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基督宗教源于东方,在希腊、罗马的历史处境中发展成普世性的宗教。在四次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几多相遇、可曾相知"的尴尬后,基督宗教能否丰富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否与中国已有的儒、释、道一起,绽放于中国文化的百花园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依靠当今教会在基督教中国化方面的努力。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基督教神学的本色化与处境化,包括探索发展基督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教会历史上涌现出一些被信徒拥戴为灵性楷模的杰出人物,他们在教会中的深远影响往往不单是因为其学识渊博,而是因为其灵性经验的丰富和读经亮光的独特,而这却与其灵修功夫有关。他们因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沃土情深意厚,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浸润和滋养,他们的神学思考或灵修默想总是散发出厚厚的中国味道。  相似文献   

3.
<正>"灵修中国化"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一是讨论基督教中国化不能只停留在论证重要性、必要性的阶段,很有必要做一些纵深的推进与尝试。二是过于学术性的神学思辨或艰涩的哲学思考,对基层教会牧者来说或许并不太适应,而灵修中国化是一个相对容易"有话可说"的主题。但这不等于说这一主题可有可无。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因为其"接地气"、更具普及性,因此对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可以产生更大的实践意义。研究与思考中国神学绝对不是在象牙塔里,而是在教会具体生活场景中,它是能指导信徒实际灵性生活的践履之学。  相似文献   

4.
正《民众圣歌集》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无论从创作赞美诗歌词,还是采用中国曲调为赞美诗谱曲,在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中,都可以说是创举,其经验值得借鉴。一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早在20世纪初就已发端。按照陈泽民教授的研究,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最早的阶段,是由中国基督徒独立编译基督教的赞美诗音乐作品。此后,中国基督徒自己创作的赞美诗作品陆续出现。其中,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上海出版的《青年诗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是由西方传入中国,因而被中国人视为洋教。自基督教传入中国后,中国教会就意识到要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基督教的信仰实乃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基督教历史就展示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接触、交流、碰撞、融合的漫长过程和独特意义。自基督教传入中国后,就经历了本地化、本色化和处境化的过程,这是基督教传入中国历经文化、政治的冲击,依然能够存在、发展,并显示出旺盛生命力原因之所在。中国基督教会要努力建设一个忠于上帝托付和圣经教导的中国基督教,一个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健康发展的中国基督教,一个坚持三自原则、爱国爱教的中国基督教,一个既扎根于中国文化、又适应现代社会的中国基督教,一个讲团结、讲道德、讲服务的中国基督教,一个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使人追求真理的中国基督教,一个神人喜爱、荣神益人的中国基督教。  相似文献   

6.
若磐 《天风》1994,(收录汇总):16-17
作为中国基督教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布道家、作家、神学家,陈崇桂是一位十分受信徒喜爱的牧师.他曲折的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日救国和新中国的建立,在多变动荡的环境中,他忠心牧养,奋兴布道,著述良多,后来又积极投身三自爱国运动,以自己的生命和侍奉见证了基督徒的爱国爱教情怀,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属灵遗产,对今天的基督教中国化的圣工不无启发.本文将从三个维度来浅探陈崇桂牧师的基督教中国化的思想与实践,也提醒和激励今天的教会牧者和基督徒,更好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推进教会植根中华沃土,结出美好的福音硕果.  相似文献   

7.
灵修神学是一门着重"内在"的神学和有"个性"的神学,"内在"反映其教会性,"个性"反映其在处境中的独特思考。教会性和独特性应该是神学必须具备的要素,也是基督教中国化思考中必须具备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中世纪三位灵修神学家的思想,他们都强调"爱",可称为"爱"的灵修神学传统。我们将从他们的思想中探讨一下神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若磐 《天风》2023,(8):16-17
<正>作为中国基督教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布道家、作家、神学家,陈崇桂是一位十分受信徒喜爱的牧师。他曲折的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日救国和新中国的建立,在多变动荡的环境中,他忠心牧养,奋兴布道,著述良多,后来又积极投身三自爱国运动,以自己的生命和侍奉见证了基督徒的爱国爱教情怀,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属灵遗产,对今天的基督教中国化的圣工不无启发。本文将从三个维度来浅探陈崇桂牧师的基督教中国化的思想与实践,也提醒和激励今天的教会牧者和基督徒,更好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推进教会植根中华沃土,结出美好的福音硕果。  相似文献   

9.
思维世界是一个涉及人类学、心理学、逻辑学以及其他诸学科的综合领域,是人们多少年来孜孜以求加以探讨的对象之一。由夏甄陶、李淮春、郭湛等主编的《思维世界导论——关于思维的认识论考察》一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以下简称《导论》),就是对思维世界的有益探索之一。《导论》一书,从思维发生的自然史前提入手,考察了物质的反映特性、反映的一般规定及本质待证,并研究了从非生物反映形式向生物巨映形式的转变,以及从生物的感应性反映到动物的感受性和动物心理的发生,进而到高等动物的“悟性活动”和思维萌芽这一前思…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中国化就内而言是要构建一套符合信仰规范兼具中国特色的信仰经验的表达,就外而言它需要以服务社会的实践来平衡以"传教"为中心的信仰生活。基督教中国化不但是对普世基督教多元化的丰富,而且也是多元化的基督教在中国的具体呈现。就中国而言,各城市之间存在着人文、习俗、自然环境等差异,它们同样是对"基督教中国化"内合的丰富。本文以宗教学和现象学的方法考察首都教会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历史发展到今天,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更是适应新的要求而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新时期。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派出中国哲学史代表团到日本进行学术考察,开展学术交流。中日两国学者都认为,学术交流不应只限于人员的互访一条途径,必须广辟渠道。中国代表团提议互相编译论文集,以扩大中日两国学者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本学者十分欢迎这个建议。代表团回国后,立即着手筹备,用通讯的办法,特约日本十九位学者撰写了二十篇论文,由辛冠洁等同志编译成《日本学者论中国哲学史》文集,最近中华  相似文献   

12.
<正>基督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论坛与会代表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全面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安徽省基督教两会于8月5日至7日在黄山举办论坛,深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论坛得到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的学术支持。近些年来大力推动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的学术界代表人士,如卓新平、  相似文献   

13.
曾繁仁 《天风》2004,(8):46-47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是一种装饰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以粗犷而简洁的线条勾勒艺术人物,又具有很强抽象表现力。用这种形式创作基督教艺术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神人和好这样一个神学主题。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吸收了西画的某些技法。诸如素描、构图、着色等手法。并将此揉进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技法之中,这种中西合壁的绘画技法强调了素描、层次、光线、色彩对比,为表现基督教文化之深刻内涵提供了视觉元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对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进行神学反思,并扼要地谈谈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交会,以更好地探研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更全面地、深入地、有效地、具体地促进基督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15.
<正>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黄希庭先生致力于人格心理学研究事业已有三十余年。先生不仅开展了大量的人格理论与实证研究,编撰了高水平的教材,还倡议创建了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在期刊上开辟人格研究专栏,提携、奖掖后辈,为中国人格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对人格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中既有纯学术性的探索,更有充满生活气息的"人之常情"的思考(先生认为人格心理学某种意义上就  相似文献   

16.
《民众圣歌集》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无论从创作赞美诗歌词,还是采用中国曲调为赞美诗谱曲,在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中,都可以说是创举,其经验值得借鉴。一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早在20世纪初就已发端。按照陈泽民教授的研究,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最早的阶段,是由中国基督徒独立编译基督教的赞美诗音乐作品。此后,中国基督徒自己创作的赞美诗作品陆续出现。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9,(12)
<正>1909年,德裔美国汉学家劳弗尔(Berthold Laufer)在陕西西安购得《中国风圣母子图》。1910年,劳弗尔将此画带到芝加哥,此画现藏于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画中圣母正面站立,赤足,头后有红色圆光,怀抱耶稣;耶稣身着红衣,目视圣母。此画落款"唐寅",但是"唐寅"二字的落款之处,底色泛白,劳弗尔认为这个落款是改写的,说明此画不是唐寅所画。有学者称此画为"唐寅"款白衣圣母像,而劳弗尔称此画为"中国风圣母子图"。  相似文献   

18.
卓新平 《天风》2014,(9):13-14
基督教的在华发展、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的适应与融合,以及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这是中国宗教探究中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但在今天又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东西方文化的相遇及交流中,基督教具有典型意义。基督教的本源在亚洲,其文化元素本来属于东方文化范围,但因其在古代罗马帝国时期在地中海周边地区的生存与扩展,使之得以沟通东西方文化元素,结合古希腊思想精神和古罗马社会处境而铸就了西方自中古以来的文化模式及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是歌唱的宗教。唱赞美诗是基督教宗教仪式的重要内容。赞美诗包括歌词和音乐。早在20世纪初,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基督教赞美诗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化的历程。最初是以歌词的中国化为开端。1908年出版的《青年诗歌》是最早由中国基督徒独立编译的歌集。此后又陆续出版了一些歌集,其中1931年出版的主要由赵紫宸翻译的《团契圣诗》,被称为“国人编译赞美诗最认真、最负责、而又文词最美的”。这部歌集对歌词的翻译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比如采用中国古体诗或者文言来翻译歌词。而同年出版的《颂主诗歌》,则是中国基督徒统一进行收集创作赞美诗歌词的第一本歌集。  相似文献   

20.
肖安平 《天风》2023,(4):14-15
<正>“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周易·下经》)这里的“丽”犹连也,此“丽泽”为两泽相连,其水宛如朋友通过讲学来交流学问。故此,中国神学家赵紫宸博士用丽泽之交来说明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的交流是友好、和平、融洽的交流,并对它们的关系如同丽泽之交进行了独特的深刻理解和洞见,形成了自己的本色神学。这对今天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