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伦理学之后——现代西方元伦理学思想》(孙伟平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是一部系统研究元伦理学、特别是现代西方元伦理学思想的学术新著。该书运用哲学价值论的视角和方法,在对传统伦理学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元伦理学的一些新观点,特别是对现代西方元伦理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析。  相似文献   

2.
“生态女权主义” (eco -feminisme)是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德·埃奥本 (Francoised’Eaubonne)在 1 974年首先提出的概念。她把生态观点和女权观点结合在一起 ,揭示了自然和女性之间某种天然的联系。自此 ,生态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态度在西方得到了迅速发展 ,人们 (特别是妇女 )从各个角度切入到这一思想态度中 ,包括环境运动、非传统政治以及女权主义的精神运动。生态女权主义一般认为 ,在自然造化中 ,有两种现象非常相似 :一种是女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生儿育女 ,并把食物转化成乳汁哺养他们 ,另一种是大地循…  相似文献   

3.
试论生态女权主义与道教思想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危机"这一共同的背景下,诞生于现代西方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潮与东方古老的道教思想发生了碰撞,显示出令人惊异的相似性.论证二者思想的相似性,可以拓展道教关注现实的视角,并希望有益于当前的环保事业.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西方学者一是通过澄清关于恩格斯辩证法思想及其《资本论》编辑工作的误解,阐明恩格斯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新世纪共产主义思想原则以及自然科学方法论依据的重要意义,表明恩格斯编辑整理的《资本论》的忠实性和可靠性;二是通过重新发现恩格斯在经济、社会和历史研究上的学术成果,强调其经济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贡献,其社会学思想对城市社会学、环境学和女权主义研究等社会学相关学科的启发和意义。这些研究既提供了如何从为人熟知的恩格斯著作里深入理解其理论精髓的思路和角度,也示范了如何从未被重视的恩格斯作品里发现与当下现实和研究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5.
姚大志 《世界哲学》2017,(3):135-142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女权主义占有特殊的地位。虽然女权主义按其思想渊源来看派别众多,但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派,即自由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和激进主义的。激进女权主义的思想与其他两个派别不同,其核心是对父权制的批判。这种女权主义在三个层面上展开了对父权制的批判:首先是对母性的分析,以破除父权制所制造的关于母性的神话;其次是性别批判,以揭示男女之分的社会构造和文化构造;最后是女性的解放,即探讨如何把女人从父权制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6.
研究者一般都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使D.H.劳伦斯发生了由女权主义到反女权主义的转向.如英国学者奚拉里·辛普森指出,"令人十分奇怪的是,在战争结束之际,……劳伦斯的态度突然转变,把男权至上的思想奉为信条.""二十年代,劳伦斯发展了明显的反女权主义倾向,与其早期的作品相比,泾渭分明."[1]有人甚至称其在一战之后患上了"厌女症",在散文、书信、小说中,不断地攻击妇女解放和女权主义运动[2]. 对于劳伦斯的反女权主义转向,中外研究者做了不少描述,但是对其转向的社会和内在原因,还未能进行深入而合理的阐释.为此,笔者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做更深入探析,以助于对劳伦斯整个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关于毛择东思想研究的论著国内外已出版不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新近推出孟继群主编的《毛泽东领导思想论纲》,是适应广大干部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水平的一本理想读物,是在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领域中作出新探索的一部力作。一、视角新、结构新,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8.
视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观察到的内容。哲学和功夫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思想就像那著名的"鸭-兔"图,既可被看作功夫体系也可被看作哲学体系。在近代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思想曾经被迫从西方哲学的视角去寻求其所谓的合法性,其自身的功夫层面因此受到了遮蔽。自觉地启用功夫视角是重新发现中国传统思想里被边缘化或忽视的资源的途径。功夫视角与哲学视角交互审视的双向过程,不只是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可以成为中国哲学特有的哲学方法论,使哲学突破近代西方的局限而获得新的穿透力,激发功夫哲学理论和对功夫本身的哲学研究,同时也使人类功夫实践获得进一步的自觉和提升。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李银河在女权主义三大主要派别(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长达百年的论争之后,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进程,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流派,这就是后现代女权主义流派,有的理论家甚至将这一新流派的出现称为妇女运动的“第三次浪潮”。(Coole,184)我想,其原因在于后现代女权主义颇具颠覆性,它不仅要颠覆男权主义秩序,而且要颠覆女权主义三大流派据以存在的基础。因此,严格地说,后现代女权主义并不能算是与上述三大流派并列的第四大流派。后现代女权主义者大多活跃于学…  相似文献   

10.
习五一教授的新书《科学无神论与宗教研究》提出了当前科学无神论研究的三大板块:科学无神论、宗教研究以及邪教与膜拜团体研究,并极力倡导科学无神论的学科建设。本文就该书中引起笔者共鸣的两点内容——“西方新无神论思潮”和“宗教研究中的跨学科视角”进行了一个简要阐释。西方新无神论思潮近几年才兴起,但其社会影响已不可小觑,非常值得我们的无神论研究积极关注。价值无涉原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石.更是宗教学的分支学科宗教社会学的立身之本:在宗教研究过程中坚持价值无涉可以得出客观公正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相关社会政策的制订,而且能够推动科学无神论与国内外宗教研究的交流和对话.从而壮大这一学科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9,(1)
黄兴涛的新著《重塑中华》从精英与下层民众复杂互动的格局出发,全面、系统论著近代"中华民族"观念如何由典型少数精英的思想,最终得到广泛社会认同的演变过程,填补了中国学术界在这个重大问题上的空白,为检讨和纠正近几十年学术界单纯强调发掘下层声音之弊,回归精英视角、正视精英文化和思想的意义,提供了很好的示例。为纠正西方学界特别是新清史论者所造成的学术混乱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他以20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中汉族和少数民族上层精英的有关理念演变为切入点,似有与当下的西方乃至国内的学术主流唱反调的意味,实为带有反思意义的努力,是对那种以挖掘边缘群体声音而行反历史主义之风的一种反拨。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批判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总趋势总问题之一。亨利·列斐伏尔是此思想转向的重要推动者及其代表人物之一。但作为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斐伏尔与众多的现象学家、生命哲学家以及存在主义者的学院派生活哲学研究有所不同,他始终坚持用辩证法研究批判现代社会中的日常生活现实问题,这也是我们研究其思想的最重要原因。他在其漫长一生的不同阶段,分别为我们提供了几种日常生活的辩证批判视角。其前期基于一种总体性辩证法立场而提出了瞬间性日常生活革命想象,后期则明显站在消解总体性的立场上,而分别提出了差异性的都市生活空间生产辩证法与身体化的生活节奏分析哲学。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从总体性革命想象向差异性的空间—节奏分析之视角转换过程,一方面表明了西方激进左派所面临的现实理论困境,但另一方面也彰显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研究重大社会生活问题中的强大优势与持久生命力。他的日常生活革命、空间的生产与节奏分析三个视角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生活哲学研究中广为采纳与运用的理论方法模型。  相似文献   

13.
女权主义疗法对国内的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实际上对他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与传统疗法的大相径庭,使他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曲折。本文是一篇对该疗法理论的综述,介绍了他的起源、宗旨、发展、主要理论思想以及基本治疗原则。希望通过本文,让更多的人关注女权主义疗法,关注女性心理健康,共同促进两性的平等、合作与和谐。  相似文献   

14.
韦伯对中国进行过系统研究,在近代西方思想家中殊为难得。其中国研究是在文明比较视野中的理念型探索,根本特点是坚持文化论和制度论的统一,这种视角成为了各大文明比较研究的典范。韦伯从制度论角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传统主义特征,但他认为,文化论角度的儒家和道家才是制约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韦伯的论证构成了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理解系统,但并非无懈可击。今天,从文化论与制度论统一的视角来回顾、反思韦伯的中国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方法论上看,在目前西方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宏观研究中,“世界体系”论是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这一流派虽已被介绍到我国,但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还缺乏对它的考察。本文拟就“世界体系”论产生的世界历史和思想文化前提,特别是它与马克思有关思想的关系,陈一管之见。笔者以为,加强这方面的考察对于推进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有种益的。在本世纪以前,西方世界历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欧洲中心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西方的“全球历史观”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最终取代了“欧洲中心论”。从思想文化根源上看,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明在"经济人"思想的引导下产生了工业革命,进而实现了现代化.但是,"经济人"思想的自利性,忽视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使西方社会在实现物质文明的同时,产生了种种危机.而这些危机的解决有赖于一种新的伦理思想,以重新审视经济发展和人类存在的关系.佛教缘起观是一种从社会、个人和环境相互共生的视角,来看待社会发展的伦理思想,它对克服现代社会发展的各种片面性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哲学思考中 ,马克思在 1 9世纪进行的技术批判以及在这种批判活动中所建立的宏大理论体系 ,得到了特别关注与认真研究 ,技术批判甚至成为他们理论建构的核心和强有力的方法论工具 ,比如具有广泛影响的法兰克福学派 ,其精神思想的核心就是技术的文化批判、社会批判与行为批判。事实上 ,早在 2 0世纪 2 0年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 ,技术的批判问题就被认为是马克思学术思想的灵魂。然而 ,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思想研究活动中 ,直到今天 ,马克思的技术批判思想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对其精神实质也缺少深…  相似文献   

18.
马强 《世界宗教研究》2012,(2):126-135,194
泰卜里厄哲玛提是目前最大的跨国伊斯兰宣教运动,其以松散的组织化形式,以成员的流动性宣教而流布于很多地区。学术界主要从历史学、宗教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视角,关注了其起源、背景、领导人、思想、组织、成员、工作方式、使用文本、本土化、与政治的关系、社会影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活动等。研究者以西方学者为主,个别观点值得商榷。研究困难在于多学科知识、研究资料、语言三个方面。研究视野和范围仍有限,特别是缺乏深入的田野调查个案,对这一运动在不同地域中的本土化问题关照不够,同时应该重视研究的伦理和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23年发生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亦叫“科学与玄学”之争),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营垒中不同派别之间的论争,也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极其重大的事件。在这场论战中,张君劢以西方生命哲学特别是柏格森哲学为武器,宣传自己的“人生观”思想,建立了援洋入儒的文化思想体系,为他以后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奠定了基础。研究中国现代新儒家就不能不考虑当时西方思潮的影响,同样,研究“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的张君劢就必须注重考察柏格森哲学在其思想中的地位。如果从广阔的文化背景来探讨张君劢在“科学与玄学”之争的“人生观”,便可发现张君劢的“人生观”与柏格森哲学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美学家朱光潜在中西美学比较视野中对孟子思想的研究。朱先生通过孟子的共同美感说,尽性、养性说进一步说明美感教育实乃是怡情养性,使真善美统一于完整的人格。在中西美学比较上揭示了中国传统儒家、特别是孟子的思想价值。对孟子的恻隐之心的仁之端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补正了西方关于悲喜剧理论的所谓幸灾乐祸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