察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对上述中介效应的调节, 结果发现上述中介效应只出现在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高(vs.较低)的个体身上。  相似文献   

9.
责任归因、幸灾乐祸与帮助意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具体探讨在他人出现不幸时,作为同学、同伴等的归因、责任推断、幸灾乐祸情感反应程度以及想不想提供帮助的程度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内部归因对责任推断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消极情感对同情和幸灾乐祸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责任程度与幸灾乐祸关系密切;幸灾乐祸和同情对帮助意愿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团队中帮助行为包含团队成员个体帮助行为, 成员-成员的人际帮助, 以及团队帮助行为。既有研究聚焦于团队中个体帮助行为的积极作用, 忽视了施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二元关系影响、以团队为研究层级的帮助行为机理及团队中不同层级间的影响效应研究。研究提出团队中帮助行为的多水平整合理论模型框架, 认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团队帮助行为的涌现溢出机制及团队中帮助行为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的内在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新颖寻求特质是个体对新颖刺激或潜在的奖赏线索表现出愉悦或兴奋的先天倾向, 并且这种先天倾向会导致个体为寻求潜在的奖赏进行频繁的探索性活动。众多研究表明, 新颖寻求水平高的个体药物成瘾易感性高。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胆囊收缩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皮质酮可能参与了新颖寻求特质影响药物成瘾易感性的过程。未来, 仍需对新颖寻求特质影响药物成瘾易感性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艳  蒋晶 《心理学报》2022,54(1):78-90
在日常生活和购物环境中, 混乱无序无处不在。然而, 关于环境无序性对消费者产品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却十分有限, 本文试图填补这一不足。具体而言,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环境无序性与多样化寻求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且自我效能威胁和未来偏好不确定感在其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通过1个预实验和4个实验, 本文发现无论在真实环境、线下购物环境、工作环境, 还是线上产品陈列情境下, 环境无序性均可提升多样化寻求行为; 无序的环境会对消费者的自我效能产生威胁, 进而增强其对未来产品偏好的不确定性感知, 最终促使其通过增加多样化寻求行为来应对未来可能变化的产品偏好。  相似文献   

13.
新颖寻求(或感觉寻求)特质与许多成瘾药物的易感性密切相关。例如, 高、低新颖寻求动物对可卡因、苯丙胺和吗啡等成瘾药物的奖赏、运动激活、强化效应的反应存在差异。长期饮用酒精也容易成瘾, 但尚未发现关于新颖寻求特质影响酒精成瘾的报道。本实验采用药物成瘾研究中常用的自发活动模型, 考察了高、低新颖寻求动物在酒精急性处理、慢性处理和激发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实验过程中首先采用两种新颖寻求模型, 即新颖环境中自发活动模型和新颖客体偏爱模型, 将昆明小鼠分别区分为高、低自发活动组和高、低新颖客体偏爱组, 连续10天给予酒精(2g/kg/d, i.p.)或等量盐水处理, 戒断2天后所有小鼠接受酒精(2g/kg)激发。实验结果表明, 新颖环境低自发活动小鼠比新颖环境高自发活动小鼠对酒精急性、慢性处理导致的运动激活效应更敏感; 在酒精激发期前者的自发活动水平也高于后者。本实验结果说明新颖环境中自发活动特质影响动物对酒精导致的运动激活效应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自我表征特点与成败情境下的自我关注选择倾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以小学三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情境实验,探讨成功与挫败情景下儿童的自我关注状态。实验结果表明,被试的自我描述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成败评语的影响。并且,被试自我概念特征与成败情景下的反应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来自不同学习环境的被试自我表征有不同的倾向性。本文分析了这些现象在儿童自我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个人公正世界信念量表、自编的助人假设情境,先后以198名、415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两项研究考察了责任归因和帮助代价在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影响个体助人意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及个体对受困者遭遇的外归因,均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个体的助人意愿,但个人公正世界信念与责任归因之间无显著相关。控制性别、年级和社会称许性的影响后,个体对受困者遭遇的外归因及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分别可以解释5.7%和6%的变异;(2)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对助人意愿的作用受到帮助代价与责任归因的调节,只有在低代价、外归因的条件下,个人公正世界信念越强,助人意愿才越高。这些结果对亲社会行为的促进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元分析方法探讨反馈寻求行为(FSB)与个体绩效的关系以明确其能否改善个体绩效。共有62篇实证研究纳入元分析, 被试总人数达15141人。结果表明:反馈寻求行为与个体绩效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 = 0.329), 且与创新绩效的关系(r = 0.409)强于关系绩效(r = 0.302)和任务绩效(r = 0.258); 询问式反馈寻求行为(Inquiry FSB)与个体绩效及其分维度绩效的关系均强于监控式反馈寻求行为(Monitoring FSB)。文化背景和数据收集方式调节了反馈寻求行为与个体绩效的关系, 该关系在东亚文化背景下(r = 0.393)和截面同源数据中(r = 0.433)最强, 且在纵向配对数据中仍显著正相关(r = 0.154), 充分说明反馈寻求行为能改善个体绩效; 反馈寻求行为的测量工具、反馈源、非自评绩效的主客观性和被试类型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为反馈寻求行为对个体绩效的预测提供了较精确的估计, 并为反馈寻求行为的后续研究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考察趋近动机强度不同的积极情绪和回避动机强度不同的消极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协调性对自我控制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高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以及中性情绪相比,在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下完成言语工作记忆以及在低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下完成空间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成绩提高,而Stroop分数降低,这表明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协调性受到情绪动机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郑旭涛  郭文姣  陈满  金佳  尹军 《心理学报》2020,52(5):584-596
采用学习-测验两任务范式,通过3项实验探讨了社会行为的效价信息对注意捕获的影响。在学习阶段,被试观看具有积极效价的帮助行为(某智能体帮助另一智能体爬山)和消极效价的阻碍行为(某智能体阻碍另一智能体爬山),以及与各自运动特性匹配的无社会交互行为,其目的为建立不同智能体颜色与社会行为效价信息的联结关系。在测验阶段,则分别检验社会行为中的施动方(帮助者和阻碍者)颜色和受动方(被帮助者和被阻碍者)颜色的注意捕获效应。结果发现,消极社会行为中施动方颜色和受动方颜色均更容易捕获注意,而积极社会行为效价信息并没有改变联结特征值的注意捕获效应;且相比于受动方,与消极社会行为效价建立联结的施动方颜色的注意捕获效应更强。该结果提示,存在消极社会行为效价驱动的注意捕获,且消极的效价信息与卷入社会行为所有个体的特征建立联结,但该联结中施动方物理特征具有更高的注意优先性。这一发现暗示,声誉信息与对社会交互行为的整体表征可能综合作用于对社会交互事件的注意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特质焦虑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并基于双系统模型探究其中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特质焦虑问卷、简版自我控制量表、感觉寻求量表和青少年多领域冒险行为问卷对1720名12~18岁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数据1549份。结果发现:(1)特质焦虑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冒险行为,自我控制在特质焦虑与冒险行为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2)感觉寻求调节了该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即个体的感觉寻求水平越高,自我控制对冒险行为的预测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感觉寻求问卷,对4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及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的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与手机依赖正相关,而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手机依赖负相关;(2)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密切联系,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该联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