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约翰福音21章15节到17节:“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  相似文献   

2.
夏新穗 《天风》2008,(21):12-14
这是《约翰福音》所记耶稣行的第一个神迹。使徒约翰在叙述耶稣生平事迹的时候,对耶稣所行的神迹进行认真的筛选,仅仅记了耶稣行的七大神迹,约翰明确指出:"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因他的名得生命。"(约20:31)这里援引的第一个神迹发生在耶稣的家乡加利利的迦拿,一个地处偏僻的乡村婚筵上。当宴席上的酒用尽的时候,耶稣说了几句简单的话,使洁净的水变成了上好的美酒。那么"迦拿婚筵"水变酒的神迹,带给我们今天神的儿女什么样的属灵祝福呢?  相似文献   

3.
伏永红 《天风》2005,(11):8-9
约翰福音记载了耶稣所行的七个神迹,在第9章中记述了耶稣医治一个生来瞎眼的人,约翰用了整整一章圣经的篇幅记述这件事,那么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呢?使徒约翰告诉我们这些事的目的是要叫人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作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蜕变     
生命是一个不断成长蜕变的过程.当我们与主相遇,当基督的信仰进入生命中,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就有了不同的样子. 让我们先来看看耶稣的门徒们.约翰,加利利的渔夫,与主相遇,受主呼召,跟随了耶稣,根据《马可福音》3章的记载,耶稣为他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参可3∶1 7).这种给学生起别名的事情实在不多见,耶稣的用意到底为何?历代释经家多认为这是对约翰性格的描写,约翰很可能有火热的性情,有时不免急躁.与主初相遇,就得了这个雅号,之后他的表现也确实名副其实.请看,《马可福音》9章,约翰对耶稣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跟从我们."  相似文献   

5.
李世峥 《天风》2013,(5):28-29
施洗约翰是先知传统中断400年之后的首位先知,所以他一出现,就引来众多犹太人的关注。当他"在犹太的旷野传道"时,"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并约旦河一带地方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旦河里受他的洗"(参太3:5—6)。此人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这位先知的辉煌时期并不很长,就在事工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与他同龄的另一位先知——耶稣——出现了。约翰曾向他的听众推荐过耶稣,而现在的耶稣却正在全面超越约翰,并且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面对此种境况,约翰的门徒看不惯,也想不通,于是愤愤不平地报告老师:"拉比,从前同你在约旦河外,你所见证的那位,现在施洗,众人都往他那里去了。"约翰门徒的话中,流露出对耶稣的妒忌和不满,似乎有制止他的冲动。面对"后来者居上"的现实,约翰门徒的心态符合一般规律,但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约翰如此劝勉门徒:"若不是从天上赐的,  相似文献   

6.
陈明 《天风》2022,(6):6-8
这是一段大家熟悉的经文,记载了在凯撒利亚腓立比事件暨彼得认信以后的第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登上了一座高山.在山上,耶稣的形象发生了改变,他脸上放光,衣服洁白,之后又有摩西、以利亚显现.见到这异象,彼得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这时突然有云彩遮蔽他们,有声音从云彩中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惊惧过后,彼得、雅各、约翰三人再举目观看,却不见一人,只见耶稣.  相似文献   

7.
刘美纯 《天风》2022,(5):26-27
符类福音记载门徒关于"天国里谁为大"的询问(参太18:1-5)、争论(参可9:33-37)和议论(参路9:46-48),三卷福音书记载的角度虽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天国里谁为大"这件事,且都是发生在耶稣第二次预言他受难与复活之后.当耶稣第三次预言他的受难与复活后,他最亲近的两个门徒雅各和约翰兄弟俩就来求耶稣:"在你的荣耀里,请赐我们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参可 10:37;参太 20:21,和合本2010)由此引起了其他门徒对他俩的不忿,"其余十个门徒听见,就对雅各和约翰很生气"(可 10:41;参太 20:24,和合本2010).当年门徒的"谁为大"的争论,以及雅各和约翰想要坐高位的想法,自古以来并未停止过.做最大的、坐高位、有权,人性使然,是会让人心动的.  相似文献   

8.
任何宗教语言的特征是它的指使性.本文依据约翰神学的文献,即<约翰福音>、<约翰壹书>、<约翰贰书>、<约翰叁书>、<启示录>指出:约翰神学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宗教语言的指使性特征:"我是"的宣告、耶稣的对话性言说、吁请的祈祷;而它在时间观上的长时段的末世论的涵义意味着:作者约翰强调时间中的永恒与现在的关系,换言之,他认为永恒中内含现在、而现在中却内含着永恒.这种语言观、时间观,和约翰神学的以人与上帝的公义关系为基础的神义论的正义论相关,和它把基督信仰看成是上帝之言成为肉身的历史事件与耶稣的肉身成为上帝之言的神学事件的信仰相关.  相似文献   

9.
耿卫忠 《天风》2004,(10):27-30
序言 约翰福音对耶稣事工的记载与前三福音有所不同,前三福音记载耶稣在加利利的工作较多而且详细,而约翰福音则更多地记载了耶稣在耶路撒冷的工作和教导,比如约翰多次记载耶稣进圣城(2:13;5:1;7:10;12:12)。最后一次记载耶稣上耶路撒冷除了他为门徒洗脚之外则是长达近六章(12-17章)的临别赠言。而在这长篇语重心长的告别辞中,重点体现出的是耶稣对门徒的爱,"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13:1)。接着耶稣就用行动来  相似文献   

10.
你们来看     
陈鼎亮 《天风》2005,(2):31-31
耶稣最早一批门徒是由施洗约翰介绍的,约翰看见耶稣后对他的门徒说:"看哪,神的羔羊。"向门徒指明耶稣的真正身份与使命。于是他们就开始想与耶稣接近,想对耶稣多一些了解。耶稣看见他们就问"你们需要什么?"这个发问包含了你们离开约翰来跟从我,究竟需要什么?是不是寻找生命的意义?是不是想谈论人最大的需要?门徒的回答:"夫子在哪里住?"这是门徒对耶稣问话的肯定,我们愿意和你谈这个问题,我们愿意有多一些的时间和你住在一起有更多的了解。耶稣发出大胆的邀请:"你们来看",我愿意被你们了解,我愿意和你们在一起被你们考查。  相似文献   

11.
一粒麦子     
李栋 《天风》2006,(6):10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 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经文:约12:20-26 约翰福音书中12章20-26 节,记载的是耶稣在世上最后一周,这离开耶稣受死、走向十字架的日子不过就几天的时间了。这时有几个希腊人来求见耶稣。他  相似文献   

12.
这段经文说的是,一群好奇跟随耶稣的门徒向他提问有关禁食的问题.他们发现约翰的门徒禁食、法利赛人的门徒也禁食,而耶稣的门徒却又吃又喝,感到十分疑惑.因为当时耶稣的能力和地位高过约翰和法利赛人,他们认为耶稣的门徒应该比他们更虔诚,更应该禁食.对于这个问题,耶稣没有给予正面的回答,而用了三个比喻:第一,新郎还同在,就不能禁食.禁食是人对上帝虔诚的一种表示,目的是借此举动更加与上帝联合,讨他的喜悦;根据犹太人的习惯,婚宴时可以免去禁食,为的是与众人一同分享快乐的时光.第二,不能从新衣服上撕一块布补在旧衣服上,新衣服和旧衣服不仅不相称,反而还会破坏了新衣服.第三,新酒不能装在旧皮袋里.以色列人的皮袋是用羊皮缝合,新酒是未发酵的,变陈时会发酵膨胀,而旧皮袋由于时间过长缺乏韧性容易裂开,酒便漏出来,皮袋也就坏了.因此新酒必须装在具有柔韧性的新皮袋里.耶稣用这个比喻,采取对比的形式,告诉我们新与旧是不相称、不相融,也是不相宜的,人应当突破常规,推陈出新,竭力追求做一个新造的人.使徒保罗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2)可见,基督徒的生命处于一种动态、改变、更新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约瑟夫斯是第二圣殿后期重要的犹太作家,其作品在记载相关犹太历史的同时,也极好地体现了两希文化的融合.尽管受到第一次犹太战争的影响,约瑟夫斯的历史观念和历史书写依旧体现出极强的犹太特性,反映了在艰难的历史环境中犹太知识分子的求索历程.本文围绕着犹太人与上帝的关系,犹太人如何看待自身的命运,以及犹太人如何对待异族人的问题,分析了约瑟夫斯的上帝观和先知论、"神权政治"论,他对犹太民族灾难的反思,他对族际关系的态度以及他的末世论.这些思想共同构成了约瑟夫斯的历史观,成为左右其历史书写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两种声音     
傅献祭 《天风》2003,(4):8-9
前三福音不约而同地详细记载了耶稣在山上变像的事迹,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耶稣没发一言,可我们依然从中听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人的声音,即彼得说的话,另一种是云中的声音,即上帝说的话。我们把这两种声音稍作对比,就会得到一些有益的亮光。 耶稣登山变像 耶稣带着彼得.约翰和雅各三位门徒暗暗地上山去祷告,正祷告的时候,形象改变,“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这正是耶稣作为上帝的儿子的荣耀和圣洁的形象,充分展示出他的神性(参启1:  相似文献   

15.
耶稣是谁     
《中国天主教》2001,(6):12-12
“耶稣是谁?”为解答这问题,四部福音的作者都乐意为我们效劳,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答案。尤其是第四部福音,作者是耶稣所召收的首批门徒之一(玛4:21),是耶稣所爱的(若13:23),在最后晚餐时曾斜依在耶稣的怀里,紧靠在耶稣的胸膛上(若13:25),他曾由始至终的跟随了师傅,直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他仍站在旁边(若19:26),目送恩师临终,也目睹耶稣死后肋膀被刺,流出了血和水(若19:34)的确,若望宗徒最了解耶稣,最认识耶稣,他有意为我们撰写一部较深入的福音,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有关耶稣基督的最深刻的画像。所以,他在晚年时候…  相似文献   

16.
镜天 《天风》2007,(12):18-19
耶稣基督为世人的罪,将命倾倒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在巨大的痛苦中,他讲了七句话(俗称十架七言),其中一句就是嘱咐自己的爱徒约翰说:“看你的母亲!”就把母亲交给了约翰。按照教会传统的说法,约翰在此后就把马利亚接到以弗所,陪伴其左右,直到她离世归天。“看你的母亲”,不但是耶稣对母亲孝行的体现,完成在家庭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理爱与情爱     
苏佐扬 《天风》2005,(3):41-41
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15节)。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16节)? 耶稣头两次问彼得所用的"爱"字,原意为"属神的爱","理智的爱","不改变的爱"。神爱世人,耶稣爱属它的人爱到底,你们要彼此相爱,均用此爱字。 但彼得两次回答主耶稣的问题时,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这个"爱"字,原意为"朋友的爱","情感的爱","会改变的爱","父母的爱子女的爱",转意为"热情","喜欢","爱好"。  相似文献   

18.
李成义 《天风》2006,(16):14-15
约翰在监里听见基督所作的事,就打发两个门徒去,问他说:“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听见、所看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太11:2-6)  相似文献   

19.
饶恕与定罪     
《天风》2015,(7)
<正>福音书常有提及耶稣显明赦罪权柄的记载,而《约翰福音》中耶稣饶恕淫妇的故事(参约8:1-11)却一直备受争议,诸多学者怀疑此段并非真正出自约翰之手,因为一些古旧的抄本均无此段经文,只有少数古抄本含有本段经文。但是,新约学者锡生(H.C.Thiessen)称:"奥古斯丁及耶柔米两人说本段经文确实载在当时甚多古卷内,而后人因怕他们的妻子读了本段后会随意放荡,遂将之删掉,以致在后来的古本内失踪。"但是,即便能证明该段经文并非出自约翰,也并不能推翻该段  相似文献   

20.
补网     
沈光玮 《天风》1995,(10):2-5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从那里往前走,又看见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兄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招呼他们。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